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导师同样难掩震撼:"这份嘉宾名单,简直比任何学术颁奖礼都要豪华。"
国内各大院校、研究所的相关领域学者更是几乎倾巢而出,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
各大顶级期刊的主编、跨国药企的研发总裁、知名科学基金会的负责人也位列席间,寻找着合作与投资的机会。
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是,当几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在志愿者搀扶下入场时,全场学者自发起立鼓掌。
这些为中国生物学发展奉献一生的前辈们,今天也来见证中国科研的辉煌时刻。
与此同时,线上直播的弹幕更是瞬间爆炸,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滚动
"来自斯坦福的问候!"
"东京大学实验室全员在线观看!"
"马普所集体学习中..."
"这阵仗堪比明星演唱会了!"
"这阵容太强大了!"
"简直是人类认知细胞的全明星阵容!"
"看到这么多泰斗级人物都来了,就知道今天的内容有多重要!"
当陆时羡与已经在嘉宾席就座的玛格丽特主编亲切交谈时,现场的闪光灯顿时亮成一片。
这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学术报告会,更是华国在世界生物学界发声的历史性时刻。
那些曾经只能在教科书上仰望的名字,今天齐聚南江,共同聆听来自一位华国科学家的声音。
当陆时羡身着一身简约的正装走上讲台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于他。
全场灯光渐暗,只留一束追光打在讲台中央。
陆时羡缓步上台,身后巨大的环形屏幕亮起,显示出简洁的标题:《细胞智能:从分子网络到生命设计》。
他没有急于开始,而是用目光缓缓扫过全场。
这一刻,会场静得能听到呼吸声。
"各位同仁。"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今天,让我们暂时忘记那些复杂的实验数据和公式,一起进行一场思想实验:如果我们把细胞看作一个高度智能的系统,它会如何思考?"
屏幕上很快随之出现一个经典细胞信号通路的示意图。
"这是我们熟悉的生物学。"
陆时羡轻轻挥手,图像瞬间分解成无数动态的光点,"但今天,我要向大家展示一个不同的视角。"
随着他的讲述,光点开始组织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网络。
“我们发现的不是简单的信号通路,而是一个分子互联网。"他展示了SFR-1蛋白在网络中的实时动态:"看,它不像传统的信号分子,更像一个智能路由器,在毫秒级时间内分析、整合、转发信息。"
这时,他展示了"方舟"超算生成的全新可视化数据。
只见SFR-1在接收到不同信号组合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构象状态。
"这不是被动的传导,而是主动的决策。"他指着其中一个关键构象变化道:"当它同时接收到A和B两种信号时,会启动完全不同于单独信号的响应程序。这就是细胞级的逻辑运算。"
演讲进入第二篇章,陆时羡展示了让全场惊叹的证据。
大屏幕上开始实时运行"方舟"的计算模拟。
"现在,让我们向这个虚拟细胞输入一个复杂信号。"他示意助手进行操作。
只见屏幕上的网络立即做出响应,SFR-1在微秒内完成了构象选择,精准激活了下游的运输通路。"这个过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2%,说明我们已经初步破译了细胞的''思维逻辑''。"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他随机邀请现场学者提出一个信号组合假设时。
"方舟"在十分钟内就完成了全网络响应预测,结果让提出假设的教授目瞪口呆:"这完全印证了我实验室三年的研究结果!"
演讲最高潮的部分很快到来。
陆时羡展示了如何利用这套理解,进行细胞功能的重新编程。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开发了细胞编程语言v1.0。"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套简洁的编程界面。
“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能够精准识别并清除衰老细胞的智能免疫细胞。"
只见他输入几行代码,系统立即生成了相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案。
"这不是科幻,"陆时羡郑重强调,"我们已经在植物模型中验证了这套方法的可行性。"
随后,他展示了更激动人心的应用前景:从设计能够高效固碳的微生物,到编程可以按需生产稀缺药物的细胞工厂,每一个案例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上。
在演讲的最后篇章,陆时羡将视野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我们正站在生物学新纪元的前夜。"他的声音充满力量,"当理解深入到一定程度,设计就成为了可能。这不仅将彻底改变医药研发、农业生产、能源开发,更将重新定义人类与生命的关系。"
他展示了"繁缕"未来十年的路线图:从精准医疗到可持续发展,从新材料开发到生命起源探索。每一个方向都让在场学者心潮澎湃。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陆时羡话音一转:"真正的突破需要全球科学界的共同努力。”
“今天,我在此宣布,''方舟''平台将向全球开放百分之三十的计算资源,同时,我们建立的数据共享平台将免费向学术界开放。"
陆时羡的话音刚落,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仿佛所有人都在消化这句话的重量。
随即,如同海啸般的掌声从四面八方爆发出来。
前排的拉斐尔斯博士猛地站起身,这位见惯风雨的诺奖得主竟然有些激动。
"上帝...他真的要开放''方舟''?"坐在他旁边的山中教授同样震惊,一边鼓掌一边喃喃自语:"这将是改变整个领域生态的壮举。"
中排的学者们纷纷起立,掌声越来越密集。
一位年轻研究员激动地抓住同伴的手臂:"你听到了吗?我们也能用''方舟''了!"
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几乎被淹没。
线上直播的弹幕瞬间爆炸,"致敬!!"、"这才是科学精神!"等留言如瀑布般滚过屏幕。
后排站着的学者们更是自发地喊起了"Bra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