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金在收拾好了一切后,便步履蹒跚的上路了,王伦倒是答应了她,不管今后怎么样,都会去东京城看她。
赵福金说了,她也不可能回去之后就迅速的嫁给那蔡京的倒霉儿子,皇室公主的婚嫁肯定是要准备好长时间,讲究良辰吉日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王伦完全可以想办法到东京去,要么干掉那蔡京的儿子,反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么把赵福金弄走。
总之办法还是有很多的。
王伦也考虑了一下,虽然自己要反宋,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把宋朝皇氏全部都斩尽杀绝,就像是十月革命杀罗曼诺夫王室一样。
相反,要是真的到了那一天,自己要是真的能娶了赵福金,那没准还能收取宋朝故地的人心和宋朝遗臣的效忠,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不是没有过。
而当他和赵元奴回到了众人身边的时候,却发现众人看他的眼神十分的怪异。
当然,王伦非常清楚这是因为什么……
重新上路之后,众人已经是过了黄河,来到了山东地面上,现在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走郓州,直达梁山泊,一条路是走青州,绕路。
本来想着走郓州,但是到了地方却发现,郓州当地各个关卡都在戒严。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当地在搜查逃犯,林冲的海捕文书已经到了郓州了,所以郓州各地已经戒严,搜捕林冲。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从郓州过境,这个怕是不太容易,所以王伦他们只好走了青州,绕路归绕路,但是胜在安全。
只不过走青州可以要多生出一点波折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山东各个地面儿上的土匪,就属他青州地区最多。
现在青州有三山最大的匪徒,分别是清风山的“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二龙山的“金眼虎”邓龙,“桃花山”的“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
他们虽然本事都不大,但是在青州也是盘踞了很久的地头蛇。
王伦倒是不怕他们,以他们这个队伍的实力?,完全不怕这几个山头,甚至王伦还想主动去桃花山这个山头上去拜见一下“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
这两个人是和“花和尚”鲁智深有交情的,现在林冲也在水泊梁山上,林冲是和鲁智深交情匪浅的,所以这样也能攀上关系。
王伦想着能不能劝说他们两个带着人马一起上梁山,毕竟他们两个的山头在青州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大势力,自身实力也不强,属于那种半吊子山头,没啥发展,不如同去水泊梁山。
而且,有杨志和孙安这样的高手在自己身边,也能够彰显自身实力,让他们看看,这样的高手都愿意加入梁山泊,梁山泊自然是大有前程的!
说实话,这两个人在原著里的形象,小气虽然说小气了些,但也挺不错的。
“打虎将”李忠的小气形象主要来自于他在给金翠莲父女时只给了二两银子,被鲁智深说他不爽利。
这就是鲁智深有点做的不对了,他当时是提辖,官身,有钱,可“打虎将”李忠当时是个江湖卖艺的,挣得都是辛苦钱啊,自己也没什么钱,一下子拿出二两银子来,已经算是不少了。
至于“小霸王”周通,他的缺点主要是好色,曾经强娶桃花山下刘太公的女儿,不过也还算是讲理的,还知道去下聘礼给嫁妆,后来被鲁智深强行说了一回“姻缘”,也把好色这个毛病改了,后来在整本书里再也没有好色的相关事迹出现。
王伦明白,他们也都是小人物,哪可能十全十美,但王伦宁愿去争取他们,也不愿意去收另外清风山上的三个人和二龙山上的“金眼虎”邓龙。
因为他们这四个人有个共同的的爱好,吃人。
那清风山上的三个人在原著里抓了宋江就要摘宋江的心肝做醒酒汤,显然不是第一次干了。
至于那“金眼虎”邓龙,本来是个和尚还俗,杀人放火当强盗全无慈悲心肠也就算了,结果也是个吃人的,在“操刀鬼”曹正设计和鲁智深、杨志智取二龙山时,他就表示要活捉鲁智深仔细的割了,心肝下酒吃。
这样吃人的,不是活生生的魔王吗?王伦不仅不要,而且对他们还得做到坚决剿灭!
闲言少叙,到了青州地界,因为知道这里土匪厉害,所以王伦专门带着众人走大路官道一路向那济州府而去,避开各个山头。
走了一日之后,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处险峻的大山就在官道旁边,绕是绕不开了,只能从这里走过去。
王伦便叫众人小心行事,快速通过,但是无巧不成书,必然得发生点什么,要不然也就不能称为故事了。
路过这座山下,居然相安无事,王伦都感到惊讶,虽然不知道这是哪个山头,但是一看这座山,就是十分险峻的大山,非常适合土匪盘踞,居然没有动静!
但是,动静不是没来,而是迟到了,当天夜里,在王伦他们下榻于距离此山十五六里地的客栈之中,意外就发生了。
王伦本来躺在房间里面根本睡不着,他还在想着赵元奴和赵福金的事情。
此时月正当空,时正午夜,外头叫月光把地上照得一片银白。
突然,王伦感觉一道黑影从窗户外面闪过,一闪即逝。
王伦立刻坐了起来,但是也还在想,会不会是个什么小动物的影子。
可是,旋即院内的马棚子里面就传来了自己马匹的嘶鸣之声。
王伦顿时就警觉了起来,因为这匹马的声音正是他的坐骑。
别看自己穿越来之前,王伦这个梁山泊寨主当得十分拉胯,但是他给自己摆排场可一点都不含糊,尤其是在坐骑上。
现在这匹坐骑,据说是王伦以前用大价钱从辽国境内买来的,是一匹宝马良驹,名叫盗骊,是古代名驹,乃关外名马,体格健壮,千里绝群,脾气暴烈,极难驯服。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云︰“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相传其为周穆王八骏之一,颈细,色浅黑,难得一见的好马。
而王伦也对此马非常的喜爱,于是赶紧跳到了窗户旁边,去看外面的情况。
原来,是三个黑衣人正在偷马,但是自己这匹盗骊性格刚烈,难以制服,所以叫了起来。
“呔!胆敢偷我的宝马!”
