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冷冷地回应:“是面子重要,还是帝国的生存重要?难道要等到我们在满洲流尽最后一滴血,连保卫本土的力量都没有的时候,才来后悔吗?至于责任……这不是哪一军种、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关乎帝国国运的抉择,需要所有人共同承担!”
杉山元沉默良久,缓缓开口:“伊藤君的话,虽然刺耳,但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全面放弃华夏,特别是满洲,影响太大。政治上,意味着我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彻底失败;军事上,如此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在八路军的追击下,能成功撤出多少部队是个未知数;心理上,对国民和军队的士气将是毁灭性打击。这个责任……实在太重了。”
东条英机眼神阴鸷,他深知海军的主张有其战略逻辑,但让他这个一贯强硬的陆军首领来主导“败退”,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这个决定一旦做出,必将引发国内政治地震,需要拉上更多的人来“分担”。
“好了!”东条英机猛地站起身,打断了争论,“此事关系帝国存亡,已非我陆军或海军一家所能决断。必须召开御前会议,请天皇陛下圣断!同时,召集内阁主要成员、枢密院议长、以及财界、右翼团体的核心代表,共同商议!要让他们都明白帝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并支持我们可能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决定!”
他环视在场众人,声音低沉而充满压力:“诸君,准备好吧。这次会议,将决定帝国的未来。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承担者。”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只有沉重的呼吸声。所有人都明白,东条英机口中的“共同承担”,意味着要将弃守华夏这块“烫手山芋”,变成整个日本统治阶层集体的“决策”,以此来规避个别部门或个人可能面临的巨大问责风险。一场决定命运的高层博弈,即将在东京上演。
与外界的风云激荡相比,位于沈阳原关东军司令部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前指),则显得异常繁忙而有序。虽然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官兵的脸上,但紧张的工作节奏没有丝毫放缓。
司令部作战室内,巨大的东北地区沙盘上,代表敌我双方的旗帜已经发生了显着变化。辽宁大部插上了红色的八路军旗帜,而在吉林、黑龙江方向,蓝色的日军旗帜依然密集。
宋兴华站在沙盘前,听着参谋长熊德诚和政治部主任朱宝杭的汇报。他身姿挺拔,虽然连续指挥作战和多日未眠,但眼神依旧锐利有神,系统的被动技能让他保持着极高的精力集中度。
“司令,”熊德诚指着沙盘,“目前,我第2、3、4、5纵队主力已前出至吉林边境,正在清理残敌,巩固出发阵地。第6纵队与西北兵团继续在海拉尔方向牵制敌第6军,效果显着,敌人龟缩在要塞群里,不敢妄动。陈司令员报告,小股部队渗透和空中骚扰效果很好,敌人补给困难,士气低落。”
朱宝杭接着汇报地方工作情况:“先遣纵队和张启明同志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工作组,进展比预想的要快。辽宁境内大股反动武装已基本肃清,群众发动工作成效显着,特别是我们宣布废除日伪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分田地给无地少地农民后,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过,摊子铺得太大,干部缺口非常严重。延安方面回复,第二批骨干一万五千余人已经出发,但仍是杯水车薪。”
宋兴华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沙盘上广袤的东北大地:“干部问题,一方面等延安支援,另一方面,我们要大胆从本地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以及表现好的原伪满人员中选拔、培养。要办培训班,速成也好,尽快让他们上手。根据地是我们的根,根扎不牢,仗就打不踏实。”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另外,”宋兴华沉吟了一下,“通知李云龙、丁伟、孔捷他们,部队休整补充可以,但不能松懈。告诉战士们,收复辽宁只是第一步,更大的仗、更硬的仗还在后面。关东军主力尚在,梅津美治郎不会甘心失败。让各部加强侦察,特别是对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敌军布防情况的侦察。”
“是!”熊德诚和朱宝杭齐声应道。
这时,政委王信庭拿着一份电文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老宋,总部又来嘉奖电了,同时提醒我们,胜利之下,更要警惕,尤其要防备日军狗急跳墙,以及……重庆方面可能的小动作。”
宋兴华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了一遍,嘴角微扬:“总部考虑得周到。回电:我军一定戒骄戒躁,巩固胜利,准备再战。至于重庆那边……”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光,“他们若是老老实实一起抗日,便相安无事。若是想搞摩擦、摘桃子,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现在的东北,不是他们能插手的地方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清脆而略带急促的脚步声。新华社记者程欣,带着她的搭档周大姐和小刘,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程欣的脸上因为兴奋和奔波泛着红晕,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直接望向宋兴华,里面闪烁着记者特有的探究光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宋司令!政委!参谋长!”程欣利落地打了个招呼,然后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刚从下面几个新解放的县城回来,群众的热情太高了!我们拍到了很多珍贵的画面!听说司令部有下一步作战计划的考量?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点,或者安排我们到最前沿的部队去采访?我们要把战士们的英勇和胜利的进程,最真实、最及时地报道给全国人民!”
周大姐在一旁熟练地检查着相机,小刘则赶紧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看着充满干劲的程欣,宋兴华严肃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程记者,你们辛苦了。前沿现在还不安全,日军特务和散兵游勇很多。这样吧,先让宣传科的同志配合你们,把已经光复地区的建设成就、群众生活变化好好报道一下。至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他卖了个关子,“时机成熟,自然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保证让你们拿到第一手新闻。”
程欣有些失望,但也能理解,她点了点头:“那好吧,我们听司令的安排。不过,您可要说话算话!”她望向宋兴华的眼神里,带着信任和期待。
宋兴华微微颔首,目光与程欣交汇的瞬间,似乎有某种默契和暖流在无声中传递。随即,他收敛心神,重新将注意力投向那巨大的沙盘。沙盘之上,吉林、黑龙江的广袤区域,依然被代表着日军的蓝色所覆盖,仿佛隐藏着无数的暗流与杀机。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亮剑:横扫晋察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