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一章:舞弊风波

作者:山花泡枸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全本免费阅读


    王浩、周**二人从呆滞中回神过来。


    周**涨红了脸,变得目不斜视,眼神有些躲闪。


    他在八卦算命还可。


    可面对其他女人时他就说不出话,特别还是年轻漂亮的女子。


    若是张冇才在场,肯定能贫嘴几句。


    他们师兄弟三人站在院子正路。


    王浩开口搭讪道:“冒昧烦扰,今日逢七庙会。


    我们香客出来瞻观祈福,敢问姑娘。


    贵庙为何如此冷清呢?”


    “没人来自然冷清,你们来了不冷清。


    我来了不就更不冷清了么。”


    妙玉本不想回答,可又怕此番不理会人。


    没由来使得这三个臭男人不甘休地进一步挠闲。


    索性冷嘲热讽的丢下一句,便警惕地执锄上了台阶。


    贾琮不禁恍然,他在红楼中读到过。


    邢岫烟说妙玉在苏州;“为权势所不容”。


    情况该和现在差不多。


    她这副爱搭不理,生人远近的样子,却也恼人。


    周**稍显不悦道:“姑娘,我们香客上香。


    是要给贵庙捐香火钱的。


    自古可没有拒绝客人的道理。”


    妙玉闻言不为所动,眼看着她头也不回得就要进庙了。


    王浩急中生智,忙道:“姑娘,我们这里有位大楚第一神童。


    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无所不能。


    便是老庄学说,佛家禅理也有涉猎。


    姑娘不愿觅一处清凉地,品茶、下棋、谈谈么?”


    “嗯?久仰了。”


    妙玉仍旧不回头,莲步未停,径直进了庙。


    往偏殿侧道而去,语气充满揶揄。


    古时寺庙道观的尼姑、女人、道士。


    因为占着佛道的名头。


    得以走入上层社会的官宦人家。


    因此也有不少官宦男人食髓知味,专门勾引寺庙女人。


    暗地里惹出多少惊世骇俗的事情。


    也有官宦家的奶奶、小姐,跟寺庙里和尚偷会的。


    妙玉也认为他们是这种人。


    她或许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事了。


    江南风气也有开放的一面。


    她的面容气质,也许吸引了一部分人。


    热脸再度撞了冷灶。


    王浩不觉失望,反而兴奋:“你们谢不谢我?


    这妮子够带劲,有谁能拿下她?


    我就喜欢这种不服从的女人。


    才能展现咱们男人的征服能力。”


    周**:“……”


    贾琮摇头失笑,扇子手心一转。


    “她不会再出来见面的,咱们上香逛庙会去。”


    .......


    牟尼院净室之中。


    法华师太在蒲团上盘膝而坐。


    布满褶皱的手拨动念珠,妙玉进来。


    她还是闭着双眼,披一身旧袈裟:“有贵客来访?”


    “贵客?”


    妙玉上前添了香,唇角含冷笑:“他们算个什么贵客。”


    “你性子孤傲,佛法总是不坚。


    当年邢家姑娘就取笑你‘人不人,鬼不鬼’。


    如此你就再不能识得贵人了。”


    法华师太叹了口气,道:“方才为师在殿后瞧那三人面相。


    那位年纪最小的公子,本该早夭。


    但也不知是不是我眼拙,他分明是经过逆天改命的人。


    如此之人,身具大气运。”


    妙玉并不以为意,转口道:“师父,说起邢姑娘,不就是他表姐么?


    我一路进京来,听过这位少年神童的名声。


    前年邢姑娘还说过,她姑姑是荣国府的大太太。”


    法华师太淡淡一笑:“你不听也罢,我们在苏州就不得权势。


    一切生计还要赖你。


    为师的圆寂之日,无多了。”


    “师父.......”


    妙玉身子微颤,在她的人生之中。


    佛教背景比家庭背景更重要、更有影响。


    她三岁就出家,六岁开始和邢岫烟做了十年邻居。


    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师父、邢岫烟。


    可邢岫烟对她没有影响。


    反而是她教邢岫烟认字、读书。


    “生老病死,自然之法。


    乃是常事,有何可悲。”


    法华师太面容平静:“我遗言不多,既已进京。


    好生留着,入我火聚,得清凉门。


    贵人不远,各人自有缘法。


    你租赁在这里也不是长久之事。


    阿弥陀佛,你....去吧。”


    “好。”


    妙玉怔怔半响,方才关上净室的门


    。


    眼泪止不住地打转,她何去何从?


