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2章 坦克发动机再升级:功率提升至250马力

作者:重生诸天万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瓦窑堡的节奏,永远是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敏锐地扑向新的瓶颈。当林烽的视野投向关乎长远生存的农业与化肥时,兵工厂的核心——薛家沟发动机中心内,一场围绕“太行”坦克心脏的强化工程,也在负责人荣克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推动这次升级的,并非来自上级的指令,而是源于前线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反馈。


    装甲连满编出征后,高强度的机动作战对坦克的机动性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一些来自前线的报告提到了新的“抱怨”:在长途奔袭或复杂地形下连续作战时,坦克的加速性能、持续爬坡能力以及最大速度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搭载了加强装甲后,重量有所增加,原有的200马力发动机在某些极限工况下显得有些“气喘吁吁”。雷连长甚至在一次加密通讯中半开玩笑地对林烽说:“林主任,咱们这‘铁牛’啥都好,就是有时候感觉‘劲儿’还差那么一点点,要是能再窜得快点儿,追着小鬼子屁股揍就更痛快了!”


    这话虽带着玩笑,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荣克和技术团队的心。他们深知,对于装甲部队而言,强大的火力与坚固的防护固然重要,但机动性,同样是决定生存与胜利的关键要素。一颗更强劲的心脏,意味着更快的战场转移速度、更迅猛的突击节奏、以及更优越的战术灵活性。


    “给‘铁牛’换颗更强劲的心!”荣克在技术研讨会上,斩钉截铁地定下了目标,“目标:功率提升至250马力! 最大速度要突破45公里/小时,续航里程也要相应增加!”


    这个目标看似只提升了50马力,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尤其是在保证可靠性和不显着增加体积重量的前提下,其难度不亚于一次小型的技术革命。


    “强心剂”的配方:精耕细作每一分动力


    荣克团队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他们必须在内燃机的几个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1. “呼吸”的艺术:进排气系统优化


    “发动机和人一样,想要力气大,首先得喘得过气!”荣克指着发动机剖面图上的进排气道说。原有的单腔空气滤清器和排气歧管在高转速下成为了瓶颈。


    · 进气升级: 他们设计了双级旋风式空气滤清器,第一级利用离心力分离大部分粗大尘粒,第二级采用微孔滤纸芯进行精细过滤,在保证进气洁净度的同时,显着降低了进气阻力。同时,优化了进气歧管的流道形状,减少涡流损失,让空气更顺畅、更充足地进入气缸。


    · 排气畅快: 重新设计了等长排气歧管,减少各缸排气干涉,并换装了低背压的消音器,让废气能更迅速地排出,减少发动机的“排气负功”。


    2. “燃烧”的奥秘:提升热效率


    这是提升功率的核心。团队从两个方面入手:


    · 气缸盖与燃烧室重构: 彭家蒙带领结构小组,重新设计了气缸盖,采用了半球形燃烧室,这种形状更紧凑,面容比小,能减少热量损失并促进油气混合。同时,优化了气门夹角和气道形状,提升了进气涡流强度,使燃烧更充分、更迅速。


    · 燃油系统精调: 与李均的化工组协作,改进了直列式喷油泵的柱塞偶件精度和出油阀结构,使喷油压力和雾化效果更佳。同时,针对提升的功率,微调了喷油提前角,确保燃油在最佳时刻喷入并燃烧。


    3. “筋骨”的强化:承载更大的力量


    功率提升意味着更大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


    · 曲轴与连杆: 采用了全纤维挤压锻造工艺制造曲轴,使其金属流线更完整,疲劳强度更高。连杆也使用了铬钼合金钢并经过喷丸强化处理,以承受更大的爆发压力。


    · 冷却系统升级: 加大了水泵的排量,并优化了散热器芯子的结构和散热片密度,确保在更高功率输出下,发动机水温能稳定在最佳工作区间。


    车间里的“毫米”之争


    薛家沟发动机中心内,为新型号发动机开辟的试制线上,气氛格外紧张。老师傅们对着图纸和零件,进行着毫厘之间的较量。


    加工半球形燃烧室需要极高的精度,老周的徒弟们操作着改装的专用镗床,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刀头的轨迹,确保燃烧室形状和容积的精确无误。


    “这活儿,比在大姑娘头上绣花还难!”一位老师傅一边用气动量仪测量着加工后的尺寸,一边调侃道,“差一丝,这‘力气’可就憋住了出不来!”


    安装那经过强化处理的曲轴时,工人们使用特制的液压拉伸器,按照严格的顺序和定力矩,紧固主轴承盖螺栓,确保受力均匀,避免变形。


    就连那个新设计的双级空气滤清器,也经历了反复测试,技工们用鼓风机吹着掺了细沙的空气,模拟极端环境,验证其滤清效率和阻力特性。


    “新心脏”的咆哮与验证


    经过数个不眠之夜和无数次的调试,第一台代号为“太行-2型”的250马力柴油发动机样机终于组装完成,被吊装到了轰鸣的台架测试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随着启动电机的嗡鸣,新型发动机猛地一震,随即发出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更加低沉浑厚、充满力量的轰鸣声!它平稳地运转起来,排气管喷出淡淡的青烟。


    测试员逐步增加负荷,仪表盘上的功率指针稳步攀升……200马力……220马力……240马力……最终,稳稳地停在了250马力的刻度线上!同时,燃油消耗率的数据显示,在同等功率下,新发动机比老型号更省油!


    “成功了!功率达标!运行平稳!”测试员激动地喊道。


    台架测试顺利通过后,这台新发动机被迫不及待地安装到了一台预留的“太行”坦克底盘上进行路试。试车员小刘兴奋地报告:“林主任,荣工!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起步、加速特别有劲,推背感十足! 爬那个老坡,以前得用一档憋着劲儿上去,现在三档轻松搞定!最大速度,轻松跑到45公里/小时以上! 续航里程测算下来,超过了250公里!”


    消息传出,整个瓦窑堡为之振奋。这意味着,“太行”坦克的突击速度、战场转移能力和战术灵活性都将得到质的提升。前线的坦克兵们听说后,更是翘首以盼,想象着驾驶着“动力加强版”铁牛在战场上风驰电掣的场景。


    荣克看着测试数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而满足的笑容。他对围拢过来的团队成员们说:“同志们,咱们这颗‘强心剂’,算是打成功了!咱们的‘铁牛’,这下可是如虎添翼,真正成了能跑善战的‘飞将军’了!”


    马力提升,机动性飞跃,钢铁洪流注入了更澎湃的动力。


    然而,在成功的喜悦中,荣克的脑海里却盘旋着一个新的问题:功率大幅提升后,现有的传动系统和行走机构,能否长期承受这更大的扭矩和冲击?尤其是在频繁起步、制动和高速转向的恶劣工况下,变速箱的齿轮、离合器的寿命,以及履带、负重轮的可靠性,是否会成为新的薄弱环节?


    这动力升级带来的喜悦尚未完全消化,关于如何让坦克的“腿脚”也能跟上“心脏”步伐的新课题,已悄然浮出水面。一场围绕传动与行走系统可靠性的新的攻关,似乎已迫在眉睫。这条追求极致机动性的道路,永远伴随着下一个需要征服的技术高地。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