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0.图书馆开张

作者:半截拖鞋大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知府答:“当日办蹴鞠赛,乃是为的府中生计,本官替天子牧民,自然也该为州府百姓考虑。如今开封百姓人人安居,本官也不必将心思放在蹴鞠赛上了。”


    阮记者问:“陈府尹曾经担任过东平知府,听说离任之时府中耆老赠万民伞,陈知府心中何感?”


    旁边还有一张图,乃是当日万民伞,乍见如华盖一般,细看才发现上面不是丝绦,是百家布条,写着百家人名,当真令人赞叹。


    陈知府答:“本官做外朝官十余载,知百姓之心难得,吾惟言为官者,不可负民,此情此景,铭记于心,时刻警醒。”


    阮记者问:“据我所知,那东平府新知府程万里并非科举出身,乃是杨戬的门馆先生,陈知府如何看待?是否担心那程知府坏了东平大事?”


    余深大为惊骇,这这这,这个记者,他问的是什么?也太敢问,太敢说了吧!这可是妄论朝政!


    他翻了一页,只看最后,写“阮棘采访”,在脑中过了一遍,朝中高官并没谁家姓阮的,也不像是宗亲,这小记者怎如此大胆?


    余深又翻过来继续看。


    陈知府侃侃而谈:“一府吏治,府尹虽担其名,然其力有未逮。治事之重,多赖官吏共襄。东平府中通判,主簿及各官吏都在,都是官场老人,熟知东平庶务,就算没有大尹,亦无虞纷乱。”


    阮记者问:“陈知府可是说东平府有没有程知府都一样?”


    余深嘴角勾起,心中燃起了看热闹的火,敏锐的闻到了即将有事的气息,往下看,我倒要看你陈文昭怎么答!


    陈文昭笑答:“我话还没说完,东平府就算没有府尹在也不会出什么岔子,若有程知府坐镇,更加万无一失。”


    阮记者问:“如此陈知府辛苦了一年办的蹴鞠赛岂不是白忙活,竟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个阮记者问的都是什么!朝廷官员岂有如此狭隘的?竟被他个小小记者看低!余深大力翻过页去紧接着往下看。


    陈知府笑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此不正是乐事?我朝官员都该如此,百姓便有好生活过了。你不知我朝白相公也曾做过东平府尹,治过东平湖?若无他栽此树,我等也难在湖边建蹴鞠场了。”


    这段答的好,余深点点头。


    远在白府的白时中也点点头,没想到陈文昭竟然知道他也曾在东平府做过知府,他本以为此事只自己知晓呢。


    余深整篇看完,意犹未尽,这段采访当真是好采访,陈文昭也受得住如此犀利的问题,这才是士大夫的风度!文人的典范!


    只是这个阮记者好生毒辣,不禁让人为以后的封面人物担忧呀……余深放下刊物,左思右想,他这刊物在封面上写了“一月一刊”,下期的封面人物会是谁?


    抓心挠肝想了一晚,将自己认识的士大夫从头到尾排了名次却还是猜不透,余深清早起来就写了条子,要自己家人投帖子到那潘朝奉家里去,直接问问清楚!


    同样想知道这件事的还有赵佶,潘邓受到召见,进宫面圣之时,赵佶还在看他的本月运势,他看向双子星宫。


    “君性好变,岂能一时只专一事哉?”


    赵佶点点头。


    “君当静心养性,调和吾身。常心焦难安,盖因终日忙碌,无暇深思熟虑,故须静心,重审己身,切莫急功近利。宜耐心自持,做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赵佶问潘邓:“你这十二宫运势是找谁编写的?真有几分神通,能看穿星象?”


    潘邓笑道:“不过是沈编辑写来玩的,做不得准。”


    不准?可他看着准的很,“朕叫周围人都看过,皆说你这十二星宫写的准呢。”


    潘邓只好说道:“若是准,这天下只有十二类人了。”


    赵佶一思,确实如此,便也不再纠结,问道:“你下期可找好封面人物了?”


    潘邓回道:“这期刊物发放,大家伙都反应不错,咱们‘林灵素道长讲道’一篇,都说道理深奥,咱们刊物既然是为宣扬道教,不如下期就刊林灵素道长罢。”


    赵佶颇为惋惜,如此好刊物,刊什么林灵素,他本以为会是朝中哪位大臣呢,可一开始是他说要宣扬道教的,便也不忘初心,点头应下了。


    *


    青州归来堂


    李清照拿了手中刊物,缓缓走回家中,赵明诚正拿笔写作,案上书山座座,盆中也有废纸数张。


    今天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他们夫妻二人携手著作的《金石集》已完稿了。


    赵明诚见夫人走进屋,召唤到:“只差最后一笔。”


    李清照便走过去,拿笔弯腰在书稿上写了一个“完”。


    二人对视一笑,赵明诚靠在椅背上。想想数年辛苦,如今已经有所成果,不觉心怀大慰,他看向夫人,见她手中拿着一刊物,问道:“这是什么?不是那《京东蹴鞠广昭示》吧?”


