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迷山吊古篇 第二十八章:推测

作者:爱嗦糖的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架,暂时打不起来了,我们离开菇寮坑,想找个凉爽的地方坐下来慢聊。毕竟上次见面,和尚似乎知道我颈中项链的由来,正好借此机会说不定能套些实情出来。


    两次与和尚缠斗,汤一局都没得到好处,所以也对这劲敌产生了兴趣,这会老老实实在旁边坐着。


    和尚席地而坐,瞧了一眼我脚边的药箱:“哼,还挺像那么回事。我说瘦皮猴,你们好端端为什么来这?真不是来追我的?”


    我不是那种善于忍辱,能轻松吞下别人恶言的人,听这话马上学着他的口吻,冷哼道:“哼,臭和尚,你身上有宝啊,还是当自己是太阳?我们既不稀罕你的东西,也不是向阳花,至于追着你跑么。


    如果非要说的话,人这辈子总有几个倒霉的时辰,千算万算,狗屎一样会踩到,有什么办法。”


    此话一口,和尚和我双双站了起来,撸胳膊挽袖子又想动手,小花赶紧从中调解。


    “我说你俩能不能有话说话?真是够了!”


    随即她问和尚:“光头,不就是上次闹了误会,你至于么?还有,药方是巫医不假,那也碍不着你的事呀!你干嘛张嘴闭嘴就像抹了屎一样。如果有别扭,不妨说出来原因好不好?”


    可能没想到一个四五岁的女孩说话这么损,和尚微微一怔,竟没吭声。


    我倒觉得挺解气,忍不住朝小花伸出大拇哥,表示赞许。


    实话说,和尚见我来气,一方面是对上次我偷袭的事耿耿于怀,另一方面恐怕就是知道我的身份后产生的怨气。


    “怨你什么?”小花不解,“他一个种香菇偷菜的,和你八竿子打不着,有什么可怨的?”


    和尚撇撇嘴还没讲话,我却替他说了。


    “哼,他可不是一般种香菇的村民。这家伙所从事的行业,在古时也有个名目,叫药奴。”


    “啥意思?”小花忙问。


    “字面意思。他们这行以前勉强也能算到巫医之列,只不过没那种看病救人的本事,而是给巫医打下手抓药寻草的。


    他们这种人凭借的就是好眼力,能识百草,认药石,会看药方。


    后来因为巫与医分开,他们的工作被专业医师助力所取代,于是沦落到与方士合作,帮助寻药找方,做的都是下等活,所以才有了一个药奴的称号。”


    倘若用现代话做比喻,他们就相当于《西游记》里,帮帮太上老君扇风、烧炉子的道童。


    听了我的解释,小花和汤一局一起点头,而和尚的脸色就更难看了。


    不过就因为和尚属于药奴,他才懂得不少知识。


    这就像社会分工一样,做老大的只要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懂得用人就可以,但手下那些碎催们看着地位卑贱,实则并不简单,知识储备更是一点不少,否则也应不下重要的活了。


    巫医和药奴间没什么深仇,相反的,应该是最好的伴当才对。我们之间的怨气,全是和尚自己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一旦说清了,能够放下,这人还是可以相处的。


    于是在小花地撮合下,气氛好了许多,起码能说笑畅谈了。


    见时机成熟,我摘下那项链抛给和尚,说道:“上次见面,你不是想要这东西么?拿去!”


    “诶,不行!”小花见了不依道。


    谁知和尚只是在手里掂量一下,就又抛还给我,似乎根本没有想要的意思。


    当然,这结果我猜到了,倘若他真的想要,初次见面就不会那么干脆地离开,这次再遇会以项链为主要目标。所以我赌得就是这点,这叫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


    见计策得逞,我装作无奈状收回项链,顺便挠了挠胸口,接下来到提问环节了。


    “和尚,上次见面你张嘴就说什么竹邑族,恕我浅薄,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吗?”


    和尚抬手摸了摸光头,说道:“我只知道这么多,多余的也不清楚。”


    “嘿,你这就小气啦!咱们怎么说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你不如透漏给我一些消息,大不了对于之前的冒犯,我向你赔礼道歉。真不行,你随便给我两拳出出气,只要能说实话。”


    此话一出,汤一局马上拦在我面前,气氛似乎又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谁知这回和尚却笑了:“不是我不讲,是有关竹邑族的信息本就很少,甚至连这个族群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都不好说。”


    “那你从哪知道的这名字?”


    “一本药书,上面曾提到:上古有竹邑氏,可唤起天下有生命者,为己而战。”


    “完了?”


    我见和尚说到这就不啃声了,还以为他想卖关子,谁知道是真没有了。


    “那你又怎么知道这项链,与竹邑族有关的呢?”


    “因为上面的文字。”说着,和尚示意我取下项链,然后都围在一起,由他指着小木牌表面那些刻痕说,“这上面的,就是竹邑族特有的文字,叫刀体,其中一撇一画根根如刀,所以才有此称呼。


    另外你们看,这字是不是又像咱们所熟悉的,中国水墨画中翠竹的绘画笔法?传说竹邑族源于西南竹林,最后又隐秘于竹林,所以才有了这样特殊的字体。


    甚至影响后世在水墨画中对竹的描绘,其中最有名的写竿法和节点描,多是由此变化而成。


    只可惜如何辨认这些文字,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相关线索留下来,咱们后人没办法破解。很遗憾。”


    听到这,我们尽皆沉默。一开始原以为和尚能解开项链之谜,没想到头来还是回到原点,这不是白玩了么!


    “诶,不对!”忽然我想到其中问题所在,马上追问,“和尚,你说这个竹邑族是上古就有?那怎么可能!”


    于是我把当日地下,见到鬼庙倒抬衙的详情与他讲了,当然有些细节并没有说明,就比如那三根黑羽,以及我们此行的目的。


    谁知刚说完,和尚竟站了起来,脸上的肌肉狂跳。


    开始我以为哪句话说不得对了,惹他生气;又或者是不是听说寺庙被人用邪法乱造,所以身为佛门弟子才恼怒的等等,可当和尚说明白原因后,我才知道是误会。


    原来和尚激动,与他俗家姓氏有关。出家前,和尚姓姜,如果从祖上算起,他们竟然就是传说中,大禹时期的名人伯夷之后。


    到了十六国时期,后赵之主石勒莫名其妙下令,派出他手下最精锐的十八骑追杀伯夷之后,最终只有少数成功逃亡,其中一支就进入到了安徽。


    根据《姜姓族事录》所记载,当年之所以被十八骑追杀,很可能因为姜姓族人手中,掌握着某种秘药。


    我们都知道佛教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如今大部分学者根据文献和不少史料为佐证,将具体传入时间锁定在汉哀帝与汉明帝时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