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三章 京城有房,春闱入场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会试将近,冯一博是抵达最晚的一批了。


    都中客栈早已人满为患,出租的民宅都已经租出去大半。


    剩下大多位置偏僻,要价还奇高。


    总之是些磨刀霍霍的地方。


    冯一博倒是不怕价格高,主要是没有合心的。


    主仆三人暂时在城外寻了个客栈住下。


    第二天,又包了马车到都中看房。


    剿倭的财货虽未处理完,但他也算得上财大气粗。


    现在都中又不限购。


    谁能抗拒做个天龙人的诱惑?


    只是手里有钱,看房的时候就难免挑剔。


    太偏的他看不上,位置好的他又嫌小。


    牙行陪着他折腾了一整天,终于找了一处合心的。


    是一套三进的宅邸,位于明时坊扬州胡同。


    院里的设施大多完好,一看便知有人日常维护。


    尤其是三间正房,家具都是新配的。


    除了拎包入住之外,还有一点冯一博最为看中。


    那就是距离会试的举办地贡院很近。


    出了正门都不用坐车,只需盏茶功夫,走着就到贡院了。


    整体来说,虽比金陵的老宅差了不少,但在都中绝对算得上中等水平了。


    而且说起来,这套宅子还和冯一博有那么一点关系。


    那股倭寇流劫江南数月,最后虽然被他剿灭,但造成的影响却没结束。


    倭寇打到南京了!


    这样的事传到都中,自然是朝野震惊。


    当今圣上龙颜大怒,下令商议从重处置。


    而这套宅子,正是南京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杨司明,在都中的一处宅邸。


    现在南京兵部,以及倭寇流劫的各州府,但凡有些后台的,都派人在都中走动。


    若非如此,可能处置早就下来。


    这个杨司明自也让人为其奔走,甚至已经开始变卖都中产业。


    只为在这次轩然大波中保全自身。


    不然这个位置的宅子,仅靠钱也很难买到。


    冯一博花了整整一万二千两银子,才算将其拿下。


    虽然对方着急,但还是有很大的溢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对方管事一听只是个举人,立刻狮子大开口。


    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算了。


    但凡是个能在这件事说上话的,恐怕就半卖半送的,要个百八十两了。


    这样就算将来查到了,也算不得贿赂。


    毕竟这附近的不少房子,都差不多这个价格。


    当然,普通人是买不到的。


    这就是古代阶层的差距,百倍的金钱也不一定能弥补。


    说来也是凑巧。


    冯一博买了这房子的第二天,一直悬而未决的处置就下来了。


    南京兵部尚书张东沙、兵部侍郎陈一水皆被罢官回乡。


    倭寇流劫的沿途各州府长官,也依照功过一一处理。


    最终,处罚了兵部尚书一人,兵部侍郎一人。


    知府三人,府通判、府推官、府知事各一人。


    知县三人,县丞一人。


    军中将领四十余人。


    合计处罚文武官员共五十八人。


    这一下震撼了整个江南官场,也可见朝中对此的震怒。


    同时,也正如冯一博和刘昭所猜想的。


    对于一些人是灾难,而对另一些人却是天大的机缘。


    一下空出这么多位置,朝野上下顿时暗流汹涌。


    以前最为吸引眼球的会试,一时间都没多少人关注了。


    这些事暂时还没影响到冯一博。


    他在安顿下来之后,就开始准备考试。


    一路上得到贾雨村的不少指点,还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转眼就是几日过去,时间到了二月初八。


    这是会试第一场入场的时间。


    冯一博来到这个世界十八年,从未停止过努力读书。


    眼下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刻了。


    因为住得近,所以倒也不急于一时。


    冯一博在家中养精蓄锐大半日,下午的时候才悠然出门。


    到了贡院门前,已经有上百位举人老爷排队。


    足足排了一个时辰才轮到他。


    随后就是检查物品,搜身放行。


    全程时间很长,但没有任何意外。


    深吸一口气,冯一博大步走进贡院之中。


    贡院内部是一个一个的小格子间,叫做考号。


    冯一博顺着号牌来到自己的号房。


    这里不偏不倚,不好不坏。


    未来几天就要在这里度过了。


    他先从行礼中拿出一个厚厚的帘子。


    又找出一个钉锤。


    考号是没有门的,若是没有帘子遮风挡雨,那就等着受罪了。


    眼下虽是春日,但其实北方才刚解冻不久。


    气温大概5-15度左右,还是非常冷的。


    若是天气差一些,零下也是常有的。


    钉上帘子之后,冯一博又拿出两个铁制的小炉子。


    都中其实有卖的,但他还是专门找铁匠打造了两个。


    一个是暖炉,带排烟管的,可以防止烟气中毒。


    当然,在这里主要是避免烟雾缭绕,影响考试状态。


    还有一个是火箭炉,用来生火煮饭和烧水泡茶。


    这些都要自备。


    熟练的组装好火炉,放在考号里。


    随后取出木炭和火镰。


    没一会儿功夫,轻烟顺着铁皮管排出。


    又把火箭炉也组装起来,放在门口。


    冯一博到井里打了水,回来拿出水壶开始烧水。


    周围的一众举人也都是一番操作。


    不过冯一博到底技高一筹,起码他的考号里一丝烟气也没有。


    眼看天色将暗,冯一博拿出自备的糕点。


    只在锅里一蒸,就着茶水算是解决了晚饭。


    趁着天还没黑,他要布置一下考号里。


    考号内两侧的墙上有两道卡槽,一高一低。


    还有两块木板,一块当桌,一块当凳。


    也可以放在同一高度,就能作床榻使用。


    冯一博自己也带了两块考板。


    把老旧的板子卸下,把新考板往里一插。


    又把铺盖拿出往上一铺。


    天色彻底暗了。


    冯一博也没浪费蜡烛,填了些炭,便和衣而卧。


    地下暖炉烤的热烘烘的,没一会儿便睡着了。


    第二天就是正式考试的日子。


    一大早外面有些嘈杂。


    冯一博睁开眼睛,好半晌才起来,


    他出来活动了一下身体。


    发现不少举子已经起来,正在准备早饭。


    他先打水洗了把脸。


    接着又如昨天一样,生火烧水,将带的各式糕点一蒸。


    就着茶水算是解决了早餐。


    铺盖卷起,考板重新调整。


    冯一博开始检查考具,无非笔墨纸砚挂刀之类。


    不久之后,就听“当”的一声锣响。


    考场里的公人,开始发卷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