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3章 (上)曲靖罗平寻过渡生物痕,石材厂碎岩毁鲕粒

作者:遂心随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云南曲靖罗平的初秋,寒武纪张夏组遗址的山坳覆着细碎的落叶,4.9亿年前的鲕粒灰岩在晨光中泛着颗粒状光泽,将寒武纪晚期“向奥陶纪过渡”的关键痕迹——“过渡型生物集群印痕”,藏进“鲕粒灰岩的结核夹层”中。林晚站在“张夏组4号过渡区”的临时观测棚下,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比彝良复苏集群更独特的灵气——没有复苏期的蓬勃活力,却带着“形态革新”的渐进感:有的灵气带着“头鞍优化”的精密感(三叶虫),有的带着“壳纹进阶”的复杂感(腕足类),还有的藏在鲕粒内部(生物与沉积互动痕迹),像是远古海洋中,生命为“跨时代演化”做准备的“过渡快照”,数亿年未散。


    “根据彝良复苏集群的‘繁盛基础’线索和罗平张夏组勘探报告,4号过渡区的‘寒武纪晚期鲕粒灰岩’中,藏着‘过渡型生物集群印痕’。”顾倾城展开一张防水的《罗平张夏组鲕粒灰岩分布图》,指尖在灰岩的“鲕粒结核夹层”处点了点,“这些印痕包含三类核心过渡生物:一是‘放射头鞍三叶虫’(头鞍具放射状沟,比复苏期三叶虫更易感知环境,是向奥陶纪三叶虫的过渡形态),二是‘纹饰腕足类’(壳面具放射状纹饰,开闭更灵活,突破早期双壳的简单结构),三是‘鲕粒内栖生物’(在鲕粒形成时钻穴居住,留下管状痕迹,体现生物与沉积环境的深度适应),三者共存能证明4.9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已启动‘向奥陶纪的演化过渡’,是‘跨时代生命衔接’的关键证据。2025年钻探时,曾在结核边缘找到过腕足类壳纹碎片,但完整集群藏在‘鲕粒结核的微晶间隙’中——鲕粒灰岩质地坚硬,且一家‘石材加工厂’盯上了这里,他们想开采鲕粒灰岩做装饰石材,昨天已经在过渡区北侧用破碎机碎岩,20多颗鲕粒结核被碾碎,其中3颗含三叶虫头鞍碎片的结核已混入石渣,再碎下去,微晶间隙会坍塌,过渡生物印痕会随石渣被加工成石材,连‘生命如何跨时代演化’的线索都留不下。”


    张夏组考古队的赵教授,穿着防砸工装服,手里拿着一块放射头鞍三叶虫复制品(树脂翻模),神色焦灼:“石材厂的老板叫‘老石’,说‘鲕粒灰岩卖相好,能赚大钱’,昨天我们拿着过渡生物报告解释,他却笑‘石头上的印子能当饭吃?’——现在破碎机还在往过渡区中心挪,进料口已经对准含纹饰腕足类的结核带,再碎1小时,就能碰到鲕粒内栖生物所在的核心夹层!”


    赵教授指着石渣堆里的碎结核:“你看这些带壳纹的碎片,上面还能看到半截放射状纹饰,要是被加工成石材,我们连‘寒武纪到奥陶纪的演化衔接点’都找不到了——这比任何装饰石材都珍贵!”


    林晚走下观测棚,蹲在鲕粒灰岩旁,指尖轻轻触碰结核表面的颗粒,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蓝色光晕。她清晰感应到微晶间隙中,过渡生物的灵气像“革新的拼图”:放射头鞍三叶虫的灵气呈“放射状”扩散,纹饰腕足类的灵气呈“条纹状”分布,鲕粒内栖生物的灵气像“细小管道”穿梭其中——而破碎机的进料口正对着纹饰腕足类的结核,传送带已开始运转,即将吞噬完整结核。


    “绝不能让他们继续碎岩!”林晚站起身,拍掉手上的石屑,“顾倾城,你立刻联系当地自然资源局和工信局,出示非法采矿证据和过渡生物的科研价值报告,申请紧急叫停;赵教授,你帮我准备‘结核保护套’——用泡沫与硬质塑料制成的缓冲套,包裹结核防止碰撞;我留在过渡区,用聚灵玉佩定位核心结核的位置,同时用灵气在结核表面形成‘防碎屏障’,阻止破碎机进料。”


    顾倾城立刻拿着报告去拨打电话,初秋的风裹着她的急切;赵教授则从考古车的储物箱里搬出保护套,队员们已经开始将边缘结核逐个套起。林晚走到破碎机旁,掌心对着进料口,聚灵玉佩的“渐进感”灵气越来越清晰,她能“看到”核心结核的细节:放射头鞍三叶虫的头鞍像带纹路的小盾,纹饰腕足类的壳纹像展开的扇骨,鲕粒内栖生物的管道像细密的网线,共同组成“跨时代过渡”的关键画面。


    没过多久,自然资源局的执法车和工信局的监察车赶到,当场关停破碎机,控制住老石。老石看着复制品里的放射头鞍三叶虫,又看了看结核上的壳纹,终于低头:“没想到这石头里藏着‘生物变样的痕迹’,以后再也不来这里采石材了。”


    喜欢剑狱符途请大家收藏:()剑狱符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