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 蛋卷

作者:山楂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全本免费阅读 []


    几日后,从京都快马加鞭传来的喜报,凤仙郡内参加春闱的举子,今年有五人中榜。


    其中范遥的成绩最亮眼,在殿试上,他获得二甲第36名次,赐进士出身的荣誉。


    消息一出,董先生所在的学堂,挤满了向他道喜的街坊邻居。


    董朴人逢喜事精神爽,尽管收到喜报,下课后,第一时间来看张贴殿试金榜,再一次确认这个喜讯。


    凤仙郡城内张贴的金榜,是从京都誊抄出的摹本,通过京城发往全国城镇。


    十年寒窗,一朝及第,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绕,少年打马游街,何等快意?


    作为最具权威的中央考试,整个三月几乎都在讨围绕着春闱的话题讨论,一朝金榜题名,整个大周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样的空前盛况,宋荔在现代高考经历过,虽比不得举全国之力核考的科举有影响力,现代也有省状元,理科状元,放在前几年都是被当地省卫视独家采访的荣誉,占据各大社交平台网站,也是极风光的。


    近些年不允许大肆宣扬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但优秀的学生,依旧受各大名校争抢。


    作为大周朝一个无名小卒,宋荔对古代科举充满了好奇,所以在兰心拉她去看榜,一口答应。


    金榜前围拢了一圈又一圈的百姓,有身穿青衫直裰的学子来沾沾喜气,有大字不识的升斗小民过来凑热闹,指着榜单上如黑蚂蚁的文字:“今年的前三甲都有谁啊!”


    有识字的热心肠回:“今年的状元郎叫王申,出自太原王氏。榜眼叫蔡思言,出自济阳蔡氏。这探花郎叫乔知行,祖籍扬州,祖上出过二品参知,也算是清贵人家。”


    现场围着好多人,宋荔好不容易挤了进来,就听到这番话。


    除了才干,还要容貌清俊秀美的,才能被皇帝钦点为探花郎。


    想必这位乔探花,必然容颜鼎盛。


    也不知道这位乔探花生得哪般好颜色,爱美如宋荔,心尖痒痒,又打量着几幅金榜,上面竟是连每位科考的举子祖籍三代都明确标注,难怪刚才那人对举子们的出身了如指掌。


    扫过一圈,见到范遥的名字,宋荔在人群里见到匆匆赶来的董朴,喊着:“董先生,范遥的名次在那儿。”


    董朴顺着她的手指,落到那处,果然瞧见一行写着范遥的名字。


    怕重名,董朴眯眼瞧着下面一行标注小字,核对了祖籍,确认是他的学生范遥无疑。


    眼见一群人围着董先生贺喜,更有街坊欲将家中稚童送到学堂启蒙……


    宋荔和兰心悄悄退出人群,两人在市集逛了一圈,回到春风楼,撞见竹音带着丫鬟抱着一匹缎子。


    竹音炫耀道:“这是从京都运来的最时兴的料子,好看吗?哦,差点忘了,前儿你又去接济那个赌鬼父亲了,必然是买不起。”


    兰心下意识朝身侧看去,宋荔心道不好,说:“不是我。”


    叫竹音趾高气扬,兰心气得牙根痒痒,偏竹音说的没错,这一匹料子值七八两,她哪有闲钱买这样昂贵的料子。


    兰心不甘示弱:“不就是一匹软烟罗,孙员外答应了今晚来找我,到时我软言求一求,还怕没有么?”


    竹音笑而不语。


    入夜后,宋荔听说前院兰心和竹音差点干起架来,好像是说好了孙员外来找兰心,却被竹音半道给截了去。


    竹音的做法,着实不地道。


    后厨采办来一筐子新鲜的瓜果,赵婆子挑了金橘,做成金橘团饮。


    连宋荔也被分到一份,手捧瓷盏,沁沁凉凉的感受通过沿壁传达到掌心,啜饮一口冰水,酸甜可口,如山涧清爽的风。


    她眯了眯眼,惬意又舒服。


    啜着冰水,宋荔听婆子们说起兰心和竹音的前尘往事。


    八卦啊,她最喜欢听了。


    原来兰心和竹音是同一批来春风楼的,从前两人形影不离,跟姐妹花似的,后来不知怎么的闹翻了,两人每次见面忍不住互相讥讽一番,把对方踩在脚下。


    当然大多时候都是竹音单方面挑起事端,兰心回怼回去,竹音抢兰心的恩客,已经不是第一回了。


    兰心跟个个小可怜似的,在家被父母吸血,来了春风楼,又被昔日好姐妹日日欺负。


    说实话,宋荔有点同情兰心,被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拖累了,如果不经历一些事情大彻大悟,只怕这辈子只能当个血包。


    春风送暖,一夜好睡。


    从市集卖完鱼片粥,宋荔在春风楼门前遇到几个龟奴搬运着桃树,好奇:“这是做什么?”


    胡立正跟另外几个龟奴小心翼翼扶着一棵手臂粗细的盆栽桃树,见了她,回:“你不知道吗,梅嫣娘子要献舞了,今儿正式挂牌,一会儿还要拍卖春宵夜。”


    所谓春宵夜,就是花娘子接客的初夜。


    宋荔一呆:“这么快。”


    之后的时间,她刻意不去想巧儿的事,偏偏事与愿违。


    今天是梅嫣正式挂牌的日子,为了营造声势,花妈妈特意花重金向花农购置了桃树盆景,布置大堂,又给梅嫣添置了新的舞衣、珠玉钗花,惹得后院婆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看还没有,梅娘子头上一支珠花值四五两。”


    “这算什么,梅娘子一件舞衣,抵咱们几年的月钱哩!”


    听得小翠又是艳羡,又是叹气,朝着宋荔抱怨:“大家同是女子,为什么宋姐姐和巧儿生得如花似玉,而我却相貌平平,皮肤也不白皙。老天真是不公,下辈子我也想长成宋姐姐和巧儿这般容貌就好了。”


    说着,小翠瞥向宋荔脸颊上的伤疤。


    忽略掉这条狰狞的疤痕,其实宋姐姐生得很美,皮肤白净,清凌凌的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