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9章 未命名草稿

作者:我就是不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太原的北大门就是雁门郡,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雁门关就在雁门郡。


    雁门郡再往北,依次排开是晋阳五郡中的其余四郡,紧挨着雁门的定襄郡,定襄往西分别是云中、五原、朔方。


    名震天下的温侯吕布就是并州五原人。


    四郡一字排开,紧紧相依,本来是并州对抗北方草原的第一道防线,可自从董卓乱政以来,汉室颓微,实力急转直下,这四郡渐渐被南匈奴和乌桓占领。


    占据四郡之后,胡人欲壑难填,继续南下侵蚀西河、上郡,好在雁门郡有雁门关阻挡,否则雁门、太原二郡也难逃胡人侵扰。


    刚刚打下太原郡的时候,刘浪想的是拿下太原后,就立刻发兵上党,去掏胡人联军的菊花,从背后给胡人联军来个狠的。


    按他原本的打算,等把太原郡安安稳稳的抓在手里后,就带着大军风风火火南下,给那些在上党城外咋呼的胡人来个"掏肛暴击",配合先前的赵云,和城内的张飞马超,把这些胡人尽数全歼在上党城下。


    可现在刘浪反而不急着南下了。


    眼瞅着马超、张飞仗着坚城之利,杀得胡人屁滚尿流。


    赵云又带着援军及时赶到,三位五虎上将往那儿一站,好家伙,跟三座活阎王似的!


    刘浪掰着手指头一合计,心里顿时踏实了:就这仨猛人守上党,城墙怕是比铁打的还结实!


    胡人想啃下来?做梦去吧。


    想后来的初汉中之战,皇叔刘备打曹操,也不过出动了四位五虎上将,如今有三员五虎上将齐聚上党,对付一个小小的胡人,那是杀鸡用牛刀了。


    既然雁门、西河、上郡已经传檄而定,他正好趁此机会,反其道而行之,北上雁门,出关去掏胡人的老巢。


    如今四郡胡人精锐尽出,正是个趁虚而入的好机会。


    看看周边局势,更是让刘浪眼睛放光。


    雁门、西河、上郡的官吏们,捧着盖着假刺史大印的公文,二话不说就改旗易帜了。


    这几个郡,可都是胡人回家的必经之路,现在全成了刘浪系在他们脖子上的夺命绞索。


    更妙的是啥?


    北边定襄、云中、五原、朔方四郡的胡人精锐,全跟着联军去围攻上党了,老家就剩些老弱病残在守家,这不是明摆着送机会吗?


    老话怎么说来着?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传令下去!大军暂停南下,留在太原修整修整。”


    刘浪在中军大帐一拍桌子,把底下将领们吓得一激灵。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以为听错了:上党还在火坑里熬着呢,不救了?


    刘浪嘿嘿一笑,抄起一根竹竿戳着地图:“来来来,你们瞅瞅!”


    竹竿尖狠狠点在北边四郡:“这些胡人把家底全押在上党了,老窝空虚得跟纸糊的似的!咱们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北上直捣黄龙,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


    刘浪的眼睛瞪得溜圆,就像是头发现了猎物的饿狼:“他们如今被咱们拖在上党,根本回不来,就算想回来,如今退路也全在咱们手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咱们一把火烧了他们的帐篷,抢了他们的牛羊,哼哼,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有将领挠着头嘀咕:“可万一胡人回援”


    刘浪大手一挥,竹竿指着地图,直接打断道:“你他娘的给老子看清楚、看清楚,太原、西河、上郡全在咱手里,他们想从这里回去?除非他们长翅膀飞过去!”


    “那要是胡人绕路呢?”


    刘浪又指着东边地图:“绕路?最近的道路就是走冀州,可袁绍那厮能让十几万胡人借道?做梦!冀州可是袁绍的老巢,以胡人的秉性,从冀州转一圈,整个冀州还能剩下什么?


    再说绕道司隶、凉州?绕那么大一圈,等回到并州,黄花菜都凉了,再说司隶和凉州,那可是咱们的老巢,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呢!"


    众人再无异议。


    毕竟,当年孙膑的围魏救赵,也是这么干的,没毛病。


    说干就干!


