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8 稷下学宫诗会 自此,遂成风俗

作者:顾四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齐州。


    南临泰山, 北濒黄河。


    文化亦源远流长。


    诗会就选在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旧址来办。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是古往今来第一座官方高等学府。其兴盛之时, 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者皆在其中,无数璀璨思想纷然碰撞, 彼此吸收,产生了无数千载流传的思想与论著。


    荀子便曾三进三出稷下学宫担任学宫之长的祭酒之职。


    姜沃选在此处办诗会, 也是虔敬先贤之意。


    她也早知, 稷下学宫的旧址, 此时是一片隶属齐州官衙的梅苑, 其内种着十数品上千株梅树,正是办冬日宴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王勃之父,齐州刺史王福畴。


    他也有点懵:圣人下诏要天下诸州举送才子俊彦入京, 于是他三个月前刚把幼子王勃推送到长安去。结果现在儿子又回来啦?姜相还就选在齐州稷下学宫旧址办诗会。


    王刺史忽然觉得送了个寂寞。


    感慨过后, 王刺史精神抖擞起来安排此番诗会!需知这可是宰相牵头, 帝后皆至的诗会, 必是要记入《齐州地方志》流传于后世的,自然, 也是要计入他王刺史为官功绩中的。


    刺史三年入京一考功, 他可得把这次诗会筹办好了, 否则明年入长安, 怎么敢再见负责考功的姜相?


    *


    凡诗会, 除了挥毫作诗文的学子,自然还要有专门品评诗文的裁判,压场的贵客。


    对姜沃来说,既然是她第一回办的诗会, 且是她心中的‘全图鉴’盛事,她索性把名刺并请帖递到了每一位宰辅并六部尚书处。


    说来姜沃这回诗会办的也巧,正好是赶路途中,诸位重臣也无旁事。


    既然姜相出面办诗会,他们自也不会拂了面子。


    除了英国公依旧要坐镇东宫,实不能至(但把孙子托付了过来)外,其余几位宰辅和尚书,都令仆从送回信道当日必至。


    *


    而姜沃所请的贵客,并不只是朝堂宰辅。


    她挨个亲笔写就请帖,特意邀请之前曾附议‘皇后率命妇祭祀地祇’的几位公主和王妃,至此诗会与朝臣们一并评点诗文。


    姜沃很快也收到了回应:诸位宗亲贵女皆欣然应邀。


    自然,此消息一传出去,免不了又有朝臣要犯嘀咕:再没听说宰辅们与公主王妃们一处点评诗文的。


    不过他们很快想起——这诗会就是一位女相办的。


    而且,马上宰辅们都要与皇后公主等内外命妇一同在泰山行祭祀大礼了,那么,一起列席诗会点评诗文,似乎也不算啥了……


    当然,某些朝臣们有意见也白搭。毕竟姜相的诗会,根本也没请他们。官位实不够列席此番诗会。


    *


    诗会当日。


    晨起,天光明,却有纷然细雪。


    姜沃坐在窗旁榻上,伸手出去接了一点雪花在掌心:“好雪。”


    她已然提前去梅苑看过了,正堂宴席之处,是大片的红梅吐艳灿若披霞。有此细雪,才正是佳境!


    不知今日又有多少白雪红梅佳作诞世。


    姜沃尤其期待王勃,或许在《滕王阁序》之前,会先有一篇《稷下学宫序》也说不定。


    “这件大氅如何?”


    姜沃回头,见崔朝手里拿了一件银白缎面的鹤氅。


    鹤氅,又名神仙道士衣。


    “好。”姜沃接过来。


    这件大氅单看是有些素净,然姜沃内里的官袍是极浓烈的紫色,腰间门又是金带玉珏。这件银缎雪面鹤氅便正好相称。


    她披上鹤氅振衣而起。


    作为东道主,今日她要早些到。


    而被选中参与此番诗会的数十位各州才子、国子监学子,都是今日天不亮,就已经到梅苑内集合,由王刺史统一安排。


    **


    梅苑正门处。


    许敬宗刚下马车,便迎面遇上了也同样下马车的长乐公主。


    他连忙退后几步见礼。


    长乐公主姿态雍容大方,并不闪避,只客气还礼道:“许侍中不必多礼。”


    大唐一向礼遇宰相。先帝年间门,还就宰相们‘只与太子行礼,而不与其他亲王行礼’之事在朝堂上讨论过一回。


    最终在魏征魏相的坚持下,宰相依旧是见王不行大礼。见公主亦然。


    还是许敬宗为人圆滑,知长乐公主是圣人同胞长姐,与别个公主不同,所以格外礼让又请公主先行。


    长乐公主也就带着随身女官和侍女先入内。


    许敬宗候了片刻才举步入内。


    *


    因有这一番相遇,许敬宗也就不免想起这回诗会‘既是女相提办’又有‘公主王妃’等贵女与宰辅们一并列席之事。


    然后许敬宗忍不住憋闷地叹口气:这诗会与前两个月皇后提出的‘率命妇封禅泰山之礼’,不是差不多的情形吗?


    一样的事儿,那些个朝臣怎么就骂他,到了姜相这儿就息声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咋的,不是吏部尚书的宰相,就不是干粮了?


