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8章 轻取太原

作者:我就是不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如果说并州刺史核心是太原,那太原的精华就是晋阳。


    作为太原郡的郡治,晋阳的历史悠久,始于春秋,兴于战国,盛于大唐。


    春秋之时,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在汾河晋水之畔建城,‘以山南水北为阳’来命名,名曰:晋阳。


    而后战国之时,三家分晋,晋阳为赵国之首都。


    及至后来唐高祖李渊为太原留守,据太原而起兵反隋,一举建立大唐盛世,晋阳便成了大唐的龙兴之地。


    晋阳龙盘虎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士高原东侧,地势高于两河之地,可以居高临下,俯瞰中原。


    东有太行山脉为天险,西有吕梁山、汾河为依靠,北接胡人,有阴山为屏障,只有雁门关可出入太原,南边还有中条山为固。


    古人赞曰:正是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古今必争之地。


    ……


    这日的晋阳城热得跟蒸笼似的,大毒的太阳把城门口的青石板晒得直冒热气。


    守城门的兵丁们早没了平日里的威风,也顾不得去祸害进出的行人,一个个瘫在城墙根的阴影地里乘凉。


    有的枕着长矛打盹,有的解开衣襟扇风,就连最爱卡着行人要好处费的城门官,这会儿也躲在屋檐下,捧着个硕大的寒瓜啃得汁水横流。


    晋阳城的城门大敞四开,进出的老百姓连眼皮子都不用抬,直接就往里走。


    许多的商队行商,为了避免被吃拿卡要,专门挑选这个时间进出城门。


    突然,远处传来整齐有序的“哒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扬起一片尘土,地上也传来一阵轻微的抖动。


    城门官刚把最后一片寒瓜塞进嘴里,就被这声音惊得一激灵。


    抬头一瞧,好家伙,黄腾腾的尘土里,一面绣着“高”字的大旗忽隐忽现。


    “坏了坏了!”他抹了把嘴边的寒瓜汁,鞋都没穿好就跳起来:“都他妈别睡了!赶紧给我起来,刺史大人回城了,不想死的,都给我赶紧回来列队!”


    那些瘫在地上的门丁们,骂骂咧咧地从地上爬起来,有的头盔都戴歪了,有的长枪还拿反了,还有的跑掉了一只靴子,在城门官的呵斥下,终于慌慌张张的在城门口站成歪七扭八的一排。


    还没等他们站稳,一阵旋风似的马蹄声就卷了过来。


    三千骑兵个个披着锃亮的铁甲,杀气腾腾地冲进城门。


    城门官揉了揉眼睛,越看越纳闷。


    这些骑兵的打扮看着咋这么怪?头盔样式、铠甲纹路,跟之前高干的亲兵完全不一样。


    可打头那骑马上的人,穿着刺史的红袍,身后还飘着“高”字大旗,要说不是高干吧,又实在不像。


    他挠着脑袋嘟囔:“真他娘的邪了门了,刺史大人啥时候换亲兵了?这些人看着可眼生得很呐”


    打破他的脑袋,他也想不到,马背上穿着刺史官服的刺史大人“高干”,此刻正被刘浪的人用钢刀抵在腰子上呢。


    他要是敢有任何一点小动作,立马就能给他做个嘎腰子手术,而且是全程无麻的。


    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这个手术做了之后,基本上死定了,谁来也救不活了。


    话说刘浪刚刚逮住高干那会儿,高干脖子一梗,说话硬气得很:“想让我当带路党?做梦!要杀要剐随你便!”


    刘浪也不跟他废话,冲着旁边使了个眼色。


    俩骑兵“噌”地就冲上来,明晃晃的钢刀往高干脖子上一架,稍微一用力,血珠子立马就冒出来了。


    “最后问你一次,带不带路?”刘浪的声音冷得像冰。


    高干看着刀刃上的寒光,再瞅瞅周围虎视眈眈的汉军,心里头直发毛。


    脖子上的血顺着衣领往下淌,黏糊糊的。


    他咬了咬牙,从牙缝里挤出俩字:“迁马来!”


    就这样,刘浪给高干换上官服,让他骑着高头大马,前头打着“高”字大旗,三千骑兵护在两边,在前头开路,一路飞奔向晋阳,剩下的一万多人则是远远的跟着,看起来就像是他的后军一般。


    一路上,但凡遇到关卡、城池,守兵们远远瞧见刺史将旗,谁也没敢多问,一律直接放行。


    等进了晋阳,刘浪逼着高干把太原各县的守城官吏全召到刺史衙门,然后全都关押在刺史衙门的大牢里,准备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再行发落。


    手下建议把他们全都干掉以绝后患,可这里面可有不少有才之人,只让他们做个小小的县令、县尉等职,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如今关中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奈何能够治理郡县的人才实在太少,到处都在缺人,刘备已经向刘浪抱怨过好几次了。


    他还想着看能否招揽几个人才,为刘备分担一点压力,所以就驳回了手下的请求。


    而后他一把抢过高干怀里的刺史大印,让随军的文书模仿高干的笔迹,当场就写公文。


    把刺史大印盖在这些公文上,看着跟真的一样。


    刘浪挑了几个机灵的手下,让他们拿着公文,大摇大摆地去接管太原各县。


    因为高干把各县的长官都诓到晋阳看押起来了,各县剩下的那些守城的,都是些小喽啰。


    这些人一看盖着刺史大印的公文,压根没敢怀疑,屁颠屁颠就把城门钥匙交出去了。


    就这么着,刘浪没费一兵一卒,轻轻松松就把太原各县全收入囊中!


    太原一下,就等于握住了并州的命脉,其余的西河、上郡、雁门等郡,一纸檄文,应声而降。


    刘浪本来都做好最后的打算,如果其余几郡不投降的话,只拿下一个太原郡,也算是达成了此次出兵的小目标。


    但他显然低估了此时长安朝廷的影响力。


    汉室江山四百年基业,自然有一大批的拥趸,只是在此之前,汉室颓微,不是一州一郡之地,能够拯救的,为了明哲保身,即便是对汉室还有希望的人,也只得把内心的想法压在心底。


    可此时刘浪占据关中,北据凉州,正在向南图谋益州,汉室复兴之象已经初现端倪,那些原本就心向汉室之人,改变站队不要太容易。


    一时之间,并州各郡,争相改旗易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唯有雁门以北,云中、定襄、五原、朔方等四郡,处于胡人治下,压根就不给刘浪面子,没有半点要开城投降的意思。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