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5.江南西道(5)

作者:拜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宣州府衙的书房内,案上摊开的账簿整整齐齐,薄纸微微泛黄,字迹端正如旧,仿佛这些日子以来的翻查与质问从未留下半点痕迹。


    关宁缓缓合上最后一本账册。


    无用。


    她本也不指望能从这些账册里查出什么——宣州和湖州的运作,绝不会在账面上留下破绽。


    此处运作之细密,漏洞早已被补得严丝合缝,账册里的每一笔银钱都有理有据,甚至连调拨路线、支出细目都写得滴水不漏。


    关宁垂眸轻笑,眸底却浮起一丝寒意。


    杜彪和那位未曾谋面的湖州刺史都是个谨慎的人,也是个聪明人。


    她与杜彪虚与委蛇这些日子,对方表面上仍是谦恭有礼,一副将她奉为上宾的模样,实际上却并未露出半点破绽。他的态度不冷不热,既不会与她交恶,也不会让她抓到什么把柄。


    账查了几日,杜彪愈发放心,待她的态度也渐渐和气了起来,仿佛她真的只是来宣州督办赈灾一般。


    日子在这样的试探和对峙中悄然流逝。


    赈灾一事已近尾声。


    粮食发放、安置灾民、修缮房屋……各项事务都已进入收尾阶段,而关宁此行最重要的事情,却始终未能查清。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从魏翰被押往京城至今,已过十日,若按脚程再过几日,魏翰便会进入长安城。


    她必须在那之前查出宣州和湖州如何运作,如何吞银,如何将假账做得天衣无缝。


    否则,一旦魏翰入京,朝中便会有人施压,届时圣上若问起成果,她仍无实证,那些人便能堂而皇之地反咬一口,说她大张旗鼓来宣州,却查不出半点问题……


    关宁垂眸,眼神微冷。


    她继续耽搁不得了。


    ***


    第二日,忽有消息传来。


    江南西道按察使李经彦,在象山剿灭倭寇后,便要来宣州。


    消息传来的时候,关宁心头微动。


    转机来了!


    第三日,江南西道按察使李经彦,抵达宣州。


    宣州府衙大门前,鼓乐迎宾,杜彪亲自率众官员列队相迎,宴席早早摆好。


    李经彦,五十有余,朝中左相李衡门生,身居江南西道按察使之位,负责监察江南事务,平日行事严谨,为人公正,是一个为民为国的干事之人。


    此时,他象山剿倭刚刚告捷,便特意入宣州,见奉使、赈灾使。


    宴席上,杜彪一改往日作风,满脸笑意,殷勤款待。


    他自然知道李经彦的身份,也清楚对方性格刚直,不易收买。但恰恰他们都是左相的人——只需按规矩办事,面上不露破绽,便可安然无恙。


    眼下,他已经熬过了关宁查账的那一关,眼看赈灾之事将尽,奉使也无甚收获,他便知此劫将过。


    他今日的态度,便是坦坦荡荡的。


    杜彪以为他已经安全了。


    而关宁坐在宴席一侧,握着茶盏,眸光微垂,似笑非笑。


    ***


    宴席上,金樽玉盏,菜肴精美,席间气氛热烈。


    李经彦落座后,先是起身,执酒敬天子之恩:“陛下垂怜江南,派奉使、赈灾使亲自前来,恩泽深厚,臣等铭感五内。”


    众人齐声附和,纷纷起身敬酒,谢皇恩。


    随后,李经彦又对关宁、赵怀书举杯:“二位大人远道而来,躬行赈灾之事,江南百姓感怀于心,今日李某便以水酒谢二位一番。”


    关宁笑着摆手:“哪里的话,按察使才是我江南百姓的守护之人,剿倭有功,泽被江南,我等亦该敬一杯。”


    宾主尽欢,推杯换盏,气氛愈显融洽。


    宴后,关宁和赵怀书一同前往李经彦去处。


    二人到时,李经彦刚刚泡上茶,似乎对他们的到来早有预料,甚至不见诧异之色。


    关宁微微一笑,开门见山:“李大人,我们想借阅江南西道的账簿。”


    李经彦坐于案后,闻言却不答,只是神色淡淡地看着她,仿佛早已料到她会提此事。


    他知道他们在查什么,也知道他们查到了什么。


    沉默片刻,他缓缓开口:“宣州府的账簿,与我这里的记录是一致的。”


    赵怀书微微皱眉:“您的意思是?”


    “如果二位还需要哪一府的账簿,我可派人去调取。”


    他语气不紧不慢,滴水不漏。


    关宁眯了眯眼,看着眼前的人。


    李经彦,五十岁,左相李衡门生,少年时便因才学卓绝而得左相赏识,一路扶持提拔,如今执掌江南西道,深得官声。


    他是江南百姓眼中的好官,律己甚严,清正廉洁,爱民勤政。


    但今日,他避而不谈,甚至不愿让他们亲自查阅江南西道的账目。


    关宁不急,轻声问道:“大人是不愿借阅?”


