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章 拨云见日事益清 户部难辞其……

作者:梦几多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一年,注定是历史上不同寻常、笔墨浓厚的一年。


    这一年,苦读数十年,终于熬出头了的贡士们,没有等来殿试、游街和琼林宴,反而等来了嘉正帝的一则“罪己昭”和全城同悲,不得骄奢淫逸。


    贡士们不知所措,朝臣们每日上朝也是提心吊胆,就怕有命去没命回。


    好不容易城外难民营建起来了,眼看情况就要有所好转,又出了温元被绑事件,圆月城里处处都是唉声叹气。


    德性殿内,萧行昭看完了温清和呈上去的书信手札,脸上的怒气和暴戾已经完全隐藏不住了。


    他一挥袖把案上原本价值千金的种种,一瞬都变成了地上扎脚的碎渣。


    “好的很,真是好的很。一个个在朕的眼皮底下都敢胆大妄到搜刮民脂民膏为己所有,在朕看不到的地方,是不是就更加肆无忌惮,直接趴在朕的子民身上吸血吃肉了。”萧行昭忍住怒火问道。


    温清和被问的无话可说,他们都被困在圆月这一隅里太久了,被圆月里的太平假象蒙蔽了双眼,不知道外头的蝗虫已经过了多少境。


    陈顺是在嘉正帝身边伺候笔墨的,虽没有李顽得宠,也算的上第二人。


    他在殿外听到里面东西被打碎的声音,赶忙带着人进来收拾,进来见到两人难看的眼色,马上跪下了。


    后头跟着进来的人更是丝毫不敢耽搁,紧跟着趴跪在地,他们心里都在默默祈祷,祈祷自己不要成为枉死的池鱼。


    还好今天发生在德性殿内的都是暂时不可为外人所知的机密,所以陈顺和他带进来的人很快就和地上的碎渣一起,被赶出了德性殿。


    虽说平白受了场惊吓,但对他们这些常年在虎狼身边伺候的人来说,能全须全尾退下,已经是莫大的幸事了,谁都不会再去计较偶尔受到的几场无伤大雅的惊吓。


    地上的碎片被清理干净,茶也被重新换了壶新的,萧行昭的心情终于没那么差了,至少能心平气和的拿着信件和手札,把里头记的事,一件件挑出来和温清和再三讨论了。


    其实萧行昭生气也是情有可原,打从一开始程集江在朝堂上联合了一群人,把流民的屎盆子扣在温清和身上时,他打从心底里就是不信的。


    每天站在朝堂下的人那么多,真说起来,萧行昭甚至连一些排在后头的官员姓甚名谁都不太搞得清楚,更别说花时间去探究他们平时那些争权夺势时帮派间的小打小闹和他们肚子里的弯弯绕绕了。


    但是站在这些人里头的谢随宴和温清和他是再了解不过的。


    就这两人,别说贪这几个钱财了,哪怕哪天有人把龙袍披到他们身上,用辇子把他们抬上龙椅,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绑着那些狼子野心的人来到自己面前谢罪。


    他们是他站在这高处不胜寒的云端,真正能信任,真正能让他感到踏实的人。


    所以一开始明面上的让温清和禁足在府,就是两人心照不宣的计策。


    温清和只有躲开朝堂里那么多数不清贴在他身上的眼睛,才好去做更多的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温清和现在是把真相带到了他面前,付出的代价却是温元被绑,如今还昏迷不醒。


    只能以后再寻机会补偿了。萧行昭边翻案卷边想。


    “朕观程集江在朝堂上所为,以为是他一党想把你拉下马闯出来的祸,没想到他自己也是被人当枪使了。”


    至于里头有多少是程集江知道,却为了自己的小算盘,心甘情愿地替背后之人推波助澜,还有待深究。


    德性殿内的气氛到这时,才算是缓和下来,至少萧行昭说话不带火气了。


    可很快殿门就被人叩响了,“陛下,有九皇子传回来的急报。”


    “带进来。”萧行昭冲门外的李顽吩咐一声,圆月城里的猫腻被温清和查清了,就差溪宁县里的那环,此时来的正好。


    萧执林传回来的信件手札可要比温清和带过来的高的多了。


    萧行昭一点点翻,开始还能心平气和,毕竟刚刚已经大气过一回,短期内都没什么值得他大发脾气的了,可偏偏事不如人意。


    有些事真是没人敢想,偏偏有人敢做


    “你来看看,看看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人是如何吞成硕鼠的。”萧行昭额头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牙关更是咬紧。


    温清和一行行,一页页地看,这里面记载的哪是什么证据、把柄呀,分明是受灾百姓是如何被一步步吸干血,啃光肉的。


    嘉正二十二年夏,临近流溪江闸口处的溪宁县首先受灾,洪水一夜之间冲破江堤,流入千万百姓家。


    很快没有桎梏的洪水以溪宁县为起点,向四周扩散,让周边六个县,几乎一个湖州全部受灾,无数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惨死己乡。


    流溪府的知府王昌桂最先收到消息,王昌桂是嘉正一年科举出来进士,在一百多人里排名中中,被放任到流溪府当知府近二十年,政绩也平平。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无功无过,这辈子只能在流溪府当知府当到死的命。


    可这洪水一来,王昌桂想继续这么平静地做到致仕是不可能的了,他在位这么多年平庸惯了,遇到这等大事,就算想出点功绩来也无从下手。


    王昌桂这人命好,身边有个幕僚,要不是有他在旁辅助,王昌桂连流溪府知府这个位置也坐不稳,见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幕僚从中看到了机会。


    他马上向王昌桂献计,让人先快马把消息传给了刺史崔州林,先是哭了一番能力有限,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洪灾日夜惶恐,盼刺史大人速派人来相助,哭完无能之后又哭穷。


    湖州虽然不比隔壁的海市城富有,也算是纳税大户,县衙里钱粮不少,不久一袋袋粮和一箱箱银子就到了流溪府衙王昌桂的手里。


    等钱粮一到手,幕僚又忽悠王昌桂和底下六县县令联手,贪污银粮。


    俗话说“鸟为食死,人为财亡。”


    钱粮易动人心,再加上身边幕僚的煽动,王昌桂动摇了,一箱箱银子和一袋袋粮食在深夜被搬进知府府,真正到达灾区的不过十之三四。


    偏偏王昌桂表面功夫还做的好,声称自己的子民在受苦受难不知死活,他也没法在府衙里安心度日,一定要亲自下乡,和自己的子民站在一起。


    他带的人又是救人又是发钱发粮的,成了灾民口中的好官,救苦救难的神仙。


    殊不知在这场洪灾中,王昌桂和其幕僚是贪的肚满肠肥,还赚了好名声。


    洪灾毕竟不像瘟疫和其他天灾,牵连过广,它有一定的地理限制性,没有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事情就被还算圆满的解决了。


    崔州林看着王昌桂传回来的述职报告可圈可点,虽然是把这几年湖州的积蓄都花了个精光,至少人命救回来了,心中也是暗自庆幸。


    可苦难总是接踵而至,几个月后,刚被洪水淹掉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b>


    <b>aishu55.cc</b>


    <b>【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b>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