    ~~~~~


    三人逛西郊庙会回来,进城。


    那时张冇才也脚步飘着回到西小市兰陵书社。


    一个劲夸北清河厂的姐儿好、姐儿妙。


    周**就说去西门牟尼院遇到一位妙人,连声夸赞。


    张冇才后悔不迭,气极而倒。


    骂他们不讲义气,这种好事竟然不约他。


    又过了几天。


    报行的报子飞马停在幌子木桩下:“捷报!捷报!


    兰陵盟王浩中了第五名春秋经魁!”


    几人闻声联袂而出,纷纷大喜。


    王浩忙问:“没有了吗?”


    “其他没有了,就中了一位。”


    那报子奇怪道。


    王浩一愣,随即便觉尴尬了。


    贾琮淡然道:“添了一位举人,是咱们兰陵盟的福气


    王师兄,你些快去参加鹿鸣宴吧。


    我们一同去领卷子。”


    周**愣在原地,身子发抖。


    脚步踉跄地退后几步,倍受打击。


    张冇才叹了口气,索然无味。


    张榜、发卷都在顺天府衙门。


    他们去时,大门口人流涌动。


    清一色的方巾飘飘。


    王浩受了书吏邀请,却折回来,脸色极度难看。


    “景之,我的座师是钱西洪。


    我向书吏打听过,是他黜落了你的卷子。


    这次鹿鸣宴,我不参加也罢!”


    这时。


    贾琮也领回了墨卷、朱卷,站在衙门右方照壁人流外。


    张冇才冷哼一声,夺过来看朱卷批语,勃然大怒。


    “这什么狗屁的考官!


    佛时、贞观也不理解。


    误判!这是误判!”


    三人看完卷答,吩咐面带怒气。


    看向一言不发的贾琮,等他作出决定。


    是反击?还是妥协?


    反击钱西洪,或许能查出更多线索。


    但。


    这仅仅只是一种报复,事已至此,无法更改。


    还有,则是钱西洪变成了王浩的座师。


    举人对秀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浩不可能不希望获得这份荣耀的。


    一边是盟友,一边是仇人,如何抉择?


    贾琮面临了一个称得上难题的难题。


    如何处理这个难题。


    不但能看出他这个盟主的魄力、行事作风。


    而且。


    更能考验兰陵盟的四位元老,会不会因此而出现**!


    在如此进退为难之境。


    贾琮竭力平静心神,挤出笑容对王浩道:“鹏举,高中举人,参加鹿鸣宴。


    是天下几十万秀才引以为荣、梦寐以求的事。


    就算为我兰陵盟增加一分实力,你也不能不去。


    举人是有做官资格的,考不中进士也能参加朝廷大选外放。”


    三人闻言都低头,因为贾琮顾全大局的退让。


    让他们的心思悄然发生了改变。


    最起码贾琮能为盟友考虑、着想。


    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背信弃义。


    一个联盟、集团、公司,甚至国家。


    都需要凝聚力,否则寿命不长。


    兰陵的凝聚力,在这一刻萌芽了。


    虽然只是王浩一个人的事情。


    但贾琮的态度,代表了盟主长此以往的态度。


    若非如此,则是物伤其类,离心离德。


    “景之的好意我心领,奈何我却过不了心里这一关。


    你没有对我不仁,我又怎可使你不义?”


    王浩一咬牙,拂袖道:“钱西洪的误判之事怎么算呢?


    难不成你真要忍气吞声?”


    “鹏举,现下不是争论不休之时。


    你的鹿鸣宴要紧。


    下一刻再论也不迟。”


    贾琮面色倏地发冷,低沉道:“我的态度表决了。


    是为兰陵盟、还是为我,你自己做决定!”


    “我.......”


    王浩语塞,他诚服于十二岁的贾琮麾下。


    本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是投机的成分居多。


    贾琮的名声、才情、背景,都是他投机的筹码。


    这样走下去,未来他也是一个**投机者。


    就像北明臭名昭著的羊可立、李植。


    江东之、大清的康有为等人最终的结局。


    一般不会好,或许身败名裂。


    然而现在。


    王浩发现有一种更好的联结、更好的纽带。


    也许能取代这种目的。


    他是兰陵盟最年长的,目今也成


    了功名最高的。


    “一面是盟友,一面是座师,忠义难两全。


    大不了我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这样想着,王浩似下定了决心:“我听从盟主吩咐,顾念大局。


    但景之若要反击,王某绝无怨言,告辞了!”


    看着王浩进了顺天府衙门。


    张冇才、周**对视一眼。


    二人心思各异,默然不语。


    张冇才眼睛一眨,笑哈哈道:“取笔墨纸砚出来。


    我这涿州才子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


    他的随从取了笔墨纸砚到路旁石台铺开。


    张冇才一气呵成地挥笔写就,便有不少落第的秀才围观。


    有人念道:


    “读书人,最不齐。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材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


    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臂高低,口角唏嘘。


    甘蔗渣嚼了又嚼,有何滋味?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讽刺好生辛辣!”


