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 无罪

作者:慵不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崔书京皱着眉,摆手让人把崔融拖下去。


    他没想到沈家三人如此没有眼色,竟然擅闯侯府内宅。


    两个侍从将崔融从青石板上拉起,正准备送入房中,却看到沈家父女三人,去而复返。


    这一次,沈其昌眸光冷冷,宛若变了一个人:“侯爷且慢——公子身上有伤,还是交给妥当之人,好好将养。”


    崔书京一甩袍袖,冷哼道:“沈大人这话欠妥,我是他父亲,还有谁能比我更妥当吗?”


    沈其昌也冷哼道:“他伤成这样,您作为父亲不也是袖手旁观吗?下官身为国子监官员,有责任庇佑这孩子。”


    沈其昌看向儿子道:“叫两个人,把崔公子送到马车上,为父要带他回家。”


    沈凌将崔融扶到英才背上,崔融背上一片血肉模糊,昏迷不醒。


    四人不理会大眼瞪小眼的崔家父子,将崔融带出院落。


    崔凌寒回过神,忙上前嚷嚷道:“司业,我兄长就算养病养伤,也要在家中养啊,侯府才是他的家,你要把他带去何处?!”


    “不说此处是家,我还以为是刑部大牢呢!”沈其昌冷冷看他一眼:“如此养病,恐怕病入膏肓啊!”


    “沈大人,你……”崔书京拦在沈其昌面前,笑道:“你未免管得太宽了,本侯在家教训儿子,沈大人也要插手吗!?”


    沈其昌想着沈行懿所说,冷冷道:“今日,我们定然要将崔公子带走,您若放行,对外只说崔公子和凌儿一道讨论国子监功课,如若您刻意阻拦,那此事我们也不怕宣扬,陛下以仁孝治国,此事若传出,我们倒要看看,整个长安是会认为杨公子跋扈,崔家人凉薄,还是我这个老师多管闲事!”


    此言一出,三人的脚步登时停滞。


    沈凌将披风盖在崔融背上,几人径直上了马车。


    崔夫人面上闪过诧异,动了动唇,崔书京脸色铁青,嘴上却道:“融儿去沈家小住几日,商讨功课,你不必忧心,府中也不必张扬。”


    崔夫人笑道:“有沈大人亲自指导,是融儿的福气。”


    笑意盈盈举止端庄,不晓得实情之人看了,还以为崔融真是去沈家商讨功课的。


    *


    马车向沈家行驶,因是端午,长安城中极为热闹,路两侧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五毒扇,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粽子,混合着艾叶的味道,一同飘入马车内。


    崔融面色苍白,马车颠簸时,清俊的眉心时时紧蹙,似是在昏迷中忍受痛苦。


    一个纸笺随着颠簸,从崔融袖中滑落,落在了马车上。


    沈行懿捡起,直接递给了英才:“替你家郎君放好吧。”


    “这……是我们郎君给姑娘的。”英才没接,低声道:“郎君写好许久了,还每日拜佛,唯恐笔墨上沾染了疯毒,冲撞了您。”


    他看沈行懿怔住,顿了顿,急切道:“姑娘,其实我们郎君的字根本没有疯毒,我替郎君整理了这么久的笔墨,若是真的有事,我早就疯了。”


    沈行懿接过纸笺。


    展开一看,上头写着岁岁平安,万事顺遂,字如清竹温润,只是纸笺的左上角,不知何时,沾染了星星点点的血污。


    沈行懿缓缓道:“你们郎君很好,旁人那些无稽之谈,我不会信,你也不要信。”


    英才听了,忽然有些鼻酸。


    他知道他们郎君很好,但这些好,他无处可诉。


    可就在今日,竟然有个素昧平生的姑娘,肯定了这份好。


    她说的那样理所当然,好似这根本不是一件值得讨论争执的事。


    英才擦了擦眼角:“我天天侍奉我们郎君,知晓郎君的好,姑娘和我们郎君素昧平生,能知晓郎君之心,真是难得。”


    沈行懿低声道:“我一直都知晓,他……他始终是很好的人。”


