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8. 岭南(二)

作者:东山有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女配每天都想苟活(重生)》全本免费阅读 []


    孩童与老妪说话的功夫,姜映真却丝毫不敢怠慢。


    少女屏住了呼吸,双眸一眨不眨地注视两人。


    她不知道孩童同老妪说了什么。


    方才,两人的交流,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壶浆,自说自话。


    或许,她和孩童,彼此一知半解。


    姜映真舔了舔干涩的唇,细白的指节攥在了一起。


    她还是希望,孩童能明白她的意思。


    老妪是否会同意,她也没有多少把握。


    不过,五六个陌生人,莫名到了自己家,难免会有几分唐突冒昧。


    拒绝他们,也在情理之中。


    姜映真侧脸温柔娴静,心中却急如星火。因为不曾进水,少女的唇皮干裂,口腔里弥漫一股淡淡的血味。


    在姜映真和老妪之间,孩童充当了沟通的桥梁。


    孩童与老妪说话的时间不长,两人说了什么,其余人不得而知。


    总归,老妪的神情松懈了几分。


    她看向姜映真,问道,“小姑娘,你们是一路逃亡到这里的吗?”


    姜映真的眼眸黑白分明,她听不懂老妪的话,以为在问她是不是只喝水。


    少女点了点头,“大娘,只要一口水,喝完就走,我们绝不打扰。”


    老妪同情地看了她一眼。


    小姑娘十四五岁的年纪,模样水灵秀美,命格却凶,一路逃亡到了这里。


    岭南地卑土薄,晨夕昏雾,春夏淫雨,潮湿特盛,是大姚历来流放重犯的首选之地。


    不知这群倒霉的外地人,初来乍到,能否适应岭南湿邪的环境。


    少女眉眼无邪,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白花。姜映真的嘴角抿了抿,向她露出了一抹感激羞涩的笑。


    这位姑娘,心性单纯,似乎,还在为给她添麻烦而抱歉。


    显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死里逃生不久,却又来到了另一个恶劣的地方。


    老妪叹了一声,在心中替姜映真等人默默捏了一把汗。


    老妪的家,是一座破旧朴素的木屋,院中的石凳上,放有晒干的海草和贝壳。


    孩童从水井打了一桶清水,烧了满满一壶凉草茶,分与几位奄奄一息的异乡人。


    小渔村人口稀少,家中一下了多了五个人。老妪忙碌地烧水做饭,觉得寡淡的日子竟有几分充实。


    才经丧夫之痛,齐刘氏备受打击。这位平时温暖的长辈,一夜之间,似乎沧桑了许多。


    妇人面容憔悴,布满了皱纹,如同一片秋后的霜叶。


    单薄,消瘦,虚弱。


    奄奄一息。


    姜映真端了一碗茶,动作轻盈慎微。她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脆弱的妇人便会在眼前消失不见。


    少女嗓音甜胧,如同一捧涓涓的清冽甘泉,语调却又小心翼翼,“婶婶,你先喝一口茶。”


    齐刘氏缓缓睁开了眼睛,她强睁了眼皮,却只能看到少女柔和的轮廓。


    “姜姑娘......”齐刘氏想要说话,喉咙却异常嘶哑。


    姜映真见状,忙用汤勺盛了一匙凉茶,轻轻吹了吹,送到妇人唇边。


    妇人气息微弱,指尖苍白,她只是静静地躺在一张小小的竹床上。


    整个人毫无生气,仿佛一具快要融化了的蜡像。


    姜映真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噗嗒噗嗒地往下坠。“大娘,我......我一定会救你的。”


    齐刘氏与她,萍水相逢,两人素不相识,妇人却给了她极大的关照。


    每日对她嘘寒问暖,总是担心她是否吃不饱穿不暖。


    妇人,显然是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碧海寒冷,疾风恶浪,波涛汹涌。若没有齐刘氏,姜映真早就病死在了大海。


    正是如此,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真情,更值得珍视。


    快至初夏,海边阴潮,院外芭蕉青青,有几朵早开的栀子花,雪白幽香,沁人心脾。


    可惜,栀子花的花期仅有三天,一遇雨水,清香不再,迅速凋零。


    待清晨再见之时,地上便会落了枯萎的花瓣。


    晨间,老妪采了番石榴叶和薄荷,用来驱逐院内的蚊虫。


    岭南,人居其地,脾虚气热,水土不服。故而,凉茶不曾断过。


    老妪总是留意姜映真等人。


    她担心,这位娇弱如栀子花一般的姑娘,会不会一眨眼的功夫便香消玉殒了呢?


