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何以镇西晋!

作者:落墨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对于读书人而言,尤其是他这个内阁首辅,读书人眼中的魁首,执牛耳者。


    最重要的,便是名声!


    不论是生前名,还是身后名。


    都很重要!


    有些读书人,为了名声,甚至能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便是为何有些读书人,明知会死,还敢怒斥上官,甚至当朝统治者的原因。


    搏的,便是一个名声!


    而读书人做官,最要紧的,依旧是名声。


    读书人要做的是清流,而勋贵,在他们眼中,大抵都是刚愎自用的莽夫,是散发着铜臭味的粗鄙之人。


    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人历来看不起勋贵的原因。


    而贾平生作为内阁首辅,若是教出以一个勋贵的子嗣,会如何?


    会对他的名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今往后,贾府便会不伦不类。


    既不被清流所接纳,亦不被勋贵所容。


    这就是为什么,贾太岁分明已经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和潜力,他依旧忧虑不已,甚至向张勋请教教育心得的原因。


    然而对方的回答却让他羞愤欲死。


    这回答不就和刚刚自己的回答一样吗?


    压根没教,全靠张邯自学成才。


    看看人家张邯,再看看自家这厮,诗书传家啊!还有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的爹日夜教导。


    结果非但没能学业有成,反而整个发展方向都整歪了。


    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要是张邯是自己的子嗣便好了。


    与此同时,张勋内心也生出感慨,要是贾太岁是自己的子嗣便好了。


    两人对视一眼,面面相觑,纷纷收敛心中想法,迅速偏过头去。


    “咳咳,既然武试已过,接下来便由定国公主持文试,老朽且告退了。”


    贾平生如是说道。


    “贾公请自便。”张勋向贾平生告礼过后,便开始吩咐下属,发放笔墨纸砚。


    台下的众多勋贵子弟,也纷纷开始落座。


    这校阅虽说都是为勋贵子弟准备的,却并非以武试为主,文试同样重要。


    只不过这文试和科举又有所不同,考的并非八股,而是韬略!


    这些个勋贵子弟,今后上了战场,光有一番勇武,自然是不够的。


    还得通晓兵法,知晓地利。


    方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试卷发放之后,一众勋贵子弟看着上面的题目,一时间面面相觑。


    “何以镇西晋!”


    这便是此次校阅文试的考题。


    而此处的西晋,自然不是指大陆最西方的西秦。


    西秦虽说地处偏僻,但秦人向武,在四方诸国之中,以兵马铁骑见长。


    而西秦的骑兵,也是四方诸国之中,唯一能和北元铁骑硬弓硬马,实打实硬刚的存在。


    近些年来,大乾虽说休养生息,国力还算强盛,但若是想和西秦掰掰手腕,只怕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


    这里的西晋,指的是东陲三国之中,地势相对靠西的国家——晋国!


    晋国的整体国力和陈国、大乾相差不大。


    在这东陲之地,三国首尾相连,彼此制约,互相提防,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这个题目,就很有考究了。


    甚至有些难的过分,不像是给勋贵子弟们看的,便是拿来考校正儿八经的边防将军,怕是都绰绰有余了。


    大部分勋贵子弟见状,均是抓耳挠腮,心中苦闷。


    即便是张邯,也不由得皱起眉头,沉吟良久,方才下笔。


    然而这道题放在李长空这,却出奇地简单。


    因为地利!


    大乾和西晋之间,隔着一座山脉,重峦叠嶂,称之为天险,亦不为过。


    谓之:苍岚山脉!


    不论是大乾对西晋用兵还是西晋对大乾用兵,苍岚山脉都是绕不过去一道坎。


    也就是说,谁先征服了苍岚山脉,便能取得根本上的优势!


    昔日,华夏历史中冠军侯霍去病为何能小小年纪便勇冠三军,封狼居胥,取得千年以来武将最高荣誉成就?


    除了此人妖孽之外,还得益于汉武帝的一项政策: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时匈奴人以骑兵著称,号称马背上的民族。


    相比之下,汉人的骑兵队伍就要孱弱许多。


    汉武帝当时的应对策略便是组织军队,专门做骑兵训练,达到足以比肩甚至超过匈奴骑兵的程度。


    这样一来,霍去病和卫青领着大汉士卒在塞外搏杀时,才会显得游刃有余。


    这里大乾和西晋的情况,则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为何不专门组织一支军队,进行山地训练。


    以适应在重峦叠嶂的深山老林中作战?


    甚至可以在苍岚山脉中建立军营和根据地!


    这样一来,便足以完全抢占先机。


    到时候进可派遣小股军队,越过苍岚山脉对西晋进行骚扰。


    退可据山脉中险要地势而守,试问未曾经过特殊训练的寻常士兵,如何匹敌长年累月生活在密林之中的特殊士兵?


    这样一来,进退有据,皆在大乾兵部一念之间。


    以此为依据,长年累月地攻城掠地,不断蚕食。


    西晋,岂不唾手可得?


    李长空念及至此,落笔便写,一时间可谓下笔如有神!


    洋洋洒洒数千字,可谓有理有据,不过半个时辰,便已书写完毕。


    李长空见状,再度仔细打量一番,略作检查,觉得无误之后,便举手道:“世伯,我写好了,交卷!”


    张勋闻言,顿时瞪了李长空一眼,怒道:“你说什么?此次题目何其之难,没看到其他人都在奋笔疾书吗?”


    “你莫不是又想偷懒?给我回去继续写!”


    李长空闻言,颇有些欲哭无泪:“世伯,能写的都写了,当真是写无可写了,您就让我交了吧。”


    张勋一听,顿时火冒三丈。


    好家伙,武试直接弃权,文试第一个交卷,定然也是胡写一气。


    这样下来,李长空此次校阅,能有什么成绩?


    不被圣上单独拎出来痛斥便算不错了。


    此子当真是...岂有此理!


    不过这毕竟是校阅现场,那么多人看着,他既然身为主考官,便更要秉公处理,不得徇私。


    李长空一再要求交卷,他一次提醒,已经是交情使然,若是再多说,便不合适了。


    只好怒道:“交完卷便滚出去,莫要影响了其他考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