    许敬宗带着这样的郁闷,踩着绵绵细雪,来到了正堂之前。


    遥遥望见,一身银色鹤氅立于阶上的姜相。


    饶是许敬宗心中带着不满,且这些年来一直与姜沃并无私交(甚至因为李义府,两人间门还略微有些疏冷提防),但此时他望着这位姜相,还是不由感叹一声:好风仪!


    凝玉为容雪为衣,不愧是两位仙师之徒。


    许敬宗甚至想起自家一位晚辈入朝后,初见这位姜相时说的话:“姜相不似宰辅,倒像是修成得道的玉府仙人。”


    此时望着立于雪中的姜相,许敬宗也不禁有同感。


    但,许敬宗很快清醒想起了她数年来所作所为:诸如首奏封后、资考授官、属国条例、尤其是近一年来的城建署修路……这位绝对是心冷手黑啊,可不能叫表象骗了!


    许敬宗边这样想着,边带着官场上无可挑剔的客气笑容走近前,两人依礼寒暄一番。


    *


    姜沃站在正堂前,一一迎候诸位公主王妃与宰辅重臣们。


    然后在心底默算时辰。


    算来,帝后的车驾也该到了。


    正算着,就见到熟悉的身影——


    姜沃实在佩服王神玉,硬是能卡准帝后驾临前一盏茶的时间门风雅入场。


    大概正是因为有这种天赋和本事,王神玉才能一路摸鱼,却摸成了中书令吧。


    **


    帝后入座。


    诸学子被引领出来参拜二圣。


    帝后各自写下两道命题,交由姜相宣读。


    姜沃先宣读皇帝定下的两道主题:封禅制诗;麒麟祥瑞。她心道,麒麟祥瑞真是皇帝的保留真爱题目啊,还好今天她是评诗的,不是作诗的。


    皇后的题目则是:稷下学宫怀古;雪境红梅。


    四道命题作文宣读完毕,学子们皆是一脸郑重沉思之色。


    自有王刺史安排的仆从上前,将这些学子引到别院另室,让他们冥思苦想作诗去。


    堂上宾客则在外陪同帝后入宴席用酒馔。


    说来,卢照邻和骆宾王并不在别院作诗的学子内——两人都入朝多年,也非年轻学子。只是诗名在外,此番特邀出席。帝后亦令两人为此‘四题’作诗。


    姜沃早命人备好了纸笔送上。


    *


    刻漏沙尽。


    自有帝后身边的宦官,入内室收了厚厚一摞诗文出来。


    另有十数个负责抄写诗文的书令官,迅速将这些诗文抄了许多份,令在场诸位贵客人手一份。


    姜沃听人一一点评去,心中只有一个感想:语文书诚不欺我!


    今日诗会虽有天下各州诸多俊彦,却仍以‘初唐四杰’为最佳。


    且四人诗文各有所长——


    “这王家三郎虽年少,诗文却兴象宛然、气凌云汉!更有神韵灵动,飘逸绝尘之感。”这是在说王勃。


    “国子监杨炯,亦年少,然气韵苍然、整肃浑雄……”


    “我倒觉得,依旧推卢升之这首,最古雅蕴藉。”


    “骆宾王这首怀古,难道不是如金石掷地,多雄伟之语?”


    甚至到了后来,为了谁做魁首,宰辅们都有些争执之意。


    说来诸人今日真是眼前一亮——卢照邻和骆宾王是成名日久,但没想到,这回诗会上,还能冒出两位十五六岁的佳才少年郎来!


    王神玉是最喜王勃的诗,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一事,问姜沃道:“这便是你从前提起过的‘王家之宝树’?”


    姜沃含笑点头。


    户部辛尚书不知王神玉所说何事,向旁边许圉师打听了一番,才知姜相几年前就见过这位王家三郎一回,当时就盛赞这位十岁出头的少年为‘王家之宝树’。


    辛尚书不由道:“姜相于识人上,实乃奇才!”


    姜沃含笑谦过,继续津津有味听着旁人夸赞‘全图鉴初唐四杰’。


    不过很快,姜沃就觉得有点不太对了。


    等等,在座诸位贵客夸赞之词太多,已经把能夸的都夸过了……那一会儿终评,她说些什么啊!


    随着许敬宗‘睿哲惟宰、渊哉铄乎’这种诘屈聱牙的形容词都冒出来后,姜沃逐渐躺平。


    随缘吧。


    她脑子渐渐放空,甚至在循环播放一个画面,就是著名的【关羽谈吐不凡一番激扬话语后,张飞跟的一句‘俺也一样’】。


    她正在出神中,诸位贵客却均已评点完毕,王刺史便笑容可掬道:“那便请姜相来总评一二。”


    还特意搭台子起高调道:“下官素知姜相殚见洽闻、学富五车,必有妙言以评。”


    姜沃:……谢谢你,王刺史。


    *


    堂上安静下来。


    诸学子只见风雪红梅之中,姜相银衣鹤氅而立。


    吟咏之间门,声如振玉;眉宇神采,卷舒风云。


    “今日所见作诗文者,俱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将来大唐诗歌之盛,必流传千古,永扬华夏!”


    诗会至此,实已极盛。


    史载:


    【麟德二年腊月戊子,时任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姜沃,于稷下学宫旧址,举梅苑诗会。】


    【轩车阙下、贵女簪缨。吐纳珠玉、诗文逾百。自此,京中诸公主府邸亦多有诗文之会,遂成风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