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章 家底和约定

作者:正经不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木睁开眼,屋外还是黝黑的夜晚色彩。


    前天和昨天两晚,他都是在部队大院这边睡下的。


    为了解除贾东旭的怀疑,苏木也是操碎了心。


    前一天就借口提前去牛栏山帮忙,回到了大院住。


    这事儿,反正除了苏迎军有可能事后察觉外,也不会传到四合院其他街坊邻居那里。


    昨天正常跟贾东旭在小树林那边交易。


    给他带了四只野兔。


    活的。


    灰色毛发,干瘦干瘦的那种小兔子。


    虽然卖相不咋滴,可价格着实不便宜。


    这次搬进了四合院后,苏木才真正了解了一点贾东旭的家底。


    苏木没进过贾家的屋子,哪怕是头一天跟着‘送甜头’,也恰好是让何雨柱和贾东旭在院子里迎着,没进屋。


    所以,贾家的摆设,都是听李晓兰吃饭之余描述的。


    但屋门正对着的挂钟,苏木是亲眼看到过的。


    五十年代的挂钟,其实才是真正的三转一响中的那一转。


    六十年代初才被手表所代替。


    贾家拥有一转。


    还拥有另外一转一响。


    贾家里屋有个缝纫机,是贾东旭专门给秦淮茹买的。


    这话从李晓兰口里描述的根本,是当着苏迎军的面儿,说贾东旭疼媳妇,特意给买了缝纫机。


    还说那凤凰牌的缝纫机怎样好怎样用着方便……


    贾家的房子是西厢房,规制跟自己这边的东厢房一样,都是三柁。


    按标准,一柁大概16平左右,贾东旭家也有5平。


    家里摆设满满当当的,可是要比苏家显得充实很多。


    也难怪李晓兰会兴起一点‘攀比的心’。


    而且贾家的房子跟苏家一样,都是私产。


    从贾张氏嫁进贾家的时候,那房子就是贾家的了。


    比苏家的私产还要早。


    贾家现在起码有72条腿,除了自行车外,像是缝纫机、收音机、挂钟样样俱全。


    而自家除了自行车外,挂钟都没得一个。


    这几天苏木吃饭时,听嫂子的埋怨都听的耳朵起茧子了。


    贾家生活水准和条件是最好的。


    贾张氏那臃肿的身材就是摆在明面上的例子。


    后来问大哥苏迎军才彻底明白。


    贾东旭是轧钢厂的技术练习生,算是技术岗里中游偏下的层次。


    这也就难怪了。


    52年第一次改制后,技术岗位的工资可是高的吓人。


    这么说吧,京城最低级的技术助理岗位的工资都是15元以上,高级技术员的工资起步4元。


    后来56年工资再一次改制,分成了11类地区,京城属于六类地区之一,工资体系稍微下降了一些。


    但即便做了调整,也比普通工人强太多了。


    毕竟这个年代对于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需求,导致了他们的待遇居高不下。


    所以贾家的家底,厚实着呢。


    也难怪他敢于每周都能消化十斤、二十斤白面儿。


    苏木之前已经很高估贾家了,没想到还是看走了眼。


    只能说这个年代因为建国初期各项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了岗位收入差距巨大,同时造成的贫富差距超乎了他的想象。


    妥妥的大韭菜。


    不割他,割谁。


    今天周四。


    苏木要回四合院。


    他还给自家专门带了两只肥硕的大兔子。


    为了区分差异,苏木给贾东旭的四只野兔,都是提前饿了好几天,维持不死就可以的那种。


    而自家的两只,他专门挑选了野兔中最活泼好动、有‘担当’的一对。


    对生产小兔子最有兴趣的,才叫有‘担当’。


    毕竟,虽说这一对兔子还没拿回去,却也早早的就被李晓兰委任具体职务了。


    野兔生野兔,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那种。


    下楼时遇到了肖春生。


    这孩子可能早早的就等在门口,就等画画老师冒头了呢。


    “早上好啊,春生。”


    “你搬走了吗?我以后什么时候能找你玩啊……”


    其实是想学画画吧。


    “没搬走呢,这样,每个周二晚上,我都在,到时候你要是想,就过来玩。”


    “好,一言为定,我周二那天就来找你啦。”


    “行,等着你。”


    但凡是约定,苏木一定会遵守的。


    无论对方是成年人,还是几岁大的小孩子。


    就好比小胖子不就真的当了一回游戏里的司令嘛。


    虽然体验感不太好,后续又继续成了土匪……


    骑上三轮车,苏木出了部队大院的门。


    去四合院之前,他还有前几天被嫂子安排的任务。


    五六十年代的住户,但凡想要挑门立户过日子,家里必备几个缸。


    米缸、面缸、水缸,咸菜缸。


    其中后者的地位绝对不亚于前三者。


    哪怕四合院前院跟东厢房几步之遥就有水龙头。


    可水缸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


    苏迎军和李晓兰搬家过去后,米缸和面缸都有,水缸太小,想要换个大号的。


    咸菜缸也欠缺。


    这事儿也就交代给苏木了。


    谁让他恰好有三轮板车呢。


    还那么好巧不巧的挂名在起重社,属于正儿八经的货物营运三轮车。


    对于京城人,过冬需要积一波酸白菜,平日里腌的咸菜也是必须的。


    而且品种不限,万物可腌。


    只不过普通人家过日子,不像六必居那种大酱园子,日常腌制的品种有限,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就更加有限了。


    但即便饥荒时期,腌制咸菜关乎民生,也是政府非常在意和必抓的重要大事。


    腌制大白菜可以在十月十一月份,离得还远,但萝卜、芥菜疙瘩、芥菜缨、雪里蕻、鬼子姜这些,都是可以腌的啊。


    李晓兰来到四合院住,才后知后觉的发现,除了自家外,别家都有咸菜缸,有的人家还有好几口。


    这小两口过日子,总不能天天买咸菜吃。


    也得腌。


    而且李晓兰虽然一点上手经验都没有,可心气儿不小,一张口就是三口咸菜缸。


    再加上水缸起码两口,苏木这趟要买五口大缸驼回去。


    甘家口商场。


    是从部队大院出来后,最近的巨无霸商场。


    如果说逛商场,普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百货大楼、西单王府井。可在西城区这边,逛商场就是甘家口商场。


    一栋两层的建筑群,在商场周围,还有副食商场、江丰鱼店、书店、五金店等等。


    苏木顺路来的,就是这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