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9章吕氏的两瓶毒药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小宝一愣,忙道:


    “爷爷这说的是哪里话?”


    “长辈教训小辈天经地义,孙儿懂您的心思,又岂会生气?”


    朱元璋笑道。


    “理是这么个理儿,可……”


    “挨打要立正!”


    朱小宝脱口而出。


    朱元璋瞪他一眼。


    “咱哪舍得打你?疼还疼不过来呢!”


    朱小宝笑意盎然。


    朱元璋沉默片刻,道。


    “老十三的事,咱就交给你处置,撤了他的王爵吧!”


    “整个山西,以后都归你三叔晋王掌管,让他将王府迁到太原,节制山西兵马。”


    朱小宝正色点头。


    “好!”


    朱小宝虽面色平静,心中却激动不已。


    所幸三叔晋王朱棡是自己人。


    山西有两股势力,一是晋王所辖的太原府,二是代王所在的大同府。


    若将这两处军事要地交予三叔,燕王的北疆防线将不断被压缩!


    原本北平府可与大同府、宣府形成三线联防,如今大同府被割裂,宣府与北平……


    朱棣若想从北疆联合南下,更是难如登天!


    大同的重要性,无论对内对外,都举足轻重!


    如今让晋王统辖太原府,犹如在北平的左心房埋下一枚钉子。


    一旦朱棣起兵,山西与陕西便可迅速形成反包围圈!


    朱元璋接着道。


    “善后事宜,以及收揽民心之事,你让你三叔多费些心思。”


    朱小宝颔首。


    朱元璋又道。


    “至于你十三叔,便由你处置,此事咱不再插手,你也该与他们交锋一次了。”


    “他们若当你是没牙的老虎,你便让他们瞧瞧……你的锋芒!”


    文华殿内,爷孙二人促膝长谈。


    清承宫内,吕氏盯着桌上两个小瓶怔怔出神。


    白色小瓶装的是毒药,青色小瓶装的也是毒药。


    白色那瓶,可使人当即神智错乱。


    青色那瓶,则是慢性毒药,一年半载才会使人神智衰竭。


    吕氏握着两瓶毒药犹豫不决,不知该作何选择。


    若用白色瓶,可立即让老爷子和朱小宝神智不清,但风险极大,自己极可能暴露。


    朝中百官一旦得知朱元璋与朱小宝相继疯傻,为稳定局势,定会第一时间拥立朱允炆为储君。


    若用青色瓶,虽相对安全,但药性发作耗时太久,期间老爷子极可能改立老三朱允熥,依旧风险重重。


    这已是吕氏最后的底牌。


    为保朱允炆顺利登基,即便赔上性命,她也在所不惜。


    今日是八月初十,距中秋立储仅有五日,她必须尽快决断。


    此刻的吕氏心慌意乱,始终下不了决心。


    更关键的是,她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清承宫的尚膳监已经换了一批太监,她根本无法接近。


    即便是老爷子召见朱允炆,她也无由靠近。


    想如上次般邀请爷孙二人来清承宫团聚,更是难上加难。


    “咚咚咚!”


    敲门声骤响,吕氏惊得险些碰倒桌上瓷瓶。


    她慌忙将两瓶毒药藏进抽屉,这才神色紧张地去开门。


    朱允炆见状狐疑道。


    “母亲,您这是怎么了?为何满头大汗?莫不是孩儿吓着您了?”


    吕氏强作镇定笑道。


    “没事,你找娘什么事?”


    朱允炆笑道。


    “也没什么,就是想找娘说说话。”


    吕氏应了声。


    “那去你书房吧。”


    朱允炆虽觉怪异,却也未多想,点头称是。


    吕氏轻轻关上门,本想上锁,又怕引起儿子怀疑。


    待二人离去后不久,一名小太监端着水盆毛巾,神态自若地推开吕氏房门,看似是来打扫的。


    仔细辨认,正是前不久从直殿阁调来的新人。


    小太监进门后,小心翼翼的掩上门。


    他动作轻缓,毫无慌乱之色,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


    以他对柜子的熟练度,也可以看出,他已在此处摸索过许多次。


    他仔细地倒出两个小瓷瓶中的粉末,然后将预先备好的粉末,重新装入瓶中。


    一切完成后,他又轻轻关上了柜子。


    平日里柜子都上着锁,今日才好不容易寻得机会。


    刚一出门,一名老太监便狐疑地盯着那小太监。


    “这般时辰,你到吕娘娘房间做什么?”


    小太监答道。


    “方才去二爷书房办事,顺路受娘娘吩咐来打扫房间。”


    老太监上下打量着他。


    “这么晚了,娘娘还让你打扫?”


    “罢了,先下去吧。”


    小太监躬身退下。


    老太监多了个心眼,询问一名宫女道。


    “吕娘娘在哪儿?”


    宫女忙回道。


    “去二爷书房了。”


    听宫女与小太监的说法一致,老太监心中的疑虑这才消散。


    夜深人静。


    狂风呼啸,树叶被吹得哗哗作响。


    朱允炆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母亲,老师临终前对我说‘若万不得已,可投靠四叔’。”


    吕氏笑着摇头。


    “哪有什么绝境,何况储君之位尚未尘埃落定,即便是定下了,也未必再无转机。”


    朱允炆愁容满面。


    “母亲,今日已是八月初十,再过三个多月,孩儿就满十八,要去就藩了。”


    “就像四叔他们一样,若无皇爷爷圣旨,不得入京。”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


    “凡藩王,非经特旨不得入京,不得擅自离开封地。”


    一旦朱允炆前往藩地,一切抱负都将成空,储君之位只会愈发遥不可及。


    “我听皇爷爷的意思,怕是要让孩儿明年去长沙就藩。”


    吕氏闻言一愣,轻轻点头道。


    “娘知道了。”


    见母亲这般镇定,朱允炆忍不住问。


    “母亲,您不劝孩儿放弃吗?”


    “孩儿本可看淡权位,但两位老师因我而死……”


    “难道真的无力回天了吗?”


    至此,朱允炆不再掩饰内心的渴望,哭着喊道。


    “孩儿实在是虚伪!孩儿想要那个位置!”


    “这段日子见识了太多宫廷争斗,才深知权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皇爷爷还是大哥,他们要黄师和齐师死,两位老师便毫无还手之力!孩儿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从前以为即便大哥入主东宫,我至多不过是搬出清宁宫,尚且能与他平起平坐,如今才明白,权力在手,一切都变了!”


    “他如今如同皇爷爷般一言九鼎,说让齐师死,齐师便只能赴死。”


    “孩儿现在才懂,皇权能决定一切!”


    “我拼命读书、尽心孝顺,却什么都改变不了!”


    “母亲,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时候争取了。”


    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