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9.岭南(三)

作者:东山有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女配每天都想苟活(重生)》全本免费阅读 []


    想到一路上,肆虐的蚊虫,苍翠极盛的草木,以及莫名的热病。


    姜映真的眸底,浮现了几分悲凉。


    在大姚,官员犯了错,流放首选之地,当属岭南道。


    岭南瘴疠,多毒草毒蛇,俗称鬼门关,十人九不还。


    文人骚客,待惯了京中。初到岭南,难免会忧惶惭悸,怛然痛恨。


    她和齐刘氏,真的能熬过吗?


    数日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妇人面如菜色,每况愈下。


    农夫与姜映真说了什么,齐刘氏全然听不懂。


    见少女面色苍白似雪,妇人心中一紧,以为发生了天大的事情。


    齐刘氏只是下意识地问向姜映真,“姜姑娘,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能问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吗?我们怎么才能回到五塘乡?”


    姜映真垂下眼,遮住眼底的泪,唯恐妇人察觉出一丝的异样。


    虽是如此,她的话中却含了一丝哭腔,“没事的,大娘,五塘乡距离这里,很近。我们很快就会回去的。”


    不过一千里而已。


    姜映真双脚发虚,少女嘴唇苍白,她捏了捏眉心,又一次回想起晕船的感受。


    沙袋,桅杆,船夫,所有的一切,天旋地转。


    船上的人,好似一张簸箕里炒熟的芸豆,不断地在烫红的铁砂里翻滚煎熬。


    目光所及,除了咸腥的碧浪,便是乌黑的骤风。


    乘船来了岭南,已丢了半条命。


    若要再回去......


    少女紧抿唇角,勉强扯出了一个浅笑,却比哭还要难堪。


    或许,她和齐刘氏,永远也不可能回去。


    齐刘氏从不怀疑姜映真的话。


    她知道,这位姑娘心地灵秀,绝不会骗她。


    齐刘氏自知命不久矣。


    五塘乡,是她的家,人一老,难免会有落叶归根的念头。


    这股欣喜,漫上了她的心尖。


    以至于,粗心的妇人,忽略了身旁少女眸底一闪而过的悲凉。


    “姑娘,天色快黑了,外边不安全。你和你的阿嫲,还是快一点儿找到容身之地。”农夫好心提醒。


    他下意识将齐刘氏当做了姜映真的阿婆。


    “大伯,吴川哪里有驿舍呢?”姜映真问他。


    她也想尽快找到一个住所。


    她的钱,已全被那位壮丁抢走。


    居住驿舍,是要付钱的,虽是如此,姜映真还是想将齐刘氏放在驿舍。


    驿舍干净,比较安全,适合养病。


    没有钱,她可以去赚。齐刘氏待她很好,她决不能辜负。


    “你往前顺着官道直走,前面就是兴宁乡,那是吴川最繁华的乡府。兴宁乡,有两处卑田院,专门收留无家可归之人。”农夫给她指路。


    岭南年年大水,洪水冲垮河堤,灌毁良田。佃农入不敷出,生计艰难,大多成了流民。


    地方苦不堪言,大姚皇帝便在岭南设有救济坊,收养破了产的佃农,被人抛弃的鳏寡,以及孤苦乞丐。


    兴宁乡,设有两处收容所,专门来收容无家可归的流民。


    姜映真一听,含愁夹苦的眉眼瞬间舒朗。


    天无绝人之路。


    岭南既设有卑田院,也算有了容身之处。


    她和齐刘氏,即便身无分文,也不必去苦苦哀求驿舍。


    姜映真拉着齐刘氏,少女嗓音稚嫩,话中的欣喜却毫不遮掩,“大娘,我们有了容身的地方。”


    齐刘氏也笑,“真的吗?如此说来,莫非很快就能回到五塘乡了?”


    姜映真却不敢回答她的话,只是含糊地搪塞了一声。


    一老一少,继续走在了官道。


    姜映真形容狼狈,细风吹拂少女鬓间的青丝。


    那双清亮的眸,倔强坚韧,好似漆黑暗夜里的一簇不灭星火。


    只要能活下去,眼前的困难,不过是过眼云烟。


    岭南道,大姚文士称之为“恶地”。


    无数有关岭南的诗文传于世,或是唾弃,或是惧怕,抑或是悲观。


    仿佛,在这群文士眼中,岭南是活生生的人间炼狱。


    每日都有被贬此处的重犯。


    每时都有异乡人鬼哭狼嚎。


    每刻都有等不及圣诏的人凄凄死去。


    农夫没有骗她,姜映真和齐刘氏走了近六里,终于见到了他口中的“卑田院”。


    灰砖烂瓦堆出的一间小院,正中央挂有一块沾满泥灰的匾额——卑田院。


    卑田院门口,没什么把守的人,可以随便出入。


    只是,不怎么干净。


    姜映真扫了一眼,土路泥泞,堆满了破布、木块、砖头、破碗等秽物,没有什么下脚的地方。


    吴川多淫雨,今日,天气却久违地放晴。


    卑田院外,碧空青天,万里无云。


    太阳暖融融的,土墙根下,整齐地窝有一排乞丐。


    绿头苍蝇乱飞,乞丐无动于衷。


    他们挠了挠鸟窝似的头发,随手抓了虱子,放在积灰的指甲缝里。


    轻轻一挤,虱子啪啪作响。


    日光熹微,乞丐裹着破旧的毛毯,他们舒服得眯眼,好似喝了酒一般醉乎乎的。


    本就不大的卑田院,挤满了数千名流民。


    沸沸嚷嚷的流民,哇哇哭啼的孩童,扑面而来的骚臭之气。


    乱象横生。


    姜映真掩鼻,面色不虞,暗自犹豫要不要走进去。


    卑田院,本就是收留穷苦之人,环境设施自是比不上需要花钱的驿舍。


    她和齐刘氏身无分文,既有人好心收留,她们也不能过于挑剔。


    齐刘氏也愣在了原地。


    妇人皱眉,忍着刺鼻的气味,打量这处卑田院。


    此时,几位流里流气的氓,吹着口哨,也注意到了姜映真和齐刘氏。


    少女面容标致,眼睛水汪汪,好似一潭秋水。


    脏乱晦暗的卑田院,猛地出现了这么一位人物,自是令人眼前一亮。


    “呦,哪家的小姐,神仙一般的人物。今日什么风,竟将您吹来了?您是来施粥的吗?”乞丐尖眉细眼。


    他兀自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只缺了口的黑瓷碗。


    那只瓷碗里面,还盛着不知放了多少天的烂菜和炊饼。


    流民不疑有他,少女花容玉貌,冰清玉洁,定是哪家心善的千金,前来施粥扬善。


    绝不该流落到这里。


    流民饿了几日,一听有吃的,两眼顿时放了光彩。


    如此一闹,卑田院的上千人,也掏出了碗。


    可是,等了半天,却未曾见到热腾腾的粥桶,以及施粥的下人。


    “抱歉,我并不是什么施粥之人。”少女嗓音清甜,如同轻盈的羽毛,挠得人心尖泛起酥麻的痒意。


    她只是往那里一站,仿佛天边明月。


    圣洁的清辉,令脏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