    近来,外界不太平,灾荒频发。


    这个小渔村,位置偏僻。由于靠近海边的缘故,外界的瘟疫还没有蔓延到这里。


    是一片难得的干净之地。


    不知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一行人自从来了这里,总会莫名得了热症。


    多亏老妪熬制凉茶,祛除火气,姜映真才勉强觉得好受了一些。


    双方不是哑巴,每逢交流却总是支支吾吾,甚至用上了手势,难免有几分滑稽。


    孩童很喜欢这位漂亮的姐姐。


    在他眼中,这位只比他大了五六岁的姐姐,模样温柔,面容白皙,盈盈一笑如春日的洁白梨花。


    孩童心性天真善良,他想知道姜映真的名字,家在哪里。


    虽然两人自说自话,到最后,总是彼此一头雾水。


    “姐姐,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不是天上的仙女啊?”


    姜映真双眼迷茫,听不懂孩童的话。她眨了眨眼,露出了一个讪讪的笑容。


    孩童越发觉得,她就是下凡的仙女。


    若不然,世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漂亮姑娘?


    老妪却听到了孙儿幼稚的话,她只是摇头无奈一笑。


    老妪善良,愿意收留他们,姜映真感激涕零。


    少女一脸歉疚,主动帮老妪烧水做饭。


    在姜家,这些琐碎之事,总是她的。


    对此,她也信手拈来。


    老妪却推了推她,疼惜道,“姑娘,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这么年轻,还可以去很多地方,一定要坚强才是。”


    少女温柔娴静,想必,也是一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


    到了此地,定是家中遭遇了什么不幸。


    自古岭南多瘴气,大姚建朝三百年,流放了不少罪臣重犯。


    逶迤五岭,埋葬无数累累白骨。


    不少被贬之人,强撑一口残气,闲暇之时,总会望向大姚京城的方向。


    可惜,临死之前,他们还是没有等到京中的圣诏。


    这位柔弱姑娘,只要命硬,能够活着走出岭南,往后必是逢凶化吉,一片坦途。


    老妪说了一大堆话,姜映真虽不懂,可见老妪目光悲悯,面上的皱纹,是悠悠岁月留下的痕迹。


    姜映真鼻尖一涩,知道老妪是在安慰自己,“谢谢您,这几日,给您添麻烦了。”


    齐刘氏脉象虚弱,少气懒言,唇、指萎白,常自汗出。大多时候,她总是闭上眼睛,一副恹恹之态。


    状况仍见不得有多好。


    事情决不能再拖。


    姜映真等人不敢久留。


    五人的口粮,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老妪虽善意收留,但若要一直待下去,未免太过贪婪。


    姜映真想要找一家驿舍,最好附近有药馆,如此一来,她还能为齐刘氏煎药,缓和病症。


    她还需要再抓一些药草。


    湿邪之地,有药草傍身,总归安全一些。


    当下,他们需要一片容身之处。


    老妪与孩童,叮嘱姜映真等人小心。


    这几位外地人,完全不熟悉岭南的状况。风土、人情、习俗,全都不知。


    然而,由于双方语言不通,她虽有相助之心,却也无能为力。


    老妪牵着孩童,只能简单告诉少女等人,应该一直往南走。


    往南,有大片的村庄,数不尽的果林,以及充足的粮食。


    人多的地方,设施繁华,自然会比这个海边的小渔村热闹。


    那里有医馆、饭肆、驿舍、茶庄,甚至还有报案的衙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