    沈行懿望向纸笺上的血迹。


    上一世,在掖庭的年月,血并不罕见。


    干苦力后手磨出的血,得病后咳出的血……


    但那血终究是旁人的。


    自己身处危难,满身是血求救无门,是和李瞻相遇后的第三年。


    那一年,他们随着宫教太傅崔融,在宫中习字,识文,似乎日子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亮。


    后来,崔融还救下了掖庭的宫人,沈行懿对崔融,自然更是感激。


    沈行懿和金珠无以为报,他们身无长物,能利用的资源,唯有李瞻北苑冷宫畔的一片花圃。


    北苑右侧墙基歪斜,有一片空置的荒地,高低不平,沈行懿在高处种上菊花,低处种上葵花,本未曾抱希望,谁知渐渐地,竟真的开出一片灿灿,宛若和煦春阳。


    她和金珠本想为崔融填一个菊花枕,想着枕太过私密,便为他装了菊花香捶,可捶背腿,缓解疲乏。


    但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便露出了狰狞。


    有人诬告沈行懿,和出宫的小太监往来,让民间禁书传入宫闱。


    沈行懿自然否认,她的确让某个相熟的小太监帮她带书,但带的都是四书五经,偶尔有几个话本。


    但金吾卫森然出动,竟真的在李瞻和她所住的北苑东墙壁之中,发现了禁书。


    这本禁书,为先帝丞相卢林所写。


    卢林,是先帝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是沈行懿父亲的老师,忠于先帝和太子。


    当今皇帝继位时,卢林已致仕还乡,但他在乡里并未闲着,而是写了大量攻击皇帝的书籍。


    这些书籍被抄没,卢家也随即被处斩。


    沈行懿和李瞻面色苍白,这一次,暗处的敌人来势汹汹,想将他们置于死地。


    他们随即下狱,她和李瞻一起被审讯。


    他们没有对李瞻用刑,而是把她捆在刑架上,鞭子凌厉抽下,她疼得天昏地暗,连呼吸都是折磨。


    在昏迷之中,她听到李瞻暗哑的声音冷冷响起:“你们不必对她用刑,她在我身边,本就是为了害我,那些禁书,我本就嘱咐她烧掉,她故意藏在墙中,就是为了这一天。”


    沈行心头一颤,不可置信的睁开眼眸,虚弱地望向李瞻。


    李瞻眸色通红,显出疯戾和决绝:“不光如此,她还上呈了我谋逆的证据,那是我亲笔所写的书信,证据确凿,我愿认罪。”


    众人立刻眸光亮起。


    他们都是聪明人。


    一个小宫女的性命,没人看得上。


    重要的是,李瞻承认了一切。


    只要他们立刻伪装一封书信,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沈行懿想要嘶吼,想要跳起来阻拦,然而她只能默默流泪,望着李瞻无声喃喃:“不要……”


    沈行懿泪流满面。


    李瞻护不住自己,就想用命,救下自己。


    但若李瞻因此死去,她不知晓,她该如何活着……


    她拼命挣扎,一个劲儿认罪,决绝地揽下所有……


    沈行懿在朦胧中看到了崔融。


    崔融一身青色官袍,身影笔直清贵,站在背光处,和牢狱格格不入。


    沈行懿低喃道:“老师……老师……”


    她险些忘了,崔融不止是是宫教博士,也兼任大理寺的差事。


    只是,她不知他是如何进来,又是如何让那些人先退避。


    “殿下无罪,你也无罪。”崔融眼眸微微低垂,恍然若神明在俯视她:“你们认罪,此案不是结束,反而会是杀戮的开始。”


    崔融弯身,袍摆落在牢房的地砖上,染了血污,他帮沈行懿快速细致地处理伤口,低声道:“我知晓很疼,再忍一忍,定然会有转机。”


    “有几件事极为重要,你想想,北苑前些时日,可进了什么可疑之人……”


    ……


    黑暗炼狱里,他站在光下,清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52430|1677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冷华贵,不染尘埃。


