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1章 以解忠勇伯燃眉之急

作者:z咏橘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卯时初,户部尚书‘夏吉’入宫。


    辰时初,就连朝会都开始了。


    然而,姬长与众臣还在议事。


    今夜之议,他们提出了数十种方案。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嬴渊兵败之后,是否要发动国战。


    是坚守阴山还是跨过阴山等。


    虽然这些法子,到最后,大多数或是基本用不到。


    但,做人讲究走一步看三步。


    而治国讲究走一步,看十步。


    防患于未然,是一座王朝的长久之道。


    最终,姬长颁布明旨。


    由何福去指挥众边军各卫与马哈木对峙,为嬴渊的计划保驾护航。


    同时,命户部筹备粮草。


    一旦发生最惨重的后果,能够确保朝廷在第一时间,可以向草原发起攻势。


    ......


    七月二十七日。


    在姬长得知嬴渊北上之事后,已过去三日。


    也不知是谁走漏的消息。


    京城内许多百姓,都是知道了嬴渊深入草原的事情。


    但是对于他要施展的计划并不知晓。


    因此,在京城民间,有很多人,都对此事进行广泛议论:


    “马哈木是咱大周的老对手了,嬴将军毕竟还太年轻,不是他的对手,也合乎情理。”


    “那也不能被马哈木赶到草原腹地了吧?如此一来,嬴将军岂还有生路可言?”


    “这马哈木也真够毒的,截断了嬴将军的后路,逼的嬴将军没了法子。”


    “说句实话,归根结底,还是嬴将军手里的兵太少了!若是多些,马哈木岂敢截断我王师后路?”


    “听说宁夏卫、陕西行都司、榆林卫等数万兵马,都集结在了阴山一带,朝廷显然是要与草原大打了!”


    “早该如此...”


    “...”


    他们这些人,基本活动在大小酒肆、茶馆里。


    所以一传十、十传百,没多大会儿,便闹得满城风雨。


    寻常百姓不懂朝廷颁布的政治有何深意。


    也不懂成建新军、训练士卒意味着什么。


    但是,只要提起战事,他们一个个的,都能化作‘事后诸葛亮’。


    可不论他们如何探讨,不可改变的一个事实是。


    【嬴渊危矣,王师危矣!】


    ......


    京城,白纸坊,千佛寺以北十里,朱夫人创建的马球场。


    今日,迎春再次受到朱夫人邀请,来参加一次马球会。


    所谓马球会,其实打不打马球还在其次。


    而是一场交友会。


    是圈子与圈子之间的碰撞、交涉。


    比如,将门女眷的圈子与勋贵女眷的圈子等。


    一般来说,文人圈子,他们交涉的对象,一般都是世家大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像是勋贵与将门之间来说,大概率是只能彼此去做交涉。


    因为,武将这个圈子,本身就受到排挤。


    像是在这种马球会里,除了扩展圈子之外,还有颇为重要的一条。


    那就是为年轻人搭线,以确保下一代的地位稳固。


    能来这场马球会的勋贵,也都是四王起步。


    这里说的不是爵位,而是掌握的实权。


    整个马球场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占地一里有余,场地足够宽阔,视野也是极好。


    此刻,迎春正坐在朱夫人身旁,与将门女眷们交涉。


    朱夫人的女儿,名唤‘朱玲’,年龄也就比迎春小两岁,一直缠在她身边‘姐姐’的叫着。


    正在马球场里竞技的,是南安郡王之女与其余三王家的几位姑娘。


    迎春是第一次瞧见这打马球的技艺。


    几名女子,骑乘着不算高大的小马上,手上挥动着球杆,相互追逐着‘马球’。


    彩头是一支宫里赐下的玉簪,价值不菲。


    坐在朱夫人右侧的薛夫人,见迎春一直盯着马球场里几位姑娘竞技,遂开口笑问道:


    “郡主可是想打马球?”


    闻言,迎春摇头道:“瞧瞧便好了。”


    薛夫人点了点头,“今日人多,若是郡主想学,待没人的时候,我教教郡主。”


    若是今日教了,不免有些笨手笨脚,若是因此被人耻笑。


    可就成了薛夫人的错了。


    就在这时,迎春忽然瞧见几名文臣女眷、公子哥也来了。


    她好奇地问向朱夫人,


    “那几位,似是几位尚书、侍郎之女,她们也常来么?”


    后者顺着迎春的目光看去,摇头道:


    “不常来。”


    一旁,薛夫人见那些尚书、侍郎之女,都是跟着自家娘亲来的,笑着说道:


    “郡主有所不知,我这姐姐的长子自蜀地回京了,她们呀,大多是奔着朱家哥儿去的。”


    她口中所谓的姐姐,自然指的就是朱夫人。


    朱夫人膝下有两子。


    次子从军,在东南一带当指挥使,隶属备倭兵管辖。


    长子早年从文,十九岁便获得进士功名。


    因朱都督的原因,刚进士及第,就去了兵部。


    后来因在兵部乏味,索性请命跑到蜀地治理地方去了。


    这一治就是五年。


    五年前,正是夺嫡之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或许,那时的朱都督为保自家孩子不受夺嫡党争的牵扯,便将他们调往东南与蜀地。


    如今,长子朱勇任期已满,特回京待堪。


    据说,朝廷要委以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朱勇虽生于武将人家,然自幼与其父朱玉关系不太融洽,所以抵触习武。


    自个儿非要从文,还有了进士功名,至今尚未婚配,是京城里少有的香饽饽。


    朱夫人白了薛夫人一眼,道:“就你话多。”


    说罢,她忽而看向坐在身旁的迎春,


    “郡主,上次去你府上时,见你府上女眷极多,不知可有与你关系不错的?”


    迎春一愣,“我与府上的姊妹们关系都不错。”


    朱夫人笑道:“改日带来,一块喝喝茶,也是不错的。”


    迎春微微颔首。


    没过多久。


    朱勇奉母命来到马球场。


    本想先去向他的母亲见礼。


    然而,却被诸多官吏之子拦住去路,没有关系硬凑,嘘寒问暖气来。


    一时间,朱勇不胜其烦。


    那些官吏之子们,大都是奉了家里的命令,让他们与朱勇攀上关系。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旦他们与朱勇扯上关系,那么,趁机向其介绍自家姊妹,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说今日这场马球会,本就是为年轻人创造的社交平台。


    但因当中绝大多数都非将门女眷,这礼仪一事还需在意。


    是以,各家各户坐的位置,都有幔帐遮掩,就连朱夫人那边也不例外,毕竟,还考虑到有个只有婚约但尚未出嫁的郡主在。


    朱勇好不容易摆脱了众人的纠缠。


    去往朱夫人那边的时候。


    许多年轻貌美、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们,便是隔着幔帐,戴着面纱,看向朱勇,忍不住打量起他。


    如今,像是朱勇这样的金龟婿可是少见了,若是能抓住,也算是一场好姻缘。


    诸多女子虽只能隐约看到他的面容,但从他来到这儿,便迫不及待的向自家母亲去见礼的一幕,便觉他有君子之风。


    一时,好感倍增。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朱勇是去见礼,但也却是去辞别。


    只见朱勇郑重地向幔帐内的朱夫人施礼,缓缓开口道:


    “孩儿拜见母亲。”


    “母亲,今早,孩儿奉父亲之命,请见了何福何老将军。”


    “何老将军已答应孩儿随军出征,以解忠勇伯燃眉之急。”


    “孩儿稍后便要赶上何将军,特来向母亲辞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