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5章 贾宝玉为嬴渊喝彩?

作者:z咏橘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贾府院子里。


    众女眷也只当黛玉是有感而发,并未疑虑什么。


    贾宝玉也在其中。


    若是换做以前的他,面对嬴渊对阴山久攻不下一事。


    少说也要踩上两脚。


    但自被嬴渊打了以后,又见纨绔子薛蟠洗心革面。


    两淮之事,嬴渊又为林黛玉的父亲,他的姑父林如海讨回公道。


    是以,他对嬴渊的态度,早就产生改变,已有几分钦佩。


    “若是连嬴表哥都拿不下贺兰山与阴山,朝中真不知还有谁能行。”


    贾宝玉附应一句。


    倒是让迎春感到几分意外,道:


    “还以为宝兄弟又要说些沽名钓誉之言。”


    贾宝玉对于朝中大臣立场,一向都很显明。


    持批判态度,认为文武大臣诸多行为皆是沽名钓誉。


    缺乏真正的忠勇大智。


    但,迎春并未注意到。


    匆匆两年已逝。


    贾宝玉见证了太多有关嬴渊的传奇。


    知道对方很有能力、智慧,而且极为忠勇。


    不然,皇帝也不会亲封嬴渊为‘忠勇伯’。


    而且,他也不认为,嬴渊是在沽名钓誉。


    如果他是沽名钓誉,就不会冒着得罪满朝御史言官的风险,在两淮杀了那么多贪官污吏。


    更不会在群起而攻的情况下,仍旧要去做那些事情。


    贾宝玉正是从这方面分析出,嬴渊绝不是他所想的那种为搏清名的无能臣子。


    倘若连嬴渊都无法攻克贺兰山与阴山,谁又能行呢?


    王熙凤白了他一眼,“莫非忘记你舅舅了?”


    贾宝玉道:“自是没有忘,只是若论与草原交手的次数,明显是嬴家表哥要多于舅舅。”


    王子腾的发家之路不在北地,而在东南一带。


    当初,他也是抗倭的主力军之一。


    后来,有幸能被姬长器重。


    满朝文武,敢说对草原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也就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与何福二人了。


    陕西行都司指挥使勉强也算一个。


    但也不知怎么了,大多数人都觉得,他们比不过嬴渊。


    或许,就连世间百姓,都偏爱英雄少年,认为嬴渊可比霍去病。


    “宝兄弟何时对边疆战事也这般了解了?”


    迎春好奇询问。


    贾宝玉恭敬应声道:“回二姐姐的话,如今城中百姓都在议论嬴家表哥北伐一事,我即使想不知,只怕也难。”


    就在她们或讨论、或心忧嬴渊北伐一事时。


    忽而,不远处,琇橘急匆匆向这边小跑着来,


    “姑娘...郡主,郡主,方才坊间传来消息,嬴大爷打赢了!打赢了!”


    什么?


    打赢了?


    当迎春听到这三字时,已是迫不及待的豁然站起身,迎向琇橘,


    “你别着急,慢慢说,什么打赢了?可是北地战事?”


    琇橘站在他跟前,气喘吁吁的点头道:


    “是,是嬴大爷打赢了,王师已经跨过阴山了!”


    闻言,迎春大喜,但又怕消息有误,再次询问道:“可属实?”


    说话间,王熙凤、宝玉等人已经来到她的身后。


    琇橘这时已恢复过来,不再大口喘息,郑重点头道:


    “是边军斥候入皇城前行于途中所言,断不会有错,郡主,嬴大爷赢了!”


    虽说她是婢女,但听到未来家主打赢了阴山之战的消息后,也是难掩激动,特地跑来告知迎春。


    然不等迎春欣喜,贾宝玉那边,却是率先开口道:


    “彩!”


    “不愧是嬴家表哥,我就说,草原那些蛮子,怎么会是嬴表哥的对手。”


    其身后诸多女眷,心思各异。


    探春略微松了口气,是为迎春,她担心,她的好姐姐,会因嬴渊北伐一事再次忧患成疾。


    当初因宝玉言辞不当而怒火攻心,多半,都是嬴渊在打河套一役时,迎春日夜不惜辛劳的为嬴渊祈福,而落下了心头病根。


    不然,好端端的,迎春绝不会忽然大病一场。


    王熙凤笑而不语,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无论嬴渊好坏,于她来说,并无益处。


    但是,迎春将来的好坏,却直接关系到,她这个当嫂嫂的,在将来能获得怎样的利益。


    至于林黛玉,打心底里,自然也是高兴不已的,只是她不能吐露出来,只能深埋胸口。


    像是秦可卿、史湘云等,则完全是在羡慕迎春的境遇。


    前者因自家丈夫不济事而羡慕。


    后者则是在想,不知自己将来,又当落到谁家,能否也像迎春这般好运。


    至于带发修行,深受贾老太太喜爱的妙玉与青春守寡的李纨,则是一脸风轻云淡。


    毕竟,她们与嬴渊并不相熟。


    一个出家,一个守寡,她们的命运以及余生,仿佛冥冥中早有注定。


    宁荣二府十二金钗这边,虽是心思各异,但大都无坏意。


    除她们这边,在贾赦、老太太那边知道嬴渊打胜的消息后,居然决定要摆宴庆贺一番。


    只是小庆,并不大张旗鼓,就连宴席规模,也是‘小而巧’,荤酒不多。


    对于她们这些权贵人家来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若有战事,各家各户,都不能显得太高调,要节衣缩食一些。


    当初嬴渊在办两淮案时,嬴渊得知周王在河套一役时仍旧有各种铺张浪费的排场,气到当即要将其诛杀。


    可见,若是不守那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嬴渊这等武将来说,是有多么气急败坏了。


    贾府要办宴席,是为庆贺前线大胜,也是想让宫里的那位贵妃娘娘能在皇帝面前落个好。


    至于宴会规模,能小则小,无非是一家人聚一聚罢了。


    ......


    自嬴渊出师北伐之后,皇帝姬长这边,便是没睡过一场好觉。


    他知道,嬴渊承担的压力不小,更怕嬴渊完不成他的期许。


    可相较于王子腾等人而言,他还是信任嬴渊多一些。


    如今,姬长正坐在坤宁宫一处水榭尽头垂钓。


    即使有鱼儿上钩,他也并不提杆。


    有太监提醒了两句,但姬长仍是不为所动,似是有所思。


    没过多大会儿,皇后与贾贵妃来到此间。


    皇后见姬长垂钓发呆的一幕,便将夏守忠唤来,询问道:


    “陛下这样子,已经几时了?”


    夏守忠弯腰施礼道:“回娘娘,已经足足两个时辰了。”


    皇后叹了口气。


    贾贵妃适时开口道:“娘娘要不要劝劝陛下?几日来,陛下一直魂不守舍...”


    皇后摇头道:“如何劝得?陛下这是心病,病根在北地。”


    自嬴渊攻打贺兰山失利以来,可算是让那些御史言官们又找到了参嬴渊的机会。


    每日,成堆奏章如雪花般飘入建极殿内。


    但都被姬长给压了下来。


    可这般一直压着,也不是个事。


    若嬴渊持续失利,那么,最终结果,就是姬长的打算满盘皆输,将嬴渊以及王师召回京师。


    北伐之事就此作罢。


    可姬长不甘心。


    但他不能再给嬴渊施压了。


    因为,他心里清楚,此次北伐,嬴渊已将自身的政治前程与积攒下来的英名全给压上了。


    这么做,为了谁?


    姬长一清二楚。


    他怎还忍心向嬴渊施压?


    这对君臣之间,向来无需多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