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澄江海口镇的早春,寒武纪澄江生物群核心区的页岩坡沾着细雨,5.3亿年前的黄绿色页岩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高潮期”的关键证据——奇虾捕食痕迹与完整附肢印痕,藏进“页岩的薄片状层理”中。林晚站在“海口3号生物富集区”的临时挡水坝旁,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比梅树村阶遗迹群更强劲的灵气——没有多门类的细碎活力,却带着“顶级捕食者”的威慑感,像是远古浅海里,奇虾挥舞附肢捕捉猎物时,留在岩层里的“生态威压”,数亿年未散。
“根据梅树村阶启动迹的‘多门类萌芽’线索和澄江生物群勘探报告,3号富集区的‘寒武纪早期黄绿色页岩’中,藏着‘奇虾完整附肢与捕食遗迹组合’。”顾倾城展开一张塑封的《海口镇澄江生物群分布详图》,指尖在页岩的“薄片状层理”处点了点,“这些痕迹包括两部分:一是奇虾的‘带刺附肢印痕’(长度约15厘米,刺状结构清晰,用于捕捉猎物),二是‘猎物外壳咬痕’(疑似三叶虫外壳的破损痕迹,与奇虾口器形态匹配),两者同层共存,能证明5.3亿年前,寒武纪生态系统已形成‘顶级捕食者-猎物’的完整食物链,是大爆发‘高潮期’的核心标志。2024年试掘时,曾在层理边缘找到过附肢碎痕,但完整组合藏在‘页岩的毫米级薄片’中——黄绿色页岩遇水易散,且当地‘农田引水渠工程队’盯上了这里,他们想挖穿页岩坡修建水渠,昨天已经在富集区北侧挖了导流沟,雨水顺着沟渗入层理,部分薄片开始剥落,再施工,完整附肢印痕会随页岩散碎,连捕食关系的证据都留不下。”
澄江生物群考古队的陈教授,穿着防水冲锋衣,手里拿着一块奇虾附肢复制品(树脂翻模),神色焦虑:“工程队的项目经理叫‘老渠’,说‘引水渠是民生工程,耽误不得’,昨天我们出示遗址保护文件,他却坚持‘先施工再协商’——现在导流沟离附肢所在的层理只有8米,大型挖掘机已经进场,再挖2天,3号富集区的页岩层就会被挖穿!”
陈教授指着导流沟里的页岩碎片:“你看这些带水的薄片,上面还能看到模糊的刺状印痕,要是被挖掘机铲走,我们连‘寒武纪最顶级的捕食者怎么捕猎’的证据都没了——这比任何民生工程的短期效益都珍贵!”
林晚走下挡水坝,蹲在页岩层理旁,指尖轻轻触碰湿润的薄片,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紫色光晕。她清晰感应到层理间,奇虾附肢的灵气像“带刺的长鞭”,牢牢嵌在薄片中,而不远处的挖掘机已经启动,铲斗正对着富集区的核心带——再落下,就会掀翻薄片状层理,让附肢印痕与页岩一起碎裂。
“绝不能让他们继续施工!”林晚站起身,擦去手上的水渍,“顾倾城,你立刻联系省水利厅和文物局,申请‘工程暂停评估’,说明遗址对寒武纪研究的全球价值;陈教授,你帮我准备‘页岩保湿固定剂’——含聚丙烯酰胺的稀释溶液,能粘合薄片、防止散碎;我留在富集区,用聚灵玉佩定位附肢与捕食痕迹的准确位置,同时用灵气在层理表面形成‘疏水膜’,减缓雨水渗入。”
顾倾城立刻拿着澄江生物群的“世界自然遗产”认证文件去拨打电话,雨声里的声音带着急切;陈教授则从考古车的储物箱里搬出固定剂,分给队员们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页岩表面。林晚走到富集区中心,掌心贴着页岩,聚灵玉佩的“威慑感”灵气越来越清晰,她能“看到”痕迹的细节:奇虾附肢的刺状结构像一排细密的尖针,旁边的三叶虫外壳印痕上,有一道与附肢刺匹配的破损缺口,像一幅定格的“远古捕猎瞬间”。
没过多久,省水利厅的评估组和文物局的执法人员赶到,当场要求工程队暂停施工。老渠看着复制品里的奇虾附肢,又看了看页岩上的刺状印痕,终于松口:“没想到这页岩里藏着‘这么重要的古生物证据’,我们马上调整水渠路线,绝不再动这里的土。”
喜欢剑狱符途请大家收藏:()剑狱符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