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四十七章 东巡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对策虽好,不过实施下去仍会遇到各种不测之事。鴍


    四月,关东始大雨,一直持续到五月,黄河泛滥,冲毁了两岸大量农田和村庄,流亡百姓越聚越多。


    表面是天灾,实则是人祸。


    大雨是不可抗的,但有些地方官府为了对抗清查,堤口莫名其妙的决了,冲毁正在清查的田地,来了个死无对证查无可查……


    黄河顺着洛水、颍水泛滥,灾害向淮北产粮重地扩散。


    没什么是他们干不出来的。


    流民之中,也有人在散播流言、煽风点火。


    从古至今,华夏最聪明的一群的人就是官府中人,他们深谙帝国统治的根基,知道民生百态,在各种阴谋诡计中打滚,各种对策令人眼花缭乱。鴍


    杨峥感觉以前对付士族豪强都没这么吃力过,吞并蜀中、中原、江东的难度都没这么大。


    以前的对手是站在明处,现在的对手全在暗处。


    没清查的时候,一个个全是大秦的忠臣干吏,一查他们的老底,各种幺蛾子全都飞出来了。


    果然真正难缠的对手都在内部。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先是把火烧到老三杨宏,再把水灾闹大,借流民作乱。


    你皇帝不是要查关东的老底吗?


    现在田没了,人跑了,看你怎么查!鴍


    “看来朕低估了此事的难度。”阻力越大,杨峥越兴奋。


    如果没有阻力,说明方向不对力度不够。


    “父皇常教育儿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此时妥协,只怕日后更难……”杨旭一脸担忧。


    “妥协?朕混了三十多年,什么时候妥协过?”


    嘴上说的硬气,实则当年也是被形势所迫,杀父之仇在身,又是曹家部曲,即便投奔司马家,司马家也未必会收啊……


    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杨旭道:“朝中近日请求暂缓清查的奏表增多。”鴍


    “无需理会,朕身为大秦皇帝,若连自己有多少家当都弄不清楚,还当什么皇帝?”杨峥有些上火了。


    “父皇息怒。”


    “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做,不然大秦跟曹魏、司马家有何区别?一时的妥协,只会后患无穷。”杨峥语重心长道。


    妥协一次,就会妥协第二次。


    大秦立国才多少年?大秦的国运又能维持多少年?


    一想起历史上司马家的窝囊样,杨峥就怒从心起,时代的惯性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大秦。


    与其让后代像司马家一样窝囊,不如趁现在刀子在手,弄场大的,这世上还有什么是刀子解决不了的?鴍


    杨峥势必要将这历史的惯性扭转过来。


    “朕准备亲至许昌,看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朕的刀硬!”


    开国第一代的皇帝就妥协,这还怎么玩下去?


    太极殿中若有若无的杀气,让杨旭全身一寒,“父皇为国操劳一生,此次就交有儿臣去办!”


    “你?”


    “儿臣受父皇教诲多年,也该去试试。”杨旭颇为坚决。


    其实杨峥知道他的心思,怕自己杀心过重,牵连过多,也怕自己劳累。鴍


    说实话,关东的水有些深,一个不好就会酿成大乱。


    关键还很难分清谁是人谁是鬼。


    不过越是复杂的局面,越是锻炼人。


    以后大秦交给他,也许会面临更复杂的形势。


    思索良久之后,杨峥终于还是点头了,就当是对他的一次考验,雄鹰的翅膀硬了,终究是要独自飞向天空,“朕给你三万中军精锐,再派锦衣卫日夜守护,关东之事,全凭你一言而决之!此次东行,一定要注意安全,若事不可为,不妨……回来……你才是大秦的未来!”


    话说出去,杨峥又有些后悔,心中各种担忧。


    不过君无戏言,话说出口了,就没有收回来的道理。鴍


    杨旭眼中涌起隐隐的水光,很明显,杨峥将他的安危放在最前面,“儿臣知晓。”


    杨峥拍拍他的肩膀,忽然发现杨旭的身高已经超过了自己。


    一个新的时代正悄然到来。


    杨峥即感觉欣慰,又有些许惆怅。


    此次太子东行,反而让朝中大臣们松了口气。


    他们当然知道如果是杨峥亲自出马,只怕关东又有血流成河了。


    皇后夏侯芷听闻此事,却破天荒的不哭不闹,欢欢喜喜的为儿子送行,还派了几个婢女伺候,杨峥当然制止了,又不是去游山玩水,带着女人去,将士们怎么看?鴍


    夏侯芷又安插了几个夏侯家的子侄。


    杨峥心中一动,这几年夏侯家有些过于膨胀了,原本就家世显赫,前朝为宗室,本朝为外戚,好事全让他们家占了。


    外戚太强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东汉坏就坏在外戚何进身上,不然还能混个几十年。


    而夏侯氏原本就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士族,魏晋鼎替之际,夏侯家脚踩两条船,混的风生水起,不少人在司马家手下继续吃香的喝辣的。


    杨峥不清算他们,就是看在夏侯玄夏侯霸的面子上,这帮人居然又攀附上来了。


    杨峥扫了一眼夏侯芷挑的人,以美貌名动天下的夏侯湛赫然在列,杨峥看到他就想起了前朝的何晏、邓飏……鴍


    其他几人举止也略显轻浮。


    让他们跟着太子,不是累赘吗?


    “太子东巡,非是游山玩水,乃是国事,名额早由三省六部定下,岂能随意跟改?”


    “陛下有所不知,这几人都是夏侯家的才俊。”夏侯芷一脸失望。


    她想要振兴夏侯家的心情,杨峥可以理解。


    但如今的大秦不是没有正常渠道。


    无论是科举还是从军,哪怕是学医、学算术,真有本事,一定会混出个名堂。鴍


    反之,如果没有本事,就不要出来祸国殃民了。


    “国家大事非同儿戏,若真是才俊,能以军功封侯,方是大丈夫好男儿!”杨峥也不想杨旭夏侯家的人走的太近。


    关东的事已经够烦的了,夏侯家又来添乱。


    夏侯家的人面面相觑,有人慷慨激昂,有人目光躲闪,有人不知所措。


    看来夏侯家经过三代之后,也是直线下滑,可堪大用者寥寥无几。


    夏侯芷挥了挥衣袖,几人连忙退下,“此事是臣妾的不是了,臣妾别无它意,只是想给旭儿多些照料。”


    “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你我就少掺和了。”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