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四十八章 遇险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杨旭一到关东,大雨就停了。竣


    旱灾之后必有蝗灾,水灾之后必有大疫。


    一场瘟疫也在关东流传开来。


    不过大秦经历这么多灾难,早就有了处置之法,地方上的医馆在疫病没爆发时便有了准备,积极为百姓熬药治疗,将瘟疫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杨旭调集洛口仓的存粮,设立粥棚,赈济流民,人心渐安。


    几处泯顽不灵的流贼也被北宫纯、文济剿灭,中原的乱象渐渐稳定。


    手上捏着三万中军精锐,关东无人敢冒头。


    张轨、张华等文臣辅佐杨旭重新开始清查关东,宣义司、镇抚司、御史台全部归太子调遣,整个大秦的资源也向他倾斜。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没有斩不断的乱麻,只有不愿挥剑的人。


    杨旭身边聚集的一干文臣武将锐气正盛,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不怕得罪人,抓到任何线索都不放过。


    同时鼓励百姓揭发检举。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吏们做了什么勾当,他们最清楚。


    不过教令发下去了,来揭发检举的人寥寥无几。


    杨旭带着护卫,深入民间,一个个问询,终于打动了百姓冰封的心。竣


    “朝廷均田,壮男五十亩,壮妇三十亩,前两年还能实分,这几年能分到十亩薄田就是上天开恩了,上等的水田都被他们分给自家族人……”


    “分了田又怎地?还不是要按县令定下的一半缴赋。”


    “去年赵家庄有人去州里面上告,还没出县,就被衙役抓了回来,诬告此人通匪,直接被杀了头!”


    “我们也知道朝廷和皇帝陛下对百姓好,但求告无门啊。”


    ……


    露在水面上的永远是冰山一角,水下面的触目惊心。


    饶是杨旭脾气温和,也忍不住动怒,朝廷的很多仁政,很难落到百姓身上,大部分被官吏们吃掉了。竣


    朝廷免税的法令,在地方上根本没用。


    百姓非但没有免税,反而承担与曹魏时相同的赋税。


    大秦的几大粮仓,这么快就填满了,就是他们的功劳。


    政绩就是这么出来的。


    在大兴城中见到的只是一片升平景象,深入地方,才见识到名生之艰。


    “常言乱世用重典,如今大秦虽是治世,亦当用重典,凡犯事官、吏皆斩首示众,三族发配辽东、河中!”一向温和的杨旭一反常态。


    “殿下一向仁德,不可毁了多年名声,此事交由尚书台处置,自有决断。”张轨劝道。竣


    “仁德?能为大秦除去这些蛀虫便是最大的仁德,此次东巡,是孤主动请缨,既然出来了,就要务实,做些实事。”杨旭语气甚是坚决。


    “迁徙三族,是否太过?”张轨出身凉州士族,知道这道教令下去,会有多少人牵涉进来。


    一旁的张华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为官,三族得利,既然得利,就要担责,魏晋以来,刑不上大夫,律法对百姓严苛,对官吏却松懈,殿下此举可震慑关东,刷新吏治。”


    辽东、河中正缺人,而大秦的人口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中原。


    杨旭借此案完成迁徙,算是一石三鸟,“知我者张茂先也!”


    张华虽是后起之秀,但才智却是最高,张骏都略有不如。


    见太子心意已决,张骏也没多说什么。竣


    三人在千余甲士的护卫下并辔而行,聊了一些国事。


    离许昌还有四五十里的时候,斥候忽然狂奔而来,“禀殿下,西南有乱民涌来!”


    “请殿下速速回城!”张骏与杨旭情同手足,见这股乱民来的有些怪,担心杨旭的安危。


    “中原乱民不是被安抚了吗?为何还有?难道……是冲孤而来?”杨旭反应极快。


    如果太子有个三长两短,大秦就真的地动山摇了。


    诸皇子中,还有谁能镇得住如此大的场面?


    只怕老大杨毅也没这个本事。竣


    这群人连老三杨宏都敢算计,再多一个太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杨旭没有托大,“不可耽搁,速速回城!”


    命令刚传下,西边就传来一阵马蹄声和呼喊声。


    “乱民竟有骑兵?”张华面如土色。


    “事急矣,殿下率亲卫先行,属下断后!”张骏脸上流下几滴冷汗。


    杨旭举目南望,只见烟尘滚滚,看其声势,至少千骑,又看了看周围沉稳的中军,“不可慌乱,大秦将士天下无敌,何惧区区流民?”


    就算两千流民全上,也绝不是中军精锐的对手。竣


    但如果杨旭离开中军,前面说不定有什么埋伏,到时候才是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当年伐吴时,杨旭就跟杜预请教过兵法。


    在大兴时,杨峥又言传身教。


    用兵最忌慌乱,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一千中军摆开架势,将杨旭、张骏、张华护在中间。


    长槊竖起,弩机上弦。


    杨旭摸了摸衣袍里面的精甲,心中没有半点慌乱,又从身边的亲卫手中接过一把长剑。竣


    杨家子弟,剑法乃是家传。


    东南的烟尘越来越大,呼喊声一直未停,然而,一直是烟尘和呼喊,敌人却并没有靠近。


    过不多时,烟尘散了,喊声越来越小,放眼望去,也就两百多骑背后拖着树枝在故意制造烟尘。


    剩下的流民在远处鬼鬼祟祟的张望。


    “果然如此!”杨旭更加确定敌人是在虚张声势而已。


    张华一脸佩服,“殿下神机妙算,也不知何人如此大胆,敢图谋殿下。”


    杨旭道:“我们要人家的命,人家自然也会找上门来。”竣


    眼看强攻不成,对面走来三四百人,全都衣衫褴褛蓬头盖面,“殿下啊,我等有天大的冤屈,还望殿下主持公道!”


    前排的中军一看对方没有武器,便有些松懈下来。


    杨旭仔细打量这群人,衣衫褴褛之下露出精壮的身躯,蓬头盖面掩饰不了他们眼中的杀气。


    “他们怎知殿下在此?必是刺客!”张华先吼了一声。


    中军立即警觉,前排将士大吼一声:“退下!”


    但这群人非但不退下,反而加快了脚步,一边冲一边喊:“殿下为我等做主啊!”


    “冤枉啊!”竣


    “放箭!”杨旭没有犹豫。


    弩箭激射而出,倒下五六十人,剩下的人猛冲而来,却被前排的长槊一一挑杀。


    见了血,中军将士一个个兴奋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