    张冇才道出了别人想说而又不敢说的科举真实现状。


    引起了不少落榜秀才的共鸣,争相传看。


    他笑看贾琮。


    贾琮嘴角上扬:“我也技养了,即兴赋诗一首!”


    “哇,贾神童要作诗了!”


    “没想到贾神童也落榜了啊!”


    一时围观人数剧增,只见贾琮写的是简短的四句:


    “佛时是西土经文,宣圣低眉弥勒算。


    贞观乃东京年号,唐宗失色汉皇疑!”


    众秀才正为“我落榜不算什邡,人家贾神童也落榜了”的现状自我安慰。


    不解贾琮诗句何意。


    事已至此。


    周**明了,举高墨卷、朱卷,大声道。


    “诸位同年,贾景之的朱卷被误判了。


    你们且仔细瞧瞧!


    佛时、贞观,四书五经里没有么?


    如此不通的考官,安能进入抡才大典!


    我等乡试还有什么公正可言?!”


    一干秀才静了一静。


    他们都是来看榜、领考卷,落榜的。


    自是心里愤懑不平,大有怀才不遇之感。


    此时几位考生传看完毕,**顿时哗然一片!


    “佛时在《诗经》里面就有。


    佛读弼,意思是辅佐!”


    “贞观在《礼记》里面有。


    ‘万国以贞’,观念去声‘贯’。


    代指宫阙!这考官竟然不知!


    我等好生冤枉!


    不知误判的还有多少?”


    “不公平!不公平!”


    顺天府衙门前的一众落榜秀才。


    在半个时辰之后,彻底**了!


    无论看过没看过贾琮的朱卷,作为落榜之人。


    心里就不会好受,他们不是为贾琮。


    而是看准了这个契机!


    要大闹一场,人多势众,法不责众。


    没准再考一场,他们就中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他们找到了这个契机!


    顺天府衙门的差役、门房也愤怒。


    但是他们可不敢打秀才。


    贾琮笑着使个眼色,三人悄悄退出回去。


    这些秀才抓住机会。


    贾琮只不过是顺势拿他们做枪!


    “景之要闹大么?现下都传开了。


    鹏举那边又怎么办?”


    周**在兰陵书社二楼坐定,另一边坐着张冇才。


    贾琮还未说话。


    张冇才唯恐天下不乱,插嘴道:“闹!就是要闹!闹他个天翻地覆!”


    贾琮瞧向窗外蓝天,秋高气爽,**无云。


    “不是我要闹,既然考卷已经发还。


    这说明什么?


    礼部已经磨勘了!


    钱西洪四书五经不滥熟,他活不了几天了!”


    各省乡试,无论是哪个省。


    墨卷、朱卷定了名次之后。


    都要交礼部磨勘。


    “这是我的态度,王师兄的举人功名。


    不能不要,仇,也不能不报。


    师生之谊并非不能打破。


    此等趋炎附势、学识不高的考官。


    于他不会有增益,反而是麻烦。


    我倒是想知道,这到底是他钱西洪自作主张?


    还是背后有人指


    使!”


    贾琮吩咐铁牛叫上来金喜财、黄俊郎,张冇才、周**心下一定。


    能两全其美,总归是最好的。


    盟主最难做,若是一味妥协。


    将来也护不住自己人。


    周**愤怒地拍拍桌子:“景之家不是公府么?


    百年望族总有些人情关系,不如......”


    “我打算自己处理之后再回禀父母。


    说来惭愧,他们不大在官场走动。


    顶多托关系求人罢了。


    而我那嫂子又和我有龃龉。”


    贾琮轻描淡写说完,二人便不再问。


    贾琮取出墨卷朱卷道:“黄掌柜,金掌柜。


    把这两份卷子原模原样印一千份。


    取到门前贩卖,若是亏本拿我分红垫上。”


    ——————


    礼部排名六部第三。


    下设四个司。


    祭祀司、仪制司、主客司、稽勋司。


    除了主管祭祀礼制。


    还总管全国教育、国家外交。


    乡试考卷送到礼部仪制司磨勘。


    仪制司主管礼仪、宗室袭封、贡举、学校。


    直隶省近水楼台先得月。


    乡试考卷是第一个送来的,发还考卷之后。


    负有主要责任的礼部仪制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十几人。


    ****都察院御史钱西洪“学识不谨,批阅失妥”。


    八月末。


    礼部侍郎徐有贞听说此事。


    才忙完乡试的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