    刘浪下令全军在太原郡修整,顺便当起了‘大管家’。


    他派人把西河、上郡、雁门的兵马军械、粮草辎重全拢到一块儿,就连犄角旮旯的军械库都被翻了个遍。


    您还别说,别看高干之前带走不少兵马,各郡剩下的家底也相当厚实——足足三万多号人,粮草堆得跟小山似的,军械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更令人惊喜的是,自打铜鞮大营被刘浪端了,那些逃慌不择路,钻进深山老林的溃兵们,竟然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不少。


    刘浪在各郡设置了收容站,专门用来收拢溃兵,只要是溃兵,来者不拒!


    短短几天,又收拢了两万多人。


    这些散兵游勇本来吓破了胆,结果进了刘浪的军营,酒肉管够,还发新的铠甲军械,并且跟他们保证,只要立功,绝对跟原来的汉军一视同仁,通通重赏,绝不贪墨军功粮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普通人投军,不就是混口饭吃嘛?只要有人发粮饷,能吃饱肚子,跟谁混不是混。


    再说还答应有功必赏,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


    溃兵们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要立功。


    终于等到个天清气爽的好日子,刘浪站在点兵台上,五万大军整整齐齐列阵。


    刘浪带来的两万大军,留下一万,用来弹压雁门和太原,这可是刘浪的退路,万万不容有失。


    另外的一万大军,加上从并州各郡以及溃兵中精挑细选的四万大军,合共五万。


    剩余的两万人,被刘浪命令守住西河上郡,用来截断胡人的后路。


    晋阳城南校场之上,玄色战旗猎猎作响,五万精锐将士甲胄森然,列阵如林。


    刘浪身披玄铁重铠,腰悬横刀,立于点将台的高台之上。


    三通鼓罢,声震云霄。刘浪缓步上前,振臂高呼:“诸位将士!胡人犯我疆土,扰我百姓,此仇不报,誓不罢休!今我军三路虎将固守上党,固若金汤;而贼寇老巢空虚,正是天赐良机!吾等当挥师北上,直捣黄龙,让胡虏知道,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将士们群情激昂,齐声呐喊:“诛灭胡虏!诛灭胡虏!”


    声浪直冲云霄,惊得远处山林中的飞鸟四散而逃。一时间,校场之上士气如虹,杀意凛然。


    要说汉朝时候的汉人,一听说北上打胡人,那就像后世的国人,对阵小日子一样,自动激发身体内的遗传血脉。


    随着刘浪一声令下,大军开始有序开拔。


    前锋骑兵两千人一马当先,马蹄声碎玉裂金,随后是一万披甲步兵,手持长戈大戟,步伐整齐划一。


    中军之中,刘浪亲自率领两万精锐的弓弩手和器械兵。


    此去攻打定襄四郡,虽是胡人的地盘,可也是要攻城的,弓弩手和器械兵可少不了。


    剩下两万精锐骑兵,分在左右两翼,护持中军左右,以防胡人骑兵冲击中军步兵。


    大军沿着浊漳河蜿蜒北上,犹如一条黑色巨龙。


    浊漳河水在马蹄声中激荡翻涌,两岸草木皆兵。


    所过之处,听说大军北上攻打胡人,早就受够胡人侵扰之苦的百姓们,纷纷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有老者颤巍巍献上美酒,刘浪下马接过,一饮而尽,朗声道:“待我军凯旋之日,定与父老乡亲痛饮庆功!”


    时值盛夏,烈日当空。


    但将士们斗志昂扬,无人懈怠。


    行至险要处,刘浪必亲自勘察地形,部署防务;每到宿营之时,又会巡视各营,慰问士卒。


    在他的带领下,五万大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一路上,探马飞报不断。


    刘浪根据情报,不断调整行军路线和作战部署。


    他深知,此次奇袭,贵在一个"奇"字。必须赶在胡人察觉之前,抵达其腹地,方能一战功成。


    随着大军逐渐逼近雁门关,气氛也愈发紧张。


    远处的关城巍峨耸立,城墙之上旌旗飘扬。


    刘浪勒住战马,遥望雁门关,心中已然有了全盘计划。


    他明白,过了此关,便是胡人盘踞的四郡之地。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夜色渐浓,大军在雁门关内安营扎寨。


    刘浪召集众将,在中军大帐召开战前会议。


    灯火摇曳中,他展开地图,详细部署作战方案。


    经过伐蜀失利,刘浪显得更加成熟了。


    军国大事,事关国家命运,由不得半点差错。


    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关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众将听后,无不心悦诚服,摩拳擦掌,只待明日破晓,出关杀敌。


    是夜,雁门关内,五万大军枕戈待旦。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