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二章 一路同行,相约再聚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十二章一路同行


    “真是太巧了啊!”


    “我的船被贼人凿了,就遇到了林小姐施以援手。”


    “我正要去荣国贾府探望师姐,林小姐也去探亲。”


    “你说这天下如何会有这么巧的事?”


    冯一博重复着“巧”字,就差明说了。


    你看,这么巧,还不邀我同行?


    黛玉虽然聪慧,到底年龄太小,经历不多。


    她如何能想到,刚刚还是个有话直说的端方君子,现在却是在拼命暗示。


    闻言她只是点头,并没有理解他的意思。


    贾雨村却早就明白了冯一博的心思。


    心中好笑的同时,又想到对方的诸多身份。


    应天府解元。


    国子监祭酒的爱徒。


    贾家二房大妇的师弟。


    任何一个都很有前途。


    贾雨村觉得倒是不妨帮他一把。


    他是西席,自是不好做主。


    当下微微欠身,小声和黛玉商议。


    “既然同路,又都是去荣国贾府,不如让冯解元上我的船挤挤吧。”


    黛玉先是有些诧异,但立刻明白了冯一博的心思。


    然后,她更加诧异了。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她也不会驳了贾雨村的面子。


    当即点头道:“老师做主就是。”


    贾雨村这才笑着发出邀请。


    “既然冯解元和政公还有这层关系,不如与我们一起进京,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可好?”


    若非冯一博和贾府有些关系。


    师徒二人定然会在出湖后,就把人放下。


    借口都不用找,全是现成的。


    问就是有女眷,不方便。


    这也是冯一博没敢直接求帮忙的原因。


    不熟。


    救你已经是天大的人情。


    若是再提要求,就是你不知进退了。


    还好,冯一博知道对方身份。


    自然也知道了对方的目的地。


    这才绕了八个弯,达成了最终目的。


    不过,做人也不能太过贪心。


    “多谢二位好意!”


    冯一博见对方答应,连忙抱拳致谢。


    “不过也不必如此麻烦。”


    他再次抱拳,终于将自己的目的讲了出来。


    “二位能带我一程已感激不尽,等到了淮安府我就下船。”


    “到时我再租一艘船,依旧可以和二位同行,又不会打扰太过。”


    到都中还有大半路程。


    欠的人情太大不说,大家也都不方便。


    黛玉的恩情倒是无妨,但贾雨村却一定要审慎。


    何况他最开始的目的,就是搭个顺风船到淮安。


    既然目的达到,也不必再节外生枝。


    他这话一出,对面师徒显然也都松了口气。


    毕竟有外人在船上,他们也感觉不方便。


    既然对方是个知进退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两边又聊了一会儿,黛玉便有些累了。


    等她进了船舱,冯一博起身一拜。


    “刚刚多谢老先生周全,待到了都中,定然有厚礼相赠。”


    贾雨村捻须而笑,道:“举手之劳而已,若是不好找船,咱们便同乘一艘也是无妨。”


    寒暄两句,两人又聊起了学问。


    贾雨村进士出身,自是学问精深。


    不然也教不出黛玉这样的学生。


    作为科考前辈,还指点了不少独门的小细节。


    一时间,也是让冯一博受益匪浅。


    看来自己这人情不欠都不行了。


    最后干脆也不想这些,尽情畅谈起来。


    他能考中解元,自也不是银样镴枪。


    两人你来我往,好不精彩。


    中途黛玉出来透气,又来听了一阵。


    一时竟然入迷,也参与了进来。


    直到精神疲累,才又回去船舱休息。


    冬春时节,戌时的天已经黑透。


    两船也终于抵达了淮安。


    冯一博兑现了承诺,船主拿了汇票,带着水手离开。


    一夜无话。


    第二天冯一博在淮安的码头又租了一艘船。


    三艘船结伴,一起朝都中而去。


    一路之上,也无别人,三人便轮流做东。


    今日你拜访我,明日我拜访你。


    或是探讨学问,或是挥斥方遒,或是谈词论赋。


    黛玉年龄虽小,却有林下风气,灵气最足。


    每每谈起诗词歌赋,常有惊艳之语。


    贾雨村年龄最大,经验最为老道。


    且他最懂时务,往往能一言切中要害。


    冯一博有前世的积累,见识最广。


    看事情往往都能举一反三,从不同角度切入,最擅出奇制胜。


    三人各有所长,每每都各有收获,十分得趣。


    转眼一月过去,船已行至都中。


    各自弃舟登岸,贾府便有人来接黛玉二人。


    冯一博要先去安顿,之后再去拜访。


    三人就此依依作别,相约贾府再见。


    且说黛玉上了荣国府派来的软轿,心中便开始忐忑难安。


    在船上的这些日子,应该就是她最后的童趣了吧?


    黛玉叹了口气,将这些深埋心底。


    又紧了紧白底绿萼梅披风。


    唯一带的一身男装并没有和她一起下船。


    只这件披风依旧抱着她,给她一丝温暖。


    她的内里都已换上了女儿装扮。


    母亲在世的时候,常说她的娘家有多么与众不同。


    这次外祖母派来接她的几个婆子,吃穿用度都比常人高了许多。


    自己到了这样的人家,一定要少说多看。


    万万不能给母亲丢脸。


    黛玉从软轿的纱窗处,隐约可以看到外面。


    这里街市繁华,比之扬州还盛了几分。


    这就是都中啊!


    她不禁有些伤感。


    从现在开始,就要寄人篱下了。


    行了半日,终于到了宁荣街。


    先路过的是“敕造宁国府”。


    黛玉知道这是外祖长房。


    又往西行,不多远便是荣国府。


    从西角门进去,又走了一射之地。


    轿子才停了下来。


    黛玉刚想下轿,又一群人围拢过来。


    吓得她急忙缩了回去。


    有四个小厮又抬起轿子,跟众婆子到垂花门前才落下。


    这次黛玉没有轻动,而是等婆子上来掀起轿帘,才被搀扶着下轿。


    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


    莲步轻移的同时,偷眼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


    当地还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虽这婆子转过插屏,是小小的三间厅。


    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


    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旁,站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


    一见宝钗过来,立刻笑迎上来。


    “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三、四人争着掀起门帘,一个喊道:“林姑娘到了。”


    黛玉不动声色,在婆子的搀扶下,走了进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