    李经彦依旧不回话,只是端起茶杯,指腹抚过杯沿。


    关宁定定地看着他:“为何?”


    室内一时沉寂下来。


    赵怀书侧首看了她一眼,知她此刻已有计较,便未多言,只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看她如何出招。


    对面,李经彦的手指顿了一瞬。


    他没有回话,神色依旧平静,只是沉默得过于克制。


    关宁看着他,目光渐渐柔和,却带着一丝无奈:“李大人,您是好官,为民的好官。”


    她话音一顿,继续道:“所以为何不愿?”


    李经彦依旧沉默,眸光沉沉,未曾言明一句。


    他是左相门生,由左相一手提拔,如今坐在这位子上,他又如何能眼睁睁看着左相倒下?


    他本可以置身事外,保持沉默,不插手,便可安然无恙。


    可现在……


    他若真的放任关宁查下去,便意味着他要亲手撕开江南贪墨的脓疮,意味着左相的根基会被动摇,意味着他将背弃恩师,做一个不义之人。


    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也不愿回答。


    见他仍是沉默,关宁轻叹,取出天子令牌,平放在案上。


    “天子令,李大人应当不陌生。”


    李经彦怔了怔,随即神色微变,慢慢站起身,拂袖跪地,恭敬一拜:“臣,微臣叩见圣上。”


    关宁看着眼前这位五十岁的朝廷重臣,忽然觉得有些唏嘘。


    倘若换个局面,他或许可以一直做个好官。


    可是如今,他只能做选择。


    李经彦跪在那里,背脊笔直,久久没有起身,似是在做最后的权衡。


    许久,他终于开口,语气苦涩:“臣……不愿做不义之人。”


    他不愿违背良心,但也不能违背恩义。


    他忠于皇帝,却也不能辜负左相。


    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不多管不多问,便可以保持清白。


    可是现在,关宁把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48824|15876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择摊在了他面前,他不得不直视。


    关宁看着他,忽然轻声道:“李大人,您见过郎溪的灾情吗?”


    李经彦一怔,抬头看她。


    下一瞬,关宁将一卷账册放在他面前。


    ——那是郎溪的账簿。


    她眸光沉沉,缓缓道:“大人若是不信,不如看看这些。”


    李经彦犹豫了一瞬,伸手接过账册,缓缓翻开。


    第一页,写的是赈灾款项调拨,字迹工整。


    第二页,写的是官府分派的救济粮数额,井然有序。


    第三页……


    李经彦的目光顿住了。


    他看到——


    郎溪赈灾拨款,亏空八成。


    郎溪赈灾物资,十不存三。


    郎溪百姓,数万人……死于灾情,而更多的百姓饿死在郎溪!


    他猛地抬头,看向关宁。


    关宁目光微红,声音哑了几分:“大人……您可知郎溪现状?”


    “郎溪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他们不是官员账上的一串数字,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曾经有家,有孩子,有老人……”


    她缓缓俯身,双手撑在桌案上,直视着李经彦,声音微颤,却坚定无比:“李大人,您告诉我,他们该如何活?”


    李经彦握着账册的手指微微发颤。


    他以为,江南府县最多是账目上作假,贪墨银钱,以此向左相“尽孝”。


    可他没有想到,竟然还有郎溪这样的惨状。


    关宁看着他,低声道:“大人,我不想强迫您做选择。”


    “可这件事,若您仍是袖手旁观,便是助纣为虐。”


    李经彦眼神微变,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能说出一句反驳的话。


    他低头,视线落在账册上,久久未曾翻页。


    外头夜风微凉,烛火摇曳,照在这位两袖清风的江南按察使脸上,也照在他微微发白的手指上。


    他握紧账册,长久沉默,仿佛这场天人交战仍未结束。


    ***


    室内幽幽的烛火映照在李经彦脸上,他神情冷峻,目光沉沉,像是深夜沉入江水的石,幽暗而寂静。


    他是知晓江南官员的按下操作,可他却一直未曾伸手清算。


    因为他明白,这些操作不仅仅是地方官吏的问题,它牵连的,是整个朝堂的利益角逐,是官员与世家的千丝万缕,是左相李衡经营多年的势力。


    左相用人,确实眼光精准,江南各府的知府、通判、司吏,无一不是他的门生故吏,他们彼此制衡,互相掣肘,构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


    而他李经彦,便是这道防线最锋锐的一枚棋子。


    可现在——


    他垂眸,视线落在郎溪的账册之上,最终握紧拳,心中念及郎溪百姓那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终究还是做出了决定。


    李李经彦轻轻唤来了小吏,让他把那集几箱东西抬进来。


    小吏得令下去,不多时几人抬了几个箱子进来。


    李经彦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如湖,直到门外脚步声渐近,他才微微抬眸。


    厚重的木箱落地时发出一声闷响,关宁眉心微蹙,下意识看向李经彦。


    一声令下,箱盖被掀开,里头的账册整整齐齐,纸页微微泛黄,墨迹却依然清晰可辨。


    这是江南西道各府的账目,数字冰冷,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命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