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9章 房玄龄到访

作者:一堆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日出游打猎,皇帝没有带上长孙无忌,带了尉迟恭,房玄龄马上就明白了,长孙无忌打压他,皇帝并不是不管,只是不会亲自出手管。


    皇帝让他找人破局,长孙无忌强势,但终究只是臣子,除了皇帝之外,能破局的就只有太子。


    皇帝用兵权掣肘满朝文武,所以不需要在大臣之间左右权衡,但太子没有皇帝的威信,就需要妥善的在大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东宫是一个小朝廷,不能什么都是长孙无忌说了算,需要一个分量与长孙无忌相等的人,去维持这个小朝廷的稳定。


    房玄龄求见时,李承乾正在画漫画,这个时代叫做画本子,漫画的原始版本。


    李承乾放下笔,亲自出门将人迎了进来。


    房玄龄看了一眼案上的画本子,尴尬一笑:“老臣来的不巧,叨扰了殿下。”


    李承乾轻笑,这是在问他方不方便聊,遂回答房玄龄:“闲来无事,画些画本子打发时间,倒不算叨扰。”


    房玄龄微微一笑,依着礼数落座:“殿下院子里的菜,长势很不错,明年开春一定可以瓜熟蒂落。还是年轻了好,臣早先还有打理苗圃的雅兴,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不仅要操心公务,还要操心家事,哪里都放心不下,这精力是跟不上了。”


    为家事烦心,精力跟不上了,李承乾听罢,缓缓开口:“我倒是觉得孩子小,反而操心更多。就说穆穆,要给他找老师,还要给他准备启蒙的读物,还要陪着玩儿,随时准备好为他解惑。


    我倒是羡慕陛下这个年纪,儿女差不多都成婚了,不用操太多的心,想要天伦之乐就把人叫回来,想要清静了就直接躲起来。”


    儿女成家,父母省心,收到暗示,房玄龄思索片刻,又道:“古人说成家立业,这家可不容易成,儿女婚事,愁的父母头发都白了。”


    李承乾思索着这句话的意思,中书令头发都愁白了,可见使绊子的人能量巨大,房玄龄实在告诉他,他未必管得了此事,也是在确定皇帝的态度。


    “陛下同我说起中书令,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中书令为江山社稷夙兴夜寐,劳心劳神,陛下心里是记挂着的。”


    太子言外之意,皇帝也看不惯长孙无忌的做派。


    “听闻太子好茶,老臣近日得了新茶,特来同殿下品鉴。”


    有求于人才送礼,李承乾笑着说:“中书令大老远送来,我就收下了,多谢中书令挂记,之前编撰字典的时候,就听大郎君说,您也是好茶之人。”


    收了礼,这事儿能办,房玄龄继续说:“东宫的茶水,连陛下都夸,老臣往后少不得来讨茶喝。国舅也是好茶之人,当年在天策府,老臣与国舅就时常对坐品茶。如今国舅在詹士府,机要缠身,老臣想过来叨扰,只怕国舅动气,怨老臣阻碍他公务?”


    长孙无忌位列三公,房玄龄是权相,这两个人交手,肯定会有无辜卷进去,一个不防闹出点儿什么事情,有人明着倒霉,有人暗着倒霉。房玄龄这是在问他,是否协调好了长孙无忌那里。


    李承乾笑道:“国舅也时常说,不见当年品茶人,中书令肯陪国舅吃茶,国舅自是得偿所愿。”


    “殿下少时常在高祖身边尽孝侍奉,高祖身边那个裴寂,殿下还记得吗?”


    好好的扯到裴寂,李承乾听明白了,房玄龄的新亲家,定的是河东裴氏。


    “记得一些,不过记不太清了。只知道他和封德彝时常陪着高祖宴饮欢笑,是关陇显贵。”


    关陇显贵,门当户对,有戏,房玄龄又道:“立场不同,他们二人,当年可没少给陛下使绊子。那时老臣和国舅,一盏清茶,苦思如何应付他们二人。”


    李承乾听明白了,房玄龄的意思,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最好让长孙无忌出面办此事,只要长孙无忌搭手,此事稳成。


    “中书令和国舅同心同德辅佐陛下,必是一段佳话。”


    太子这是听懂了他的暗示,房玄龄垂眸不语,他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得罪了长孙无忌。


    他的确曾经倒向李泰,可那个时候,长孙无忌也没有倒向东宫,不存在敌对关系。


    若说是为了夺权,皇帝正值壮年,长孙无忌也不该在这个档口上蹿下跳。


    “殿下,您说这儿女的婚事,怎么就这样让人头疼?”


    房玄龄这是在试探,此事跟他有没有关系,李承乾大喊冤枉,长孙无忌针对房玄龄,他也一头雾水。


    这话回答的不好,那就是跟房玄龄开战,房玄龄不能把他怎么样,但私下用点儿手段,他肯定难受。


    至于皇帝,只要房玄龄恶心他的时候,不恶心到皇帝,对皇帝而言,这就是可用的肱骨之臣,太子受这委屈没啥。


    “陛下时常教导,小小年纪不要胡思乱想,我家穆穆才三岁,他的婚事还早着。象儿大一些,也才十一岁,成亲也还要些年。


    陛下是过来人,他的教导听了准没错,我就是想当这个家翁,也不是时候,想的太多,做的太多,都是自寻烦恼。”


    潜台词,皇帝的臣子,自己这个太子可不敢动,平白找不痛快。


    房玄龄思索片刻,笑的和煦:“也是,殿下还不到做家翁的时候,没必要烦恼这些事情。殿下如今,只为雍王烦恼,他的老师定下了,还有伴读,又要费一番心思。”


    李承乾一愣,房家也要塞人?


    统共四个伴读,长孙无忌家一个,高士廉家一个,李道宗家一个,还有一个没定下来,可房玄龄这一脉,也没有适龄孩童。


    “陛下考察了半年选出来三个,舅父的幼子,东阳公主之子,还有江夏郡王的长孙。还有一个,陛下还在选,也不知是哪家公子。”


    这事儿他可以插嘴,可他这一堆好兄弟,杜荷在建功立业,魏叔玉等衡山,尉迟宝琳崽子过了年龄,李德謇家的还在肚子里揣着。


    苏烈的孩子,给李象做伴读还差不多,裴行俭、上官仪、薛仁贵,也就上官仪终身大事解决了,其他俩还悬着,想塞人手里没人可塞。


    房玄龄听明白了,太子的意思,伴读自己做不了主,想推荐自家儿孙,出门右拐太极宫。天知道,他单纯问一句,没别的意思。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