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0章三宝子,你爷爷去年走了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正吃着早饭,何广义来了,脸色严肃地汇报。


    “皇爷处决了礼部郎中韩言非和吏部的人,说他们春闱舞弊,还取消了考试结果,南方人仕子全落榜了,北方人倒是挺高兴。”


    “不过民间可能会有闲话,六月皇爷打算重开科举。”


    朱小宝正琢磨这事呢,何广义又压低声音道。


    “太孙殿下,辽东锦衣卫发现唐赛儿好像去过宁王府。”


    朱小宝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上次宁王那封及时信,眼神渐渐沉了下去。


    “继续查,别打草惊蛇。”


    何广义抱拳道。


    “是!”


    洪武二十六年的春天,春雨像断了线的珠子,洒遍大明的角角落落。


    交趾这地儿更是雨水充沛,让交趾港的清晨糊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


    可就算下着雨,交趾港也没闲着。


    码头上几十艘大小船只挤得满满当当,扛大包的脚夫们跟蚂蚁搬家似的忙活,有本地的交趾老乡,还有从南洋来的黑皮兄弟。


    这地方简直是块吸金磁铁,只要肯卖力气,总能赚俩铜板。


    海运一发达,交趾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纷纷往外卖。


    还有些权贵用的稀罕玩意,像是香水香料、玻璃眼镜什么的,也都跟流水似的往外运。


    番邦也没闲着,薄荷、铁铜矿啥的往回倒腾。


    有些是老百姓自己做买卖,有些则是官府牵头的大生意。


    就说那铜铁矿,往大明一送,可给咱的火器攒了不少原材料。


    交趾布政司衙门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今儿个更是热闹。


    郑和船队的官老爷们来这儿歇脚了。


    这几天他们可算开了眼,看着交趾一天一个样,个个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心里头那叫一个骄傲,跟自家孩子考了第一名似的。


    话说郑和带着队伍离开交趾都五天了,这会儿正往云南赶呢。


    朱小宝对他那叫一个够意思,专门派了三十个小吏跟着,又赐了软轿和仪仗队,妥妥的衣锦还乡配置。


    郑和坐在轿子里,心里头那叫一个百感交集,隔着雨幕好像都闻到老家的味道了。


    云南这地儿的山路一下雨就成了泥浆池,队伍走得比蜗牛还慢。


    村口有个缺了牙的老头眯着眼瞅了半天,突然扯开嗓子喊。


    “老天爷!来大人物啦!”


    这地儿偏得跟世外桃源似的,老长时间没见过这么大阵仗了。


    村里头穿补丁衣服、头发乱糟糟的老老少少全挤到村口,稀奇的盯着队伍。


    郑和把轿帘一掀,越靠近老家心越慌,身子都跟着哆嗦。


    他十三岁便离了家,十六岁便进了宫,一晃五年多了,现在正十八出头。


    可这村子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路边还是杂草丛生,乡亲们还是那副熟悉的模样。


    他想起小时候,自己也常蹲在村口,见着生人就瞅个没完。


    郑和心里头直打鼓,怕别人知道他是太监,怕被人戳脊梁骨。


    可这会儿他啥也顾不上了,就想赶紧看看爷爷,告诉爷爷自己出息了。


    虽说身子不完整了,但咱给大明开拓了海外疆土。


    正琢磨着呢,队伍在村口停下了。


    老乡们吓得缩在角落,眼神直往轿子上瞟,生怕惹恼了这位大人物。


    郑和深吸一口气,穿着五龙绣袍,威风凛凛地走下轿子。


    “我滴个乖乖!这不是马三宝吗?”


    “卧槽!难不成是皇子?”


    俩半大孩子惊得咋咋呼呼。


    “傻玩意儿!没看见穿的是太监袍吗!”


    有人小声吐槽。


    “我说他当年肯定是进宫当太监了吧!”


    郑和压根没听见这些嘀咕,他走到一个老头面前,声音都带了颤。


    “二爷爷,我爷爷呢?”


    老头盯着他看了半天,眼圈一红。


    “你真是三宝子?都……都五年了啊!”


    郑和心里一热,刚想说话,就听老头叹了口气。


    “你爷爷……去年走了。”


    “啥?!”


    郑和感觉脑子“嗡”的一声,眼前直发黑。


    “咋就……走了呢?”


    牙齿抖得跟筛糠似的,心像被人攥紧了使劲揪。


    老头抹了把脸。


    “前年就犯糊涂了,整天念叨‘我的三宝子不见了’,村里谁家有口热乎饭,都会给他送点。”


    “他只要听见外面有动静,就往村口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路,就盼着你回来。”


    “去年冬天下大雪,我们在村口发现了他,因为穿得太单薄,就这么……”


    “哎,活活冻死了,临死眼睛还望着村头呢……”


    郑和再也忍不住了,眼泪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往下淌。


    “爷爷!”


    “我对不起您啊!”


    “我出息了!”


    “我下西洋了!我跟的是皇太孙啊!爷爷。”


    村里人撑着伞,看着这场景,不少人也跟着抹眼泪。


    郑和身后的小吏们见状,赶紧招呼人把棉被、布匹、柴米油盐啥的全搬了出来。


    “乡亲们,这是我们家大人给大家带的!”


    老乡们一看这阵仗,几个老头“噗通”就跪下了,其他人也跟着磕头。


    郑和吓了一跳,赶紧去扶。


    “叔叔伯伯爷爷奶奶,快起来!你们照顾我爷爷,我该谢你们才对!”


    他转头对二爷爷说。


    “您带我去给爷爷上坟吧。”


    春雨还在下,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村后的庄稼地。


    古代人下葬没那么多讲究,直接埋在庄稼地里,说是能保佑丰收。


    郑和看着那个微微隆起的土堆,“噗通”就跪了下去,伸手就去拔坟头的草。


    雨水混着泥浆糊了他一身,眼泪和雨水在脸上横流。


    二爷爷撑着伞跟在后面,嘴里念叨着。


    “老马头啊,你大孙子回来看你了!”


    “他出息了,在京里有头有脸的,你就放心吧!”


    郑和跪在坟前,摸出火折子,在雨里好不容易点燃了树枝,又小心翼翼地烧起黄纸。


    在云贵这地儿,为了活下去进宫当太监的事不少见,没人会看不起谁。


    毕竟在穷乡僻壤,人要是活不下去,啥事做不出来?


    也不知跪了多久,有村民气喘吁吁地跑来。


    “二爷爷!外面来了好多官差,说是来迎接三宝哥的!”


    郑和愣了一下,心里头暖烘烘的。


    他知道,这准是他家爷安排的,就是为了让他风风光光地回老家!


    雨还下着,但郑和心里头却暖呼呼的。


    从云南村娃到航海大佬,这条路走得不容易。


    但此刻,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