王伦拽出巨阙剑便冲了出去,三个做贼心虚的黑衣人见到王伦冲了出来,吓得不轻,当时就惊得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其中两个人最先反应了过来,跳上院墙,跳墙跑了出去。
而唯一反应慢的那个就十分倒霉了,被王伦靠了上去,先是一拳将其打翻在地,直接吐了两颗门牙出来,随即便被王伦用宝剑横在了脖子上。
“哎呦,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啊!”
那人被打得牙齿都掉了,现在是口齿不清,只能跪地求饶。
“好贼子,敢来偷我的宝马,说,是何方蟊贼!”
王伦正在质问之时,“青面兽”杨志和“屠龙手”孙安也听到了动静,拿起刀剑就冲了出来。
“好汉,我说,我说,我是附近桃花山寨上的喽啰,只因为你们今日路过我们桃花山下,喽啰看见了好汉的宝马,就回去报告了我们二寨主……”
“我们那二寨主,平生最喜欢宝马,所以就叫我们夜里来偷,没想到好汉如此了得,居然在太岁头上动土,饶命,饶命啊……”
王伦一听,明白了,闹了半天今天路过的那座山就是桃花山啊!
“桃花山,是李忠和周通叫你来的?”
王伦继续质问。
“是,是,咦?好汉认得我家寨主?”
王伦没有继续回答,闹了半天他们两个惦记上自己的宝马了!
这倒是也难怪,原著里这“小霸王”周通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爱宝马,在他告别了好色爱好之后,似乎这个爱好也就成了他唯一的爱好。
原著里“双鞭”呼延灼的连环马兵败于梁山泊钩镰枪之下,流落青州时,他的那匹御赐的踢雪乌骓马就曾在桃花山下被“小霸王”周通派人给偷走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想要去找他们两个,自己倒是送上门来了,说,你那两个跑掉的同伙,是不是回去通风报信去了?”
“是,是,偷马不成,我家两个寨主,不多时肯定会带兵前来……”
那喽啰小心翼翼的说道。
“哥哥,快走了,要是他们来了七窝八代的一群人,再走就来不及了!”
“屠龙手”孙安闻言,立刻上前劝说道。
王伦不屑一笑道,“凭他李忠和周通,还不是怎么想兄弟的对手,你们不知道,这两个人和渭州城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有些交情,而鲁提辖与林教头又是好朋友,我想看看能否借着这层关系,劝说他们一起梁山入伙。”
“青面兽”杨志和“屠龙手”孙安对视一眼,又对王伦说,“哥哥,怕是困难吧,常言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他们在自己的山头上,自己说了算啊,何必去梁山泊受我等的管制呢?”
“你们不知道,这青州地面上山头林立,常有纷争,这两个人武艺寻常,没办法开疆扩土,而青州当地的官府也颇为厉害,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他们两个还是对手,但是清风寨知寨‘小李广’花荣和青州统制官‘霹雳火’秦明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哪里是对手,早晚有被剿灭的危险。”
“小李广”花荣和“霹雳火”秦明的名声在江湖上都是有一号的,杨志和孙安听了王伦的说法,也是表示认可。
“所以,他们在此地的生存环境也是朝不保夕,他们既然前来,我们又想要收他们为己用,自然是要表现出我们远超于其的实力,让他相信我们能够庇护他们,然后再表明身份和立场,便可事半功倍。”
王伦说完,“青面兽”杨志和“屠龙手”孙安都知道了王伦的计划,于是异口同声道,“好,不就是显露一下我们的本领吗,哥哥放心!”
于是,王伦把老弱全部留在了客栈内,自己带着“青面兽”杨志和“屠龙手”孙安两人主动走到了桃花山到此的路是上进行等待。
不多时,果然就如那个喽啰所说,自桃花山那边,来了一堆举着火把的人,能有大约五六十个人。
“就是你们抓了我的兄弟,快把人放了,献出那匹宝马!”
上前喊话的人手持一杆绿沉枪,鬓边还插着一朵海棠花,看见了王伦骑着的那匹宝马,眼睛都直了。
估计这个人就是那“小霸王”周通,而那在旁边身材比周通略微壮硕点儿的,一个就是那个“打虎将”李忠了。
“废话少说,想要马,手下见真招,想要我的宝马,没点本事可不行!”
王伦话音未落,那“小霸王”周通就被惹毛了,大喝一声,“你这书生,怕不是找死!”
果然,他们这些人看到了王伦的形象,就感觉是个白面书生,文弱可欺,似乎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
“哼!”
王伦刚要拔出巨阙剑来,“青面兽”杨志就拔出杨家宝刀,说道,“寨主,洒家去陪他玩儿玩儿!”
说罢,杨志挥刀而出,直接迎上了周通。
“认得洒家吗?”
“青面兽”杨志问道。
“小霸王”周通则是极其嚣张的回了一句,“哪个认识你,看你长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脸上一大块青胎记难看的像是个鬼,爷爷上哪儿去认识你这样的东西!”
别说,不管他“小霸王”周通的武艺究竟如何,他这嘴可是够损的,说话难听,可是直接把“青面兽”杨志给惹怒了。
“小子!你太过无礼了!”
“青面兽”杨志手中的宝刀寒光闪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砍向了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