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宫中放出消息,甄氏护驾有功,但不治身亡。
皇帝感念甄氏英勇,特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又追封沈家众人,归还沈家兵权等等作以补偿。
消息一经传开,便惹得朝野震动。
彼时的沈老夫人,还未得知消息,正在厅中和沈惜文说话。
“三郎下封信还不知何时才能到?北境路远,又常有战事,恐怕两、三年都难得回来。”
沈惜文劝道:“就叫他在外头好好磨炼吧!好在那萧姨娘腹中已经有了他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总是沈家的香火,也能叫他无后顾之忧。”
沈老夫人缓缓点了头:“是这个理,只是可惜了兰若……”
一提到还在宫中养伤的甄兰若,祖孙俩就都沉默了下来。
她们不是蠢人,自是察觉出了皇帝对甄兰若的额外关照。
自打皇帝登基后,有护驾之功的也不止兰若一人,可偏偏,只有兰若得到了皇帝特殊的青睐。
倘若兰若还是未嫁之身,又或是男子,那么帝王的看重就是一种隆恩。可偏偏,她是臣妻,还是皇帝的外侄女。
沈老夫人眉头皱得死紧,想起沈从戎出发北境前,特意交代她要好好照顾兰若,她心中就没来由的一股闷气。
不管怎么样,兰若她是一定要接回来的。
她的孙儿还在边疆为国做事,皇帝岂能寒了臣子的心?
正想着,外头张嬷嬷急匆匆的跑来。
沈惜文蹙眉道:“发生了何事,怎么慌慌张张的?”
张嬷嬷老脸煞白,语无伦次了好半晌,才结结巴巴道:“老夫人,大小姐,宫里来人了……”
沈惜文喜上眉梢:“可是送兰若回来的?”
“不、不是……”张嬷嬷还未说完,外面就传来宝忠的声音,“老夫人,咱家来宣旨了。”
沈家大大小小的人都来了前厅。
沈老夫人自打看到宝忠,又没见云菅的身影,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对。
等宝忠宣完旨后,她更是毫无接旨的意思,只面无表情的起身道:“宝公公,老身要进宫。”
宝忠好言相劝:“老夫人最是聪慧,陛下的意思想必您也知道,何必要如此呢?陛下对安国公府的补偿,也是真心的……”
老夫人冷笑一声,打断他:“感谢陛下高看我沈家孙媳。但我沈家虽没落,却还没有无耻到如此地步,用孙媳一人去换满门的荣华富贵。”
宝忠早就猜到老夫人有此一说,他很快又从袖中取出一枚东西。
看清是什么后,沈老夫人和安国公都眸色一紧。
宝忠叫人给沈老夫人递过去,然后道:“国公爷和老夫人,盼这枚军令符盼好久了吧?陛下交代了,只要沈家不胡搅蛮缠,今日物归原主。”
沈老夫人顿在原地,脸色又青又白。
安国公的神色倒是亮了起来,只是事发突然,他也没有第一时间接过,转头看了眼沈老夫人。
沉默很久,沈老夫人才咬牙切齿道:“陛下还真是煞费苦心!他是不是忘了,我沈家男丁战死疆场,都是为了李氏江山?如今我三郎还在北疆,他却要如此迫不及待的霸占臣妻。身为天子,一张老脸都不要了吗?”
众人被沈老夫人这话惊得面色大变。
沈惜文震惊道:“祖母!”
安国公直接上手去捂她的嘴:“老太婆,你胡说八道什么?”
宝忠:“……”
虽然来之前,有预感要被沈老夫人骂,但没想到这位竟然连陛下都敢骂。
怪不得先帝在时,说这位是大雍当之无愧的第一铁娘子。
这是头铁啊!
宝忠有些庆幸把其他宫人都屏退了,不然回了宫,陛下肯定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他也不打算在这里磨叽,只对沈家人说道:“咱家的旨意已经传到了,若各位有异议,可自行进宫寻陛下。当然,咱家的建议是,老夫人最好是见好就收。毕竟陛下是什么性情,您也清楚的。”
宝忠说完后,留下其他赏赐的东西,转身就走了。
安国公第一时间拿起了那枚军令符。
这是独属于沈家军的令牌。
早些年大雍并不安定,战火四起,先帝及前几任李氏皇帝都重用武官,以至于很多武将都有自家养的军队。
其中以裴家军和沈家军最为著名。
但裴家军气焰太高,烈火烹油,最后落了个满门抄斩流放的下场。
他们沈家急流勇退,虽然也死了很多人,但起码保住了血脉和国公的爵位。
如今天下太平,还以为这些令牌这辈子都不会出现了,却没想到,有一日皇帝能将其归还回来。
安国公摩挲着令牌,脑中回想起过去很多事情。
等到再回神时,就听到沈老夫人说进宫一事。
安国公忍不住道:“陛下又是追封,又是归还兵权,还叫我们安国公府世袭五代,三郎的官位也能提升,你又何必紧追不放呢?以陛下对甄氏的看重,总归也不会亏待了她。”
沈老夫人一记眼刀扔过来,脸上带着冷峻的嘲讽意味:“国公爷踩在女人头上享这些清福已经习惯了,我可没习惯。兰若是甄家女,凭什么要为沈家牺牲?”
安国公气恼的红了脸。
沈老夫人又伸出手:“令牌给我!”
安国公却下意识缩回去:“你都卸甲了,还要这个做什么?”
沈老夫人眯起眼:“难不成,你以为自己这副被酒色掏空的身子,还能上马吗?这令牌自然是留给三郎的。”
安国公又气红了老脸,他捏紧令牌不想给,却被沈老夫人直接抢了过去。
这老头子什么打算,老夫人心里明白得很。
这令牌若是换不回兰若,那也要留着交给三郎,这是属于他们夫妻的,和西院那些可没什么干系。
……
沈老夫人抵达宫门口时,遇上了铁青着脸下马车的朝阳郡主。
两人碰面,没有寒暄,互相点了头后,便不顾侍卫阻拦,直接硬闯入宫中。
可她们并没有见到皇帝。
政事繁忙,皇帝要和朝臣议事,这事儿便被推到了太后手上。
太后将人召到了慈宁宫,上了好茶,这才将周围宫人都屏退。
朝阳郡主在太后面前一向安静收敛,她没有第一时间说话,倒是沈老夫人,肃着脸道:“太后娘娘,您给老身一句准话,兰若丫头到底怎么了?陛下是不是要将她收入宫中纳为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