    牢狱的烛火照在别人身上无比森戾,笼在他身上,却仿佛为他镀了淡淡的温润光辉。


    灯火如豆,沈行懿看不清他的神情,心底却褪去焦灼绝望,在他的引导追问下,渐渐安定平稳。


    他的字字句句,皆是为他们二人续命的仙露。


    沈行懿永远忘不掉,她是如何贪婪的渴求他。


    走之前,崔融将一小袋荔枝蜜饯留给了她:“吃些甜食,最能缓痛——你莫断生念。”


    蜜饯的清甜之气勾起了沈行懿的生念,支撑她度过牢狱之中的漫漫长夜……


    *


    刑部将案子审出眉目后,照例和大理寺一起商议意见。


    沈行懿和李瞻被带到刑部大堂,因了崔融,沈行懿生出几分希冀,又唯恐等来更深的绝望。


    此案,大理寺只是走个过场,大理寺并无官员想涉及此案。


    无人料想到崔融毛遂自荐。


    更无人料想,崔融会当众拿出藏在墙壁中的禁书道:“这是指认殿下私藏禁书的证据,按照证词,小太监在六月初八,也就是他最后一次出宫之时,将此书带给殿下,此后,书籍就藏在墙壁之中。”


    刑部的官员不耐烦:“这不是早就查清楚的事吗?崔大人,你与其质问本官,不如好好翻阅案卷。”


    “若只看案卷,此案便是冤案。”


    崔融语气平稳,面容冷肃,登时,堂中大臣哗然。


    “这案子我们已经审完了。”刑部官员皱眉:“崔大人,此案已结,自有陛下和皇后娘娘决断,你好自为之吧。”


    他刻意提到皇后,自然是暗示崔融,既然他的官位是皇后举荐的,自然要知进退。


    崔融只作未闻,他站在堂下,眉目清冷:“世人造书,多用楮纸或藤纸,殿下北苑发现的禁书为藤纸所做,藤纸防水不如楮纸,若遇水汽,纸卷会泛微绿之色,甚至结块斑点,而这本禁书证物,字卷极为光洁。”


    崔融拿起另一本同样厚度的书,缓缓道:“我将同样厚度的书,藏在墙壁之中,仅需七日,纸张已然泛青。”


    崔融语气自始至终平稳沉静,并不激动张扬。


    却让人觉得,他说出的,就是无可置疑的真相。


    刑部官员勃然变色。


    既然七日之前崔融已着手此事……


    看来案子一出现,他就敏锐怀疑到了证物上。


    刑部官员又恨又气,怒而叫嚣:“仅凭一本书,你能证明何事?”


    “我藏书这七日,日头还算晴好,而六月多雨,据太常寺记载,初八,十二,十五,皆有骤雨,北苑地势低洼,莫要说放在墙壁之中,就算是在室内,又怎可能毫无水渍?”


    有官员尚算清正,不由纳闷道:“难道这禁书并未放置在北苑?”


    崔融转身:“把人带上来。”


    一个身穿长袍,面目圆润的中年男子走上堂来,跪下道:“小人袁氏,弟弟一直在宫中当差,前些时日,弟弟突然出宫,说是主子开恩,让他提前出宫,恩养他后半辈子,结果相约的时辰,小人却未曾见到弟弟,小人就去打听……”


    偌大的长安,无人理会他,直到遇见崔融。


    崔融扫视周遭,沉声道:“此人的弟弟,就是在宫中当差的来焕公公。”


    “来焕曾以定时勘察宫闱之故,在事发之前三日,来过殿下所居的北苑,此事多位宫人皆可作证,在宫禁档案上也有记录。”


    “案子在二十三日被查出,来焕在案发后不知所踪,人证物证皆证明,来焕是借勘察宫闱之时,藏书于壁,陷害殿下。”


    崔融身姿高大挺拔,英气内敛,仍气势摄人。


    众人肩头一缩。


    来焕,是皇后宫中的宫人。


    崔融是皇后提拔的人,却当着众臣,为了一个无用的冷宫皇族,公然叫板皇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