    “看着像,我就买了,却不是那刊物,是个别的。”李清照把手中刊物递过去。


    赵明诚见形制类似,先找那“鹦鹉洲书坊”的标志。


    “之前我二人论这书坊为何叫鹦鹉洲,想必是取自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他取这名字便是一早打算好了关店。果然他出了六期刊物之后,就不再出版了。”


    李清照见丈夫怎么也找不着,便翻开后书皮,指着里面,“在这。”


    赵明诚这才看见,惊讶道:“鹦鹉洲书坊与开封府联名?这是何意?”


    他琢磨了一阵,笑道:“如此一来,岂不是成了皇商?可是拴上条链子,再也不会找不见了,想关店都关不成。”


    夫妻二人捧腹大笑。


    两人一块儿看完了刊物,赵明诚叹到:“我知你心中所想。”他看着封面上那“开封图书馆:千册孤本首次公开”说道:“我也想去看那图书馆,只是我二人如何能随意入京?”


    李清照父亲是元佑党人,赵明诚父亲也因与蔡京争权而得罪过蔡京,被其诬陷,子孙下狱,四个月之后才因无罪名而获释,荫封之官亦丢失,他两夫妻再难在汴京居住,自此离开汴京回到青州私宅之中度日,每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日搜集金石编书,也算是和美日月。


    李清照岂能不知,她亦是想去而没有办法。


    过了会儿李清照说道:“你看这封面,这叫陈文昭的,他的老师名范稹,我父亲与他老师相识,早年常相聚,我幼时也见过陈文昭几面,不若咱们去信给他,打打秋风?”


    赵明诚问:“他老师也是元佑党人?”


    李清照点头。


    赵明诚说道:“唉,这些年真是放宽许多,此元佑党人弟子,也能做开封知府了。”


    李清照说道:“前两年还有那张商英做宰相呢。”


    赵明诚低着头,“只叹父亲被蔡京诬陷……”


    李清照连忙打岔说道:“从前的事不提了,如今我们去汴京,也不一定能遇上蔡京,是个好集市,你我也逛逛,重温旧时光。”


    赵明诚也想到昔日夫妻二人刚成婚时,一起去大相国寺搜集金石碑拓,携手归家的无忧生活,笑着说道:“你给那陈知府去信,也说明咱们手上有百册好孤本待印,总不好空手去。”


    李清照笑着点头。


    *


    开封府辟雍旁,图书馆已经建成。


    院中一楼一偏房,再无其他建筑,园中除了御赐的太湖石,只种了花草,移植了几颗松树,淡雅超脱。


    一大清早放了几个爆竹,周围渐渐便有人聚集,大家一早就知道这图书馆三月开张呢。


    相公余深已经到了,和知府陈文昭一起在上座喝茶,郑蔡两位相公虽被邀请,但日理万机,只叫家人送来贺礼。


    潘邓见记者团队已经就位了,还差太学博士张纲没来,便让早请来的杂耍舞狮子,舞的正是那段“金榜夺魁”。


    两头狮子一红一金,皆是做工精美,狮头硕大,眼睛炯炯有神,狮身披着金丝银线的绣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鼓敲响,两头狮子在鼓点的引领下开始了表演,红狮首先跃出,一个翻身,便来到了图书馆楼门前。它先是围着支架子转了几圈,然后突然跃起,试图去触碰那悬挂在门梁上的“魁星”挂饰,这挂饰以红绸制成,上面绣着“金榜题名”四字。


    就在红狮即将夺魁的瞬间,金狮突然从旁跃出,一记“狮子摆尾”,便将红狮推开。金狮随即狮口大张,眼看就要获胜,红狮不甘示弱,一个翻身,再次扑向金狮,两头狮子在空中交错而过,狮毛飞扬,煞是壮观。


    围观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喝彩声一片,潘邓很满意,就是要热热闹闹的,才有点开张的氛围。


    鼓点渐渐急促,终于红狮夺得“魁星”,它将魁星一咬,彩带飞舞,从中掏出一卷轴来,摇头晃脑地交给陈知府。


    陈文昭没想还有这么一出,赶紧从红狮嘴里接过,打开来一看,便将那面向前,正是“金榜题名”!


    围观的人群,太学生们一阵欢呼,潘邓这边又叫人燃了几个爆竹,噼啪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余深见姗姗来迟的太学博士张纲,正一边走一边躲爆竹,大声说道:“博士来的正好,他这正舞到金榜题名,你这状元郎便出现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